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 发表于 2021-8-19 11:01:31

《古代汉语(2)》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满分

《古代汉语(2)》考前练兵
1.[单选题] 古代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中关于平仄,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A.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B.平、上声为平,去、入声为仄
    C.平、上、去声为平,入声为仄
    D.平、上声为仄,去、入声为平
    答:——A——
2.[单选题] 布衣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答:——D——
3.[单选题]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中的“恢恢”属于
    A.一个单音词
    B.一个复音词
    C.一个附音词
    D.一个偏义复词
    答:——B——
4.[单选题] 由两个独立的单词作为词素结合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叫做
    A.连绵词
    B.合成词
    C.重言
    D.单纯词
    答:————
5.[单选题] 关于反切,说法错误的是
    A.反切是对汉字字音结构进行分析后创造的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
    B.反切就是用一个汉字来拼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C.反切的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D.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
    答:————
6.[单选题] 借口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答:————
7.[单选题]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是(   )
    A.宾语前置
    B.名词用作动词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答:————
8.[单选题] 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叫做
    A.连绵词
    B.合成词
    C.重言
    D.单纯词
    答:————
9.[单选题] 关于律诗用韵问题,下列各组错误的说法是
    A.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罕见。
    B.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一韵到底。
    C.五律第一句多数是入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不入韵的。
    D.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外,偶数句必须入韵。
    答:————
10.[单选题] 下列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领”由“脖子”义到“衣领”义。
    B.“臭”有“气味”到“秽气”。
    C.“河”由“黄河”义到“河流”义。
    D.“劝”由“鼓励”义到“规劝”义。
    答:————
11.[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埶的本义是
    A.种植
    B.权势
    C.执着
    D.逮捕
    答:————
12.[单选题] 古韵学家按照韵尾的不同把韵分为三大类,其中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称作
    A.阴声韵
    B.阳声韵
    C.上声韵
    D.入声韵
    答:————
13.[单选题] 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答:————
14.[单选题] “芝”“捎”“乐”“泽”四字分别属于上古韵部的
    A.之    宵    药    铎
    B.之    侯    觉    锡
    C.支    宵    觉    耕
    D.支    侯    觉    铎
    答:————
15.[单选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之”字的词性是(   )
    A.代词
    B.助词
    C.动词
    D.语气词
    答:————
16.[单选题] 依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和韵部的个数分别是
    A.28,30
    B.30,32
    C.32,30
    D.30,28
    答:————
17.[单选题] “朝菌不知晦朔” 。其中“晦”的意思是(   )
    A.夏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B.夏历每月的十五
    C.夏历每月的最初一日
    D.夏历每月的初十
    答:————
18.[单选题]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其中“精”的意思是(   )
    A.精气
    B.精华
    C.精神
    D.精英
    答:————
19.[单选题]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中“怒”的意思是(   )
    A.振奋
    B.奋发
    C.愤怒
    D.怨愤
    答:————
20.[单选题]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其中“史记”的词义是(   )
    A.《史记》
    B.历史
    C.历史资料
    D.记载历史的书
    答:————
21.[单选题] 对“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说法正确的是()
    A.词义指果园和菜圃
    B.偏义复词,指果园
    C.偏义复词,指菜圃
    D.连绵词,种果和菜的地方
    答:————
22.[单选题]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中“特”的意思是(   )
    A.独
    B.特别
    C.特殊
    D.公牛
    答:————
23.[单选题] 关于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A.五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B.七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五言的以仄收式为正轨
    D.七言的以平收式为正轨
    答:————
24.[单选题] 百姓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答:————
25.[单选题] 参差一词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答:————
26.[单选题] 浩荡属于复音词中的   .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答:————
27.[单选题] 近体诗押韵要依照
    A.切韵
    B.广韵
    C.唐韵
    D.平水韵
    答:————
28.[单选题]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中“其”的词性和用法或意义是(   )
    A.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B.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
    C.代词,其中
    D.代词,它
    答:————
29.[单选题]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 ,其中“舍”的意思是(   )
    A.三十里地
    B.军队停下住一夜
    C.旅舍
    D.兵站
    答:————
30.[单选题] “学不可以已 ”中“ 已”的词性是(   )
    A.语气词
    B.连词
    C.动词
    D.副词
    答:————
31.[单选题]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 其中“旋”的意思是(   )
    A.旋转
    B.掉转
