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辅导 发表于 2021-8-22 08:35:57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高起本)》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高起本)》考前练兵
1.[问答题] 谈谈如何利用自然景物描写类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⑴积累语句,扩大词汇
描绘自然的文学作品(尤其散文、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语言灵动优美,富有情感,这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扩大词汇有着重要的作用。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生动地渲染了杏花怒放、大好春光的景象,传递了人们踏春的无限兴致;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也写活了明月泻辉、花影摇曳的幽静和作者疏散闲适的情趣,都能把“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活,故曰著此两字,“境界全出矣”。
——黄霖?《王国维〈人间词话〉导读》
形象、生动的语言源于作者的字斟句酌,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这类经典篇章体会语言运用的技巧,积累语句,端正写作态度
⑵美读吟诵,培养语感
美读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诗歌鉴赏方法,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所谓语感,就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情绪性、情感性的直觉领悟能力,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言感情色彩等几个方面。 热爱自然的文学作品大多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出现,它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创造了和谐优美的艺术境界。因此,倡导整体感知的美读吟诵就成为鉴赏优美诗文的最佳途径。在整体感知的美读过程中,学生对文字的快速领悟,对自然形象的生动再现,对语调的准确把握,对情感的自由宣泄,无疑会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
⑶加强联想,丰富想象
描绘自然的诗文大多刻画细腻,想象丰富。也正因为如此,学生需要将自然意象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进而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才可以感受自然的魅力。而这个过程也是丰富学生联想、想象的过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处处充满“空白”,等待学生的解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心乐之” 。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给人以无限联想:究竟小潭有何独特之处吸引作者“伐竹取道”探访山水呢?
“石”峻:“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短短四个“为”字就引出小潭的背景,给人以冷峻的联想,也衬托出小潭的清幽。
“水”清:作品直接写“水尤清冽”的笔墨几乎没有,但读者从鱼“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可以想象到潭水是多么的清澈。
“鱼”闲:鱼“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可以想象得到,鱼儿那份清静和悠闲多少可以缓解一下作者被贬官的愤懑之情。
“神”凄:鱼的悠闲并没有掩盖作者见到“犬牙差互”“岸势”的凄美心情。 所以“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更使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不避幽远探访山水,大自然没有辜负他的厚望,奇异的潭水、小丘、山涧纷至沓来,在他的笔下展现出一种如雪天琼枝般清丽晶莹的美。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按耐住他愤懑的心,作者只是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愉悦和暂时的解脱。如果不积极思维,联想翩翩的话,学生对石潭的幽美、作者纷杂反复的心境又如何体会呢?——
2.[问答题]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答:——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真谛,使学生自觉把阅读作品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六册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话题与立意无论大小都是从课文中生发而来,从内容上看都与课文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设置不但可以使作文训练有利地促进课文内容的消化,而对于作文训练来说,毫无疑义的是,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文训练的内容,拓展作文训练的思路,丰富作文训练的素材,从而促进作文训练的开展。
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这种安排设置,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有意识地将课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找出二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与两者相关的素材,使学生也意识到二者的相通,能够从课文中借鉴精彩之处,再加上自己的思路和语言,从而完成作文训练。——
3.[问答题]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答:——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上文中提到语文知识不仅映衬了工具性,亦能彰显人文性。这种特性也为语文知识教学开辟了多种途径:知识不单纯是说教,还可以通过其他教学内容渗透。下面列举几种。
(1)通过知识点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
(2)通过学习选文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
(3)通过生活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
(4)通过语文活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4.[问答题] 阅读理解小猴子下山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一块玉米地,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底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上树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进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前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他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问题:1)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哪些语文知识教育?2)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何种语文技能训练?3)如何利用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答:————
5.[问答题] 阅读理解斧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穷孩子。一天,他上山去砍柴,走在一座独木桥上,不小心把斧子掉进河里。没有斧子怎么砍柴呢?他急得直哭。突然,哗哗的山涧里走出来一位老爷爷。他捋捋白胡须关心地问:“谁家的孩子啊,哭得这么伤心?”孩子说:“老爷爷,我的斧子掉进河里了,不能砍柴啦!”老爷爷说:“孩子,你别哭,我来帮你捞。”说着钻进水里。不大一会儿,老爷爷钻出水面,手里举着一把金斧子,问:“这是你的斧子吗?”孩子说:“这不是我的斧子。”老爷爷又钻进水里。过了一会,他又举着一把银斧子,问:“这把斧子是你的吧?”孩子摇摇头,说:“这也不是我的斧子。”老爷爷又钻进水里,捞起一把铁斧子,问:“这把斧子是你的吗?”孩子高兴地说:“对,这是我的斧子。谢谢您,老爷爷!”老爷爷微笑着说:“孩子,你很诚实。我把这两把斧子也送给你吧!”孩子说:“老爷爷,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说完,拿着自己的斧子走了。老爷爷看着他的背影,微笑着点点头,不见了。问题:1)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哪些语文知识教育?    2)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哪些技能训练?      3)如何利用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答:————
6.[问答题] 语文教材概念的内含。
    答:————
7.[问答题] 依据语文能力训练区分的语文教材类型。
    答:————
8.[问答题] 如何分析说明文的说明中心。
    答:————
9.[问答题] 语文教材对学生的价值。
    答:————
10.[问答题] 当前的语文教材呈现出的不同风格。
    答:————
11.[问答题] 如何分析记叙文的语言特色。
    答:————
12.[问答题] 如何分析议论文的结构。
    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高起本)》21秋东师模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