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老师 发表于 2020-3-16 20:48:47

人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9-16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经济的全球化
1.[单选题]生产国际化,各国企业按照(    )原则,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中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劳务活动,获取参与国际分工、扩大生产与贸易的机会,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A.绝对利益
    B.相对利益
    C.比较利益
    D.经济利益
    正确答案:——C——
2.[多选题]贸易全球化集中体现在以下一系列指标之上(    )。
    A.国际贸易额高速增长
    B.国际贸易联系强度大幅度上升
    C.贸易范围基本接近极限
    D.贸易依存度增加
    E.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等日趋严重
    正确答案:——ABCD——
3.[问答题]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 <br>

    正确答案:——一是贸易的全球化,即相当规模的商品交换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使国际贸易的流量大幅度的增加,一国进出口的扩大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必须的前提,揽括了所有世界经济主体的世界市场出现了。<br>二、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br>金融国际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中心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国际化的推动。<br>三、生产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最高形式。生产社会化不仅要冲破地区、部门等因素的限制,在一国范围内充分发展起来,而且要冲破国界的限制,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当一国的社会生产过程越出国家疆界以后,它就转变为国际性的社会生产过程,国别的社会化生产也就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社会化生产。这样,生产社会化就推动国别再生产过程实现了国际化,即生产国际化。<br>生产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以及各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企业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中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劳务活动,获取参与国际分工、扩大生产与贸易的机会,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生产国际化也大大优化了全球的资源配置,节约了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发挥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br>   <br>——
第十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多选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在各个经济领域都占绝大比重
    E.不应涉足竞争性领域
    正确答案:——ABC——
2.[单选题]一般地说来,共产主义所有制下的生产力基础是(    )。
    A.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生产的社会化
    正确答案:——D——
3.[单选题]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
    A.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
    A.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B.建立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大力发展生产力
    正确答案:————
5.[单选题]以下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分工消失
    B.按需分配
    C.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D.社会化大分工细化、完善
    正确答案:————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单选题]市场社会主义中的兰格模式又称(    )。
    A.兰格-米塞斯-哈耶克模式
    B.兰格-泰勒-哈耶克模式
    C.兰格-勒纳-泰勒模式
    D.兰格-米塞斯-泰勒模式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从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    )经济体制。
    A.高度集中的计划
    B.完全的市场
    C.宏观调控下的市场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
    正确答案:——A——
3.[单选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
    A.在流通领域中发挥自发的调节作用
    B.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自发调节生产,达到生产与需要的平衡
    D.完全摆脱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正确答案:——B——
4.[问答题]试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br>

    正确答案:————

第十二章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
1.[多选题]国有大企业主要实行股份制或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    )是国有大企业改革的主导性思路。
    A.股份化
    B.公司化
    C.私有化
    D.法人化
    E.独立化
    正确答案:——ABD——
2.[单选题]改革道路的选择和形成的核心问题是(    )。
    A.改革的成本和收益
    B.改革的性质和目标
    C.改革的方向和方式
    D.改革的环境和条件
    正确答案:——B——
3.[问答题]公有制与市场机制是水火不容的。<br>

    正确答案:——错。公有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既非水火不容,又非水乳交溶,它们的关系要比人们所想象的复杂得多。认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经济与市场机制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从而传统的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可以不经任何调整就可以与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这可能是一种很不现实的想法,但是,断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对立的,也缺乏足够的理论与现实根据。中国的改革经验证明:商品关系是内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在公有制与市场机制之间并不存在某种固定、简单和机械式的对应关系,处理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应当从实际出发。公有制与市场机制之间是具有兼容性的。<br>   <br>——
4.[单选题]以下属于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共有的是(    )。
    A.紧缩货币
    B.放开价格
    C.全面推进私有化
    D.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正确答案:————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
1.[多选题]从政治结构的角度看,渐进式改革得以成功至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A.党和政府具有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的必要的权威和能力
    B.党和政府的政策与生产力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协调一致
    C.党和政府对于自身内部出现的腐败行为和各种局部利益冲动具有抑制能力
    D.实行一条温和、渐进、开明的变革路线,有效协调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E.采取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保证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正确答案:——ABCDE——
2.[问答题]如何实现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br>   <br>

