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社会心理学》18春在线作业1和2
福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
1.[单选题]()是研究者亲临现场,对被试的某些行为作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一种方法。 (满分:)
A. 档案法
B. 调查法
C. 现场研究
D. 模拟实验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利他行为是指(???)。 (满分:)
A. 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
B. 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C. 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D. 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正确答案:——D——
3.[单选题]()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满分:)
A. 个人影响
B. 社会影响
C. 从众
D. 服从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 (满分:)
A. 内化
B. 依从
C. 认同
D. 顺应
正确答案:————
5.[单选题]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社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作()。 (满分:)
A. 个人影响
B. 社会影响
C. 从众
D. 服从
正确答案:————
6.[单选题]1924年,美国的奥尔波特(F.H.Allport)出版了较系统以实验材料为依据的()一书,宣告了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满分:)
A. 《心理学与社会》
B. 《社会心理学导论》
C. 《社会心理学》
D. 《社会与心理学》
正确答案:————
7.[单选题]认知不协调理论最初由费斯廷杰于()年完成的。 (满分:)
A. 1956
B. 1958
C. 1957
D. 1955
正确答案:————
8.[单选题]折扣原则是()(1972年)提出的 (满分:)
A. 泰勒
B. 凯利
C. 海德
D. 维纳
正确答案:————
9.[单选题]社会心理学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包括社会影响)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 (满分:)
A. 社会关系
B. 相互作用
C. 群体效应
D. 社会和文化属性
正确答案:————
10.[单选题]()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满分:)
A. 社会干扰
B. 社会惰化
C. 他人助长
D. 性别助长
正确答案:————
11.[单选题]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 (满分:)
A. 社会环境
B. 个人的特征
C. 最突出的态度
D. 情感性
正确答案:————
12.[单选题]()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满分:)
A. 助人行为
B. 亲社会行为
C. 反社会行为
D. 利他行为
正确答案:————
二、多选题:
13.[多选题]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需要经过()阶段 (满分:)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感情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正确答案:————
14.[多选题]逆反心理包括()三种形式 (满分:)
A. 超限逆反
B.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 禁果逆反
D. 年龄逆反
正确答案:————
15.[多选题]减少和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有() (满分:)
A. 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B. 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C. 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D. 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深度
正确答案:————
16.[多选题]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满分:)
A. 档案法
B. 调查法
C. 现场研究
D. 现场实验
E. 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正确答案:————
17.[多选题]人际吸引的条件有() (满分:)
A. 熟悉
B. 个人特征
C. 相似与互补
D. 爱情
正确答案:————
18.[多选题]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满分:)
A. 经验的情绪后果
B. 需要的满足
C. 知识
D. 家庭
E. 参照群体
F. 文化因素
正确答案:————
19.[多选题]影响侵犯的因素有() (满分:)
A. 情绪唤起水平
B. 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
C. 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
D. 大众媒介
正确答案:————
20.[多选题]不同的印象形成模式包括: (满分:)
A. 加法模式
B. 平均模式
C. 加权平均模式
D. 中心品质
正确答案:————
21.[多选题]爱情有哪些因素构成? (满分:)
A. 依恋
B. 关怀
C. 奉献
D. 亲密
正确答案:————
22.[多选题]社会心理学家卡茨(1960)提出态度的心理功能有哪几个方面? (满分:)
A. 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
B. 自我防御功能
C. 价值表现功能
D. 认识功能
正确答案:————
23.[多选题]人们的行为受制约于二个方面因素: (满分:)
A. 性格
B. 态度
C. 外部情境压力
D. 行动
正确答案:————
24.[多选题]沟通的意义有: (满分:)
A. 沟通是社会概念形成的途径
B. 沟通提供人身心发展必须的信息
C. 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
D. 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
正确答案:————
25.[多选题]人的心理交往需要是通过(???)途径形成起来的。 (满分:)
A. 印刻
B. 本能需要
C. 条件作用(学习)
D. 自我超越
正确答案:————
26.[多选题]影响服从的因素有() (满分:)
A. 他人的支持
B. 行为后果的反馈
C. 个性因素
D. 社会压力
正确答案:————
27.[多选题]从众的原因有() (满分:)
A. 盲目崇拜
B. 行为参照
C. 对偏离的恐惧
D. 群体的凝聚力
正确答案:————
28.[多选题]身体语言的特点包括() (满分:)
A. 广泛性
B. 连续性
C. 不受环境的限制
D. 跨文化沟通
E. 简约性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
29.[判断题]人的自我空间只允许已经在心理上建立起了安全感、情感上已经接纳的人来分享。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0.[判断题]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是最受喜爱的人。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1.[判断题]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仅仅取决于别人喜欢我们的程度。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2.[判断题]社会心理学可界定为: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文化属性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3.[判断题]维纳等人研究发现,外控者倾向于有高成就动机,而内控者倾向于低成就动机。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4.[判断题]投射作用指人由于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5.[判断题]社会角色关系等同于普遍情感联系性质的人际情感关系。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6.[判断题]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基本命题是:行为与性格选择决定于有关行为和态度对于个人的价值。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7.[判断题]觉察者的情绪状况不会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8.[判断题]想象的群体压力不会导致从众。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9.[判断题]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0.[判断题]个体选择比较的对象一般是与自己在各种自然和社会的特征上相接近的人。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1.[判断题]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但侵犯不一定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2.[判断题]准确是沟通成功的前提。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3.[判断题]敌意与侵犯最大的差别是它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4.[判断题]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5.[判断题]信息的重复可以增加人们的好感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6.[判断题]内隐人格理论出自心理学家凯利(1955)。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7.[判断题]内疚是一种行动与自身社会角色不相符和时自我否定性的消极情感体验。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8.[判断题]脑力激励法是由心理学家扎琼克1957提出。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9.[判断题]敏感性训练是一种从团体心理疗法发展起来的团体训练技术。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0.[判断题]自我价值保护,是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福师《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单选题]()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满分:)
