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发表于 2021-4-16 18:37:56

北师0278《认知心理学》2020年12月期末在线考试指导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
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广义上为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狭义上为信息加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即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来研究认知活动。2、认知的过程与结构
(1)认知过程
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2)认知结构是人的知识的表征。表征(representation)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表征是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3、 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4、认知模型
认知心理学通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建立认知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特点! 二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reaction time,RT)
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代表了从刺激输入到中枢加工到反应输出的全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章知觉与模式识别
一、知觉类型
1、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经过感官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这一过程叫知觉。
2、知觉的种类
(1)按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分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2)按人脑反映的事物特性分 3、知觉的特性(一)整体性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二)知觉的理解性知觉不是被动的登记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三)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它的稳定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比如打开一本书,上下左右的看,翻一下折一下,怎么变换形状,我们都知道书是长方形的。大小恒常性: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物体近大远小。明度恒常性:照明条件改变,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比如阳光下的煤,比月光下的白墙反射的光强多了,我们也不会觉得煤比墙白。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认知理论
知觉不是由输入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当前刺激与知觉者的某些内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5、知觉的组织 模式识别
1、模式和模式识别
模式(pattern)是由一组刺激或刺激特性,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的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运用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作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2、模式识别的理论
一、模板说主要观点:刺激与模板匹配。补充和修正:预加工,自上而下加工。二、原型说主要观点:原型是指头脑中有关一类客体具有的关键特征的表征。刺激与原型的近似匹配。三、特征分析理论主要观点: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和匹配。自下而上加工泛魔堂理论。(1)获取物体图像——映象鬼(2)分析特征——特征鬼(3)认知事物——认知鬼(4)决策——决策鬼评价:只有自下而上加工,没有自上而下加工;只体现了局部加工,没有考虑整体加工四、拓扑学理论。主要观点:视觉系统的功能具有拓扑性,重视整体性质而忽略局部性质。视觉加工早期阶段,视觉系统对图形的拓扑性质更敏感。3、知觉的组织原则1、接近律: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2、相似律: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3、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4、封闭律: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5、共同命运: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6、简单性:简单结构容易组成图形。 第三章 注意
第一节 选择性注意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选择、维持、整合、调节功能。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一)知觉选择模型包括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1.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 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选择信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物理性质。选择发生在早期。2.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 信息加工容量有限。过滤器按照信息衰减的方式工作。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也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选择发生在早期。(二)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 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知觉加工,选择发生在后期反应阶段。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重要性。两类模型的主要差别在:(1)刺激是否被充分知觉加工。(2)过滤器作用机制(反应选择强调记忆在信息选择中的作用。知觉选择更多强调刺激的物理特征。都关注刺激的意义。(3)选择发生的时间。追随作业时会运用该认知过程。第二节 认知容量与分配性注意
