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 发表于 2021-8-7 09:14:01

《劳动定额与组织》模拟试题(一)21秋西电

一、多项选择题(2*10=20分)
1.以下属于实体性和心理性动素的是(    )
A.伸手
B.移动
C.装配
D.应用
E.拆卸
答案:AB
2.系数评定法作为一种评定方法,哪些要素是它需要考虑的要素(      )
A.技巧性
B.努力程度
C.均匀一致性
D.实用性
E.工作环境
答案:ABCE
3.以下属于技术性的宽放时间的是:(   )
A.更换用钝了的刀具   B.工作过程中校正工具和调整设备
C.员工适当休息、喝水   D.员工加工一批产品前,用于了解任务,熟悉产品图样和工艺
E.机床设备的试车和加油
答案:ABC
4.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为:(   )
A.集合性   B.目标性
C.可分解性   D.相关性
E.环境适应性
答案:ABCDE
5.工艺程序图按其图表的结构和反映的工作事项不同,可区分为以下几种程序图:(    )
A.操作程序图   B.流程程序图
C.流线图         D.主框架图
E.明细图
答案:ABC
6.以下属于目标性动素的是(    )
A.伸手
B.移动
C.装配
D.应用
E.拆卸
答案:CDE
7.作业时间按其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其中基本时间包括:(    )
A.机动的基本时间    B.停工时间
C.手动的基本时间    D.机手并动的基本时间
E.辅助时间
答案:ACD
8.按照管理体制的分类方法,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       )
A.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B.行业劳动定员标准
C.地方劳动定员标准    D.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E.部门劳动定员标准
答案:ABCD
9.标准体系表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包括(       )
A.坚持创新新原则
B.坚持贯彻“行业管理”的指导思想
C.标准体系表应体现“重点突出、系统配套、结构合理和层次分明”的原则
D.坚持先进性与合理性原则
E.坚持统一性与协调性原则
答案: BC

