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大2021年秋季《哲学引论(专)(省)》任务3满分
2021年秋季《哲学引论(专)(省)》任务31.[判断题] 诗凭知解力表述真理。
A.√
B.×
答:——F——
2.[判断题] 西方当代哲学史上的第四次转向是: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
A.√
B.×
答:——T——
3.[判断题] 诗的语言是可以完全脱离现实世界、凭空乱想乱说的。
A.√
B.×
答:——F——
4.[判断题] 张载的“民胞物与”说强调物与人一体同类,而不重视二者之轻重差异。
A.√
B.×
答:————
5.[判断题] 柏拉图强调艺术品所表现的是事物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
A.√
B.×
答:————
6.[判断题] 任何个别的单一性事物,只要你把它当作离开了主体的客观认识对象,当作单纯的在场者,它就是僵死的。
A.√
B.×
答:————
7.[判断题] 人类中心论以人为主体,以物为客体,这种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主导地位。
A.√
B.×
答:————
8.[判断题] 现代美学的主要趋势是:审美兴趣高于实际兴趣;美高于善而仍受真的制约。
A.√
B.×
答:————
9.[判断题] 极端神秘主义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抹杀人与物的分殊。
A.√
B.×
答:————
10.[判断题] “天人合一”保证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A.√
B.×
答:————
11.[判断题] 语言的“前门槛阶段”是指的无言之言,“进入语言门槛”的阶段是指的有言之言。
A.√
B.×
答:————
12.[判断题] 人生生活的意义在于对人与万物一体的领悟
A.√
B.×
答:————
13.[判断题] 审美意识的崇高境界更能促进道德意识的提高。
A.√
B.×
答:————
14.[判断题] 卢梭认为科学、文明、社会制度、理性使人产生私心和恶念,是道德的对立面。
A.√
B.×
答:————
15.[单选题] 布伯所谓( )的范畴实指一种把世界万物(包括人在内)当作使用对象的态度
A.我-它
B.我-你
C.我-我
D.他-我
答:————
16.[单选题] ( )把审美意识看得高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服务于审美价值的实施。
A.谢林
B.康德
C.荷尔德林
D.莫里斯
答:————
17.[单选题] ( )主张道德意识高于审美意识,有道德才有理想的美,道德是美的根据。
A.谢林
B.康德#荷尔德林
C.莫里斯
答:————
18.[单选题] ( )表示具体事物或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深远的意境。
A.言约旨远
B.象征性与暗喻性
C.画意性
D.音乐性
答:————
19.[单选题] 不仅细致地分析了人与物的高低之分,而且明确了这种高低的分殊与万物一体的统一性
A.王阳明
B.荀子
C.张载
D.程朱
答:————
20.[单选题] ( )贬低艺术,因为它是对现实事物的摹仿,而现实事物又是对理念——真理的摹仿,艺术成了摹仿的摹仿。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海德
D.托马斯
答:————
21.[单选题] 西方传统哲学到现当代哲学的转折点是( )
A.哲学对象的转向
B.审美价值的转向
C.语言学转向
D.主客二分
答:————
22.[多选题] 对“人类自恋”的三次打击包括( )
A.牛顿的地心引力说
B.哥白尼关于人居住的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心理论
C.达尔文发现的关于人类由动物演化的理论
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所发现的关于无意识对于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的重大作用的学说
答:————
23.[多选题] 诗的语言的特性包括( )
A.超越在场的东西
B.独特性
C.一次性
D.艺术性
答:————
24.[多选题] 根据布伯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一切都看成是使用对象的人只能生活在过眼云烟中
B.“我—你”间的相互回应与“我—它”间的相互限隔
C.对自然物亦可因人的“仁爱”态度而相互回应
D.人生的最高意义在于对人与万物一体或“我—你”一体的领悟
答:————
25.[多选题] 美国哲学家莫里斯从指号学的观点出发,把言论的形式分为三种,即( )
A.美学形式
B.伦理形式
C.科学形式
D.技术形式
答:————
26.[多选题] 以下哪些学者主张一切自然物都具有神圣性,都和人一样具有同等价值。( )
A.莫尔特曼
B.施韦泽
C.王阳明
D.戴塞
答:————
27.[多选题]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活动分为( )
A.认识
B.想象
C.创造
D.实践
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