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秋西电《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模拟试卷2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得分为20分)1. 消费者行为答案: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解析:消费者行为是涉及到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互动的动态交易行为。 2. 名义型决策答案:名义型决策是指某个消费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解析:名义型决策也称习惯型购买决策,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很少或没有特意的思考。名义型决策往往发生在购买的介入程度很低的情况下。 3. 消费者学习答案:消费者学习是指消费者主观能动性不断变化的过程,是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活动中,不断积累和消费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完善起购买行为的过程。解析:学习是泛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4.自我概念答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或感受的总和。解析: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5. 消费者情景答案:消费者情景主要由五个变量或因素构成,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时间、任务、先行状态。解析:一般来说,情景是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 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本题得分为24分,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1. 刺激的泛化是指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答案:错误。刺激的泛化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或刺激的辨别是指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解析:本题目主要是要明确区分刺激的泛化与刺激的辨别的差异。 2. 学习论与诱因论的区别在于前者将人置于主动环境中,后者将人置于被动环境中。答案:错误。学习论与诱因论的区别在于后者将人置于主动环境中,前者将人置于被动环境中。解析:本题目主要是要明确区分学习论与诱因论与人行为的关系。 3. 自致角色是指那些不必要经过角色扮演者努力而由先天因素或社会因素所决定的角色。答案:错误。自致角色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或先赋角色是指那些不必要经过角色扮演者努力而由先天因素或社会因素所决定的角色。解析:本题目主要是要明确区分自致角色与先赋角色的差异。 4.机会主义倾向强调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以完全理性假设为前提。答案:错误。机会主义倾向强调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以有限理性假设为前提。解析:本题目主要是要明确区分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关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得分为24分)1. 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答案要点: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痕迹衰退说;(3分)(2)干扰抑制说;(2分)(3)压抑说。(3分) 2. 简述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方式。答案要点: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1)规范性影响;(3分)(2)信息性影响;(2分)(3)价值表现上的影响。(3分) 3. 简述决定社会阶层的因素。答案要点:决定社会阶层的因素有:(1)职业;(1分)(2)个人业绩;(1分)(3)社会互动;(1分)(4)拥有财物;(1分)(5)价值取向;(2分)(6)阶层意识。(2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本题得分为32分)1. 试论消费者购买动机受挫的原因及消费者的行为反映。答案要点:(1)消费者购买动机受挫的原因主要有: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判断发生偏差是需求得不到满足;消费者自身心理素质的缺陷。(8分)(2)消费者购买动机受挫后易采取的行为反应有:攻击、退化、抑制和替代。(8分) 2. 试论影响消费者需求的经济因素。答案要点:影响消费者需求的经济因素有:(1)供给价格;(3分)(2)机会成本;(3分)(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分)(4)价格弹性;(3分)(5)经济周期。(3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