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专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答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对于近代中国革命,首要的就是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另一方面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即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前途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从根本上都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的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判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根本依据。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充分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道路,不适应中国革命的现实国情,无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导,无法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性,逐步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经历大革命的失败及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后,党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抗日战争时期,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于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争和战略问题》等文章,对革命道路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并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三者的结合和统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国革命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也在客观上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就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正确对待资产阶级、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人民军队,建设人民军队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必须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党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不断加强。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始终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4.三者关系及现实意义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的三大法宝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在新时代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强调“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并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而提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并着重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变革,从而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扫清了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鼓舞、推动并支持了世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