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高起本)》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题目及答案
《儿童文学(高起本)》考前练兵1.[问答题] 童话包括哪几种形象类型?结合具体作品试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答:——童话包括哪几种形象类型?结合具体作品试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从童话的角色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童话:
(1)超人体童话
超人体童话的特征是,故事表现、描写的是一些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这些人物里有神仙鬼怪、巨人小人,故事里则有仙幻变化和各种超自然的神秘而不平凡的器物、枝术、本领等。 如安徒生的《打火匣》里面的宝物就是那只打火匣,擦一下,就有一只有铜钱的狗跑来听从打火匣的主人的吩咐,擦两下跑来的是有银子的狗,擦三下跑来的是有金子的狗。 超人体童话是童话中幻想质感最强的一种类型。在超人体童话中,幻想分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幻想分子的打火匣、蘑菇、神笔,都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的发展变化都起着规定和推动的作用。
(2)拟人体童话
拟人体童话是童话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样式。它的特征是作品里的人物绝大多数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动物、植物、器物 (有时甚至出现现象、观念的拟人化)。出现在拟人体童话中的鸟兽虫鱼和各种事物,像人类那样说话,像人类那样活动,具有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同时又拥有物的质感和品性。如安徒生的《坚定的锡兵》里的主人公锡兵是拟人化的人物,既具有锡制玩具的自然属性,又有作为“兵”的性格。
在超人体童话和拟人体童话中,并非人物全部限于超自然人物或拟人化人物,这两类童话中的人物有时是存在交又、混合情况的,比如,《艾丽丝漫游奇境圮》是超人体童话,但是,里面也有拟人化的兔子、鸽子、毛毛虫等。
(3)常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中既没有神仙鬼怪、超自然的人,也没有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这类童话中的人物只是一些普通人,但是,这些人物的性格、行动和遭遇都是极端夸张的,有着悖于现实生活的怪诞感。如安徒生的童话名篇《豌豆上的公主》中的真公主能够感觉到二十张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的下面的一粒豌豆。
在常人体童话中,有的童话更像是民间故事,但因为童话主人公的行为、性格和遭遇是极端夸张的,往往是区别童话和民间故事的主要标准。
总之,任何分类方法,对复杂繁纷的文学现象,都不能做出绝对严格的切分,上述三种分类方法虽然明了易懂,但是对某些复杂的童话仍然无法严格定它的种类,有很多童话都是“综合体”,即拟人体、常人体和超人体特征同时表现在童话中。如任溶溶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主要是常人体,以极端夸张幽默的笔法写了两个孩子,但是开头部分有一个仙人出现,把两个孩子依据他们的愿望霎那间变成了大人,结尾又把他们变回了孩子,这就同时具有了超人体的特征。事实上,许多童话是很难归属的综合体童话。——
2.[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试论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和联系。
答:——结合具体作品,试论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和联系。
儿童诗与儿歌相比:儿歌是歌,儿童是诗,前者用来念唱,后者用来吟诵。
(1)从词语的运用上,儿歌词语通俗自然,多用口语;儿童诗注重炼字,追求意象的选择和语言的清新。比如同是描写月光,传统儿歌《月儿弯弯挂树梢》:“月儿弯弯挂树梢,/好像一把小镰刀,/我要借它用一用,/割把青草喂羊羔。//”
杜荣琛的儿童诗《月光幻想曲》:“月光流尽池塘里发亮,/我口渴了/想舀一杯月光来喝/让肚子里藏着嫦娥的微笑//月光躺在院子里发亮/我的口袋破了/想剪一片月光来补衣衫/让口袋里装着桂树的花香//”