一、双作业操作
双作业操作dual-task performance
让被试者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第一种作业对第二种作业的干扰程度,可将其视为人们对第一种作业注意程度的指标。 二、单一资源理论single resource theory 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决定注意的关键是资源分配方案资源分配方案:持久倾向:个人长期的倾向性,主要针对不随意注意。新异刺激,突然运动,明亮的刺激,名字都容易引起注意。假如任务过程中有这些出现,容量会分配给它;临时性意向:当时情境的要求,如任务要求;对容量要求的评价:完成某个作业需要多少能量,是否增加或减少,调节分配方案;唤起:唤起水平。中等水平时,有效资源较多。依赖诸多因素,如情绪、药物、刺激强度等两种限制(Norman&Bobrow,1975)资源限制过程材料限制过程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如年轻人的资源比老年人大,所以完成双作业要容易。如果作业要求超出能量,那么双作业的资源分配遵循互补原则。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作业水平。自动化加工
一、自动化的概念
自动化加工(automatization)
人在完成一种活动或技能时,不需要或需要很少认知资源。有些自动化是遗传的,如婴儿生来就会吮吸。有些是学习的,那些熟练的技能,阅读,吃饭。 控制性加工:需要应用注意,容量有限,可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自动化加工:不受控制,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二、注意研究范式的转变
选择性定势范式(selective-setparadigm) 1、Stroop作业判断色词的书写颜色。Stroop效应:书写颜色与色词名称不一致时,被试对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延长。Stroop效应说明了词义能被自动激活加工。2、启动作业(priming task)
启动效应:字词间由于词形、词音或语意的联系而产生自动激活的现象。启动词语义会对探测词自动激活。
3、视觉搜索作业(visual search task) 第四章 记忆结构
一、两种记忆说
1、核心内容
长时记忆之外存在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1)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 (2)自由回忆实验 二、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1、图像记忆
保持时间约为300毫秒 容量在9-20个项目 包含信息整合编码过程2、声象记忆 保持时间约为4秒。 容量小于图像记忆,约为5个项目。三、记忆的模型
(一)詹姆斯对记忆的分类
1、初级记忆:直接记忆,对第一次见到的东西的保持。
2、次级记忆:间接记忆,对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经验的保持。是对曾经见过的保持和恢复。
(二)Waugh和Norman的模型
(三)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Atkinson&Shiffrin) 1、记忆贮存
感觉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时间内保存下来。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时间约为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2、短时记忆是缓冲器
3、记忆是受控制的加工过程
4、三级既是记忆的结构,也反映的记忆加工的过程。 第五章 短时记忆
第一节 短时记忆的容量
一、有限容量:7+2
1、组块
组块(Chunk)
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2、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实质是利用长时记忆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再编码,不同的组块包含的信息数量不同,组块方式依赖人的知识经验。
3、分组
分组(grouping)
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项目分成一组。与组块不同,组块是有意义的,分组不涉及意义。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组块与材料性质的关系
组块本身包含的信息太多,就不能达到7个组块的记忆成绩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一、感觉代码
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代码等 Posner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用减法法证明。
二、语义代码 与意义有关的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感觉通道的特性。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实验范式
(1)任务:判断测试数字是否属于记忆项目
(2)自变量:记忆项目的数量
(3)记录被试做出判断的反应时
(4)其他因素的控制:反应的类型
2、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被试的反应时是否会随着记忆项目数量的增多而增长?平行扫描不会,系列扫描会
3、从头至尾的扫描与自我停止的扫描 从头至尾扫描:对记忆项目全部顺序检查比较一遍,再做决策。自我停止扫描:在记忆项目中检查出所要项目后即停止。Sternberg的实验说明我们在提取短时记忆信息时,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的加工方式。二、直通模型
信息的提取不是通过比较,而是直接通往要提取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提取快慢的依据——熟悉值
三、双重模型
熟悉值
判定标准
系列搜索和直通提取
情境的制约 第六章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语义信息储存
