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老师 发表于 2021-2-23 10:48:43

21春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复习题解析a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复习题解析A填空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运营轨道线路较少,且在开通前3年左右时间有一个客流培育的阶段,必须经历一个居民认知、适应、熟悉并搭乘直至形成一个合理的客流吸引区域的过程,客流的增长比较            。
考核知识点解析: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运营轨道线路较少,且在开通前3年左右时间有一个客流培育的阶段,必须经历一个居民认知、适应、熟悉并搭乘直至形成一个合理的客流吸引区域的过程,客流的增长比较平缓。
答案:平缓城市轨道交通与机场的衔接可采用               的方式。
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机场的衔接可采用航空轨道线的方式。
答案:航空轨道线                即换乘客流,指乘坐其他交通方式来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
考核知识点解析:间接吸引客流即换乘客流,指乘坐其他交通方式来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
答案:间接吸引客流客运作业的基本要求之一为                。
考核知识点解析:客运作业的基本要求之一为掌握客流规律。
答案:掌握客流规律因果关系分析方法有回归分析法、                以及乘车系数法。
考核知识点解析:因果关系分析方法有回归分析法、引力模型以及乘车系数法。
答案:引力模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城市经济水平、城市中心区潜在的增长前景、自行车及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状况、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以及轨道交通线网实施的进程等。
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状况、城市经济水平、城市中心区潜在的增长前景、自行车及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状况、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以及轨道交通线网实施的进程等。
答案: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状况TOD模式有利于合理开发城市土地资源和保证稳定的         。
考核知识点解析:TOD模式有利于合理开发城市土地资源和保证稳定的公交客流。
答案:公交客流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形式,中心区主要以“       ”形线网布局为主,以加强系统的连接性;边缘区以放射性为主,以增强轨道交通辐射能力。
考核知识点解析: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形式,中心区主要以“S”形线网布局为主,以加强系统的连接性;边缘区以放射性为主,以增强轨道交通辐射能力。
答案:S轨道交通调查应结合客流分析的内容进行               ,确定必要的调查内容。
考核知识点解析:轨道交通调查应结合客流分析的内容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确定必要的调查内容。
答案:调查方案设计实施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第二步为                                 。
考核知识点解析:实施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第二步为制定调查方案。
答案:制定调查方案简答题
简述轨道交通与自行车的换乘布局原则。
答案:(1)比较适合于城市中心外围区域或居住区内的轨道交通车站;而对于中心区内的车站,由于路面空间和停放空间不足,不适宜采用;
(2)为避免自行车停放占用道路空间,必须提供足够数量的专用停车位;
(3)对于换乘量较大的车站应集中设置路外停车场,且不宜相距太远,并最好设置专用换乘通道;对于换乘量较小的车站,可根据车站出入口位置,采用车辆就近分散停放方式;
(4)停车场可布置在人行道外侧的绿化带内,也可结合周边建筑布置;
(5)停车场内须设置适量的支架和遮挡设施,并安排专人管理,收费力求低廉;
(6)合理组织行驶路线,将自行车从主、次干路上分离出来,构成非机动车专用道系统,为乘客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换乘环境。简述客流调查方法。
答案:轨道交通调查应结合客流分析的内容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确定必要的调查内容;根据调查对象的特征、数据的可获得程度和数据采集的必要性,选用科学的调查方法,确定合理的调查实施时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准确性。
交通调查中常用的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简述客流调查统计指标有哪些。
答案:1)乘客人数:分时与分日各站上下车人数,分时与分日各站换乘人数,各站全线高峰小时乘客数,各站与全线全日乘客人数,高峰小时乘客人数占全日乘客人数的比例。
2)断面客流量:分时与分日各断面客流量分时与分日最大断面客流量,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3)乘坐站数与平均乘距
4)乘客构成
5)车辆运用:客车公里,客位公里、乘客密度、客车满载率和断面满载率。
6)服务指标: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列车运行正点率,乘客投诉率,乘客满意率。简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布局。
答案: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主要包括公交线网调整和公交站场(站点)设置两方面内容,具体规划原则如下:
(1)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形式,中心区主要以“S”形线网布局为主,以加强系统的连接性;边缘区以放射性为主,以增强轨道交通辐射能力。
(2)应取消与轨道交通线路走向重叠较长的公交线路,需要经轨道交通线路进行转换的公交线路,原则上行使距离不大于3个轨道站点区间。
(3)对于干线上的公交停靠站,应采取港湾式或公交专用道形式布置。与轨道线路垂直的公交停靠站应尽量提供 4个停车位,同向的公交停靠站应提供 3个停车位。平行线上的停靠站与轨道交通出入口距离原则上保持在50m范围内,以便于乘客换乘。垂直线上的停靠站应尽量接近通往轨道交通出入口的道路,换乘量大和换乘距离较远的大站,可考虑延伸轨道交通出入口地下通道,缩短乘客空间距离感。
(4)对于平行于轨道线路的客流方向,根据和轨道交通竞争而分担的客流,重新确定公交线路和发车频度。
(5)对于垂直轨道线路的客流方向,根据轨道交通的吸引半径和吸引量的大小分布,布设接运公交线网,并合理确定接运线网发车频度。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网络客流成长规律。
答案:1)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运营轨道线路较少,且在开通前3年左右时间有一个客流培育的阶段,必须经历一个居民认知、适应、熟悉并搭乘直至形成一个合理的客流吸引区域的过程,客流的增长比较平缓。当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进入成熟期后,一般在10年左右的时间,客流开始高速增长,经过10-20年左右的时间后又会趋于平缓,之后进入稳定期。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总体上是呈上升的趋势,在首尔和东京这样具有很长运营历史的线路中依然如此。
2)随着轨道线路逐步成网,再接入新线,它们的日均客流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在初期、近期日均客流上升幅度均较大,且比较接近。
3)位于郊区轨道交通线路,其客流的形成和培育时间则超出了预期。位于中心城内的径向线路,客流强度与线路走向和主要客运走廊的重合度有关,一般在开通初期客流就增长较快。
4)市区线路呈现客流总体保持增长、运营后初近期客流增长较快、中远期增长较慢、远期客流趋于平稳或稍微下降的趋势。
5)郊区线轨道交通线路在开通运营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客流呈现总体上升趋势,直至沿线区域开发相对成熟后趋于稳定,并没有出现通常认为的远期日均客流呈下降趋势的现象。可以认为这是沿线开发分步实施的结果,对我们把握市郊线路客流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西交作业答案可以联系QQ 7612960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1春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复习题解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