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网院2018年安全评价 ( 第1次 )
第1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0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重大危险源是指( )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A. 定期,搬运 B. 长期,搬运 C. 定期,加工D. 长期,加工
2. 冲击波伤害、破坏作用准则有:超压准则、冲量准则、超压一冲量准则等。( )准则认为,只要冲击波超压达到一定值时,便会对目标造成一定的伤害或破坏。 A. 超压 B. 冲量 C. 超压一冲量 D. 动能
3. 下列不属于事故基本特征的是( )。 A. 事故的因果性B. 事故的偶然性 C. 事故的潜在性 D. 事故的必然性
4. 应急准备 A. 工艺控制 B. 物质隔离 C. 防火措施 D.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5. 用最小径集表示的故障树等效图的标准形式中,顶上事件与最小径集的连接门是( )。 A. 或门 B. 与门 C. 条件或门 D. 条件与门
6.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尽量多地列举两类对象的共性 B. 两类对象的共性愈本质,则推出的结论愈可靠 C. 两个对象的共性与类推的属性间有本质必然的联系,则结论愈可靠 D. 任何共性只要与类推的属性有联系,就能令结论更可靠
7. 现阶段担任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的国务院部门是( )。 A.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 卫生部 C.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D.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8. 下列安全色中,表示注意和警告的是(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蓝色
9. 系统结构的表达式下列正确的是( )。 A.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B.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C.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D.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10. 对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安全现状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 ),确定其( ),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和建议。A. 有害因素,程度 B. 危险源,程度 C. 有害因素,类 D. 危险源,类型
11. 工业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分为4级,以下正确的是( )。 A. Ⅰ级一重度危害、Ⅱ级一高度危害、Ⅲ一中度危害、Ⅳ一轻度危害 B. Ⅰ级一极度危害、Ⅱ级一高度危害、Ⅲ中度危害、 Ⅳ一轻度危害 C. Ⅰ级一极度危害、Ⅱ级一重度危害、Ⅲ一中度危害、Ⅳ一轻度危害 D. Ⅰ级一重度危害、Ⅱ级一中度危害、Ⅲ一低度危害、Ⅳ一轻度危害
12. 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其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属于物的因素中的( )。A.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B. 强度不够 C. 刚度不够 D. 稳定性差
13. “三同时”原则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 同时审批 B. 同时施工 C. 同时生产 D. 同时见效
14. 在进行安全预评价中,可以使用( )评价方法。 A. 安全检查表 B.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C. 事故树D. 危险指数法
15.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 )以上又重新返回特种岗位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 A. 3个月 B. 6个月 C. 一年 D. 两年
16. 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A. 项目建议书 B. 可行性研究报告 C. 初步设计 D.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17.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 )。 A. 一种起源于美国用标准安全计划要求方法。它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工作,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B. 通过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C. 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是以作业现场危险度、事故几率和事故严重度为基础,对不同作业现场的危险性进行鉴别)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 D. 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18. 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分析系统危险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 ( ) A. 致命的,严重的,临界的,可忽略的 B. 低的,主要的,严重的,灾难性的 C. 安全的,临界的,危险的,灾难性的 D. 不可接受的,不合要求的,可控制的,可接受的
19. 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 )等于或者超过的单元。 A. 数量临界量 B. 危险性安全界限C. 容器100m3 D. 容器5个
20. 目前,国外现有的安全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评价危险装置或单元 ( )。 A.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B. 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C.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D.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21.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 )。 A. 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 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C. 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 D. 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
22. 下列方法须对物质系数进行温度修正的是 。 ( ) A. 日本“六阶段”定量评价法 B. 我国“危险度评价”法 C. 道化学法 D. 蒙德法
23. 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说法错误的是 。 ( ) A. 托运危险物品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到指定的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 B. 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多于2人 C. 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的标志 D. 蒸汽机车在调车作业中,对装载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必需挂不少于2节的隔离车,并严禁溜放
24. 概率分析评价的3个组成步骤中,不包括( )。 A. 辨识引发事件 B. 对已辨识事件发生的后果及概率建模 C. 对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 D. 评价已发生事故的影响
25.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 职业岗位上 B. 生产工作中C. 劳动过程中 D. 职业活动中
26. 在吹氧、真空脱气过程中,VOD装置可能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事故是( )。 A. 泄漏 B. 爆炸 C. 坍塌 D. 火灾
27.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 );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B. 该协议无效 C. 责令限期改正 D. 吊销营业执照
28. 下列中对FMEA的分析步骤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 确定分析对象系统 B. 分析元素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 C.计算事故发生概率 D. 研究故障类型的影响
29.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A. 控制 B. 各种形式 C. 一种形式 D. 危险
30. 火灾损失估算建立在辐射强度与损失等级的相应关系的基础上,如入射强度在25 kw/m2,对人的伤害为()。 A. 10s1%死亡,1min100%死亡 B. 10s重大烧伤,1min100%死亡 C. 10s1度烧伤,1min1%死亡D. 20s以上感觉疼痛,未必起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1969年,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MIL-STD-822),对实现系统安全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 )
2. 设计生产设备,当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上的要求。( )
3. 安全评价没有必要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
4. 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5.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为,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 O,完全意外又极少可能的分值l,确定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为10。()
6. 起重机械的碰撞是指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问发生碰撞。( )
7. FMEA的目的是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造成能影响。( )
8. 概率危险评价法仅可用于评价技术安全措施,不能用于改善技术安全措施。( )
9. 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系数应根据生成物的状态来决定。( )
10. 仅在同一最小割集中出现的所有基本事件,结构重要系数相等。(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90分,共 30 题,每小题 3 分)
1. B 2. A 3. D 4. D 5. B 6. D 7. A 8. B 9. B 10. B 11. B 12. D 13. B 14. A 15.B 16. B 17. A 18. C 19. A 20. C 21. A 22. C 23. B 24. D 25. D 26. B 27. B 28. C29. B 30. B
二、判断题(10分,共 10 题,每小题 1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