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发表于 2019-6-28 10:56:04

《民法总论》模拟卷

《民法总论》模拟卷 一、判断: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被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无效。(   )3、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宣告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   )4、无权处分人签订的处分财产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5、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填空:     1、我国民法中规定的代理包括(   )代理、(    )代理和(    )代理。    2、公民因意外事故不落不明,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满()年,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    3、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      )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企业法人合并后,原法人的民事权利义务由(      )享有和承担。    5、代理人在(       )内,以(      )人的名义,依(          )的意志为民事法律行为。三、简答: 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归责原则。2、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3、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构成要件。4、民法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归责原则。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应依法承担的后果。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确定民事责任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确定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归责的最终要件,无过错即无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应对其造成的损害结果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无过错责任情形,由人民法院依公平理念责令双方当事人分担损失的归责原则。 2、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1)    停止侵害;(2)    排除妨碍;(3)    清除危险;(4)    返还财产;(5)    恢复原状;(6)    修理、重作、更换;(7)    赔偿损失;(8)    支付违约金;(9)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3、紧急避险的概念及要件。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本人或第三人的人身或财产或者公共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加害于他人人身或财产的损害行为。(1)    目的合法;(2)    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进行;(3)    危险须现实存在,正在发生;(4)    不得超过必要限度。4、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是调整社会主义市民关系的基本准则。民法基本原则体系由以下五个原则构成:(1)    平等原则。是指对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法律适用方面平等。(2)    自愿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体现当事人的意志,完全由自己决定。(3)    尊重社会公德原则。是指民事活动不能违背社会公德,特别是在民法无规定的情况下,道德规范往往成为解决民事问题的直接依据。(4)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的道德准则平衡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5)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行使权利超出权利本身的目的和社会容忍的范围即构成违法,为法律所禁止。 四、论述: 1、简述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及两者的区别。2、简述我国民法中的自助行为。参考答案:1、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及两者的区别。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由于某种法定事由发生,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因而暂时停止时效期间的计算,待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再继续计算。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法定事由发生,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期间重新计算。区别:(1)    发生时间不同;(2)    法定事由不同;(3)    法律后果不同。2、自助行为。自助行为是指行为人在情形紧急无法请求公力救济时,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实施的一种符合必要限度的强制措施。要件:(1)    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须情形紧急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3)    须是对债务人的财产或人身实施,不得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实施;(4)    不得超过必要限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法总论》模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