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21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模拟..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模拟试卷2
一、名词解释( 共5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20分)
1.三个自信
答案:三个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解析: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既不走僵化固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理论自信”,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支撑;“制度自信”就是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保障。
2.一化三改
答案:一化三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缩写,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过渡时期面临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产力水平很低,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二是公有制性质的经济只占20%左右,大量存在的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必须尽快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社会主义初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阶段。
解析: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发展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我们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4.依法治国
答案: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解析:依法治国的目标是要建立与人治社会相对应的法治社会。1997年党的15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概念,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联系。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新要求。
5.按劳分配原则
答案:按劳分配原则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它对于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公平的分配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错误或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对象来决定的。
答案: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领导权归属来决定的。
解析: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反对封建专制。近代中国革命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同时,中国的民主革命之所以划分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因为革命对象的改变,而是革命的领导权由资产阶级领导到无产阶级领导。
2.在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上左的倾向要比右的倾向好。
答案:错误。在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上左的倾向与右的倾向没有好坏之分。
解析:在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上,左的倾向表现在认识超越于社会发展现实,而右的倾向则是认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现实。两种认识倾向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最终结局都是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灾难。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左右都要反对,更主要是要反对左的倾向。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答案: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或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析:本题目的主要意图在于要求学生能够区别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前者是指在一个社会多重矛盾中居于主要地位的矛盾;后者主要指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补充的制度。
答案: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解析:我国在所有制改革初期,曾经提出过我国所有制结构应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的模式。这相对于计划经济单一公有制来讲是一种进步,但反映的是对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顾虑。党十五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是我们在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识上的重大进步。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
答案: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解析:该命题主要是要区分国体与政体。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
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分)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2分)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2分)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分)
2. 简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是根据革命或建设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的阶段性的行动纲领。在我党历史上曾经制定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纲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这些都是在特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最低纲领;(4分)
(2)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2分)
(3)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2分)
(4)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2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一般属性外还有哪些特殊性?
答案要点:
(1)从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参与市场竞争的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在市场上进行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繁荣。(2分)
(2)从体现利益机制的分配制度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市场等各种调节手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既鼓励先进,实现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在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分)
(3)从国家的宏观调控方面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计划导向、宏观调控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公有制占主体而且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够从全局出发,把人民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制定经济计划和各项经济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使宏观调控更有力、更有效、更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4分)
4.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案要点:
(1)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3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分)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涵?
答案要点:
(1)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3分)
(2)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其中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分)
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以来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因此,无产阶
(3)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觉悟性和战斗力异常强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
(4)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转正的阶段。(4分)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答案要点: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2分)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分)
(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3分)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
(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3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