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刑法学》1-10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刑法概说1.[多选题]下列哪些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刑事立法解释
B.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刑事司法解释
C.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刑事司法解释
D.公安部发布的刑事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ABC——
2.[多选题]下列哪些解释方法属于论理解释方法?( )。
A.文理解释
B.扩大解释
C.缩小解释
D.当然解释
正确答案:——BCD——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1.[单选题]下列哪一原则不属于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刑法的基本原则?( )。
A.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适用刑法平等
D.罪刑相适应原则
正确答案:——A——
第三章刑法的适用范围
1.[多选题]中国公民王某在英国盗窃了一个外国人价值5 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依据中国刑法必须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B.中国可以属人原则为依据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C.英国本国可以属地原则为依据适用英国刑法审判
D.依据中国刑法不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D——
2.[名词解释]刑法的溯及力<br>
正确答案:——刑法的溯及力亦称为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对刑法生效之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能否适用刑法的问题。<br>——
第四章犯罪与犯罪构成
1.[名词解释]犯罪<br>
正确答案:——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根据法律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br>——
第五章犯罪客体
1.[单选题]关于犯罪客体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B.没有被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也属于犯罪客体
C.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
D.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
正确答案:——B——
第六章犯罪客观条件
1.[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危害行为的特征?( )。
A.有意性
B.有体性
C.有害性
D.应罚性
正确答案:——D——
2.[问答题]某法院就不作为案件,曾经作出如下4个判决:<br>判决1:船工甲见乙落水,救其上船后发现其是仇人,又将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法院判决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罪。<br>判决2:甲为县公安局长,妻子乙为县税务局副局长。乙在家收受贿赂时,甲知情却不予制止。法院判决甲的行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帮助,不成立受贿罪共犯。<br>判决3: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入河中。甲欲施救,乙劝阻,甲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法院判决因只有甲有救助义务,乙的行为不成立犯罪。<br>判决4:甲将弃婴乙抱回家中,抚养多日后感觉麻烦,便于夜间将乙放到菜市场门口,期待次日晨被人抱走抚养,但乙被冻死。法院判决甲成立不作为犯罪。<br>问题:上述哪些判决是正确的,哪些判决是错误的,为什么?<br>
正确答案:——一般以行为是违反禁止性规范,还是违反命令性规范为标准来区分作为与不作为。船工甲见乙落水,本无救助义务,救乙上船可谓见义勇为行为。乙被救之后,被水淹死的危险已经消失,但甲发现其是仇人后,便将乙推到水中,甲以自己的身体动作积极地重新创设了乙被水淹死的危险(不应为而为之),属于作为的故意杀人。判决1认为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罪,这是错误的。<br>发现亲属实施犯罪行为时,一般情形下其他亲属在法律上并不负有阻止行为人继续犯罪的法律义务。在家庭中,甲的身份是丈夫而不是公安局局长,妻子乙在家收受贿赂时,丈夫甲没有加以制止的法律上的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判决2认为甲的行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帮助,不成立受贿罪共犯,这是正确的。<br>对于负有作为义务的人,积极唆使其不履行作为义务,从而导致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保护法益)被侵犯时,唆使者与不履行作为义务者构成共同犯罪。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入河中,甲负有救助6岁幼童的义务,本欲施救时,被乙劝阻,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的,甲、乙成立共同犯罪,甲以不作为的方式触犯故意杀人罪,乙以教唆犯的面貌触犯故意杀人罪。判决3认为只有甲有救助义务、乙的行为不成立犯罪,这是错误的。<br>将弃婴乙抱回家抚养多日,表明甲自愿接受抚养弃婴的义务。在甲自愿接受抚养后,其就负有继续抚养弃婴的义务,故其不履行该义务,遗弃弃婴致弃婴被冻死的不作为,成立不作为犯罪。判决4正确。<br>——
3.[多选题]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BD——
第七章犯罪主体条件
1.[多选题]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
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
2.[问答题]甲为流浪儿,在13周岁时曾抢劫一小学生手机一部,并入户盗窃他人财物2万元。甲15周岁时,抢夺他人财物2万元,并在车站等场所扒窃他人财物1万元。17周岁时,甲再次盗窃他人财物5 000元。<br>因长期得不到关爱,甲逐渐患上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过路小学生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br>问题:甲对哪些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对哪些行为应负刑事责任,为什么?<br> <br>
