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第3次)21秋重庆大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共 10 题、共 30 分)1.
政治风险
2.
公开招标
3.
承包商的合同管理
4.
工程标底
5.
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
6.
建设工程决策招标投标
7.
建设工程合同
8.
一阶段招标法
9.
递增摊入法
10.
施工索赔
二、简答题 (共 6 题、共 30 分)
1.
除了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之外,某一具体项目的招标工作机构在确定该项目的招标形式和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2.
投标环境调查一般从哪几方面展开?
3.
什么是不平衡报价法?
4.
简述投标工作机构的主要任务。
5.
简述建设工程承包的主要方式。
6.
什么是无效投标文件?
三、问答题 (共 3 题、共 30 分)
1.
订立施工合同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2.
两阶段招标法的招标文件由什么组成?
3.
工程价格的计价方法是什么?
四、计算题 (共 1 题、共 10 分)
1.
某开发商投资新建一住宅小区工程,包括住宅楼五栋、会所一栋以及小区市政管网和道路设施,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经公开招投标,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双方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
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约定部分条款如下:(1)合同造价3600万元,除设计变更、钢筋与水泥价格变动,总承包全部范围外的工作内容据实调整外,其他费用均不调整。(2)合同工期306天,从2012年3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工期奖罚标准为2万元/天。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因钢筋价格上涨较大,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关于钢筋价格调整的补充协议》,协议价款为60万元。
事件二:施工总包单位进场后,建设单位将水电安装及住宅楼塑钢窗指定分包给A专业公司,并指定采用某品牌塑钢窗。A专业公司为保证工期,又将塑钢窗分包给B公司施工。
事件三:2012年3月22日,施工总包单位在基础底板施工期间,因连续降雨发生了排水费用6万元。2012年4月5日,某批次国产钢筋常规检测合格,建设单位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由,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还需对该批次钢筋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施工总包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了检测,化学成分检测费用8万元,检测结果合格。针对上述问题,施工总承包单位按索赔程序和时限要求,分别提出6万元排水费用、8万元检测费用的索赔。
事件四: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总承包单位于2012年12月28日向建设单位提交了竣工验收报告,建设单位于2013年1月5日确认验收通过,并开始办理工程预算。
问题: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由那些部分组成?并说明事件一中 《关于钢筋价格调整的补充协议》归属于合同的哪个部分?
(2)指出事件二中的发包行为的错误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分别指出事件三中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两项索赔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4)指出本工程的竣工验收日期是哪一天,工程结算总价是多少万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