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发表于 2021-8-7 09:15:56

西电21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
模拟试卷4

一、名词解释( 共5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20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解析: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包含了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动力、革命的领导权以及革命的性质与前途等四个方面。

2.三个有利于
答案:在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时,应当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解析: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判断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答案: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要是对公有制经济的范围的界定。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解析:提出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要是针对我们过去将公有制经济限定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这只是传统意义上按照狭义所有制的概念划分的。根据广义所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可以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可以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在内制度体系。
解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无力单独承担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因此,动员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力量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而建立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管辖区域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一样实行民主集中之;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履行宪法赋予的义务。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错误或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邓小平指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关键是发展经济。这表明:在当代中国只要经济发展了,中国的所有问题自然解决了。
答案:错误。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非都是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也并非都是经济因素。因此,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了但存在的所有问题并不能自然解决了。
解析:社会主义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是促进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不是发展的目的,只是发展的手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所追求的科学发展。

2.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
答案:错误。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解析:发展是目的。首先,发展经济是关键,解决当代中国的所有问题都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扫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种种障碍。为生产力和社会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提供发展的推动力量。

3.我国之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超前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已经不是经济建设。
答案:错误。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管当前社会出现什么情况,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不会动摇的。
解析: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仍然是经济建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建立和谐社会与经济建设并不矛盾。

4.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说是重大的机遇,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重大的挑战。
答案:错误。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则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解析:经济全球化对所有国家来说,即是重大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表明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发生了改变
答案: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在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岗位流动加快。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解析: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其阶级性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答案要点:
(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1分)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2分)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2分)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2分)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1分)

2. 怎样理解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答案要点: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根本途径;(2分)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个规定,确保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分)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2分)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这三个层次互为条件,互为前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2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实现中的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2分)
(2)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2分)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2分)
(4)按劳分配还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2分)

4.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阶层?
答案要点:
(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1分)
(2)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1分)
(3)个体户;(1分)
(4)私营企业主;(1分)
(5)中介组织从业人员;(1分)
(6)自由职业人员;(1分)
(7)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分)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3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3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5分)

2. 如何认识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答案要点: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提出新的要求。党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也势必要加以改革、改进和改善,光靠老经验、老办法、老传统是不够的。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我们党才能真正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5分)
(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事实告诉人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分)
(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在执政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党员理想信念淡薄,丧失了先进性,有些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创造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5分)

试题5套ok——黄建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电21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