一、层次网络模型 1、提出者Collins&Quillian,1969 2、模型要点 概念:结点概念间的层次关系概念的属性箭头表示成分间的直接联系信息的提取沿连线搜索。3、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4、模型的批评 (1)熟悉效应;(2)典型效应;(3)否定判断。二、激活扩散模型1、提出者 Collins&Loftus,1975 2、模型要点 概念:结点概念的联系:连线概念间的关系程度:连线的长短和数量逻辑层次关系和横向联系概念特征的存贮3、模型的加工过程 激活和扩散激活的数量扩散减弱 连线强度 连线的性质4、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 5、激活扩散模型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三、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的差异概念与属性的地位   同等VS.附属概念与属性的联系   个人经验VS.逻辑关系概念间语意距离的差异   差异 VS.同等认知结构的激活扩散模型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与层次网络模型不同,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三、特征比较模型1、提出者 Smith,Shoben&Rips,1974 2、两类语义特征:定义性特征、特异性特征 基本观点:概念在长时记忆中由一集属性或特征来表征。语义空间:长时记忆中概念的语义联系。3、两阶段加工过程 第七章 表象
一、表象的概念
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点
(一)模拟性
1、心理扫描(Kosslyn)
存在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2、表象的干扰(Brooks,1968)
口语报告
敲击报告
指点报告
(二)抽象性
对事物的表象往往是抽取共同特征形成一般性表象,并不严格局限于形成它的感觉通道。
(三)可操作性
心理旋转人可以在头脑中操作和控制表象,就像通过外部动作操作客观事物一样。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知觉的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过程。
三、表象的理论模型
双重代码理论(Paivio,1975)
记忆系统存在两种代码系统:言语和表象
基本假设;
1、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
2、两个系统中存在三种加工水平。
3、表象表征与言语表征具有不同的性质。
4、两个系统将它们的单元组成高级结构的方式不同。
第二节 表象的作用
一、表象在知觉中的作用
表象为知觉提供期待
二、表象与记忆
1、定位术
利用熟悉的地点按顺序形成地图。
记忆项目与地点建立一对一的联系。
回忆项目时利用地图作为提取线索。
2、图片优势效应
图片记忆优于单词、句子记忆。奇特图片记忆更好,奇特图形不容易被其他信息干扰。
3、言语材料的具体性效应
表象程度高的词记忆效果好。如乞丐——教堂,教堂——实际,美德——大象,美德——背景。 第八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的性质和功能
一、概念的性质
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的功能
1、分类
2、理解和解释
3、推理
4、沟通
三、概念的种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3、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第二节 概念形成
一、人工概念
1、定义: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2、Hull的人工概念实验
3、人工概念实验的一般要求 二、Bruner的人工概念实验研究 三、人工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1.概念形成是提出和检验假设的过程2、聚焦策略(整体性策略) (1)保守性聚焦 (2)冒险性聚焦 3、扫描策略(部分策略) (1)同时扫描 (2)相继扫描第三节 概念结构
一、特征表说
1、提出者
Bourne,Dominowski,Loftus,1979
2、基本观点
(1)概念是由一类个体所具有的共同因素构成的。
(2)概念的表征由定义性特征和概念规则构成。
二、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1、提出者
Rosch, 1975
2、基本观点
概念由原型(最佳实例)和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构成。

第九章 推理
第一节 推理的一般概念
一、推理的概念
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
判断:对客观事物及其特征做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表现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前提:推理中依据的判断,分大前提和小前提。
二、推理的种类
1、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 包括:
线性系列
条件推理
三段论推理
2、归纳推理:从具体到一般。 第二节 演绎推理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一、线性系列
线性系列又叫线性三段论、转换推理.两个前提,一个问题 第十章 问题解决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概述
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思维任务。
2、问题的种类
(1)按问题的明确程度分
结构良好问题
结构不良问题
(2)按解决问题的方式分
归纳结构问题
转换问题
排列问题
3、问题解决 由一定的情景所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第二节 问题解决过程
一、历史上的问题解决实验研究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迷笼里的猫
苛勒的顿悟说:吃香蕉的黑猩猩 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
二、问题空间 问题解决过程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1、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解决问题的方法越简洁空间越小。是由解决者自己构建的。 2、算子(Operator):把一种问题状态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方法,如规则,操作。
三、问题解决的阶段
1、问题表征
2、选择算子
3、应用算子
4、评价
