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2-10-29 11:54:25

福师12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 )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 中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澳大利亚
满分:2分
2.(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满分:2分
3.1907年苏扎罗在(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C. 哥伦比亚
D. 普林斯顿
满分:2分
4.德国社会学家( )首创了社会分层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的三重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声望——文化标准
A. 恩格斯
B. 涂尔干
C. 韦伯
D. 马克思
满分:2分
5.( )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6.(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合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
A. 个性化
B. 社会化
C. 集体化
D. 群体化
满分:2分
7.(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分
8.( )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A. 结构性教育问题
B. 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C. 伴生性教育问题
D. 失范性教育问题
满分:2分
9.学校主要成员(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 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分
10.(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11.(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满分:2分
1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B. 提高物质性成本
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满分:2分
13.(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1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分
15.(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满分:2分
16.(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17.(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18.(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19.(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分
20.(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根据组织的功能目标将组织分为三类( )
A. 生产组织
B. 整合组织
C. 政治组织
D. 公益组织
满分:2分
2.教育功能研究的三种途径是( )
A. 价值分析途径
B. 逻辑分析途径
C. 事实分析途径
D. 系统分析途径
满分:2分
3.根据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可将教育功能分为( )
A. 整合功能
B. 限制功能
C. 导向功能
D. 传递功能
满分:2分
4.在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结构一般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
A. 班干部
B. 小组
C. 班级的一般成员
D. 教师
满分:2分
5.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的受教育源多种多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
A. 大众传媒
B. 同伴
C. 家庭生活
D. 教师
满分:2分
6.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研究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A. 教育病理学
B. 社会解组论
C. 文化失调说
D. 价值冲突说
满分:2分
7.受教育程度与人口出生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这是由于( )
A. 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
B.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C. 教育年限延长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生育年龄
D. 人们向往没有负担的生活
满分:2分
8.以时间为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 )
A. 代际流动
B. 代内流动
C. 竞争性流动
D. 赞助性流动
满分:2分
9.学校文化的功能包括( )
A. 导向作用
B. 凝聚作用
C. 控制功能
D. 激励作用
满分:2分
10.教育规范的特点有( )
A. 规范的历史性
B. 规范的民族性
C. 规范的群体性
D. 规范的控制性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教师失范行为主要指越轨、违法、未成年人犯罪三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教育事实研究范式认为社会现象存在客观性,不能还原为个体事实,强调应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因而,推崇对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育功能以及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研究,注重宏观的实证研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一般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与教师互动最多的是坐在正对面的学生,坐在最前面的学生互动最少(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不用语言文字;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不用数字和量度。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更接近自然科学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泰勒确立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步骤: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过分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这是对社会化目标的背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教育定义研究范式强调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并以经验观察和调查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一般由3~5人组成(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现代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职务系列:校长——分管处长(或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对于教育制度的控制必然存在着全面集中与刻板划一的基本特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从现代化起步时间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早发型现代化和晚发型现代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分配理论是对社会化理论的反动,强调教育的作用与其说是社会化, 不如说是选择、分类和分配,强调的是,教育是一种个体社会地位的竞争机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在教育社会学中,经常使用的学生的社会背景一般包含三类要素:家庭社会地位、父母亲职业和家庭社会文化水平。其中的关键变量是父母亲职业(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广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形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教育对个体经济收入、经济机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不是永恒的,而是一个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教育制度的生命周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班级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
A. 互为补充
B. 互为前提
C. 互为排斥
D. 不相关
满分:2分
2.(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3.(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经济问题
D. 社会问题
满分:2分
4.(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分
5.(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6.(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7.(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8.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 ),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
A. 《人类环境宣言》
B.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分
9.(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合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
A. 个性化
B. 社会化
C. 集体化
D. 群体化
满分:2分
10.(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11.学校主要成员(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 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分
12.(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分
13.1907年苏扎罗在(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C. 哥伦比亚
D. 普林斯顿
满分:2分
14.(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A. 反抗行为
B. 嫉妒行为
C. 从众行为
D. 竞争行为
满分:2分
15.(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 )
A. 师生互动独占型
B. 师生互动主导型
C. 混合型
D. 教师主导型
满分:2分
17.衡量人口(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
A. 质量
B. 文化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满分:2分
18.(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分
19.(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满分:2分
20.( )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 美国
B. 英国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研究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A. 教育病理学
B. 社会解组论
C. 文化失调说
D. 价值冲突说
满分:2分
2.在不同的经济结构类型的社会中,( )等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A. 教育对象
B. 教育内容
C. 学校组织
D. 教育功能
满分:2分
3.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的受教育源多种多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
A. 大众传媒
B. 同伴
C. 家庭生活
D. 教师
满分:2分
4.在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结构一般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
A. 班干部
B. 小组
C. 班级的一般成员
D. 教师
满分:2分
5.以时间为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 )
A. 代际流动
B. 代内流动
C. 竞争性流动
D. 赞助性流动
满分:2分
6.导致课堂角色结构多样性的因素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因素( )
A. 学生的构成
B. 教师个人素质
C. 教学情境
D. 教师课堂管理思想
满分:2分
7.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根据组织的功能目标将组织分为三类( )
A. 生产组织
B. 整合组织
C. 政治组织
D. 公益组织
满分:2分
8.教育功能研究的三种途径是( )
A. 价值分析途径
B. 逻辑分析途径
C. 事实分析途径
D. 系统分析途径
满分:2分
9.根据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可将教育功能分为( )
A. 整合功能
B. 限制功能
C. 导向功能
D. 传递功能
满分:2分
10.受教育程度与人口出生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这是由于( )
A. 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
B.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C. 教育年限延长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生育年龄
D. 人们向往没有负担的生活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社会局部渐变主要导致教育制度中部分内容的细微调整,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变革(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教师失范行为主要指越轨、违法、未成年人犯罪三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班级的正式结构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共同相处的个人观念、 个人需求、个体行为等方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国家对课程的控制主要通过建立的教材编审制度而实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学生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道德失范、文化市场失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学校教育的失误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具有人数少、 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点(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学校作为生产组织是通过培养人力产品和学校成员所创造的知识产品,直接体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教育规范的作用是自律与协调(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泰勒确立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步骤: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广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形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教育对个体经济收入、经济机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对课程进行控制的个体主要是教师们(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现代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职务系列:校长——分管处长(或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社会革命对于教育制度变迁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2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