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12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
1.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 (满分:2)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满分:2)
A. 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 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 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 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3. 社会基本矛盾是( ) 。 (满分:2)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 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满分:2)
A.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5.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 。 (满分:2)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 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6.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满分:2)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7.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满分:2)
A. 动力和源泉
B. 现象和本质
C. 状态和形式
D. 方向和道路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满分:2)
A. 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 .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9.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满分:2)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10.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满分:2)
A. 社会性劳动
B. 直立行走
C. 人脑的形成
D. 语言的产生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满分:2)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满分:2)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13.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满分:2)
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 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 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14. 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满分:2)
A. 政治关系
B. 经济关系
C. 思想关系
D. 家庭关系
15.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满分:2)
A.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B. 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C. 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6. 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满分:2)
A. 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 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C. 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D. 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7.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 (满分:2)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8.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满分:2)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19.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满分:2)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社会意识
20. 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满分:2)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1. 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 。 (满分:2)
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22.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满分:2)
A. 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 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 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 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23. 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 ) (满分:2)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4. 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满分:2)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社会制度的更替
C. 阶级斗争
D. 精神文明的发展
25. 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满分:2)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26.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 (满分:2)
A.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 上层建筑的性质
27.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满分:2)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8.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满分:2)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29.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满分:2)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30.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 (满分:2)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31. 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 。 (满分:2)
A. 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质变不断地发生
D. 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32.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满分:2)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C. 科学技术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33. 人在价值关系中( ) (满分:2)
A. 只能做价值主体
B. 只能做价值客体
C. 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 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34. 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满分:2)
A. 上层建筑
B. 经济基础
C. 国体
D. 意识形态
35.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满分:2)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二、多选题:
1. 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满分:2)
A. 人之初,性本善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2.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满分:2)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 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满分:2)
A. 精神的
B. 物质的
C. 实践的
D. 自然的
4.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满分:2)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 。 (满分:2)
A. 三思而后行
B. 弱肉强食
C. 趋利避害
D.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6. 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 (满分:2)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7.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满分:2)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性材料的工具
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8.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满分:2)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 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 (满分:2)
A. 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 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 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 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10. 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满分:2)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生产力
D. 生产关系
三、判断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 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福师12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满分:2)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2. 运动是物质的( ) 。 (满分:2)
A. 唯一属性
B. 根本属性
C. 特殊属性
D. 偶然属性
3. 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满分:2)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满分:2)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5.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满分:2)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6.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满分:2)
A.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7.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满分:2)
A.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 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8. 人在价值关系中( ) (满分:2)
A. 只能做价值主体
B. 只能做价值客体
C. 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 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9. 现象是( ) 。 (满分:2)
A. 事物内在的联系
B. 事物稳定的联系
C.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 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10.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满分:2)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11.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满分:2)
A. 动力和源泉
B. 现象和本质
C. 状态和形式
D. 方向和道路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满分:2)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13.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满分:2)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4.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满分:2)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15. 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满分:2)
A. 宗教思想
B. 政治思想
C. 艺术
D. 道德
1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满分:2)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17. 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满分:2)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社会制度的更替
C. 阶级斗争
D. 精神文明的发展
18.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 (满分:2)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19. 认识的客体是( ) (满分:2)
A. 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 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 外部自然界
20. 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满分:2)
A. 政治关系
B. 经济关系
C. 思想关系
D. 家庭关系
21. 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 (满分:2)
A. 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 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2.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 。 (满分:2)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23. 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满分:2)
A. 统治阶级的利益
B. 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24.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满分:2)
A. 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 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 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 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25. 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满分:2)
A. 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 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 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26.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满分:2)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C. 科学技术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27. 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 (满分:2)
A.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 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 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28. 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它包括( ) 。 (满分:2)
A.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29. 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满分:2)
A.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30.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满分:2)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31.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满分:2)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拆衷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32.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满分:2)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33. 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 ) (满分:2)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4. 社会基本矛盾是( ) 。 (满分:2)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 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5. 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 (满分:2)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
二、多选题:
1. 矛盾的同一性是( ) 。 (满分:2)
A. 不同矛盾的共性
B.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 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2.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满分:2)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满分:2)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4. 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有( ) 。 (满分:2)
A. 人之初,性本善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5. 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 (满分:2)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6. 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 (满分:2)
A. 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B. 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7. 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满分:2)
A. 精神的
B. 物质的
C. 实践的
D. 自然的
8. 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满分:2)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9. 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满分:2)
A. 形式主义
B. 形式虚无主义
C. 相对主义
D. 诡辩论
10.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满分:2)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三、判断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 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转载请注明奥鹏作业答案网 www.ap5u.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