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老师 发表于 2021-8-14 09:32:55

西电21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二)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答案: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做到:(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与现实又是一对矛盾。(2分)(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实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今天做起;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小事做起。(2分)(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分)要认识到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但同时它们又可以相互转化;要立志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2分)
2.宪法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4分)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4分)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答案: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分)另一方面,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态度对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2分)满眼只见烦恼、痛苦,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2分)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2分)
4.什么是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答案:国家性质亦称国体、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
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国体。(3分)
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一定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依照宪法,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分)
5.我国《民法通则》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十八周岁以上且精神正常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分)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2分)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2分)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答案:(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即使是那些比较容易实现的理想,也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够变成现实的。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热切期待着它的到来时,它却总是姗姗来迟。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5分)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5分)
(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困难、曲折或失败,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也不可能体会到实现美好理想的巨大幸福。比如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5分)
2. 试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答案:答:中国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分)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对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就难以更好地推进。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4分)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协调,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旋律,形成适应时代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4分)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之中成长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不是沉重的负担,而像是一块永不会磨蚀的“胎记”,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会不断地将道德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成为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推进力量。(4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材料 1
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 2
热比娅一方面竭力撇清自己与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关系;另一方面恶意攻击中国镇压所谓的“和平示威者”。在半岛电视台记者问热比娅如何看待乌鲁木齐街头汉族女孩遭攻击的画面时,热比娅回答说:“我的人民进行的都是和平示威。”随后,热比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幅照片,称:“我的人民被围在中国军队中间,他们怎么可能发动攻击呢?”而热比娅手中的所谓“证据”正是国内媒体报道石首群体性事件时所配的国片。
热比娅的这种低级可笑的造假手段不但未能粉饰自己虚伪的“和平”面孔,而且还是在严重侮辱世界各国民众的智商,让整个国际社会完全有理由怀疑她自称“与新疆7•5事件无关”的可信度。
——摘自2009年7月10日新快网《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
请回答:
    (1) 法律作为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其规范作用有哪些?
    (2) 在我国的法律对集会游行示威有哪些规定?
答案:(1)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第一,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2分)第二,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2分)第三,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2分)第四,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2分)第五,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分)
(2) 我国于1989年颁布了《集会游行示威法》。其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2分)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对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保障。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三是和平进行原则。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煽动使用暴力 。(3分)
2. 材料 1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前所未有的奋斗。……答案对青年一代充满期待、寄予厚望。广大青年一定要认清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持续的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贡献更大力量、赢得更大光荣。
这里,我想给全国广大青年提四点希望。
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是有为青年最可宝贵的品格……
第二,要勤奋刻苦学习。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
第三,要勇于艰苦创业。创业永远是时代的最强音。任何成就,都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
第四,要培养高尚品德。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上,而且表现在精神世界的不断充实上 。
        ——摘自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材料 2
        谈到人格,但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国格。特别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材料 3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摘自 2005 年 3 月 14 日《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
(1)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情况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2)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案:(1) 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2分)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元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2分)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2分)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1分)
(2)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
第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分)
第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维护和巩固了祖国的统一,维护了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 30 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我们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2分)
第三,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国防观念鲜明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自觉关注。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结合剂”。(2分)
第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又是自觉地增建国之才和践爱国之行的动力。(2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电21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