四、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固定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策略一、随机搜索策略与启发策略1、随机搜索策略:尝试错误。如猜谜语,常常罗列,然后寻找正确的答案。 有非系统随机和系统随机。2、启发式策略:基于经验规则来解决问题。 二、手段-目的分析 1、手段-目的分析 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差别。2、手段-目的分析的步骤 (1)建立目标 (2)寻找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 (3)搜索减少或消除差异的方法 (4)利用找到的方法建立子目标 (5)达到子目标的方法 (6)达到最终目标 三、类比策略,Gick&Holyoak,1980 四、逆向搜索第四节 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一、问题情境: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二、动机 三、定势: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四、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固定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第十一章 言语
第一节 言语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社会现象,是音义统一的全民性交际工具。基本结构材料是词。
言语: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感知与理解过程。语言是交际的手段,言语是交际过程本身。语言和言语相互依存。
二、语言的特性
1、创造性
人类语言可以通过有限的音位、语素、词汇等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
2、结构性
人类的言语活动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结构。
3、意义性
每一个构成语言的词都有意义,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这些意义。
4、指代性
把具有完好结构和适应意义的语言应用到恰当环境中,语言必须和指代物吻合。
5、人际性
语言的使用应注意特定的对话情境。第二节 语言的结构
一、语言的结构
1、音位: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2、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3、词: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4、句子
二、生成转换语法1、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实际说出的句子,字词及其组织,可以进行短语结构分析。深层结构:句子的意义,即概念和规则,命题。2、生成和转换生成:由短语结构规则和词库生成句子的深层结构。转换:将深层结构转换为不同的表层结构由于转换语法规则系统的存在,所以人类可以产生大量的语言。 三、重点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活动属于认知活动?(    )A婴儿与母亲形成依恋                     B 6岁的小学生开始识字C14岁的少年对父母产生叛逆心理          D 大学生希望自己取得很高的成就2、Posner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中除了听觉编码以外还存在视觉编码。这一经典实验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A减法法            B 加法法          C开窗技术         D 出声思维3、“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谚语的形成过程是一种什么推理?(    )A归纳推理       B 条件推理      C演绎推理       D 转换推理4.“狗追猫”和“猫被狗追”,这两个句子的关系是()A.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不同。B.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不同。C.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相同。D.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5-9个组块   B.7个字母C.7个数字       D.5-9个数字6.下列哪种实验范式包含的认知活动是选择性注意?()A.启动作业    B.Stroop作业    C.追随作业      D.双作业操作7、“狗追猫”和“猫被狗追”,这两个句子的关系是(    )A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不同。      B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不同。C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相同。      D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8.在人工概念实验中,有的人会把遇到的第一个肯定例子的全部属性作为一个假设,然后每次改变两个甚至更多属性来验证其是否与主试心中的概念有关。这是什么策略?()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扫描      D.相继扫描9、人们在进行推理的时候,容易受到前提表述方式的影响。对于这样的前提——所有的A是B,有些B是C——人们会倾向做出什么样的推理?(    )A所有的A是C   B有些A是C       C所有的A不是C   D有些A不是C10.我们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来识别商品信息,如商品名称.价格等。扫描仪之所以能够区分不同商品的条形码,其原理符合哪种模式识别理论?()A.拓扑学理论       B.特征分析理论   C.原型说      D.模板说11.系列位置效应中哪一部分效应可以解释为短时记忆?()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12.心理扫描中的距离效应反映了表象的什么特点?()A.模拟性   B.可操作性   C.抽象性    D.情景性13.部分报告法证实人的视觉瞬时记忆容量为()A.7个组块         B.4.5个项目C.9-20个项目      D.无限多14.看到柠檬就嘴里发酸。这一现象反映的是知觉的()A.自上而下加工   B.自下而上加工C.整体加工         D.局部加工15.心理旋转反映了表象的什么特点?()A.模拟性    B.可操作性   C.抽象性    D.情景性二、多项选择题1.成年人正常阅读报纸过程中,对单个字的加工是()A.自下而上加工B.自上而下加工C.控制性加工D.自动化加工2.心理学学专业学生听一场量子物理的讲座,主要是()A.平行加工B.系列加工C.控制性加工D.自动化加工3、下列哪些说法符合层次网络模型的观点?(   )A判断“金丝雀是鸟”要比判断“企鹅是鸟”快,是因为“金丝雀”与“鸟”的联系比“企鹅”与“鸟”的联系更紧密。B判断“鹦鹉会说话”比判断“鹦鹉有皮肤”更容易,是因为“鹦鹉”和“会说话”在概念系统中处于同一水平,而“鹦鹉”与“有皮肤”处于不同水平。C狗、动物、哺乳动物、犬科动物这些概念是按照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分层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D“红色”分别与“绿色”、“樱桃”之间的语义距离是有差异的。