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20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0年秋季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考核试题1.[单选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明确了知识分子是( )
A.中国农民阶级的一部分
B.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独立的阶层
D.改革开放后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答:——B——
2.[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A.国营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答:——C——
3.[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提出并阐述了( )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答:——C——
4.[单选题] 从1949年至1952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引导手工业者建立集体经济组织
答:————
5.[单选题]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对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答:————
6.[单选题] 《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就是( )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党与非党的关系
C.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答:————
7.[单选题] 我国正式提出并形成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答:————
8.[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
答:————
9.[单选题] 在社会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的两面性是( )
A.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存在对抗性的一面,也存在非对抗性的一面
B.对待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动摇性和妥协性的一面
C.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D.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的一面,也有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和国民党政府统治进行斗争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的一面
答:————
10.[单选题]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
A.人民内部矛盾
B.对抗性
C.非对抗性
D.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答:————
11.[单选题] 在我国,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
答:————
12.[单选题]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独立自主
答:————
13.[单选题]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是我们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 ( )
A.轮廓的形成
B.逐步走向成熟
C.继续丰富发展
D.不断深化
答:————
14.[单选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既要胸有大局,又要分清主次、大小、难易。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善于牵“牛鼻子”,找准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加以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D.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答:————
15.[单选题] 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二个100年奋斗目标是( )
A.到2000年实现高水平、全面、发展平衡的总体小康社会
B.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
16.[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对于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同关键技术存在短板之间的矛盾
B.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答:————
17.[单选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是 ( )
A.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
B.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
C.实体经济发展不足
D.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答:————
18.[单选题] 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是在党的( )
A.十六大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七大
答:————
19.[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以如椽巨笔书写了民族复兴的“朱来简史”,坐标是( )
A.新时代
B.新思想
C.强起来
D.新目标
答:————
20.[单选题] 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念。在陕北梁家河,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在河北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他探索宁德“弱鸟先飞”的脱贫路,组织推动山海协作、闽宁对口帮扶;在浙江和上海,他一如既往强调扶贫工作,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扶贫工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 )
A.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B.脱贫攻坚
C.污染防治
D.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答:————
21.[单选题]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 ( )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坚持执政为民
答:————
22.[单选题] 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
A.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B.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答:————
23.[单选题] 优良作风具有无声的力量,让干部和群众心贴心。不良风气像一座无形的墙,使党和人民产生隔阂。2020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阶段性工作成果,查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9.80万起,处理13.01万人,公开曝光87批359起典型案例……。相关消息的发布,传递出持续纠治“四风”的强烈信号,引发舆论关注。 “四风”是指( )
A.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B.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
C.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
D.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奢靡之风
答:————
24.[单选题] 1956年秋冬,在一些农村、工厂、学校出现了“闹事”的情况。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进行了系统阐释。毛泽东特别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社会基本矛盾
D.社会主要矛盾
答:————
25.[单选题] 第一次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
26.[单选题]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已经转变为属于( )
A.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旧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
27.[单选题] 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 ( )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共享
答:————
28.[单选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指明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总方针,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 )
A.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C.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答:————
29.[单选题] 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 )
A.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国民党新军阀
C.日本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答:————
30.[单选题]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即( )
A.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
B.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C.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D.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
答:————
31.[单选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 )
A.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为本
B.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本
C.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为本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答:————
32.[单选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C.改善民生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答:————
33.[单选题] 新世纪以来,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 )
A.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B.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C.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
答:————
34.[单选题] 针对历史上党内斗争中存在过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的错误,毛泽东提出的正确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团结—批评—团结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答:————
35.[单选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里的中国精神是指( )
A.奋斗拼搏精神、中华美育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乐观豁达额包容精神
D.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的自强精神
答:————
36.[单选题]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是( )
A.互助组
B.供销社
C.初级生产合作社
D.高级社
答:————
37.[单选题] 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
A.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
B.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答:————
38.[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重视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统领是( )
A.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B.党的政治建设
C.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D.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答:————
39.[单选题]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开辟的标志是( )
A.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
40.[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
41.[多选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 )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有效执政
答:————
42.[多选题]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 )
A.根本出发点
B.基础
C.保障
D.落脚点
答:————
43.[多选题] 陈云在中共八大明确地提出( )
A.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为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补充
D.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答:————
44.[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特内容更广泛。不仅关注“有没有”,更关性“好不好”;不仅包括既有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及尊严、权利等新需求。这一变化表明(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B.我国已经满足了人民“从有到优”的需求
C.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现了阶段性新特征
D.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制约满足人民需要的主要保障
答:————
45.[多选题] 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的原因是( )
A.根本指导思想的多样化
B.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
C.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D.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答:————
46.[多选题]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特别是在1957年2月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论述了(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答:————
47.[多选题]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包括(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答:————
48.[多选题] 1952年,答案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答:————
49.[多选题]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 )
A.防范化解大风险
B.污染治理
C.产业结构调整
D.精准脱贫
答:————
50.[多选题] 政党是有阶级性的,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有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这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以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B.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C.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