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21-7-17 09:34:06

心理学521秋西电模拟题

《心理学》模拟题(五)
一、名词解释(各4分,共20分)
1、学习迁移:
答案: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4分)
2、意志:
答案: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4分)
个体心理:
   答案: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4分)
4、注意的稳定性:
答案: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4分)
5、群体心理
答案: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非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4分)
二、简答题(各10分,共50分)
1、情绪的功能?
答案:(1)适应功能(2.5分)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通过各种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2.5分)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3)组织功能(2.5分)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并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这种作用集中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4)信号功能(2.5分)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2、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分析和评价?
答案:(1)需要层次论的成功之处:(5分)
①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一般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于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2分)
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出了在每一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的地位。这点对激人的积极性很有启发意义。(2分)
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人类需要的分类比较细致.(1分)
(2)需要层次论的不足:(5分)
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1.5分)
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1.5分)
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导致动机的斗争。(2分)
3、动机的功能?
答案: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如下三种功能。
(1)激活的功能。动机能激发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3分)
(2)指向的功能。动机不仅能唤起行为,而且能使行为具有稳固和完整的内容,使人趋向一定的志向。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指示器,使个体行为具有明显的选择性。(3分)
(3)维持和调整的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对行为起着续动作用。当活动指向于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相应的动机便获得强化,因而某种活动就会持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就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或使活动完全停止下来。(4分)
4、阐述心理学科的性质及主要依据。
性质: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5分)
依据:①心理的主体来看,诚然,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或社会历史的存在物,但人又是“一种活动着的自然实体”;(1分)
      ②从心理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分)
      ③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是丰富多彩的,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1分)
      ④从心理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映过程本身的研究多半是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1分)
      ⑤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分)
5、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两者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情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4分)
区别:①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2分)
   ②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的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2分)
   ③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1分)
   ④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的受到这种影响。(1分)
三、论述题(各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对学习困难的指导
答:(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3分)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因而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成功的几门课程的原因,做出恰当的自我判断。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分)
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诚心予以配合,需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操作上可运用以下方法:目标激励法、归因训练法、情感沟通法
(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感(3分)
要降低教学目标要求,将长远的教学目标逐步分解,帮助他们先达到与其实际水平比较接近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提高要求,逐渐接近总体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确定成功的标准;要肯定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
(4)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2分)
(5)讲究教育教学方法(2分)
在教育工作中,按照成功教育的动力机制原理,以期望、机会、评价为杠杆,坚持正面鼓励为主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习困难的存在,尽量采用愉快教育、分层教学、尝试教学等方法,对后进学生实行提问优先、解答优先、辅导优先的“三优先”策略,布置作业时分层次、分梯度、分难度。
(6)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环境(2分)
作为教师应在教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敏锐的思维和观察力、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开朗健康的性格,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在教育教学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着力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环境。家长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为孩子提供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支撑。另外,学校要想办法结合有关部门,整顿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心学习的空间。
2、论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1)相似性,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3分)
   (2)原有认知结构:(4分)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调节、控制认知活动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迁移的产生。
    (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4分)
      对已有学习资料的概括水平越高,适用范围就越广,迁移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迁移效果越好;反之,对已有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
    (4)心向与定势(4分)
       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学521秋西电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