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6道试题,共32分。)
1.夏朝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是()
A. 夏王
B. 政务官系统
C. 神氏官系统
D. 贵族系统
满分:2分
2.下面对明代时期,国家组织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A. 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
B. 皇帝朱元璋放弃了绝对君主制
C. 明朝的内阁制度的设立
D. 明朝宦官专权强盛
满分:2分
3.会典类书籍不包括()
A. 《元典章》
B. 《清会典》
C. 《明会典》
D. 《三国会要》
满分:2分
4.下面不属于商朝政务官系统的是()
A. 相
B. 三公
C. 卿士
D. 卜官
满分:2分
5.下面不属于汉代破产农民出路的是()
A. 自杀
B. 卖身为奴
C. 为人佣工
D. 隐附于豪强地主
满分:2分
6.下面著作中,属于正史类的有()
A. 《元典章》
B. 《清会典》
C. 《职官志》
D. 《通典》
满分:2分
7.在三公之中,()掌握国家军政。
A. 丞相
B. 太保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满分:2分
8.请选出下面不属于会要类书籍的书()
A. 《春秋会要》
B. 《西汉 会要》
C. 《文献通考》
D. 《三国会要》
满分:2分
9.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典型的贵族君主制时期的朝代有()
A. 夏
B. 商
C. 西周
D. 西汉
满分:2分
10.在西周,神祗官员的主体是()
A. 卿事僚
B. 太保
C. 卿士
D. 太史僚
满分:2分
11.在西周,政务官的主体是()
A. 卿事僚
B. 太保
C. 卿士
D. 太师
满分:2分
12.下面书籍和作者排列错误的是()
A. 吕思勉《中国政治制度史》
B. 杨熙时《中国政治制度史》
C. 曾资生《中国政治制度史》
D. 陶希圣《中国宰相制度》
满分:2分
13.下面,不属于秦及汉代前期的三公的是()
A. 丞相
B. 太保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满分:2分
14.三公之中,作为皇帝的秘书长,页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太保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满分:2分
15.下面著作中,不属于正史类的有()
A. 《百官表》
B. 《百官志》
C. 《职官志》
D. 《通典》
满分:2分
16.下面对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后者利于决策的民主性
B. 后者利于对决策的监督和制约
C. 前者行政效率低
D. 前者决策速度快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9道试题,共18分。)
1.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致经由两条途径()
A. 出现经营手工工厂的资本家
B. 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
C. 有人身自由且无生产资料的生产者
D. 大城市出现
满分:2分
2.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A. 货币资本的积聚较高
B. 有人身自由且无生产资料的生产者
C. 大城市出现
D. 自耕农
满分:2分
3.对两汉时期国家机构认识正确的是()
A. 基本上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B. 也分封了一些王和侯
C. 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存在
D. 各侯国官员和中央政府系统的官员一样尊贵
满分:2分
4.唐宋元时期,对君主与宰相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隋朝开始提升中书、门下和尚书三声的地位
B. 唐朝才正式形成了群体宰辅制度
C. 中书、门下和尚书将相权进行了分割
D. 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布什宰相
满分:2分
5.在唐朝,规定()这三类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A. 触犯刑律者
B. 工商之子
C. 州县小吏
D. 农民
满分:2分
6.下面对唐朝中央和地方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A. 安史之乱之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内轻外重
B. 安史之乱之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内重外轻
C. 安史之乱之前,中央在行政和军事都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
D.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用兵自立
满分:2分
7.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实行()三级行政体制
A. 省
B. 府
C. 郡
D. 县
满分:2分
8.下面对隋唐宋元时期的君主宰辅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 这一时期,有一个辅政的宰相群体
B. 宰相由一个人发展到一群人
C. 录尚书事继续存在
D. 分割相权,以臣权制约臣权
满分:2分
9.对抗日民主政权认识正确的是()
A. 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B. 三三制原则
C. 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D. 全国性联合政府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铁器和牛耕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汉朝时期,察举制的建立,对于否定世袭制,打破汉初军功地主一统天下的局面有积极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形式多种多样的。有民主制、贵族共和制、君主制等不同的政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国体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及其设置,官员的管理、行政监察以及外交制度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在奴隶主占统治低纬度额国家,政权是奴隶主政权,国体就是君主制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在晚清时期,曾出现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地主阶级当权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相同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相同的政体也可以有不同的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在西周,“私田”是领主所有;“公田”是农奴的份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