A. 助人行为
B. 亲社会行为
C. 反社会行为
D. 利他行为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挫折-侵犯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于()年提出的。 (满分:)
A. 1939
B. 1940
C. 1938
D. 1937
正确答案:——A——
3.[单选题]语义差异量表是由心理学家()等人于1957年发展起来的。 (满分:)
A. 维纳
B. 奥斯古德
C. 奥利多斯
D. 李凯特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社会心理学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包括社会影响)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 (满分:)
A. 社会关系
B. 相互作用
C. 群体效应
D. 社会和文化属性
正确答案:————
5.[单选题]()是研究者亲临现场,对被试的某些行为作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一种方法。 (满分:)
A. 档案法
B. 调查法
C. 现场研究
D. 模拟实验
正确答案:————
6.[单选题]()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 (满分:)
A. 指向
B. 强度
C. 深度
D. 向中度
正确答案:————
7.[单选题]()称为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也就是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满分:)
A. 印象控制
B. 归因控制
C. 感觉控制
D. 意识控制
正确答案:————
8.[单选题]瑟斯通()年最先提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态度是可以被测量的。 (满分:)
A. 1927
B. 1929
C. 1928
D. 1926
正确答案:————
9.[单选题]社会心理学起源于() (满分:)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正确答案:————
10.[单选题]平衡理论是()于1946提出的。 (满分:)
A. 海德
B. 海默
C. 霍夫兰
D. 卡茨
正确答案:————
11.[单选题]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于()年提出态度改变情境模型 (满分:)
A. 1960
B. 1958
C. 1961
D. 1959
正确答案:————
12.[单选题]人际交往的本质是() (满分:)
A. 增值交换
B. 减值交换
C. 社会交换
D. 个人交换
正确答案:————
二、多选题:
13.[多选题]沟通的特点包括() (满分:)
A. 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
C. 沟通是一个过程
D. 沟通的发生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
正确答案:————
14.[多选题]减少和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有() (满分:)
A. 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B. 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C. 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D. 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深度
正确答案:————
15.[多选题]个人特征包括() (满分:)
A. 才能
B. 外貌吸引力
C. 个性品质
D. 口才
正确答案:————
16.[多选题]人际吸引的条件有() (满分:)
A. 熟悉
B. 个人特征
C. 相似与互补
D. 爱情
正确答案:————
17.[多选题]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 (满分:)
A. 亲密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交距离
D. 公共距离
正确答案:————
18.[多选题]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满分:)
A. 档案法
B. 调查法
C. 现场研究
D. 现场实验
E. 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正确答案:————
19.[多选题]逆反心理包括()三种形式 (满分:)
A. 超限逆反
B.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 禁果逆反
D. 年龄逆反
正确答案:————
20.[多选题]沟通的类型包括() (满分:)
A. 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
B. 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C. 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D.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E. 个人沟通与人际沟通
F. 群体沟通与大众沟通
正确答案:————
21.[多选题]沟通的意义有: (满分:)
A. 沟通是社会概念形成的途径
B. 沟通提供人身心发展必须的信息
C. 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
D. 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
正确答案:————
22.[多选题]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需要经过()阶段 (满分:)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感情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正确答案:————
23.[多选题]印象的定向作用包括: (满分:)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光环效应
D. 久因效应
正确答案:————
24.[多选题]态度由()三个成分构成。 (满分:)
A. 认知
B. 情感
C. 行动
D. 性格
正确答案:————
25.[多选题]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满分:)
A. 经验的情绪后果
B. 需要的满足
C. 知识
D. 家庭
E. 参照群体
F. 文化因素
正确答案:————
26.[多选题]社会心理学研究类型有(???)。 (满分:)
A. 现象描述性研究
B. 相关研究
C. 比较研究
D. 验证性研究
正确答案:————
27.[多选题]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1958)通过分析典型的态度变化例证,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的。这三个阶段包括()。 (满分:)
A. 依从
B. 认同
C. 内化
D. 同化
正确答案:————
28.[多选题]人们的行为受制约于二个方面因素: (满分:)
A. 性格
B. 态度
C. 外部情境压力
D. 行动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
29.[判断题]人的自我空间只允许已经在心理上建立起了安全感、情感上已经接纳的人来分享。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0.[判断题]敌意与侵犯最大的差别是它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1.[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2.[判断题]信息的重复可以增加人们的好感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3.[判断题]态度改变是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既有的态度背景上形成新的态度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4.[判断题]内隐人格理论出自心理学家凯利(1955)。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5.[判断题]人们的自我概念是相对不稳定的。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6.[判断题]内疚是一种行动与自身社会角色不相符和时自我否定性的消极情感体验。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7.[判断题]觉察者的情绪状况不会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8.[判断题]过度的从众倾向会使人很容易进入去个性化状态。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9.[判断题]人在一种行为上的理由不充分时,会有一种自动寻求补充理由,以维持自己的认知协调。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理由不充分效应”。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0.[判断题]所谓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1.[判断题]脑力激励法是由心理学家扎琼克1957提出。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2.[判断题]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发现,情境的模糊性较大,人们较难作出自信判断时,不容易从众。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3.[判断题]通过广播、电视等实现的沟通称作口语沟通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4.[判断题]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是最受喜爱的人。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5.[判断题]投射作用指人由于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6.[判断题]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7.[判断题]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8.[判断题]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仅仅取决于别人喜欢我们的程度。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9.[判断题]社会增加对侵犯行为惩罚的强度,不能实现侵犯行为的外部控制。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0.[判断题]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但侵犯不一定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 (满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