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 发表于 2023-6-4 09:49:59

西南大学2023年6月[1237]中学历史教学研讨大作业

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学期:2023年春季                                       
课程名称【编号】:历史教学案例研讨【1237】            A卷
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任选一题完成,计20分)
1. 有老师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节好课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 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指的是什么?试简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历史解释”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二、教学设计题(任选一题完成,计40分)
1. 对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设计两种不同的课堂导入,注意针对性、启发性和简洁性。
2. 阅读下面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回答问题。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你将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讲解这一概念?请写出至少一种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三、案例分析题(任选一题完成,计40分)
1. 有位老师在《美国的独立》一课教学时,讲到: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内容时,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会怎么表现?”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接照座位排列将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时论。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人发言教师就指定各组组长发言。三名组长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只是将课本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问题:
(1)从情境教学的角度指出该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6分)
(2)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24分)2. 以下是某老师在《戊戌变法》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材料一:“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材料二:一般百对变法漠不关心,而当变法触及他们的利益时,他们便成了反对派。北京整顿道导致大量商贩被迫搬迁,及各地改淫池与寺庙为学校的做法,都引起种种对抗,至于湖南模仿西方警察制度而搞的保卫局,在民间打教的情绪中,不得不以保护教堂为自己的使命,就更使得变法成了为洋鬼子当保镖了。于是,在不少知道有“康党”这回事的老百姓眼里,“康党”的形象会变成“白脸”,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程农:《历史情境中的戊戌》   
(1)史料一和史料二,结合研究问题,哪则是第一手史料,哪则是第二手史料?
(2)根据史料一,全国人民对戊戌变法持什么态度?
(3)根据史料二,一般百姓对戊戌变法持什么态度?
(4)史料一和史料二的记述是否矛盾?你相信哪则史料?为什么?
(5)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梁启超写作《戊戌政变记》的动机。
(6)以后遇到当事人所留下的史料,你会怎么办?问题:
(1)此教学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一般步骤和注意问题是什么?(22分)
(2)评价上述片断中对该方法的运用。(18分)附件是答案,转载注明 无忧答案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南大学2023年6月[1237]中学历史教学研讨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