    C.旋动
    D.掉动
    答:————
32.[单选题] “之二虫又何知?” 其中“之”的意思是(   )
    A.去往
    B.这
    C.的
    D.它们
    答:————
33.[单选题] “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其中“干”的意思是(   )
    A.送
    B.打扰
    C.干涉
    D.求
    答:————
34.[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術的本义是
    A.伎俩
    B.邑中道
    C.学问
    D.技艺
    答:————
35.[单选题] 叠韵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
    A.相同
    B.相近
    C.相似
    D.相像
    答:————
36.[单选题] 下面各组,属于上古全浊声母的一组是
    A.帮   滂    并    明
    B.并   定    从    群
    C.敷   清    心    审
    D.来   日    泥    微
    答:————
37.[单选题] 反切的原则是
    A.上字取声, 下字取韵和调
    B.上字取声韵, 下字取调
    C.上字取韵和调,下字取声
    D.下字取声韵, 上字取调
    答:————
38.[单选题]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A.本义
    B.引申义
    C.假借义
    D.变义
    答:————
39.[单选题]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的个数是
    A.32
    B.23
    C.13
    D.30
    答:————
40.[单选题]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其中“ 户 ”的文中义是(   )
    A.户主
    B.门户
    C.房门
    D.窗户
    答:————
41.[单选题] 关于“粘”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A.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B.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D.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答:————
42.[单选题] 古韵学家按韵尾的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以清塞音[-p]、[-t]、[-k]收尾的称作
    A.阴声韵
    B.阳声韵
    C.上声韵
    D.入声韵
    答:————
43.[单选题] “朝菌不知晦朔”中,“晦朔”分别指()
    A.夏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和最初一日
    B.夏历每月的最初一日和最后一日
    C.夏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和十五日。
    D.夏历每月的最初一日和十五日
    答:————
44.[单选题] 《庄子》一 书共(   )
    A.7篇
    B.15篇
    C.11篇
    D.33篇
    答:————
45.[单选题] 在汉语音韵学中,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
    A.韵目
    B.韵摄
    C.韵部
    D.韵尾
    答:————
46.[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衝的本义是
    A.冲动
    B.前进
    C.活动
    D.交叉路口
    答:————
47.[单选题] “南冥者,天池也。”其中“天池”的意思是(   )
    A.地名
    B.天上的池塘   
    C.天边的池
    D.天然形成的池
    答:————
48.[单选题] 五音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术语,它是按什么的不同划分的
    A.发音方法
    B.声带颤动与否
    C.发音原则
    D.发音部位
    答:————
49.[单选题] “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北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答:————
50.[单选题]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
    A.阴声韵
    B.阳声韵
    C.入声韵
    D.上声韵
    答:————
51.[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聖的本义是
    A.圣贤
    B.崇高
    C.帝王
    D.通达事理
    答:————
52.[单选题] 对“则一此人不知黑白之辩矣”中“辩”,叙述正确的是(   )
    A.同“辦”
    B.通“辫”
    C.通“辨”
    D.与“瓣”为古今字。
    答:————
53.[单选题]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中“渐”的意思是(   )
    A.浸泡
    B.逐渐
    C.损害
    D.成就
    答:————
54.[单选题] 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的司马彪、郭象、向秀等五家,现存的只有谁的注本十卷,唐代有成玄英为此作疏。(    )
    A.司马彪
    B.郭象
    C.向秀
    D.孟氏
    答:————
55.[单选题]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中“树”的词义是(      )
    A.树木
    B.树立
    C.种植
    D.成长
    答:————
56.[单选题] 《吕氏春秋》原书包括纪(   )
    A.12篇
    B.6篇
    C.8篇
    D.160篇
    答:————
57.[单选题] 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词头或词尾只是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这样构成的多音词,我们称之为
    A.合成词
    B.叠音词
    C.连绵词
    D.附音词
    答:————
58.[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執的本义是
    A.拿着
    B.拘捕罪人
    C.掌管
    D.坚持
    答:————
59.[单选题]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中“ 其”的词性为(   )
    A.指示代词
    B.人称代词
    C.副词
    D.语气词
    答:————
60.[单选题]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怒”的词义是(   )
    A.振奋
    B.奋发
    C.愤怒
    D.怨愤
    答:————
61.[单选题] “良庖岁更刀 ”中的“ 岁”是 ()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状语
    D.名词作动词
    答:————
6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集”用作本义的是
    A.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B.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C.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答:————
63.[单选题] “饥”和“饿”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语法功能不同:“饥”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饿”则只能做谓语。
    B.程度深浅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饿”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范围广狭不同:“饥”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饿”只能用于人。
    D.侧重的方面不同:“饥”侧重于内在感受;“饿”侧重于外在表现。
    答:————