10.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劳动定额的考察范围,定额水平按定额的综合程度可以分为(      )
A.企业定额水平
B.行业或部门定额水平
C.零件或产品的定额水平
D.工种定额水平
E.工序定额水平       
答案:AB
二、判断题(1*15=15分)
1.劳动定额学是一门纯自然科学。()
答案:错
2.全自动生产不存在工时降低的问题。()
答案:对
3.生产批量越大,熟练潜力越小()
答案:错
4.一般来说,产品越复杂,其提高熟练率的潜力越大。()
答案:对
5.时间定额的构成与企业的生产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生产类型,定额时间的构成以及单件工时定额的核算方法都是一样的。()
答案:错
6.瞬间观察法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如果抽取样本的数量足够多,则样本的特性越接近于总体的特征,其数量越多,两者差距越小。()
答案:对
7.确定定额修改的间隔期应该尽可能长,以保持定额的稳定性。()
答案:错
8.停工待料、等待图样、停电、动力供应中断属于非员工造成的停工时间。()
答案:对
9.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擅自离开工作地点属于员工造成的停工时间。()
答案:对
10.熟练曲线既具有动态性,也具有静态性。()
答案:对
11.由于各部门生产工作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规定活劳动消耗量时,可采用多种计量方法。()
答案:对
12.动作分析的原理是1911年,由美国工程师吉尔伯斯首次按人体活动的特点提出来的()
答案:错
13.标委会对分标委会审查通过的标准报批稿,有权提出复议和修改意见。()
答案:对
14.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在制定、发布以后,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便经过反复利用而取得社会效益。()
答案:对
15.为了促进我国劳动定额定员工作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基础作用,1978年10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劳动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归口国家劳动部领导。()
答案:错
三、名词解释(4*5=20分)
1. 类推比较法
解释:类推比较法是以现有同类型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和工序定额的方法。
2. 劳动定额       
解释: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3.工作日写实
解释:工作日写实就是对员工整个工作日的工时利用情况,按其消耗的顺序,如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4.动作分析
解释:动作分析是以劳动者生产操作中的各个动作为对象,经过对比分析,研究如何清除不必要的部分,力求设计出最有效的操作方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5.按设备定员
解释:按设备定员是指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员工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的定员方法。
四、简答题(5*5=25分)
1.简述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答: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1)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重要基础。
(2)劳动定额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基本依据。
(3)劳动定额是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4)劳动定额是企业支付劳动报酬的主要根据。
2.简述作业评定法的主要方法。
答:作业测定亦称工时评定,它是在工作日写实、瞬间观察和测时等项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将实测时间调整为正常条件下劳动者以正常的工作速度进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以便进一步制定出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
其具体评定方法有:
(1)速度评定法。速度评价法是根据操作者的工作速率来进行作业评定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定额人员的主管判断,将操作者的实际操作速度与标准工作速度进行对比,然后采用百分数评分。
(2)系数评定法。系数评定法也称西屋评定法,它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所采用的一种评定方法。此方法以技巧性、努力程度、均匀一致性和劳动条件等四个基本要素,作为评定的内容。
(3)点数法。点数法也称分数法,它的基本原理与系数评定法相同,只是将评定项目分别化为不同范围,其分数选择自由度大一些。具体划分为5等。
(4)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是根据预先设定速度标准和工作难易程度对作业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
3.劳动定额定员方法标准体系表的分类总体结构解决了哪些问题?
答:分类体系表总体结构的设计基本上解决了三个主要问题,即:
(1)分类的合理性与方法的系统性之间的矛盾
在分类体系中,方法的分类主要根据其特点与内容进行,既考虑了各种方法在纵向及横向关系上逻辑结构的合理性,又保证了各种相关方法的完整性、统一性和系统性。
(2)标准的先进性与概括性之间的矛盾
对于劳动定额方法,一般认为作业测定中的推定类方法比较落后,有的甚至认为我国四种传统方法都是落后的。一种方法是否应纳入分类体系中,应结合国情看这种方法有无存在的必要。因此,在建立分类体系时,首先应当保证其概括性和共性,同时将推定类方法与测定类方法两块,以便在编标时充分限制推定类方法的使用范围。
(3)内容与层次之间的矛盾
在分类体系中,测定类可包括作业操作过程来制定定额的各种有关方法,不再分直接测定与间接测定。这样可避免评比、宽放等方法在层次上难以安排的矛盾。另外,有些内容采用相关形式来处理。例如,动作经济原则主要与动作分析有关,故列入动作分析类中,但它与工序分析及作业分析也有一定的联系,故用相关标准的形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4.简述熟练率的确定方法。
答:熟练率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五种。
(1)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是凭借估计者的经验直接固定熟练率大小的方法。
(2)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实耗工时的统计数据,经过整理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按数值大小从大道小重新排列,采用计算累计平均值的方法,来计算平均熟练率。
(3)类推比较法。类推比较法是根据本单位的历史相似资料,或根据同行业相近企业、相似典型产品、相同作业内容的熟练率数据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熟练率的方法。
(4)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利用熟练曲线的幂指数方程:t=axb,两边取对数,使之转化成直线方程:1gt=lga+blgx。通过回归进行分析。
(5)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是采用测时、写实、抽样等工时消耗研究方法,取得工时消耗数值,经整理分析,抛弃异常值,然后绘在双对数坐标图上,求出熟练率。
5.简述编制劳动定员标准的原则。
答:编制劳动定员标准的原则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2)依据要科学。
(3)方法要先进。
(4)计算要统一。
(5)形式要简化。
(6)内容要协调。
五、计算题(4*5=20分)
1.某企业计划期内某车间每轮班某产品的产量任务为1200件,每个员工的班产量定额为4件,定额完成率预计为120%,出勤率为75%,计算该工种每班的定员人数。
解:定员人数=计划期内生产任务总量/(员工劳动效率×出勤率)=1200/(4×1.2×0.75) ≈333(人)。
2.某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已知条件如下:
(1)该企业在过去十年中机床操作人员、机床维修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的人数比例一直是60:10:7;
(2)该企业明年计划补充新机床操作人员600人;
(3)该企业生产效率不变;
(4)该企业组织机构不变;
(5)明年该企业将有30名机床维修人员离职;
(6)明年该企业将有8名基层管理人员离职,10名基层管理人员获得晋升;
(7)明年该企业所需的机床维修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均由外部补充。
问:该企业明年应至少招收多少机床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
解:(1)生产效率不变、组织结构不变,即该企业的机床操作人员、机床维修维修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人数构成不变。即60:10:7
(2)由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的需要补充的机床维修人员数=600×(10/60)=100(人),
再考虑到今年辞职的30人,所以明年企业需要补充的机床维修人员的数量为100+30=130(人);
(3)由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的需要补充的基层管理人员数=600×(7/60)=70(人),再考虑到今年8名离职人员和10名晋升人员,所以明年需要补充的基层管理人员数=70+8+10=88(人)
3.某车间在报告期内,由于停电、原料供应不足等原因,停工工时占工作总时数为20%,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为95%,求剔除组织上造成的停工工时以后的工人定额完成情况。
答:剔除停工因素的影响以后的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95%×1.2=114%
4.已知某企业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1)企业生产工人平均人数:1228
其中按有科学依据定额进行工作的人数:702
(2)企业中各个工序采用定额总数:25900
其中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数:12960
(3)企业中按定额工作额时间:2174600
其中按有科学依据定额工时:1020300
根据上述统计资料,计算出企业有科学依据定额所占的指标。
解:
(1)按工人人数计算: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所占的比重=702/1228=57.2%
(2)按定额数目计算: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所占的比重=12960/25900=50%
(3)按工作时间计算:有科学依据的定额所占的比重=1020300/2174600=4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劳动定额与组织》模拟试题(一)21秋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