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发表于 2021-7-16 09:43:34

产业经济学21秋西电试题(三)题目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
考试时间90分钟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产业政策
答案:是政府将宏观管理深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之内,对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变化进行定向调控,以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标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解释:强调政府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对产业的干预。
2.产业组织形态
答案:产业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可称之为产业组织形态。产业组织形态实质是同一产品价值链上各种企业间的关系结构的具体表现形态。从企业间相互作用的角度看,作为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关系表现形式的产业组织形态,它是众多相关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下行动或行为的结果。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演变导致了产业组织形态的动态变化。
解释:产业组织形态是产业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强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变化。
3.企业规模经济
答案:企业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因而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的现象。这种规模扩大表现为联合在同一个企业中的生产同类产品的若干工厂,或者是处于生产工艺过程不同阶段的若干工厂在数量上的增加或生产能力的扩大。
解释:是企业规模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注意与工厂规模经济的区别
4.赫希曼基准
答案: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伯特·O.赫希曼依据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提                                                                                                          出了依后向联系水平确定主导产业的准则,也就是说,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应依照工业部门后向联系系数的大小顺序排列。(通过需求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联系)
解释:强调后项关联系数的大小
5.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
答案: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是指政府对竞争性产业内的企业的市场行为提出具体规范要求,并有专门管理部门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奖惩,以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和效率的一种产业组织政策。
解释:强调对竞争性产业的规制
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雁型模式的存在条件是什么?
   答案:雁型模式的存在条件是: ①经济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区域内各国和地区间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从而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和比较利益基础,宜于构造垂直国际分工体系,由此为先行国向后起国进行产业转移和传递创造了条件。②地域上的邻近。作为特定国际区域内的各国(地区)在地域上的相邻,便于实现产业转移和传递,容易通过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实现产业结构之间的国际性转移和引起连锁型变化及转换。 ③区域内各国(地区)实施外向的发展战略。即实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开放经济体制,这不仅便于地区内实现产业循环,而且使本地区的产业循环机制呈开放态势。
   解释:外向型的发展模式
2.什么是交易费用,如何用交易费用理论确定企业规模?
答案:以价格机制为导向的市场中的每一笔交易都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这就是交易费用。它包括:
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
讨价还价、签订合约的费用。
执行合约的费用。
监督违约并对之惩罚的费用等。
因此,交易费用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成本,它会使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从企业存在的原因看,企业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之所以能够替代市场,根源于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通过减少契约的数量而节约了交易费用,但它并没有取消契约和企业内的交易费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在组织的交易增加时,或许企业家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在它们价值最大的地方,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因此,企业规模受它所节约的外部交易成本和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的内部交易费用的制约。
解释:交易费用的概念及分类5分。确定交易费用的方法5分。
3.技术创新对产业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资源结构中的技术要素结构的改变,微观组织的规模和形式都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中。企业为适应科技发展的自组织过程导致了产业组织的调整与变革。
从产业组织的发展和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在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使得产业组织沿着纵向一体化——集中化与专业化——集团化、多元化与柔性化的路径演进。 第一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组织结构纵向一体化。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组织结构集中化与专业化。新技术革命推动了组织结构柔性化、集团化和多元化。新技术革命中技术创新的频率明显加快,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调整进入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时期。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向为小企业利用自动化生产技术和灵活的市场策略,专门针对小规模产品市场的柔性化生产方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解释:分别论述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及新技术革命对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过程。每一次技术革命对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3分,整体论述1分
4.试述工业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答案:工业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推进的阶段,这就是所谓的“重工业化”。第二阶段,在重工业过程中,工业结构又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不中心的发展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不中心的发展演进,这就是所谓的“高加工度化”。第三阶段,在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过程中,工业结构将进一步表现出“技术集约化”趋势。
解释:分阶段进行论述,每个阶段3分,整体论述1分
5.产业集群的“柔性专业化”特征指的是什么?
答案:专业化特征是指:产业集群内聚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特定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正是产业集聚专业化特征,才使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柔性生产的“柔性”是用来描述对市场需求量、产品构成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它是相对于福特制(即大规模生产模式)的“刚性”而言的。首先,是指集群内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柔性化。即:对新的技术和观念具有快速吸纳能力;对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快速反应;高度灵活性,以适应不同顾客定做的要求;智力和体力工作活动的一体化;零仓储和超额的生产能力。其次,是指企业之间的柔性关系,即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企业在市场中与客商可以随时联系,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和要求,获取更明确、更直接的需求信息,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也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是指柔性劳动过程。即柔性化的企业中,学习型工人和兼职劳动力大量出现。
解释:对专业化的解释4分。对柔性化的解释,包括3项内容,每项2分。
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15分,共30分)1.利用所学的理论论述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选择。
   答案:坚持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原则。自行论述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培育区域产业集群。论述集群的优势和西部地区培育的路径。
解释:对于两种战略的选择10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述,5分
2.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垄断问题?
   答案:区分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垄断结构是合理的,垄断行为是应该干涉的。探讨对自然垄断的规制。探讨网络经济情况下,垄断的合理性。(展开论述)
   解释:对垄断结构的论述5分,对垄断行为的论述5分。对现实的分析5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业经济学21秋西电试题(三)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