64.[单选题] 《庄子》一书,分为内篇、 外篇、 杂篇,其篇目依次是(   )
    A.7,15 ,11
    B.11,15,7
    C.7,11,15
    D.15,11,7
    答:————
65.[单选题]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中“适”的意思是(   )
    A.适合
    B.合适
    C.到……去
    D.离开
    答:————
66.[单选题] 《 吕氏春秋 》全书现存(   )
    A.12篇
    B.6篇
    C.8篇
    D.160篇
    答:————
67.[单选题] “背负青天而 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中“夭阏” 属于(   )
    A.附音词
    B.连绵词
    C.合成词
    D.词组
    答:————
68.[单选题] “去以 六月息也” 。其中“去”的意思是(   )
    A.前往
    B.距离
    C.除掉
    D.离开
    答:————
69.[单选题] “ 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 指麾也”,其中“瘖聋”是(   )
    A.附音词
    B.连绵词
    C.合成词
    D.词组
    答:————
70.[单选题] 溶 溶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合成词
    C.附音词
    D.叠音词
    答:————
71.[单选题]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中“辜”的词义是(   )
    A.辜负
    B.劳苦
    C.安逸
    D.有罪
    答:————
72.[单选题] 古无轻唇音,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清代学者
    A.段玉裁
    B.许慎
    C.钱大昕
    D.王力
    答:————
73.[单选题] 《史记》是什么体的历史著作(    )
    A.国别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语录体
    答:————
74.[单选题]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其中“绝”的意思是(   )
    A.绝对
    B.直上穿过
    C.断绝
    D.横渡
    答:————
75.[单选题] “去以六月息也”其中“息”的意思是(   )
    A.休息
    B.气息
    C.呼吸
    D.停止
    答:————
76.[单选题] 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司马彪、郭象、向秀等五家,现存的只有谁的注本十卷(   )
    A.司马彪
    B.郭象
    C.向秀
    D.孟氏
    答:————
77.[单选题] 《庄子》一书,包括内篇(   )
    A.7篇
    B.15篇
    C.11篇
    D.33篇
    答:————
78.[单选题] 古韵学家按韵尾不同把韵分三类,其中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称为
    A.阳声韵
    B.阴声韵
    C.上声韵
    D.入声韵
    答:————
79.[单选题] 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常常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互相转变的现象,它互变的前提是彼此的什么相同
    A.主要声母
    B.主要韵母
    C.主要元音
    D.主要辅音
    答:————
80.[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作的本义是
    A.发作
    B.起来
    C.作风
    D.作业
    答:————
81.[单选题] 下列词语属于复音词中的合成词的是
    A.披靡
    B.瓠落
    C.匍匐
    D.布衣
    答:————
82.[单选题] 下列各词属于叠音词的是
    A.犹豫
    B.有众
    C.布衣
    D.坎坎
    答:————
83.[单选题] 在古代汉语中,词汇从音节上看是以什么为主的
    A.复音词
    B.单音词
    C.双音词
    D.附音词
    答:————
84.[单选题] 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来读的音韵术语是
    A.如字
    B.读曰
    C.读如
    D.读为
    答:————
85.[单选题] 一般把只对经义进行说解的文字叫
    A.传
    B.笺
    C.章句
    D.音义
    答:————
86.[单选题] 三十六字母代表的是哪个时期的语音系统
    A.隋唐
    B.唐宋
    C.宋元
    D.明清
    答:————
87.[单选题] 下列各组同义词,从语法上看有所差异的一组是
    A.耻——辱
    B.恭——敬
    C.赐——予
    D.肌——肉
    答:————
88.[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亦的本义是
    A.也
    B.姓
    C.夜晚
    D.腋窝
    答:————
89.[单选题] 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表明被释的词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术语是
    A.貌
    B.犹
    C.曰
    D.谓
    答:————
90.[单选题]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中的“购”可解释为(   )
    A.采购
    B.购买
    C.收集
    D.悬重赏征求
    答:————
91.[单选题] 古汉语中,“之——往”的差异在于
    A.词义内容不同
    B.语法功能不同
    C.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
    D.习惯用法不同
    答:————
92.[单选题]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中“辜”的文中义是(   )
    A.辜负
    B.劳苦
    C.安逸
    D.有罪
    答:————
93.[单选题] “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中“殊”的文中义是()
    A.不同
    B.特别
    C.死
    D.特殊
    答:————
94.[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好的本义是
    A.善
    B.美
    C.突出
    D.喜欢
    答:————
95.[单选题] 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分析时,将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叫做
    A.浊
    B.粘
    C.对
    D.清
    答:————
96.[单选题] 在传统音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
    A.韵目
    B.韵摄
    C.韵部
    D.韵尾
    答:————
97.[单选题] 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叫
    A.连绵词
    B.合成词
    C.叠音词
    D.单纯词
    答:————
98.[单选题] “南冥者,天池也”中“天池”的意思是(   )
    A.地名
    B.天上的池塘
    C.天边的池
    D.天然形成的池
    答:————
99.[单选题]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中“损”的意思是(   )
    A.减少
    B.损失
    C.损害
    D.少德
    答:————
100.[单选题] “ 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其中“吟”的意思是(   )
    A.高声吟咏
    B.朗诵
    C.紧闭着
    D.呻吟着
    答:————
101.[单选题] 关于“则一此人不知黑白之辩矣”中“辩”,说法正确的是(   )
    A.同“辦”
    B.通“辫”
    C.通“辨”
    D.与“瓣”为古今字。
    答:————
102.[单选题] 词义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改变
    答:————
