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药设计(网络B)
新药设计与开发模拟卷一、填空题1、Ⅱ期临床试验初步评价药物的 。
2、Ⅲ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 和 。
3、定量构效关系中Hansch方法常用的参数有 、 、 。
4、受体是一个大分子或大分子 ,它与具有高度 性的激动剂结合,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特定反应。
5、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是药物—受体之间通过 形成 复合物。6、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是指 相同的原子或基团以及环 的元素。7、药物的基本属性是: 、 、 。8、电子等排体是指含有相同的原子数和 、体积 的分子或离子。9、双前药是无活性的药物分子在 经过 释放出有活性的药物。9、已知苯甲酸的pKa = 4.19, 对甲基苯甲酸的pKa = 4.36, ( p-CH3为 。10. 构成DNA的碱基有 、 、 、 、。
二、简答题 1、指出下列原子或基团哪些互为电子等排体:
(1)CH4 (2)CH3 (3)CH2 (4)CH (5)NH2
(6)NH (7)O (8)N (9)OH 2、写出pivampicillin(structure 1)在体内释放出母体药物的代谢过程(用结构式表示)。
Structure 13.写出构成DNA和RNA的所有碱基和戊糖的化学结构式。4、药物产生药效的决定因素是什么?5、简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ACE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三、论述题1、药物从发现到上市的一般过程。2、以图示并说明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
3、试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和优化方法。
参考答案:
(一)天然产物
1.植物来源
2.微生物来源
3.内源性活性物质
4.动物、海洋生物等体内活性成分
(二)合理药物设计
基于生理病理知识基础上,以酶受体、离子通道及核酸等为靶点,设计药物的化学结构。
(三) 以现有药物为基础发现新药
1.现有药物的结构改造
2.利用药物副作用开发新药
(四)通过代谢物研究发现新药
(五)组合化学方法产生先导物
(六)幸运发现
(七)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设计先导物4.举例说明利用前药设计提高某些药物在脑部组织的持续释放。
参考答案:
利用二氢吡啶为载体(N-甲基二氢吡啶甲酸)与含有-NH2的药物形成酰胺前药,提高了药物的脂溶性,使该前药在体内迅速分布于脑内及全身,然后被酶促氧化成季铵盐,除脑以外的其他组织的季铵盐迅速从体消除,而在脑内的季铵盐酰胺键被酶促裂解较慢,达到在脑内持续释放母体药物的目的。无忧答案网 q7612 960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