4、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说明我们在提取短时记忆信息时,是(    )的加工方式。A平行扫描       B 系列扫描      C从头至尾的扫描    D自我停止的扫描5、人工概念形成策略中,哪些策略属于整体性策略?(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扫描          D 相继扫描三、判断题1.反应时的记录有加法法.减法法等方法。2.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是知觉的接近律。3.我们知道远处的牛比近处的羊大是因为形状恒常性。4.激活扩散模型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5.对事物的表象往往是抽取共同特征形成一般性表象,并不严格局限于形成它的感觉通道。6.当颜色词的书写颜色与颜色词的名称不一致时,被试对颜色命名的反应时缩短。7.控制性加工:需要应用注意,容量有限,不可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8.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叫做算子。9.对事物的表象往往是抽取共同特征形成一般性表象,严格局限于形成它的感觉通道。10.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有着重要影响。11.计算机模拟法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12.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是知觉的封闭律。13.翻动一本书,无论怎么变换形状,我们都知道书是长方形的是因为大小恒常性。14.当颜色词的书写颜色与颜色词的名称不一致时,被试对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延长。15.控制性加工:需要应用注意,容量有限,可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四、简答题1.简述选择性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观点。2.比较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的异同。3.简述双重代码理论的主要观点。五、案例分析题那天坐车,车上小弟弟问妈妈:马路上的人怎么那么小呀?妈妈的回答是:因为你在车上。那为什么我们虽然看到了车下的人那么小,却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大呢?为什么天上的飞机像蚂蚁一样,远处的高山像小土坡一样,我们也知道他们其实那么大呢?视网膜成像为什么没有妨碍我们了解大自然呢?学了认知心理学后,你可以用哪个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除了可以将同一个东西的大小始终感知为相同的,还可以将同一事物的哪些方面始终感知为相同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A   4、D   5、A   6、C7、D8、B9、B10、D11 B 12 A13 C   14 A15 B二、多项选择题1、AD2、BC   3、BC4、BC5、AB三、判断题1对2对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10对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对四、简答题1、简述选择性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观点。知觉选择模型包括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过滤器模型由Broadbent提出,其主要假设有:(1)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2)选择信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3)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物理性质。(4)选择发生在早期。衰减模型由Treisman提出,主要假设有:(1)信息加工容量有限。(2)过滤器按照信息衰减的方式工作。(3)信息的选择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也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4)选择发生在早期。反应选择模型由Deutsch和Deutsch提出。主要假设有:(1)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知觉加工,选择发生在后期反应阶段。(2)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重要性。2、比较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的异同。二者均为长时记忆储存模型。均用语义表征概念。层次网络模型要点概念:结点概念间的层次关系概念的属性箭头表示成分间的直接联系信息的提取沿连线搜索。激活扩散模型要点概念:结点概念的联系:连线概念间的关系程度:连线的长短和数量逻辑层次关系和横向联系概念特征的存贮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的差异概念与属性的地位   同等VS.附属概念与属性的联系   个人经验 VS.逻辑关系概念间语意距离的差异   差异 VS.同等3.简述双重代码理论的主要观点。Paivio提出存在两种代码系统:言语+表象基本假设;1、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2、两个系统中存在三种加工水平。3、表象表征与言语表征具有不同的性质。4、两个系统将它们的单元组成高级结构的方式不同。 具体阐述请自行参考讲义或ppt进行补充 五、案例分析题学了认知心理学后,你可以用哪个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除了可以将同一个东西的大小始终感知为相同的,还可以将同一事物的哪些方面始终感知为相同的?请结合例子进行说明。答案要点:可以用知觉恒常性来解释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它的稳定性。案例中体现的是大小恒常性: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物体近大远小。恒常性还包括:形状恒常性: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明度恒常性:照明条件改变,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保持相对不变。具体需结合例子进行说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0278《认知心理学》2020年12月期末在线考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