103.[单选题]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中“重”字存在的语法现象 是(   )
    A.宾语前置
    B.名词用作动词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答:————
104.[单选题] 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中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是
    A.连绵词
    B.附音词
    C.叠音词
    D.偏义复词
    答:————
105.[单选题] 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称为
    A.附音词
    B.偏义复词
    C.连绵词
    D.合成词
    答:————
106.[单选题]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韵部有()个
    A.32
    B.23
    C.13
    D.30
    答:————
107.[单选题] 关于五言和七言律诗的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A.五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B.七言的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C.五言的以仄收式为正轨
    D.七言的以平收式为正轨
    答:————
108.[单选题] “蘭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中“渐”的意义是(   )
    A.逐渐
    B.湿润
    C.渐进
    D.浸泡
    答:————
109.[单选题] “匠石运斤成风,” 其中“斤”的意义是(   )
    A.斤两
    B.斧子
    C.重量
    D.武器
    答:————
110.[单选题] “于 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望洋”的文中义是(   )
    A.望这海洋
    B.迷茫直视的样子
    C.仰视的样子
    D.远望的样子
    答:————
111.[单选题] 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是词的()
    A.引申义
    B.假借义
    C.初始义
    D.基础义
    答:————
112.[单选题] 关于“叠韵”和“双声”的定义,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两字声音相同为双声
    B.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
两字韵相同为叠韵
    C.两字必须韵母相同才为叠韵
    答:————
113.[单选题]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中“方”的意思是(   )
    A.方正
    B.并列
    C.相接
    D.连接
    答:————
114.[单选题] 《庄子》一书,包括外篇(   )
    A.7篇
    B.15篇
    C.11篇
    D.33篇
    答:————
11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连绵词的是
    A.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C.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答:————
116.[单选题] 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省的本义是
    A.细看
    B.反省
    C.省市
    D.节省
    答:————
117.[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音词的是(   )
    A.犹豫
    B.春分
    C.葡萄
    D.灼灼
    答:————
118.[单选题] 率尔属于复音词中的()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答:————
119.[单选题]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句中“习”用的是它的(   )
    A.本义
    B.引申义
    C.假借义
    D.变义
    答:————
120.[单选题] “怒而飞,其 翼若垂天之云。”中“怒”的文中义 是(   )
    A.振奋
    B.奋发
    C.愤怒
    D.怨愤
    答:————
121.[单选题] “南冥 者,天池也”中“天池”的文中义是(   )
    A.地名
    B.天上的池塘
    C.天然形成的池
    D.遥远的池
    答:————
122.[单选题] “匠石运斤成风 ,” 其中“斤”的文中义是(   )
    A.斤两
    B.斧子
    C.重量
    D.武器
    答:————
123.[单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124.[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联绵词的是
    A.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B.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C.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
125.[多选题] 《庄子》一书,分为杂篇、内篇、 外篇,其篇目依次 是
    A.11
    B.7
    C.15
    D.9
    答:————
126.[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127.[多选题] 关于“耻、辱”,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词都指羞愧之心或可耻之事,是名词
    B.如果它们活用为动词时,两者在用法是不同的
    C.耻一般表意动,辱一般表使动
    D.耻一般表使动,辱一般表意动
    答:————
128.[多选题] 关于“双声”与“叠韵”的定义,说法错误的有
    A.两字声音相同为双声
    B.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
    C.两字韵相同为叠韵
    D.两字必须韵母相同为叠韵
    答:————
129.[多选题]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发音方法分为
    A.全清
    B.次清
    C.全浊
    D.次浊
    答:————
130.[多选题]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中“寻常”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个复音词
    B.是两个单音词
    C.是“平常”的意思
    D.“寻、常”都表长度
    答:————
131.[多选题] 在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清人钱大昕提出的是
    A.娘日归泥
    B.古无轻唇音
    C.古无舌上音
    D.喻四入定
    答:————
132.[多选题] 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是
    A.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
    B.引申义总是围绕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C.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
    D.引申义有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答:————
133.[多选题] 关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苍苍”,说法正确 的 是
    A.是个叠音词
    B.是个复音词
    C.深蓝色的意思
    D.苍白的意思
    答:————
134.[多选题] 关于“南冥 者,天池也。”中“天池”,说法正确的是
    A.词义是天然形成的池
    B.是一个复音词
    C.是词组
    D.词义是天然的护城河
    答:————
135.[多选题] 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的原则是
    A.上字取声
    B.下字取韵和调
    C.上字取韵和调
    D.下字取声
    答:————