    正确答案:——理解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一定要以该社会的生产条件分配状况为基础。生产条件包括主观生产条件(即劳动能力)和客观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分配和劳动能力的禀赋,共同决定着由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分配状况。因此,无论在何种性质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都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收入分配方式,并以此来判断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br>一、对公平的理解<br>公平是与价值判断相联系的,它不完全是一个主观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包含着历史的规定性。正确理解公平,关键是要看,用来评价公平的价值标准是如何引申出来的。<br>不同性质的经济条件下,公平的标准是不一样的。<br>(1)公有制经济中的公平问题<br>   公有制下的公平并不是否定差别,而是否定劳动量标准之外的差别,否定任何凭借其他生产要素获得收益的行为。<br>(2)非公有制中的公平问题<br>在非公有经济中,劳动标准不再是公平的标准。而应该遵循"投入与回报的对等"原则。也就是说,任何人的任何一笔收入,都要与其实际的投入对等,非公有经济,反对的是"没有付出的收入"。比如靠继承获得的财产。<br>二、对效率的理解<br>高效率是相对的,不存在始终高效的机制,收入分配领域也是如此。<br>分配的公平是促进分配效率的基础。只有在公平原则下,人们才能够具有长期而稳定的预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公平的分配规则,必将引起经济、政治上的摩擦和冲突,效率无从谈起。<br>一般而言,市场机制是能够保证效率的。因为它既有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内在机制,又有激烈的外部竞争机制,内忧外患决定了这种机制的活力。我们说,个人收入多少,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在生产条件也由市场分配的条件下,生产条件的分配过程,事实上同时也就是收入分配的过程。在各种市场机制都很完善的情况下,公平的分配原则本身就是保证分配效率的最佳原则。<br>但是,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造成了市场效率与社会效率的不一致。另外,由于资本具有积累和增值的本质,国民收入的自发分配,会造成资产收入与劳动收入的分配不公。尤其是在人力资本和脑力劳动日益成为国民财富创造主体的知识经济中,这种不公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会更加显著。<br>因此,为了兼顾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我们主张将收入分配过程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过程。并在微观层次中,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效率;而由于市场失灵而造成的分配不公,则由政府从宏观层次上利用所得税、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弥补市场的不足。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比重,关键是看社会对公平与效率的需求。当前,我们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因此,应该是市场为先,微观为主,政府调解为次,为辅。<br>——
3.[多选题]以下关于国有制经济中国家的财产收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财产收益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来自所有权垄断的剩余价值之和或利润
    B.国家财产收益是国家为了实现公有制经济的共同目标而对社会积累的一种扣除
    C.包括根据企业占有的公有财产的绝对量征收的部分
    D.还包括根据企业占用财产的相对量征收的级差收益
    E.企业总收益中扣除了国家的财产收益后形成的企业自有收入,是国家对企业进行劳动评价和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构成了企业所具有的经济利益的真实内涵
    正确答案:——BCDE——
4.[问答题]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含义?<br>

    正确答案:————
5.[多选题]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    )。
    A.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
    B.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
    C.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改革目标是在短期内建立市场经济
    E.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正确答案:————

第十四章二元经济结构与农业的发展
1.[多选题]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超前发展"战略的后果是(    )。
    A.加剧了农业内部剩余劳动力的积累
    B.工农差距的加大
    C.城乡差距的加大
    D.重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与发展
    E.农业部门的健康稳定发展
    正确答案:——ABCD——
2.[问答题]试述我国超强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业发展困境。<br>

    正确答案:——从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关系的角度考察,高强度的二元结构矛盾给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br>(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br>中国在农业部门为工业扩张提供巨额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被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和政策人为地限制在农村而未能实现应有的转移。庞大的农业劳动力数量相对于有限的农业资源,必然导致耕地资源紧张、资金匮乏、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而农业部门则成为吸纳就业最为紧张的部门。如果长期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使我国"三农"问题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社会稳定的隐患。<br>(2)农业资源相对短缺<br>①.耕地资源相对短缺,农户经营规模过小。 <br>②.农业资源相对短缺还表现在农业投资不足。 <br>③.中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br>(3)农业劳动生产率及产品商品率低下<br>   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性、半自给性,带有明显的"口粮农业"特点,为非农部门提供的商品粮极其有限,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低。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延长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降低了农民对工业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br>(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br>   与此同时,如由于改革推进顺序不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别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等,城乡收入和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br>可见,高强度的二元结构矛盾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工业化的进程制约了农业过剩人口的转移,进而使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困难重重。<br>   <br>——
3.[单选题]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是(    )。
    A.农业经济--二元经济--工业经济
    B.轻工业经济--重工业经济--高科技经济
    C.农业经济--轻工业经济--重工业经济
    D.农业经济--二元经济--现代经济增长
    正确答案:——D——
4.[多选题]农业现代化是指(    )
    A.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
    B.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
    C.用现代管理手段经营农业
    D.用现代思想观念指导农业
    E.用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替代劳动力密集型农业
    正确答案:————
5.[多选题]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模型的缺陷主要有(    )。
    A.忽视了城市劳动力的失业状况,并不是所有农村劳动力在城市都能就业
    B.该模型只是描述了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展过程,而忽视了农业部门自身的作用
    C.仅把传统部门看作为完全被动的单纯剩余劳动力的提供者
    D.以两个部门的实际收入差距解释城乡劳动力和人口迁移,却不能解释广泛存在的高迁移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
    E.这一模型以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从而存在一些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理论假设
    正确答案:————

