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答案 发表于 2022-2-24 09:36:19

22春兰大网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三套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三套
1.[单选题]被公认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是

    A.李端
    B.卢纶
    C.钱起
    D.吉中孚
    答:——C——
2.[单选题]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
    A.荀子《赋篇》
    B.贾谊《吊屈原赋》
    C.扬雄《长杨赋》
    答:——A——
3.[单选题]东晋时期流行的诗歌是___。
    A.永明体
    B.玄言诗
    C.回文诗
    D.山水诗
    答:——B——   
4.[单选题]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幽婉深沉
    B.平淡自然
    C.缠绵悱恻
    D.俊逸秀美
    答:————
5.[单选题]被称作“五言长城”的诗人是
    A.刘长卿
    B.韦应物
    C.李益
    D.常建
    答:————
6.[单选题]《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曹丕
    C.钟嵘
    D.陆机
    答:————
7.[单选题]红拂妓是唐传奇中的人物
    A.《南柯太守传》
    B.《柳毅传》
    C.《李娃传》
    D.《虬髯客传》
    答:————
8.[单选题]《陌上桑》的女主人公是
    A.刘兰芝
    B.兰女
    C.罗敷
    D.木兰
    答:————
9.[单选题]“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的诗人是
    A.韦应物
    B.刘长卿
    C.钱起
    D.李益
    答:————
10.[单选题]下列表述不符合杜甫的一项是___。
    A.当生活坎坷、身处离乱时,杜诗便表现为沉郁顿挫。
    B.当生活稍微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C.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
    D.杜甫的叙事诗并没有融入强烈的抒情。
    答:————
11.[单选题]“大历十才子”齐名的主要原因是
    A.年序相近
    B.诗风相近
    C.经历相近
    D.官位相近
    答:————
12.[单选题]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
    A.曹操的《观沧海》
    B.王粲的《七哀诗》
    C.张衡的《四愁诗》
    D.曹丕的《燕歌行》
    答:————
13.[单选题]“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用了三种修辞手法___。
    A.比喻、谐音、重叠
    B.比喻、谐音、拟人
    C.比喻、谐音、顶真
    D.比喻、谐音、象征
    答:————
14.[单选题]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是
    A.韦孟《讽谏》
    B.梁鸿《五噫歌》
    C.班固《咏史》
    D.秦嘉《赠妇》
    答:————
15.[单选题]《遗黄琼书》的作者是
    A.马援
    B.李固
    C.王充
    D.王符
    答:————
16.[判断题]《搜神后记》记载了天帝感于董永孝心织女下凡与他结婚,帮他偿债的故事。
    A.对
    B.错
    答:————
17.[判断题]《汉书》的写作图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A.对
    B.错
    答:————
18.[判断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诗的题目是《渔翁》。
    A.对
    B.错
    答:————
19.[判断题]词起源于民间,今天所看到的早期民间的作品主要保存在敦煌曲子词中。
    A.对
    B.错
    答:————
20.[判断题]以诗歌为代表的初唐文学适应于政治、经济的发展,迅速扭转了梁浮艳绮靡的诗风。
    A.对
    B.错
    答:————
21.[判断题]《小雅·六月》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
    A.对
    B.错
    答:————
22.[判断题]《七发》是标志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A.对
    B.错
    答:————
23.[判断题]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指乐府所唱的诗,“乐府”便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A.对
    B.错
    答:————
24.[判断题]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大都采用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A.对
    B.错
    答:————
25.[判断题]杜甫晚年曾北上齐鲁,过历下,登泰山,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情怀。
    A.对
    B.错
    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春兰大网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三套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