136.[多选题] 关于《吕 氏 春 秋》,说法正确的有
    A.《吕氏春秋》是春秋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B.原书分为 十二纪,六论,八览
    C.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
    D.因为书中有八览,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
    答:————
137.[多选题] 下列复音词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
    A.扶摇
    B.险阻
    C.夭阏
    D.饥饿
    答:————
138.[多选题] 关于《 史记》,阐述正确的有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B.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C.有最通行的所谓的“《史记》三家注。
    D.作者是司马光
    答:————
139.[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含有偏义复词的是
    A.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B.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答:————
140.[多选题] 三十六字母中全清字母的代表汉字有.
    A.帮非端知精心
    B.邪床禅群匣
    C.并奉定澄从
    D.照审见影晓
    答:————
141.[多选题] 下列句子 中,含有通假现象的有
    A.“夫离法者罪 ,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B.言战者多,被甲者少矣
    C.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D.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答:————
142.[多选题] 关于“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中的“寻常”,说法正确的有
    A.是一个复音词
    B.是两个单音词
    C.是“平常”的意思
    D.“寻、常”都表长度
    答:————
143.[多选题] 《庄 子》一 书的篇目,包括
    A.内篇
    B.外篇
    C.中篇
    D.杂篇
    答:————
144.[多选题] 下列词语属于连绵词的是
    A.披靡
    B.瓠落
    C.扶摇
    D.布衣
    答:————
145.[多选题] 下面各句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坚甲厉兵以备难。
    B.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C.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D.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答:————
146.[多选题] 关于《史 记》 一书,说法正确的是
    A.包括十二本纪
    B.包括十书、八表
    C.包括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作者是司马迁
    答:————
147.[多选题] 下列句中的“ 中 ”意义相同的是
    A.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B.吾将曵尾于塗中
    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D.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答:————
148.[多选题] 下面各 句中,有使动用法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的是
    A.坚甲厉兵以备难。
    B.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C.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D.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答:————
149.[多选题] 关于《 史 记 》,叙述正确的有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B.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C.有最通行的所谓的“《史记》三家注。
    D.作者是司马光
    答:————
150.[多选题] 关于 “皮”、“肤”,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先秦时,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
    B.肤是指人的;皮是指禽兽的
    C.皮和肤二者在词义的轻重上不同
    D.肤词义轻;皮词义重
    答:————
151.[多选题] 下列注释术语中,是音韵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是()()(   )()
    A.读为
    B.读曰
    C.读如
    D.读若
    答:————
152.[多选题] 下列各 句中,含 有连绵词的是
    A.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D.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
    答:————
153.[多选题]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今夫齐,亦君之水也”是判断句
    B.“亦”是副词,也的意思
    C.“君长有齐阴”中“长”是长官的意思
    D.“奚以薛为”中的“为”是动词,做的意思
    答:————
154.[多选题] “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与是给的意思
    B.丧是失去的意思
    C.其是代词
    D.皆是副词,都的意思
    答:————
155.[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 的“中 ”意义相同的是
    A.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B.吾将曵尾于塗中
    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D.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答:————
156.[多选题] 关于“禽、兽”,说法正确的是
    A.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
    B.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
    C.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
    D.古汉中“兽”本包括“禽”。
    答:————
157.[多选题] 下列各项,是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差异的是
    A.词义变化显著
    B.词义扩大
    C.词义缩小
    D.词义转移
    答:————
158.[多选题] 现在最通行的所谓《史记 》“ 三家注本”,它们分别是
    A.南朝宋裴骃集解
    B.唐司马贞索隐
    C.唐张守节正义
    D.唐孔颖达注疏
    答:————
159.[多选题] 下列各例 中的“然”词义相同的是
    A.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B.所渐者使之然也
    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答:————
160.[多选题] 在先秦古声母的研究中,清人钱大昕提出的是
    A.娘日归泥
    B.古无轻唇音
    C.古无舌上音
    D.喻四入定
    答:————
161.[多选题] 下列各同义词,在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饥、饿
    B.笑、哂
    C.杀、弑
    D.赐、予
    答:————
162.[多选题] 现在所谓《史记》“三家注本”,除唐张守节正义外,还有
    A.南朝宋裴骃集解
    B.唐司马贞索隐
    C.宋孙奭音义
    D.唐孔颖达注疏
    答:————
163.[多选题] 古代反切的原则是   .
