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兰大网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第三套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第三套1.[单选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运动的
B.发展的
C.实践的
D.矛盾的
答:——C——
2.[单选题]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非因果联系
答:——D——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答:——B——
4.[单选题]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答:————
5.[单选题]“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
6.[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 )
A.自由自觉的活动
B.趋利避害
C.人有理性
D.人都是自私的
答:————
7.[单选题]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答:————
8.[单选题]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答:————
9.[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答:————
10.[单选题]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答:————
11.[单选题]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答:————
12.[单选题]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儿。这句话的意思是
A.哲学的产生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
B.随着时代产生的不一定都是哲学
C.任何具体科学的产生与时代无关
D.任何时代都有哲学
答:————
13.[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
14.[单选题]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
答:————
15.[单选题]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是
A.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B.无法实现的幻想
C.可望不可及的理想
D.最终可完全实现的理想
答:————
16.[单选题]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答:————
17.[单选题]“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
18.[单选题]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语言的产生
B.人脑的形成
C.文明的发展
D.生产劳动
答:————
19.[单选题]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答:————
20.[单选题]辩证法认为否定是( )
A.扬弃
B.全盘抛弃
C.兼收并蓄
D.—切皆无
答:————
21.[多选题]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E.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
答:————
22.[多选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包括的两大项内容分别是
A.劳动资料
B.运输设备
C.动力系统
D.劳动对象
E.信息系统
答:————
23.[多选题]下列各项影响个人价值实现的有
A.个人的主观条件
B.个人所处的环境
C.个人所碰到的机遇
D.社会的需要
E.个人的社会实践
答:————
24.[多选题]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
A.庸俗进化论
B.庸俗唯物主义
C.激变论
D.政治上的改良主义
E.政治上的冒险主义
答:————
25.[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
A.概念
B.感觉
C.知觉
D.推理
E.表象
答:————
26.[多选题]造成意识主观性的差异是()
A.人的先天因素的差异
B.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
C.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D.意识的对象的差异
E.人们风俗习惯的不同
答:————
27.[多选题]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D.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具有客观性
E.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始终在家庭范围内进行
答:————
28.[多选题]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A.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E.矛盾N内因和外因之分
答:————
29.[多选题]上层建筑在下列哪几个方面为经济基础服务
A.在服务方向上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除异己
B.在服务方式上通过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控制实现其职能
C.在服务效果上既可促进也可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D.在服务手段上一切通过国家的行政命令
E.在服务速度上是迅速地、立竿见影地发挥作用
答:————
30.[多选题]经济、政治、社会思想三者的关系是
A.社会思想和政治上层建筑都反映经济基础
B.社会思想既反映经济又反映政治
C.社会思想通过政治来反映经济
D.经济决定政治和社会思想
E.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