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填空题及答案
1.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答案:学校教育。
2.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____。
答案:教育理念。
3.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发展过程。
答案: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4.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以准确无误的____来武装学生,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____。
答案:科学知识;思想道德教育。
5. 在19世纪初期,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导生制。
6. 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____。
答案: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7.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要以____为中介才能实现。
答案:课程。
8. 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____。
答案: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
9. 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答案:班级。
10.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____为中心的管理。
答案:德鲁克;自我管理。
11.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____、____。
答案: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
12.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____、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答案:领会知识。
13. 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答案:教学。
14.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____的社会活动。
答案:培养人。
15. 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____特征。
答案:独立性。
16. 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____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答案:层次结构。
17.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____的功用。
答案:延时。
18.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社会实践。
19. ____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答案:马卡连柯。
20. 在教师的新角色中,____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答案: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1. 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三种类型。
答案:学校课程。
22. 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_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答案:学、思、行。
23. 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答案: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24. 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____和____。
答案:抗拒腐蚀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25. 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____;二是____。
答案: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26.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就是追求美德,____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答案:追求理性。
27. 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
答案:科学的体制化。
28.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____论。
答案:外铄。
29. 因材施教就是教学除了要适应个人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要____。
答案:适应全体学生的水平。
30. 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
答案:两难问题。
以下是您提供的句子改写成填空题的形式,并附上了答案:
31. ____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答案:课程评价。
32.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_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___教育。
答案:生产劳动;雅典。
33. 人力资本是相对____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重要作用。
答案:物质资本。
34.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答案:成熟势力说。
35. 学生具有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答案:向师性。
36. ____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答案: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
37. ____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答案: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8. 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____,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答案:认识活动。
39. ____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____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____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答案:《学记》;朱熹;夸美纽斯。
40. 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____问题。
答案:教与学的关系。
41. 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____。
答案:删订六经。
42. 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____的理论。
答案:终身教育。
43. ____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乡学。
答案:西周。
44.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____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答案:组织者。
45. 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即____教育和____教育。
答案:教会;骑士。
46. 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答案:培养人才。
47. 人对环境的反映是____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____作用。
答案:能动;主导。
48. 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____教育向____教育转变的思想。
答案:应试;素质。
49.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个体与环境。
50. 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社会、学科的要求,也要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了课程设计要符合____的基本要求。
答案:发展性。
51. 学生以学习____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经验为基础。
答案:间接;直接。
52.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
答案:赫尔巴特。
53. 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____,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答案:品德评价法。
54.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____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答案:彼得•麦克费尔。
55. 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____、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答案:基本事实。
56. 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____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学校教育。
57. 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____、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答案:输入评价。
58. 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____,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答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59. 学生集体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____,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答案:基本组织形式。
60.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____的代表,被称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其教育代表作是____。
答案:要素教育;《林哈德与葛笃德》。
61. 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是____。
答案:终身教育。
62. 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____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答案:社会主义制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3. ____是教育的直接目的。____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答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64.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____、____外铄论、____相互作用论。
答案:内发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65. 所谓____,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答案:人的价值。
66.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____为根本主旨。
答案:提高民族素质。
67. ____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目标评价模式。
68. 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____、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答案: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69.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由____创立的。
答案:班杜拉。
70.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二是____。
答案:课堂组织环境。
71.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__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个体主观能动性。
72.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____作用,其次能为教育指明方向。
答案:动力。
73.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答案:外在的力量;苟子。
74. ____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答案:课程资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