    A.上字取声
    B.上字取声和调
    C.下字取韵和调
    D.下字取韵
    答:————
164.[多选题]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高其位”中“高”是使动用法
    B.“大其禄”中“大”是使动用法
    C.滋是动词,滋生的意思
    D.其是代词
    答:————
165.[多选题] 下面各句里,“其”字属于代词的是(    ) (    )(    ) (    )
    A.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D.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
    答:————
166.[多选题] 反切这种古代注音方法的原则是
    A.上字取声
    B.下字取韵和调
    C.上字取韵和调
    D.下字取声
    答:————
167.[多选题] 下面各句 中,有使动用法这一现象的是
    A.坚甲厉兵以备难。
    B.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C.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D.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答:————
168.[多选题] “及夷射去,刖跪因捐水郎门霤下,类溺者之状”。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去是离开的意思
    B.类是类似的意思
    C.捐是弃的意思
    D.状是告状的意思
    答:————
169.[多选题]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三不确指,表示多的意思
    B.益是增的意思
    C.烹是烹煮的意思
    D.者是代词,代指人
    答:————
170.[多选题] 下面各句子中的“然”字 属于词尾的有
    A.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B.所渐者使之然也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答:————
171.[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其 ”字是代词的是
    A.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D.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
    答:————
172.[多选题] 关于平仄   ,下列不正确说法是
    A.一声为平,二三四声为仄
    B.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C.一二三声为平,四声为仄
    D.一二声为仄,三四声为平
    答:————
173.[多选题] 关于“双声”和“叠韵”,正确的说法是
    A.两字声母相同为双声
    B.两字声调相同为双声
    C.两字韵相同为叠韵
    D.两字韵母相同为叠韵
    答:————
174.[多选题] “刖跪对曰:‘臣不见也。虽然,昨日中大夫夷射立于此’。王因诛夷射而杀之”。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诛是杀的意思
    B.虽然是一个复音词
    C.此是这里的意思
    D.夷射3是人名
    答:————
175.[多选题] 一般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术语有
    A.读如
    B.读若
    C.读曰
    D.读为
    答:————
176.[多选题] “恭、敬”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
    A.恭和敬在词义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B.恭和敬在语法的习惯用法上有所不同
    C.恭主貌,敬主心
    D.“恭”指外表有礼貌,“敬”指内心严肃不苟
    答:————
177.[多选题] 下边句子中,不含有重言的有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D.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
    答:————
178.[多选题] 在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是
    A.娘日归泥
    B.古无轻唇音
    C.古无舌上音
    D.喻四入定
    答:————
179.[多选题] 关于“杀、弑”,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词都有杀的意思,残害人生命的意思
    B.“杀”是个泛用的动词,适用面广
    C.以下杀上都可以用“弑。”
    D.两词在等级观念上有所不同
    答:————
180.[多选题] 《庄子》一书的篇目,包括(    ) (    )(    ) (    )
    A.内篇
    B.外篇
    C.中篇
    D.杂篇
    答:————
181.[多选题]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关于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履为踩践踏的意思
    B.冠为帽子的意思
    C.被为“披”的意思
    D.跣是光脚的意思
    答:————
182.[多选题] 关于《吕氏春秋》一书,说法正确的有(    )(    ) (    )(    )
    A.《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的食客们共同撰写的。
    B.原书分为 十二纪,六论,八览
    C.全书现存共一百六十篇。
    D.因为书中有八览,后人也叫这部书为《吕览》。
    答:————
183.[多选题] 下列句 子中,“之”字是代词的有
    A.当其无,有车之用。
    B.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之二虫又何知?
