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老师 发表于 2020-12-2 15:36:31

西南大学20年12月(9025)《社会心理学》 限时

课程名称【编号】:(9025)《社会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2.0分,共10.0分)
1. 下图体现的是哪种错觉(   )。
A.运动错觉
B.形状错觉
C.大小错觉
D.弗莱赛尔螺旋错觉
2. “描述的相似性,决定了被试对他人的喜欢程度以及是否选择他人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谁的观点(   )。
A.阿龙森
B.西尔弗曼
C.纽科姆
D.Byrne
3.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化领域“文化反哺”的是()。
A.教师教书育人
B.父母向孩子学习
C.企业岗前培训
D.自己素质拓展
4. 冲突的平息包括哪些方式?(    )
A.接触    共同目标    谈判            反省
B.接触    谈判      反省            第三方的介入
C.接触    共同目标    谈判            第三方的介入
D.接触    共同目标    第三方的介入    反省
5.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
A.终身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早期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道题3.0分,共24.0分)
1. 侵犯包含哪些要素()
A.获得利益
B.伤害行动
C.伤害意图
D.社会评价
2. 态度主体的个体差异包括哪些内容()
A.利益驱动
B.性别与智力
C.认知需要
D.自我防卫倾向
3. 态度与行为一致性证明的方法有哪些?()
A.民意测试
B.具体态度与具体行为的对应性分析
C.场景再现法
D.归因
4. 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哪些()
A.助人
B.谦让
C.分担
D.合作
5.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生物遗传因素
B.文化环境因素
C.自然气候因素
D.经度纬度因素
6. 家庭暴力的种类有哪些()
A.身体暴力
B.精神暴力
C.性暴力
D.金钱暴力
7. 减少偏见的方法有哪些()
A.对抗刻板印象
B.平等接触
C.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D.提高对象的收入水平
8. 态度和行为关系中的合理行动理论包含哪些内容()
A.行为决定态度
B.行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C.行为意向由两个因素决定: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标准
D.用这种行为意向来作为中介变量,解释行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道题2.0分,共26.0分)
1. 冲突是个体或群体感受到另一方采取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
对   

2.媒体暴力是指大众媒体(包括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以及身边的朋友传达的暴力内容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负性影响的现象。
对   

3. 挫折一侵犯理论提出精神宣泄假说,个体做出侵犯行为(无论是真实出现或是仅仅模拟),会得到精神上的宣泄,这样就降低了将来出现侵犯行为的可能性。
对   

4. 日常生活的挫折导致人们对弱势外围群体成员的替代性攻击,以发泄被压抑的情绪,这种现象称为歧视的替罪羊理论。
对   

5. 中国1990年代开始恢复研究、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学科发展迅速,专业招生(本硕博)、有学术刊物和学术团体、教学普及。
对   

6. 个体也可能发生接受和社会主流文化相偏离的某种亚文化、或相对立的某种亚文化(又称“反文化”)现象,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为反向社会化。
对   

7. 偏见是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偏见包含的认知成分比较少,情感的成分比较多,因而较大地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对   

8. 法律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过程.
对   

9.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结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对   

10.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相互喜欢。
对   

11.
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等构成了知觉的特征
对   

12.
性别角色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
对   

13.
态度的对象性是指主体指向一定对象的态度是相对稳定和一致的。
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道题10.0分,共40.0分)
1. 群体的特征。
2. 首因效应的意义。
3. 举例说明学校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4. 处理家庭暴力的步骤。

下载前,请核对题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南大学20年12月(9025)《社会心理学》 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