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18年火灾防治技术 ( 第2次 )答案
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许多火灾是( )点燃的,在液体和粉尘流动中产生的静电源可能是容易忽视的点火源,还应考虑摩擦生电的可能。 A. 电源 B. 光源 C. 热源 D. 辐射源
2. 为了能及时把水送到井下发火地点,应在各主要生产巷道中辅设直径为( )的供水管路。 A. 60~80mm B. 80~100mm C. 100~120mm D. 120~140mm
3. 我国煤矿大多数火灾是自燃火灾,即内因火灾,占火灾总数的( )。 A. 85%~90% B. 88%~90% C. 80%~95% D. 75%~80%
4. 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 ),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可认为火开始熄灭。 A. 35℃ B. 30℃ C. 25℃ D. 20℃
5. 在保证灭火效果和工作人员安全的条件下,应使被封闭的火区范围尽可能的( ),防火墙的数量尽可能的少。 A. 少 B. 大 C. 小 D. 密
6. 两台风机并联运转使用的先决条件是等积孔A较( )。 A. 相近 B. 相同 C. 大 D. 小
7. 科学分析法中( )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和对假设进行检验中通常是很重要的。 A. 现场资料 B. 数字资料 C. 文字资料 D. 口供
8. 煤在一定温度时的( )越大,表明越易被氧化,因此越易自燃。所以可以用( )下吸氧量的大小来衡量煤的自燃倾向性。 A. 吸氧量、定温 B. 吸水量、定温 C. 吸氧量、常温 D. 吸水量、常温
9. 动力设备(如电动机、泵、压缩机等)的破坏往往由( )故障引起,但常常是因故障引起的火灾直接造成的。 A. 电气或机械 B. 电气 C. 机械 D. 电气或设备
10. 黄铁矿作用学说最早由( )于17世纪提出。 A. 美国人 B. 中国人 C. 英国人 D. 日本人
11. 火灾是各种灾害中发生最频繁且极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其直接损失约为地震的( ),仅次于干旱和洪涝。 A. 4倍 B. 5倍 C. 6倍 D. 7倍
12. 木材在热辐射下着火的特点是炭化层( ),炭化层龟纹( ),表面有光泽,裂纹随温度升高而变短。 A. 薄、轻 B. 厚、轻 C. 厚、严重 D. 薄、严重
13. 所有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方法是( )。 A. 变化分析法 B. 类比法 C. 科学分析方法 D. 统计法
14. 主要任务是在技术组查清直接原因的基础上,检查事故单位因管理不善、有“三违” ( )现象和违反有关规定等间接原因。 A. 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B. 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规程 C. 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纪律 D. 违章操作、违章作业、违反规程
15. 用于防火堵漏风时,用的泡沫要求流动性好,且强度不宜太高,一般控制在初凝时间( ),3d强度可达( )以上,堵漏风率在( )以上。 A. 5~5min、12kPa、85% B. 5~7min、10kPa、90% C. 5~7min、10kPa、85% D. 5~7min、8kPa、85%
16. 矿井外因火灾所占的比重较小,占火灾总数的( )。 A. 10%~15% B. 10%~12% C. 15%~20% D. 20%~25%
17. 在30℃以下是亲氧的真菌和放线菌起主导作用,使泥煤的自热提高到( )是由于放线菌作用的结果。 A. 50~60℃ B. 50~55℃ C. 60~70℃ D. 65~70℃
18. 挖除可燃物就是将已经发热或者燃烧的煤炭以及其他可燃物( )井外。 A. 挖出、清除、运出 B. 清除、挖出、运出 C. 运出、挖出、清除 D. 挖出、运出、清除
19. 煤层埋藏深度越( ),煤体的原始温度越( ),煤中所含水分则较少,自燃危险性较( )。 A. 大、高、大 B. 小、高、大 C. 小、低、大 D. 大、低、大
20. 胶体水溶液中SiO2浓度越高,凝胶越好,强度也越大。胶体强度与促凝剂用量无关。一般基料浓度(总量比)应小于( )。 A. 8% B. 10% C. 11% D. 9%
21. 采空区惰化氧浓度指标不大于煤自燃临界氧浓度,一般氧含量应小于( )。 A. 8%~10% B. 7%~12% C. 7%~10% D. 8%~10%