    D.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
    答:————
184.[多选题] 关于三十六字母,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三十六字母中次浊的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B.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有:滂敷透彻清穿溪
    C.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D.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的是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答:————
185.[多选题] 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式有()()()()
    A.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C.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答:————
186.[多选题] 七言律诗两种基本平仄格律格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D.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
    答:————
187.[多选题] 下边属于词义扩大的有()()()()
    A.齿
    B.门
    C.河
    D.领
    答:————
188.[多选题] 下面哪些是从音节的角度划分词的(    )(    )(    )(    )
    A.单音词
    B.复音词
    C.双音词
    D.多音词
    答:————
189.[多选题] 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
    A.全清
    B.次清
    C.全浊
    D.次浊
    答:————
190.[多选题] 关于“禽、兽”,说法正确的是(   )(   )(   )(   )
    A.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
    B.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
    C.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
    D.古汉中“兽”本包括“禽”
    答:————
191.[多选题] 七言律诗两种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律格式是 (    )(    )(    )(    )
    A.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D.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
    答:————
192.[多选题] 关于“招、召”,说法正确的是()()()()
    A.召和招,在“招致,引起”这一意义上是相同的
    B.两词在本义上有区别
    C.“召”是“以言召人”,有时特指上召下
    D.“招”则是“以手招人”
    答:————
193.[多选题] 同义词的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 )( )( )
    A.由方言形成的同义词
    B.造字时侧重点不同
    C.由词义时代性所形成的
    D.由于词义在引申过程中相互交搭而形成的
    答:————
194.[多选题] 词义引申的途径是
    A.延展引申
    B.比喻引申
    C.条件引申
    D.活用引申
    答:————
195.[多选题] 下列句 子中“之”相当助词“的”的是
    A.当其无,有车之用。
    B.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之二虫又何知?
    D.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
    答:————
196.[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197.[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198.[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199.[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200.[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201.[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202.[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203.[多选题]
    A.选择图中A选项
    B.选择图中B选项
    C.选择图中C选项
    D.选择图中D选项
    答:————
204.[判断题] “临”从本义 “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属词义引申途径中的 延展引申。
    A.错误
    B.正确
    答:————
205.[判断题] 孤平是指B 型句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如果是平,那么第三字可平可仄;如果第一字用了仄,那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否则就是孤平,也叫犯孤平。
    A.错误
    B.正确
    答:————
206.[判断题] 南冥者,天池也。”其中“天池”的意思是自然形成的池 塘 。
    A.错误
    B.正确
    答:————
207.[判断题] 复音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A.错误
    B.正确
    答:————
208.[判断题]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A.错误
    B.正确
    答:————
209.[判断题]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
    A.错误
    B.正确
    答:————
210.[判断题]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中“文学”的 古今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11.[判断题] 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A.错误
    B.正确
    答:————
212.[判断题] “臭”的词义由“气味”到“秽气”属于词义缩小。
    A.错误
    B.正确
    答:————
213.[判断题] “犹豫 、异同、恢恢 、饥饿” 都属于联绵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14.[判断题] “之二虫 又何知?” 其中“之”是指示代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15.[判断题] “合于 桑 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其中“会”的意思是会合。
    A.错误
    B.正确
    答:————
216.[判断题] 本义本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操作概念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
    A.错误
    B.正确
    答:————
217.[判断题] 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18.[判断题] “去以六月息也”中“去”的意思是到……去。
    A.错误
    B.正确
    答:————
219.[判断题] “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中“輮”通“煣”。
    A.错误
    B.正确
    答:————
220.[判断题] 蓄、养属于同义词,但从词义轻重上,二者存在不同之处。
    A.错误
    B.正确
    答:————
221.[判断题] “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其中“吟”的意思是呻吟着。
    A.错误
    B.正确
    答:————
222.[判断题] 拗救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A.错误
    B.正确
    答:————
223.[判断题] 旁转是指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或没有韵尾)的韵可以互转。即同是阴声韵、阳声韵或入声韵内,韵尾相同,主要元音相近韵部的“合韵”。
    A.错误
    B.正确
    答:————