儿歌中的词语口语化,儿童诗特别注重炼字与意象的选择,如把视觉和味觉相通,把月光喝进肚子里,并藏着嫦娥的微笑,用藏着一词把与月光的距离拉近成两个朋友的关系,而且是知心朋友,诗的结尾进一步营造意境,把孩童对自然界的喜爱对月光的神秘感受用稚气和富有童趣的色彩表现出来,动态的花香和装着表现了儿童的活泼可爱。这首诗用词凝练、清新,一幅美丽意趣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2)从儿童诗的韵律来讲,儿歌注重合口押韵,旋律短促紧密,语音层的音乐性很强,易诵易唱,琅琅上口。儿童诗注重旋律的优美、语音的起伏变化,节奏舒缓和急促相伴,既有高音部的铿锵有力的语辞,又有低音部语句和过度和过渡部语音的低缓,是音乐美和意境美的结合。如金近的儿歌《风婆婆》:“风婆婆,送风来,/送东风,桃花开,/送北风,雪花飞,/送来南风太阳晒。//” 高帆的儿童诗《爱玩的风》:“风是我的朋友,/春游时,/和我寸步不离。/只是它太让人操心,/到处喧哗吵闹,/顽皮淘气。/有时在草地上打滚,/有时在树丛钻来钻去,/不小心扭伤脚,/就扶着小树哭哭啼啼。/我要送它上医院,/它又摇头说没啥,/它还有一双翅膀,/可以去做别的游戏。/说着,便扯住风筝的飘带,/哈哈笑着高高飞起。/你看它,/摇摆着身子,/显得那么得意。//”
儿歌节奏明快,把风来风去的急促用短短的三字词表达出来,结尾拉长的语句也便于念唱。诗歌的风在语音上变化错落有致,节奏忽快忽慢,停顿和音节的连贯性相间,把风时而调皮时而安静的状貌表现出来。
(3)从情感表达来看,儿歌情感率真、朴实,多幽默诙谐的风格;儿童诗情感含蕴、高雅,多优美抒情忧郁的风格。如纪凯的儿歌《小虾米》:“小虾米,被窝猫,/爱睡懒觉不做操,/驼了背,弯了腰,/你说糟糕不糟糕。”一个情态可掬爱睡懒觉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又不失讽喻作用。徐志摩的儿童诗《雁儿们》:“雁儿们在云空里飞,/晚霞在他们身上,//晚霞在他们身上,/有时候银灰,/有时候金茫。//雁儿们在云空里飞,/听他们歌唱!/有时候悲伤,/有时候欢畅。”这首诗诗人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反复歌咏,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抒发,把对雁儿们的理解和热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飞在空中的雁儿们是人类灵魂的崇高写照。
(4)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儿歌适合于儿童歌唱嬉戏,有娱乐和游戏的实用价值,增添了玩乐的趣味。儿童诗更适合于欣赏,能够陶冶孩子的性情,使他们在情感、心灵和精神上得到享受和提升。如传统的颠倒儿歌《东西街》:“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拣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儿歌在儿童玩耍嬉笑中便唱边玩,对生活真假的辨识得到感悟,加深印象,锻炼思维能力。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儿童诗渲染了美景佳境,能够更好地陶冶儿童的性情。
(5)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儿歌和儿童诗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这两种文体有许多诗的共性,在实际接触作品时,有时是很难区分的。特别是一些儿童诗作者和儿歌的作者都是双料作家,他们的儿歌和儿童诗创作可谓相得益彰。——
3.[问答题] 仔细阅读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小狐狸买手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小狐狸买手套 作者:(日本)新美南吉 寒冷的冬天从北方来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一天早上,小狐狸刚要出洞去,突然“啊”地喊了一声,两只手捂住眼睛,滚到狐狸妈妈的身边,说:“妈妈,眼睛不知扎上什么东西了,给我擦一擦!快点!快点!”狐狸妈妈吃了一惊,有点发慌。它小心翼翼地把小狐狸捂着眼睛的手掰开看了看,眼睛里什么也没有扎上。狐狸妈妈跑出洞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很厚很厚的雪,白雪被灿烂的阳光一照,反射出刺眼的光,小狐狸还没见过雪,受到刺眼的反射光,误以为是眼睛里扎进什么东西了。小狐狸跑出去玩儿了。它在丝棉似的柔软的雪地上兜着圈子,溅起的雪粉像水花似地飞散,映出一道小小的彩虹。