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eng 发表于 2022-3-28 08:44:10

22春西南大学《0029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

0029 社会心理学
1.[单选题]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资料下载请参考帮助中心说明
    A.奥尔波特
    B.勒温
    C.华生
    D.班杜拉
2.[单选题] 属于单向沟通的人际距离是() 。
    A.亲密距离
    B.社交距离
    C.公众距离
    D.个人距离
3.[单选题] 包含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人际交往阶段是()。
    A.稳定交往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交往定向阶段
    D.感情交流阶段
4.[单选题] 刻板印象也称类属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
    A.认知模式
    B.行为模式
    C.情感模式
    D.人际交往模式
5.[单选题] 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A.归因
    B.治疗
    C.生活
    D.睡眠
6.[单选题] 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中用 _______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A.C.模仿
    B.学习
    C.强化
    D.本能
7.[单选题] 利他行为是一种__________的行为。
    A.期望报答
    B.相互交换
    C.勇敢
    D.不期望报答
8.[单选题]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
    A.人际吸引
    B.社会影响
    C.从众    东北大学作业无忧答案网发布
    D.印象管理
9.[单选题] 电影和电视中的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的( )。
    A.劳动行为
    B.侵犯行为
    C.消费行为
    D.群体行为
10.[单选题] 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
    A.内化——服从——认同
    B.认同——服从——内化
    C.服从——认同——内化
    D.服从——内化——认同
11.[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这一层面的研究领域的是( )。
    A.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B.研究社会影响
    C.研究社会态度转变
    D.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12.[单选题] 滥竽充数的现象是一种_______现象。
    A.社会干扰
    B.社会惰化
    C.从众
    D.冲突
13.[单选题] ( )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A.嫉妒
    B.内疚
    C.焦虑
    D.羞耻
14.[单选题] 一个人不会被看成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既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这说明了印象形成的( )规则。
    A.一致性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中心性原则
15.[单选题] 反向社会化又称( )。
    A.逆向社会化
    B.标准社会化
    C.顺向社会化
    D.无社会化
16.[单选题] 以询问作为研究技术的方法是( )。
    A.访谈法
    B.观察法
    C.文献档案法
    D.实验法
17.[单选题] 带有忍耐性和仁爱色彩、 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情通常被称为( )。
    A.利他爱情
    B.忠守爱情
    C.虚幻爱情
    D.自利爱情
18.[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从众行为的特点的是()。
    A.群体的对偏离者的惩罚越严厉,个体就越心甘情愿的从众
    B.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
    C.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D.从众行为有时候虽然不是按照个体的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19.[单选题] 个体活动有他人在场,有时会降低绩效,属于__________现象。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焦虑
    D.应激
20.[单选题] 在海德的P-O-X 态度转变模型中,P 代表()。
    A.另一对象
    B.他人
    C.态度主体
    D.环境
21.[单选题] 鲁迅小说《阿 Q 正传》 中的主人公阿 Q 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 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 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 )?
    A.置换
    B.社会规范的抑制
    C.寻找“替罪羊”
    D.对报复的畏惧
22.[单选题] 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 )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A.区别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低
    B.区别性高、一贯性高和一致性高
    C.区别性高、一贯性低和一致性低
    D.区别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高
23.[单选题] 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为( )为基础的。
    A.人际沟通
    B.社会认知
    C.人际知觉
    D.情景判断
24.[单选题] 有两个人在进行对话, 只有一方发出信息, 另一方没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 被称为( )。
    A.单向沟通
    B.平行沟通
    C.双向沟通
    D.上行沟通
25.[单选题] 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
    A.成败归因
    B.稳定归因
    C.不可控归因
    D.综合归因
26.[单选题] 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
    A.服从——内化——认同
    B.认同——服从——内化
    C.服从——认同——内化
    D.内化——服从——认同
27.[单选题] 有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的群体叫做()。
    A.从属群体
    B.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首属群体
28.[单选题] 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冯特
    C.麦独孤
    D.荣格
29.[单选题]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 如果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 )更能影响印象的形成。
    A.综合信息
    B.积极信息
    C.先行信息
    D.消极否定信息
30.[单选题] 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 ( )等人提出的。
    A.华生
    B.霍夫曼
    C.海德
    D.冯特
31.[单选题] 在凯利归因理论中,( )信息是指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境下相同。
    A.特异性
    B.一贯性
    C.区别性
    D.一致性
32.[单选题] 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 )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A.F.任何程度的畏惧
    B.高程度畏惧
    C.中等程度的畏惧
    D.低程度畏惧
33.[单选题] 如果一个社会过于强调个性化而忽视个人的社会化,就会出现()现象。
    A.社会化不足
    B.社会化失调
    C.个性化不足
    D.社会化紊乱
34.[单选题]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分离的情感, 另一类是( )。
    A.空洞情感
    B.联合情感
    C.亲密情感
    D.相斥情感
35.[单选题] 刻板印象具有()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社会适应
    B.破坏性
    C.消极
    D.概括定型
36.[单选题] 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
    B.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C.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D.成年期的社会化
37.[单选题] 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是( )。
    A.模仿
    B.社会促进
    C.暗示
    D.感染
38.[单选题]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 )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管理
    B.信息加工
    C.第一印象
    D.印象形成
39.[单选题] 有才能的人如果( ),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
    A.犯罪
    B.冷漠
    C.小气
    D.犯小错误
40.[多选题] 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 )。
    A.临近目标实现时的挫折容易导致侵犯行为
    B.侵犯行为产生同目标吸引力呈正相关
    C.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D.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41.[多选题] 关于认知失调论,说法( )是正确的。