第十五章政府调节
1.[单选题]所谓公共产品是指(    )。
    A.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产品
    B.具有竞争性和排它性的产品
    C.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
    D.具有非竞争性和非赢利性的产品
    正确答案:——A——
2.[多选题]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的过程有(    )。
    A.从农业经济到二元经济
    B.从工业经济到高科技经济
    C.从农业经济到新经济
    D.从二元经济到现代经济增长
    E.从工业经济到工业经济
    正确答案:——AD——
3.[多选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恢复农业生产能力,解决全社会温饱问题的主要手段有(    )。
    A.改革传统的农村经济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引导收入从非农产业向农业转移
    C.减少对农村的农产品征购量和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D.加大农业和轻工业的扩张,并通过重工业对农业发展和消费工业提供服务
    E.大力鼓励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
    正确答案:——ABCD——

第十六章我国的对外开放
1.[问答题]评述比较优势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应注意的问题。<br>

    正确答案:——(一)一般地说,比较优势理论包括比较成本说和资源禀赋说。(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产品产量就会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双方都能得到比较利益。(2)资源禀赋说认为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国家应生产和出口那些可以较多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而且价格又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原来需要使用本国相对稀少和价格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br>(二)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提供了基本依据。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我国的实际,找出生产和资源的比较优势,据以确定进出口结构,通过对外贸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br>(三)但应当看到,比较优势理论有很多缺陷,它在发展中国家的使用程度和使用范围是有限的。从这一理论本身看,它是静态理论 ,而从动态角度看,随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的进步,各国的比较优势是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也不断变化。资源本身也会由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如果不考虑改善这些方面,而一味地单纯以现有的成本和资源的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贸易结构,就会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必须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其关键环节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br>竞争优势来源于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要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br>对我国来说,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进口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避免重复引进,同时要把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而加快我国技术进步的步伐,尽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技术优势。<br>扩大国际贸易,必须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扩大我国产品的销售市场。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不要忽视国内产品市场,避免出现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br>——
2.[单选题]金融危机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到银行部门或者是金融市场的国内金融危机
    B.由于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使国内货币大幅度贬值,汇率大幅度波动的货币危机
    C.借用大量外国贷款不能还本付息、在国际上的信用破产的外债危机
    D.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波动造成的货币大幅度贬值,汇率大幅度波动的货币危机
    正确答案:——D——
3.[单选题]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础是(    )。
    A.对外贸易
    B.引进技术
    C.劳务合作
    D.对外援助
    正确答案:——A——
4.[单选题]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    )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从而完成了中国加入WTO的所有法律程序。
    A.多哈
    B.开罗
    C.斯里兰卡
    D.巴士拉
    正确答案:————

开卷考试练习题
1.[问答题]材料一:<br>1978年以来,广东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农村居民收入每年都有实际增长,但是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农民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速度,八十年代为9.0%,“八五”期间为7.2%,“九五”期间只有4.4%,2000年只有0.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1978年为2.1∶1,2000年为2.7∶1。即改革开放20多年,城乡居民收入差别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近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br>材料二:<br>1999年广东省乡镇劳动力为26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为1531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只有耕地面积1.49亩。使用除草剂和抛秧技术后,农民更加空闲,农业劳动力每年实际工作日不到150天。受耕地资源制约,农村劳动力有力无处出,人均产出很低。<br>   <br>请结合材料回答<br>问题1: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br>问题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超强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业发展困境。<br>

