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1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11.[单选题]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
答案资料下载请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A.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C.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答:——C——
2.[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 )。
A.具体化
B.理论基础
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理论形式
答:——B——
3.[单选题]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历史性的优点
B.绝对性的优点
C.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D.相对性的优点
答:——C——
4.[单选题]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
5.[单选题]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求知欲望
B.好奇心理
C.科学兴趣
D.社会实践
答:————
6.[单选题] 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大的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答:————
7.[单选题] 感觉是( )。
A.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C.对许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D.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q+
答:————
8.[单选题]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
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
9.[单选题]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答:————
10.[单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答:————
11.[单选题] 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
A.指出人们可能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C.把科学的实践引入认识论
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答:————
12.[单选题] 认识的客体是( )。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
答:————
13.[单选题]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
A.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只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
答:————
14.[单选题] 承认客观真理与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
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同一个意思的问题
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答:————
15.[单选题]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
B.主观真理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C.真理和谬误相调合的过程
D.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
答:————
16.[单选题]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唯物主义真理论
B.主观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面上学真理论
答:————
17.[单选题] 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观点是( )。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C.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答:————
18.[单选题] 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
19.[单选题]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重属性
B.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C.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D.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答:————
20.[单选题]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
答:————
21.[多选题]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B.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
C.理论科学不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D.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E.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答:————
22.[多选题] 列宁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
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C.一切理论都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D.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识,更接近于客观真理
E.感性认识本身也就是科学的抽象
答:————
23.[多选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E.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
答:————
24.[多选题]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论要指导实践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E.在实践中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
答:————
25.[多选题] “公有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是( )。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C.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否认真理的有用性
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
答:————
26.[多选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相互关系是( )。
A.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B.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
C.政治路线决定思想路线
D.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E.认识论是政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答:————
27.[多选题] 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
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
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
D.建立起各种社会关系并从而形成人类社会
E.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答:————
28.[多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阶级构成
E.生产方式
答:————
29.[多选题] 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地理环境( )。
A.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
B.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
D.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E.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
答:————
30.[多选题]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是( )。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
31.[判断题]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A.对
B.错
答:————
32.[判断题] 实践是指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A.对
B.错
答:————
33.[判断题]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A.对
B.错
答:————
34.[判断题] 认识的主体是指所有的人。
A.对
B.错
答:————
35.[判断题] 概念、判断、推理是所有认识的三种形式。
A.对
B.错
答:————
36.[判断题]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A.对
B.错
答:————
37.[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A.对
B.错
答:————
38.[判断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A.对
B.错
答:————
39.[判断题] 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A.对
B.错
答:————
40.[判断题]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对
B.错
答:————
奥鹏无忧答案网,附件是答案,核对题目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