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1秋《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100分答案
奥鹏福师11秋《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100分答案福建师范大学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
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
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
答案:
2." 奉璋峨峨"中“峨峨”的意思是:
A. 盛壮
B. 很盛壮
C. 不太盛壮
D. 盛壮貌
答案:
3.下列句子中是祈使句的是:
A. 冬,晋文公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C.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D. 臣请入。(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
4.(下列句子中助词"之"用来强宾语前置的是:
A.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B.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饮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C. 仲尼之徒天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D. 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答案:
5.下列句子中介词"以"主要用来表示工具的是:
A. 寿毕,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B. 余船以次俱进。(资冶通鉴?汉纪)
C. 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
D. 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韩诗外传》卷四)
答案:
6.古代 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
A. ""是"
B. "斯"
C. "兹"
D. "夫"
答案:
7.("“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 动宾
B. 动补
C. 连动
D. 偏正
答案:
8.(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是"字取代了"也"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
A. 先秦以后
B. 西汉以后
C. 东汉以后
D. 魏晋以后
答案:
9.("()"是"已普遍用作系词
A. 先秦时期
B. 汉代
C. 六朝时期
D. 唐代
答案:
10.(""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
A. 战国末期
B. 汉代
C. 魏晋时期
D. 唐代
答案:
多选题
1.(下列句子中,名词词组表示判断的是:
A. 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宣公二年)
B.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
C.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D. 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
2.(下列属于虚词是()
A. 介词
B. 连词
C. 形容词
D. 数量词
答案:
3.(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二人称的是:
A. 台
B. 汝
C. 尔
D. 乃
答案:
4.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A. 主语
B. 宾语
C. 谓语
D. 定语
答案:
5.("古今汉语的名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
A. 都是以名词为主体或具有名词的性质。
B. 结构方式基本相同,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定中词组、名词联合词组、数量词组、同位词组、方位词组。
C. 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D. 名词词组作谓语经常表示判断
答案:
6."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状语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
A. 名词
B. 动词
C. 形容词
D. 数词
答案:
7.古代汉语里,表示肯定判断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是",而采用下列格式表示:
A. "主语+谓语+也"式。
B. "主语+者+谓语"式。
C. "主语+谓语"式。
D. "主语+副词+谓语+也"式。
答案:
8.(古今汉语里代词体系的差异包括:
A. 总体体系的差异;
B. 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
C. 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
D. 疑问代词体系的差异
答案:
9.(下列属于虚词是()
A. 介词
B. 连词
C. 形容词
D. 数量词
答案:
10.("“若”在古代汉语中可表示()
A. 假设关系
B. 并列关系
C. 顺承关系
D. 选择关系
答案:
11.((下列结构中是连动词组的是:
A. 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
B. 姜出而赋。(同上)
C. 咏而归。(论语?先进)
D.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答案:
12.(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A. 主语
B. 宾语
C. 谓语
D. 定语
答案:
13.古 代汉"之"、"其"不是第三人称代词是因为:
A. "之"和"其"不具备人称代词的主要句法功能。
B. "之"和"其"表人称并非第三人称,它们可表第三人称,也可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C. 人称代词是专表人称的代词,但古代汉语里的"之"和"其"既可表人称,又可指代人或事。
D. 单复数的形式没有作出区别。
答案:
14.根据句子表达的语气,古今汉语的句子都可分为:()
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感叹句
D. 祈使句
答案:
15.(“管仲俭乎”,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 从语气上说,是疑问句;
B. 从结构的繁简上说是单句;
C. 从谓语的性质上说是形容词谓语句;
D. 也是描写句;
答案:
16.(下列语句中,属于形容词和助动词组合的是: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上)
B.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韩非子?说林)
C. 又安敢毒邪?(柳宗元《捕蛇者说》)
D. 自上观之,至于子骨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
答案:
17.(古今汉语里代词体系的差异包括:
A. 总体体系的差异;
B. 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
C. 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
D. 疑问代词体系的差异
答案:
18.("“若”在古代汉语中可表示()
A. 假设关系
B. 并列关系
C. 顺承关系
D. 选择关系
答案:
判断题
1.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墨子?非攻下)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2.古今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3.(“公入而赋”是连动词组。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4.(在古代汉语里,动词联合词组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一般不充当主语、宾语和补语。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5.(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的体系还不够完备,严格说来, 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6.(古今汉语里,有些形容词在具体语句里充当谓语可以带宾语。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7.(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中"与"是连词。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8.(古今汉语否定式中必须有否定词。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9.(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得"、"地"大约产生在唐代,宋以后逐渐增多。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0.“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后汉书?吕布传)中,"自陈卓几见杀",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被杀",另一种理解是"(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杀了自己" 。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1.(在古代汉语里,"曾"作副词是表示事情发生在过去,与"曾经"的用法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2.("古今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3.(在古代汉语里,动补词组除了主要充当谓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4.第 三人称代词"之"、"其"是由指示代词兼任的,因此在充当句子成分上有较大的区别。"之"字只作宾语,"其"字只作定语,都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语。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5.古今汉语的连词“而”都可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或转折。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6.古 今汉语的"为",用作介词,在用法上相同之处是都可用来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动作行为的目的。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7.古 代汉语都没有重叠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8.在现代汉语中,所有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尝试态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19.(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的句尾经常使用语气词"也"帮助表示判断语气。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20.("“项伯杀人”属于主谓句。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21.(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它的位置总是置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边,不能远离动词或形容词。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22.(先秦汉语里的"莫"绝大多数都是无定代词,汉代以后,"莫"始用作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副词,表示"不要"、"别"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