22. 在进行抢救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不破坏事故现场,并劝导与现场勘察和抢救事故无关的人员退出事故现场,以确保事故证据的完备,为事故调查工作打好基础。 A. 救护队 B. 抢救人员 C. 公安 D. 指挥员
23. 引起的灾害对于塑料或绝缘材料可能比较严重的是( )。 A. 热源 B. 光源 C. 静电源 D. 辐射源
24. 一般来说,大量可燃物存在(如燃料库)以及在通风或扰动强烈的情况下(井下风速很高或风流紊乱的地方),材料破坏最( )。 A. 不确定 B. 严重 C. 轻 D. 无影响
25. 如果等级孔扩大,则通风系统的风量明显( )。 A. 不确定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大
26. 氮气是不燃烧气体,也不助燃,溶水极微,性质稳定,( )与其它化学元素比合,( )腐蚀作用,属于惰性气体。 A. 不易、无 B. 易、无 C. 不易、有 D. 易、有
27. 采空区火灾占( )以上。 A. 50% B. 60% C. 75% D. 85%
28. 煤层自然发火期是自然发火危险期在( )上的量度,发火期( )的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愈大。 A. 吸氧量、愈长 B. 吸水量、愈短 C. 吸氧量、愈短 D. 吸水量、愈长
29. 经过潜伏期后煤的氧化速度增加,不稳定的氧化物先后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 )。 A. 氢气 B. 氧气 C. 甲烷 D. 一氧化碳
30. 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受自燃倾向性、( )、通风强度以及与( )的热交换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A. 堆积状态、氧气 B. 堆积状态、周围环境 C. 空气、周围环境 D. 堆积状态、水分
31. ( )成立后,煤矿事故调查处理的行政执法主体发生了变化。 A. 国家安全监察局 B.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C. 煤矿安全监察局 D. 安全监察局
32. 根据混凝土构件温度( )以上,熔结、熔瘤。 A. 700℃ B. 800℃ C. 900℃ D. 1000℃
33. 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不准在火源( )灭火,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 A. 垂直方向 B. 下方 C. 上方 D. 同向
34. 料石和( )防火墙适用于顶板稳定、地压不大的巷道。 A. 混凝土 B. 料石 C. 砖 D. 片石黄泥
35. 进入燃烧阶段就会出现一般的着火现象:明火、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各种可燃气体,煤温在火源中心可高达( )。 A. 1200~1300℃ B. 900~1200℃ C. 1000~1200℃ D. 1200~1500℃
36. 事故抢救工作结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配合事故调查组,并组织当地( )保护好现场,不经事故调查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事故区域。 A. 救护队 B. 抢救人员 C. 公安部门 D. 指挥员
37. 火灾时期发生冒顶堵塞风路,或构筑密闭使风网风阻( )。 A. 改变 B. 减小 C. 增大 D. 不改变
38. 在下行风流中发生火灾时,火风压的作用方向与矿井主要通风机风压的作用方向( )。 A. 相反 B. 相同 C. 不确定 D. 不影响
39. 启封火区时,应逐段恢复通风,同时测定回风流中有无( )。 A. O2 B. CO C. CO2 D. CH4
40. 鹤岗新一矿在实行无煤柱开采前,煤柱火灾占矿井总火灾( )。 A. 70% B. 55.5% C. 75% D. 65%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0分,共 40 题,每小题 2.5 分)
1. A 2. B 3. A 4. C 5. C 6. C 7. B 8. A 9. A 10. C 11. B 12. C 13. C 14. A 15. C 16. A 17. C 18. A 19. A 20. D 21. C 22. A 23. C 24. B 25. D 26. A 27. A 28. C 29. D 30. B 31. B 32. D 33. B 34. C 35. C 36. C 37. C 38. A 39. B 40. 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