正确答案:——甲对13周岁的时候曾抢劫一小学生手机一部并入户盗窃他人财物2万元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因为不满14周岁的人,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r>甲对15周岁时抢夺他人财物2万元、扒窃他人财物1万元的行为,也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无忧答案网、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甲在15周岁时所实施的抢夺、盗窃行为,不在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范围之内,故对此不负刑事责任。<br>甲对17周岁时再次盗窃他人财物5 000元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甲盗窃他人财物5 000元时,已满16周岁,故对此应负刑事责任。<br>甲对杀害小学生乙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从案件事实来看,甲虽患有抑郁症,但该病并不影响甲的辨认、控制能力,即甲具有责任能力,不属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故对杀人行为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br>——
第八章犯罪主观要件
1.[单选题]阎某深夜听见自己家的狗一阵狂叫,怀疑有小偷潜入,便起身拿起猎枪外出查看,朦胧夜色中见有几个人走过来,李某便向这几个人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关于阎某的罪过形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过失
D.过于自信过失
正确答案:——B——
2.[多选题]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对父亲的死亡,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对父亲的死亡,甲既没有直接故意,也没有间接故意
C.对父亲的死亡,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正确答案:——BCD——
3.[单选题]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院就医时死亡。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B.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
C.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
D.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C——
第九章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1.[名词解释]紧急避险<br>
正确答案:——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损害另一法益进行避险,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br>——
2.[问答题]某法院曾就防卫案件,作出如下4个判决:<br>判决1:甲将罪犯顾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车后座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顾某头部,到派出所时发现其已窒息死亡。法院判决甲成立正当防卫。<br>判决2:乙发现齐某驾驶摩托车抢劫财物即驾车追赶,2车并行时摩托车撞到护栏,弹回与乙车碰撞后侧翻,齐某死亡。法院判决乙不成立正当防卫。<br>判决3:丙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6 000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法院判决丙成立正当防卫。<br>判决4:丁开枪将正在偷越国(边)境的何某打成重伤。法院判决丁成立正当防卫。<br>问题:上述哪些判决是正确的,哪些判决是错误的,为什么?<br>
正确答案:——《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判决1中,一般人扭送现行犯是法律规定的作为公民权利(义务)的行为,虽然属于法令行为,但是,被扭送的罪犯反抗是其本能,看不出其对甲有暴力侵害。即便认为其对甲有暴力侵害的危险,肯定甲有防卫权,在引起他人死亡的场合,也存在防卫行为超过限度的问题。死死摁住罪犯头部直到派出所,导致其窒息死亡,表明手段超过了必要限度。判决1错误。<br>在判决2中,追赶行为和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损害后果由死者自己的过失行为造成,与乙无关,不需要作为正当防卫来讨论。判决2正确。<br>根据《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行为。在判决3中,丙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要制止不法侵害,有报警等其他方法可以采用。判决3错误。<br>偷越国(边)境罪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是轻罪,但在判决4中,丁开枪将正在偷越国(边)境的何某打成重伤,该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不成立正当防卫。判决4错误。<br>——
3.[单选题]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
B.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C.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D.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正确答案:——D——
第十章犯罪停止形态
1.[单选题]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可罚的不能犯
正确答案:——A——
2.[多选题]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1笔500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但后来黄某又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缴纳应缴税款。单位属于犯罪未遂,黄某属于犯罪中止
B.乙抢夺邹某现金20万元,后发现全部是假币。乙构成抢夺罪既遂
C.丙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儿后,惧怕承担刑事责任,又将婴儿送回原处。丙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
D.丁对仇人胡某连开数枪均未打中,胡某受惊心脏病突发死亡。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D——
3.[多选题]甲欲与其妻乙离婚,乙不同意,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甲打消杀乙念头,将菜倒掉。关于甲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成立犯罪预备
B.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已经投毒,成立犯罪未遂
D.已经着手,成立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CD——
4.[单选题]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争吵激烈,甲欲泼乙,但情急之下甲未能拧开杯盖,乙乘机逃跑。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未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5.[单选题]甲夜间潜入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