    正确答案:——1.二元经济是对发展中国家早期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种状况的描述。“二元”是指一国经济体系中不同性质的制度、技术、机制等的并存,各部门不同时代技术的并存,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并存等。二元经济论对构成国民经济的两部门的提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br>2.(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br>中国在农业部门为工业扩张提供巨额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被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和政策人为地限制在农村而未能实现应有的转移。庞大的农业劳动力数量相对于有限的农业资源,必然导致耕地资源紧张、资金匮乏、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而农业部门则成为吸纳就业最为紧张的部门。如果长期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使我国“三农”问题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社会稳定的隐患。<br>(2)农业资源相对短缺<br>①耕地资源相对短缺,农户经营规模过小。<br>②农业资源相对短缺还表现在农业投资不足。<br>③中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农业科技水平落后。<br>(3)农业劳动生产率及产品商品率低下<br>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性、半自给性,带有明显的“口粮农业”特点,为非农部门提供的商品粮极其有限,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低。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延长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降低了农民对工业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br>(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br>与此同时,如由于改革推进顺序不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别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等,城乡收入和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br>可见,高强度的二元结构矛盾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工业化的进程制约了农业过剩人口的转移,进而使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困难重重。<br>——
2.[问答题]论述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br>

    正确答案:——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在改革的性质和目标上存在着的根本差别。然而,对于改革道路的选择和形成来说,性质和目标问题恰恰是一个核心问题。改革的方式是内生于改革目标的,离开了改革的目标和性质,改革的成本、收益和方式方法的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和渐进性,必然要在改革中寻求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自由与秩序、稳定与变革、局部与整体、改革与发展、国有与非国有的结合,归根结底,要在工业化、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稳定与发展中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苏东激进式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在彻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私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必然会出现制度的断层,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生产的停滞与下降。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br>——
3.[问答题]用于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br>

    正确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br>价值尺度一般用于衡量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用于支付工资的货币,货币所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还扩展到商品流通之外的领域,例如在税收和租金的交纳、工资收入的发放、银行的存贷款、国家财政资金的划拨等经济活动中,货币也是作为支付手段来使用的。总之,在一切没有商品于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的经济活动中,货币所执行的都是支付手段的职能。<br>——
4.[问答题]论述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br>

    正确答案:————
5.[问答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br>

    正确答案:————
6.[问答题]材料一:<br>中国国家发改委经济综合司日前发表了一篇题为《当前宏观调控形势与任务》的文章,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百分之四十三,增幅同比提高十五点二个百分点。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增势未减,一季度钢铁、水泥投资增长超过一倍。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地方投资特别是沿海地区投资增长过快,东部地区投资增长百分之四十七点八,占全国的比重达百分之六十四点二。电力、煤炭和运输紧张状况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br>   <br>材料二:<br>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议布置宏观调控的工作重点。<br>文章出处:新华社<br>会议指出,宏观调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效果必将进一步显现。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弱,工作不能松懈,既要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又要切实加强和支持经济发展中薄弱环节;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从宏观上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br>   <br>请结合材料回答:<br>问题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当市场失灵时,政府调节就显得非常必要。试问:政府调节通常采取哪两种手段?<br>问题2:结合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分析我国现阶段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br>

    正确答案:————
7.[问答题]与纸币不同,在金属货币流通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现象。<br>

    正确答案:————
8.[问答题]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br>

    正确答案:————
9.[问答题]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哪些方面决定。<br>

    正确答案:————
10.[问答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相比性质有何不同?<br>

    正确答案:————
11.[问答题]简述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br>

    正确答案:————
12.[问答题]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的并且反映资本价值构成的资本技术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br>

    正确答案:————
13.[问答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br>

    正确答案:————
14.[问答题]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分配全部社会产品。<br>

    正确答案:————
15.[问答题]简述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br>

    正确答案:————
16.[问答题]材料:<br>鞍山市昨日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试行)》,此举标志着鞍山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根据改革的思路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各单位可选择以下一种或多种分配形式,也可采用其它分配方式对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量进行再分配。<br>实行按岗定酬的分配制度。即在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基础上,以岗位为核心确定人员工资待遇,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实行按岗定酬、移岗易薪的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br>实行按任务定酬的分配制度。即单位对在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可以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br>实行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如对单位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其研究发明的技术、产品等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级人才,可实行人才奖励制度等。<br>实行生产、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条件,大胆探索,把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技术要素纳入本单位的收入分配体系。<br>   <br>请结合材料回答<br>问题1: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br>问题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公有制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化”的看法。<br>

    正确答案:————
17.[问答题]简述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br>

    正确答案:————
18.[问答题]为什么说加入WTO,中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br>

    正确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9-16章课后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