224.[判断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A.错误
    B.正确
    答:————
225.[判断题] 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 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A.错误
    B.正确
    答:————
226.[判断题] 读为、读曰是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错误
    B.正确
    答:————
227.[判断题] 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A.错误
    B.正确
    答:————
228.[判断题] “南冥者,天池也。”中“天池”的意思是自然形成的池塘。
    A.错误
    B.正确
    答:————
229.[判断题] 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A.错误
    B.正确
    答:————
230.[判断题] 《吕氏春秋》一书,全书现存160篇。
    A.错误
    B.正确
    答:————
231.[判断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是格律诗。
    A.错误
    B.正确
    答:————
232.[判断题]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怒”的意思是生气。
    A.错误
    B.正确
    答:————
233.[判断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A.错误
    B.正确
    答:————
234.[判断题] 古代汉语中,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目。
    A.错误
    B.正确
    答:————
235.[判断题]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与“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的“中”意义不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36.[判断题] 双声这一个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37.[判断题]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中“怵然”是一个复音词,表示害怕的样子。
    A.错误
    B.正确
    答:————
238.[判断题] 经注本是就经为注,经注合一,注文紧置于所要注释的文字之下。
    A.错误
    B.正确
    答:————
239.[判断题]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
    A.错误
    B.正确
    答:————
240.[判断题] 因《吕氏春秋》书中有八览,后人也把这部书称为《吕览》。
    A.错误
    B.正确
    答:————
241.[判断题] 古代汉语的词汇从音节上看折腰是以双音词为主的。
    A.错误
    B.正确
    答:————
242.[判断题] 《 庄 子 》一书共三十三篇。
    A.错误
    B.正确
    答:————
243.[判断题] “去以六月息 也”中“去”的意思是离开。
    A.错误
    B.正确
    答:————
244.[判断题] “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中“輮”通“煣”。
    A.错误
    B.正确
    答:————
245.[判断题] “去以六月息也”中“息”的意思是气息。
    A.错误
    B.正确
    答:————
246.[判断题] 舟、 船是同义词,可从方言的角度辨析。
    A.错误
    B.正确
    答:————
247.[判断题]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5中“货”是“商品”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248.[判断题]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中“飡”与“餐”是异体。
    A.错误
    B.正确
    答:————
249.[判断题]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
    A.错误
    B.正确
    答:————
250.[判断题] “譆 ,善哉!技盖至此乎?”中“譆”与“嘻”的关系是通假。
    A.错误
    B.正确
    答:————
251.[判断题] “笑、哂”作为同义词,主要差异在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不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52.[判断题] 偏义复词是在汉语词复音化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词的音节和谐与匀称,而用反义、对义或与之相关连的词补足音节而构成的复音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53.[判断题]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可翻译为:有人对他说:"你一定会贫穷。”
    A.错误
    B.正确
    答:————
254.[判断题]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中“飡”与“餐”是异体。
    A.错误
    B.正确
    答:————
255.[判断题] “良庖岁更刀”中的“岁”是 名词用作状语。
    A.错误
    B.正确
    答:————
256.[判断题]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是格律诗。
    A.错误
    B.正确
    答:————
257.[判断题]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加上标点后是:“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A.错误
    B.正确
    答:————
258.[判断题] “交游非之,国君辱之”中“非”是“指责”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
259.[判断题] “疾”和“病”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程度深浅不同。
    A.错误
    B.正确
    答:————
260.[判断题]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作息”属于偏义复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61.[判断题] 词义扩大可以是或由部分到整体,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狭窄变为宽泛
    A.错误
    B.正确
    答:————
262.[判断题] 畏和惧都是动词,当害怕讲。但“畏”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多用作不及物动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63.[判断题]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中“集”用的是本义
    A.错误
    B.正确
    答:————
264.[判断题] 偏义复词其意义究竟是偏在哪个语素上,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
    A.错误
    B.正确
    答:————
265.[判断题] 上古汉语的“去”主要指离开,现在则指到某地去,方向恰好相反。
    A.错误
    B.正确
    答:————
266.[判断题] 把同一韵母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目。
    A.错误
    B.正确
    答:————
267.[判断题] 解释重叠用词的叠音词,应该象解释联绵词一样,不能从单字上去寻求它的意义。
    A.错误
    B.正确
    答:————
268.[判断题] 判定古文中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必须以古音为标准依据,不能用现代汉语的音读作标准。
    A.错误
    B.正确
    答:————
269.[判断题] 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书写形式各异的词。
    A.错误
    B.正确
    答:————
270.[判断题] “之二虫又何知?” 中“之”是指示代词。
    A.错误
    B.正确
    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汉语(2)》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