作业辅导 发表于 2018-5-20 12:32:05

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教育社会学》第3阶段参考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教育社会学》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计15分)
1.班级组织的运行被控制在半自治状态,表现在班级组织的运行要受到教师来自基于   
             的控制,班级组织的运行还要受到来自教师的源于         的控制。
2.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是      力量从制度上预先规定的,非正式结构是班级成员在日常过程中       形成的。
3.学校课程中最能体现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价值取向差异的是                   课程。
4.法定课程实现其预期功能的前提不仅在于转化为          ,而且在于成为可被      
   适应的课程。
5.课堂教学狭义的空间构成指课堂教学参与者             的空间形态。
6.从人际状态的性质来看,课堂互动可区分为         、            和竞争合作性互动。
7.教育的选拔功能意味着学校班级同时也是      分配机构。
8.目前学术界判断教育的社会功能方向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                  ;二是                     。
9.根据“作用性质”,教育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生存性的、         和         功能。

二、判断题(仅需要判断正误,无须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计10分)
1.班级组织是完全自治性组织。
2.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是制度预先规定的。
3.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组织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4.师生互动是学生抗拒教师的过程。
5.法定课程对所有学生而言都具有同样的意义,与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无关。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5分)
1.课程价值赋予
2.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3.教育的次级社会功能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为什么班级组织具有半自治性呢?
2.简述教师和学生个体互动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3.简述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特征。
4.通过教育的社会功能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基本结论?

五、论述题(不仅要陈述核心观点,还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释;20分)
1.结合事例论述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组织的作用。



无忧答案网www.ap5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教育社会学》第3阶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