    A.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 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B.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C.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可以减少失调
    D.文化价值冲突是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
42.[多选题] 社会心理学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满足基本的实验条件。其中有( )。
    A.自变量稳定
    B.随机抽样
    C.保持其他因素的稳定
    D.因变量稳定
43.[多选题]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会影响利他行为,它们是( )。
    A.心境
    B.移情能力
    C.内疚
    D.责任
    E.行为
44.[多选题] 根据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准则, 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
    A.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B.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C.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D.报复性侵犯行为
45.[多选题] 下列关于群体凝聚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决定着群体能否较好的发挥自己的功能
    B.决定着群体自身发展的快慢
    C.能否顺利的达到群体的目标
    D.决定组织的存亡
46.[多选题] 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包括()。
    A.社会角色引导
    B.代理人机制
    C.亚社会认同
    D.社会比较
47.[多选题] 成人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A.接受新的价值观
    B.学习新的生活技能
    C.形成新的价值观念
    D.学习基本社会知识
48.[多选题] 语言社会化的含义包括()。
    A.应用语言实现社会化
    B.语言本身的社会化
    C.儿童必须学习语言
    D.语言具有文化差异
49.[多选题] 档案研究法可以算一种特定的调查方法, 其优点包括( )。
    A.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较广的空间中考虑假设
    B.不会出现研究对象的反应倾向问题
    C.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角度去检验假设
    D.容易找到材料验证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假设
50.[多选题] 态度转变理论主要有( )。
    A.精神分析论
    B.认知失调论
    C.平衡理论
    D.社会交换论
51.[多选题] 以下会促进利他行为的利他者心理特征是()。
    A.内疚
    B.社会责任感
    C.利他技能
    D.心境
52.[多选题]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在哪些情况下保持一致( )。
    A.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来自自身的亲身经历、直接经验
    B.个体所持态度内部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一致程度较高
    C.态度与个人的关联程度较高
    D.态度来源于直接经验
    E.对应态度的行为是即时行为
53.[多选题] 说服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A.对人态度
    B.威信
    C.专家资质
    D.语言表达
54.[多选题] 维纳在继承海德归因理论的基础上, 他还提出了另外的归因维度,包括()。
    A.平衡与不平衡
    B.能力与努力
    C.稳定与不稳定
    D.内在的与外在
55.[多选题] 人际沟通以信息渠道来划分, 可以分为( ) 。
    A.非语言沟通
    B.上行沟通
    C.语言沟通
    D.下行沟通
    E.平行沟通
56.[多选题] 语义差异量表测量态度的三个维度包括()。
    A.卷入度
    B.情感倾向维度
    C.活动维度
    D.力量维度
57.[多选题] 侵犯的影响因素包括( )。
    A.自我控制能力
    B.大众传媒
    C.情绪唤起水平
    D.道德发展水平
58.[多选题] 从信息源与接收者的地位是否互变的角度看, 可将沟通分为() 。
    A.单向沟通
    B.上行沟通
    C.双向沟通
    D.下行沟通
59.[多选题] 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有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投射效应
60.[多选题] 偏见与歧视产生的原因包括()。
    A.动机因素
    B.认知因素
    C.社会化历程
    D.社会分层
    E.行为因素
61.[多选题] 使偏见得以持续下去的社会因素是: () 。
    A.从众性
    B.领导人的支持
    C.权威人格
    D.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支持
    E.从众心理
62.[判断题] 只根据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就可以判断他的情绪。()
    A.正确
    B.错误
63.[判断题] 学校是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A.正确
    B.错误
64.[判断题] 媒体信息可以塑造刻板印象。()
    A.正确
    B.错误
65.[判断题] 个体的自信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比较的性质。()
    A.正确
    B.错误
66.[判断题]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源头之一。()
    A.正确
    B.错误
67.[判断题] 人际冲突一定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A.正确
    B.错误
68.[判断题] 竞争比合作更有心理优势。()
    A.正确
    B.错误
69.[判断题] 人们认为美貌的人能力更强。()
    A.正确
    B.错误
70.[判断题] 助人行为一定是利他行为,而利他行为不一定是助人行为。()
    A.正确
    B.错误
71.[主观填空题] 沟通过程的始发者被称之为________。
    A.
72.[主观填空题] 人际交往双方的关系性质出现实质性变化的阶段是___________。
    A.
73.[主观填空题] 如果教师对学生报有良好的期望,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真的如期望的那样获得良性发展,这是_______效应。
    A.
74.[主观填空题] 在沟通中,如果反馈指示的是信息源没有被接收和理解,是______。
    A.
西南大学答案无忧答案网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春西南大学《0029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