突然,后面发出可怕的声音:呱嗒,呱嗒,哗啦!像面粉似的细雪,哗啦一下,向小狐狸盖下来。小狐狸吓了一跳,在雪中像打滚似的,朝对面逃出去好远,心想:这是什么呀?它扭回头瞧了瞧,但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只有雪像白丝线似地从树枝间不停地往下落着。过了一会儿,小狐狸回到洞中,对妈妈说: “妈妈,手冷,手发麻了。”它把两只冻得发紫的湿手,伸到妈妈面前。狐狸妈妈一边呵呵地往小狐狸手上呵气,一边用自己暖和的手,轻轻握着小狐狸的手,说: “马上就会暖和起来。妈妈给暖暖,很快就会暖和的。”狐狸妈妈心里想:可爱的小宝宝,要是手上生了个冻疮就可怜了。等天黑以后,去镇上给小宝宝买双合适的毛线手套吧。黑乎乎的夜幕降临了,把原野和森林笼罩起来,但雪太白了,无论夜幕怎徉包,仍然露出雪光来。狐狸母子俩从洞里走出来。小狐狸钻在妈妈的肚子下面,一边走着,一边眨着滴溜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看这,看看那。不久,前方出现了一点亮光。小狐狸看到后,就说:“妈妈,星星掉到那儿了,是吧?” “那不是星星。”狐狸妈妈说着,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看到镇上的灯光,狐狸妈妈想起了有一次和朋友到镇上去遇到的倒霉事。当时,狐狸妈妈一再劝说,不要偷东西,但朋友不听,想偷人家的鸭子,结果被人发现使劲追赶,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 “妈妈,站着干什么呀?快点走吧。”尽管小狐狸在妈妈的肚下催促,可狐狸妈妈怎么也不敢往前走了。它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一个买手套的好办法,只好让小狐狸独个儿去镇上。 “宝宝,伸出一只手来。”狐狸妈妈握住小狐狸伸出的那只手,不大工夫,那只手变成了可爱的小孩手了。小狐狸把那只手伸开,握住,又掐,又嗅。“真奇怪啊,妈妈,这是什么呀?”小狐狸说着,借着雪光,又仔细端详起那只变了形状的手。 “这是小孩手,宝宝。去了镇上有很多人家。首先要找挂着黑色大礼帽招牌的人家,找到后,咚咚地敲敲门,然后说‘晚上好’。你这样做了,人就会从里面把门打开个缝,你从门缝里把这只手,哦,就是这只小孩手伸进去,说:‘请卖给我一副合适的手套。’明白了吗?可不能把那只手伸进去啊。”狐狸妈妈耐心地教导着小狐狸。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狐狸不解地反问道。 “因为人要是知道你是狐狸的话,不但不卖给手套,还要抓住往笼子里关呢!人哪,真是可怕的东西啊!” “嗯。” “千万不能把那只手伸进去。噢,要把这只,瞧,把这只小孩手伸进去。”狐狸妈妈说着,把带来的两个白铜钱,塞进小狐狸的那只小孩手里。小狐狸在映着雪光的原野上,摇摇摆摆地朝着镇上的灯光走去。开始只有一个灯,接着出现两个,三个,后来增加到十几个。小狐狸看着灯光,心里想:灯就像星星似的,有红的,有黄的,还有蓝的哪!不久,到了镇上。大街上,家家户户都已经关了门,只有柔和的灯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映在街道的积雪上。不过,门外的招牌上,大都点着小电灯泡。小狐狸边看招牌,边找帽子店。有自行车招牌、眼镜招牌,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招牌。那些招牌有的是用新油漆写上的,有的像旧墙壁似的己剥落了。第一次到镇上来的小狐狸,不明白那些到底是什么。小狐狸终于找到了帽子店。妈妈在路上曾仔细告诉它的。画有黑色大礼帽的招牌,在蓝色灯光的照耀下,挂在门前。
答:——仔细阅读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小狐狸买手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答案略——
4.[问答题] 简述儿童文学作品“顽童母题”的含义。
答:————
5.[问答题] 简述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答:————
6.[问答题] 简述少年报告文学的艺术特征。
答:————
7.[问答题] 简述儿童游记的艺术特征。
答:————
8.[问答题] 以具体作品为例,谈一谈“给予”型的儿童电影和“关于”型儿童电影的区别。
答:————
9.[问答题] 简述外国寓言的发展历史及重要作家作品。
答:————
10.[名词解释] 超人体童话:
答:————
11.[名词解释] 儿童文学:
答:————
12.[名词解释] 惊险小说
答:————
13.[名词解释] 儿童科学文艺
答:————
14.[名词解释] 儿童传记文学
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