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安全系统工程 ( 第2次 )答案
第2次作业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0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应急准备应包括( )。 A. 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 B. 准备应急救援法律法规 C. 公众教育、应急人员的培训和预案演练 D. 应急资源的准备E.测量和监测结果记录
2.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灾难性事故最常见的是( )等。 A. 火灾 B. 爆炸 C. 中毒 D. 窒息
3. 故障类型影响分析中一般机电产品、设备常见故障类型有( )。 A. 机械性卡住 B. 振动 C. 不能保持在指定位置上 D. 不能开启 E. 不能关闭 F. 误开、误关
4. 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有( )。 A. 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B. 防止能量逸散 C. 加装缓冲能量 D. 避免人身伤亡
5.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能量的过程。但能量也是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根源,没有能量就没有事故,没有能量就没有伤害。所以( )等人根据这一概念,提出了能量转移论。 A. 吉布森 B. 海因里希 C. 哈登 D. 居里
6. 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 A. 技术指标 B. 经济指标 C. 社会指标
7. 代表性事故致因模型有( )。 A. 海因里希理论 B. 瑟利模型 C. 事故模型 D. 瑟利模型的扩展
8. 危险控制的方法有( )等6种。 A. 消除危险 B. 控制危险 C. 防护危险 D. 隔离防护 E. 保留危险 F. 转移危险
9. 一般元器件在其寿命周期内要经过( )三个阶段。 A. 早期失效期 B. 随机失效期 C. 耗损失效期 D. 后期失效期
10. 事故的发生是一种随机现象。研究随机现象需要借助( )的方法。 A. 概率论 B. 微积分 C. 数理统计 D. 柱状图
11. 安全检查表应列出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岗位的全部职责,其内容主要包括( )处理意见;检查人和检查时间;检查地点;备注等。 A. 分类 B. 序号 C. 检查内容 D. 回答
12. 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和风险与,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时,也可根据综合评价得到的危险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使用一定范围的安全标准。( )。 A. 统计法 B. 理论法 C. 比较法 D. 收益比较法
13.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 )。 A. 设计情况 B. 设备制造 C. 物料选择 D. 环境配置情况 E. 维修、养护、保管、使用状况
14. 一般来说,一个元素可能的故障类型有( )。 A. 意外运行 B. 运行不准时 C. 停止不及时 D. 运行期间故障
15. 工伤事故是由( )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A. 伤害部位 B. 伤害种类 C. 伤害程度 D. 伤害人数
16. 决策的要素有( )等。 A. 决策单元 B. 决策者 C. 准则体系 D. 决策结构和环境 E. 决策规则
17. 预测的基本原理有( )。 A. 系统原则 B. 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 C. 惯性原则 D. 优先原则
18. 机械安全主要指( )方面。 A. 结构安全 B. 位置安全 C. 电能安全 D. 物质安全
19. 事故树定量分析包括( )。 A. 顶上事件发生概率计算 B. 概率重要度计算 C. 临界重要度计算 D. 可靠度计算
20. 通过调查分析评价,还应确定出为了实现安全目标,需要重点控制的对象,一般有如下( )等方面。 A. 危险点 B. 危害点 C. 危险作业 D. 特种作业 E. 特殊人员
21. 对于故事危险,必须采取多层次控制,以增加其可靠程度,一般包括6个层次分别是( )。 A. 根本的预防性控制 B. 补充性控制 C. 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 D. 维护性能的控制 E. 经常性控制 F. 紧急性控制
22. 下列哪种伤害属于第二类伤害( )。 A. 触电 B. 绞伤手 C. 一氧化碳中毒 D. 溺水
23. 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 、因果分析、管理疏忽和风险树、( )等几种方法。 A.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B.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C. 事件树分析 D. 事故树分析
24. 事故树是由各种事件符号和逻辑门组成的,事故树采用的符号包括( )三大类。 A. 事件符号 B. 逻辑门符号 C. 转移符号
25. 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 )。
A. 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
B. 注意力不集中
C. 生理缺陷
26. 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有( )。
A. 全局观点
B. 总体化观点
C. 实践性观点
D. 综合性观点
E.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观点
27.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 )部分组成。 A.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B.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C.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D.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8. 改善动作要遵循以下( )原则。 A. 数量原则 B. 长度原则 C. 方向原则 D. 疲劳原则
29.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 )
A. 事故的因果性
B.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C.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D. 事故的特征性
30. 下列工作属于特殊工种的是( )。 A. 爆破工 B. 绞车工 C. 瓦检工 D. 锅炉工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六级,即企业级、乡(镇)级、县级、市(地)级、省级、国家级。( )
2. 若某事故树有三个最小割集,如果不考虑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假定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同,则含一个基本事件的最小割集比含有两个基本事件的最小割集容易发生。( )
3. 系统或元件发生故障的机理十分复杂,故障类型是由不同故障机理显现出来的各种故碡现象的表现形式。但是,一个系统或一个元件往往只有一种故障类型。( )
4. 不同的车间、部门任务不同,危险因素的程度不同,达到目标的难易不同,那么目标值就应有所区别,与各自的具体情况相一致。( )
5. 如果有隐患而未被发现,不进行及时排除,则在3~5年(从本期评价到下期评价的周期)中,评价人员应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
6. 安全预测是有条件的,它是以系统的稳定性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系统稳定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特征才有可能延续下去。( )
7. 由于事故或多或少地含有偶然的本质,因而要完全掌握它的规律是困难的。但在一定范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却可以找出它的近似规律。从外部和表面上的联系,找到的内部决定性的主要关系是不可能的。( )
8.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转化为事故。( )
9. 在多层次控制原则中各层次控制采取的具体内容,不会随事故危险性质不同而不同。( )
10. 按照检查表格汇总分析结果,典型的结果汇总表包括主要事故、产生原因、可能的后果、龟险性级别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 )
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90分,共 30 题,每小题 3 分)
1. ACD 2. ABCD 3. ABCDEF 4. ABCD 5. AC 6. ABC 7. BD 8. ABCDEF 9. ABC 10. AC 11. ABCD 12. AD 13. ABCDE 14. ABCD 15. ABC 16. ABCDE 17. ABC 18. ABCD 19. ABC 20. ABCDE 21. ABCDEF 22. CD 23. ABCD 24. ABC 25. ABC 26. ABCDE 27. ABCD 28. ABCD 29. ABC 30. ABCD
二、判断题(10分,共 10 题,每小题 1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