的国体基本上已经不是封建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御史这一官职,从考古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商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晚清时期,大量的“军功”地主产生,使得晚清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西周宗法制度,它既是家族制度,又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与夏朝不同,由于有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我们对商朝社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在近代以前,人们没有政治学的知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主要不是在官僚制度的研究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隋朝行政组织内部的监察系统,仍由尚书省负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东汉时期,孝廉称为察举的主要科目,并一度出现考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在中国古代大部分历史中,中国属于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国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指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成立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为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有大量的监察组织,但是未能承担起惩治贪污和腐败的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中国政治制度史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复合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合关系,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3.单一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额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行使国家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4.政体研究的主要是国家性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5.单一制国家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3道试题,共26分。)
1.在元朝,中书省真正的长官是()
A. 皇太子
B. 丞相
C. 平章政事
D. 御史大夫
满分:2分
2.下面对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后者利于决策的民主性
B. 后者利于对决策的监督和制约
C. 前者行政效率低
D. 前者决策速度快
满分:2分
3.下面,不属于秦及汉代前期的三公的是()
A. 丞相
B. 太保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满分:2分
4.下面著作中,属于正史类的有()
A. 《元典章》
B. 《清会典》
C. 《职官志》
D. 《通典》
满分:2分
5.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A. 商
B. 周
C. 秦
D. 夏
满分:2分
6.下面不属于汉代破产农民出路的是()
A. 自杀
B. 卖身为奴
C. 为人佣工
D. 隐附于豪强地主
满分:2分
7.下面著作中,不属于正史类的有()
A. 《百官表》
B. 《百官志》
C. 《职官志》
D. 《通典》
满分:2分
8.战国时期对诸侯各国行政和管理改革不包括()
A. 保留贵族对封邑的统治权
B. 国君掌握官员任免制
C. 取消贵族世袭官制
D. 设立御史监察制度
满分:2分
9.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典型的贵族君主制时期的朝代有()
A. 夏
B. 商
C. 西周
D. 西汉
满分:2分
10.在西周初年,下面不属于天子保傅系统主要成员的是()
A. 太傅
B. 太保
C. 卿士
D. 太师
满分:2分
11.“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概念是()提出的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毛泽东
满分:2分
12.()不属于中书省的官员
A. 中书监
B. 中书舍人
C. 中书令
D. 侍中大人
满分:2分
13.三公之中,作为皇帝的秘书长,页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太保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致经由两条途径()
A. 出现经营手工工厂的资本家
B. 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
C. 有人身自由且无生产资料的生产者
D. 大城市出现
满分:2分
2.下面对隋唐宋元时期的君主宰辅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 这一时期,有一个辅政的宰相群体
B. 宰相由一个人发展到一群人
C. 录尚书事继续存在
D. 分割相权,以臣权制约臣权
满分:2分
3.下面对唐朝中央和地方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A. 安史之乱之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内轻外重
B. 安史之乱之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内重外轻
C. 安史之乱之前,中央在行政和军事都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
D.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用兵自立
满分:2分
4.对两汉时期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是汉朝的地方政权的基本体制
B. 郡是西汉时期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C. 郡府中的都尉由郡守任命
D. 郡丞由中央任命
满分:2分
5.在地主封建制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着三个主要特点()
A. 国家封建制强大
B. 土地关系实行严格的等级占有制
C. 奴隶制残余保留很多
D. 社会动荡
满分:2分
6.在唐朝,规定()这三类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A. 触犯刑律者
B. 工商之子
C. 州县小吏
D. 农民
满分:2分
7.下面对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下产生
B. 官员分为大臣和章京两级
C. 大多是州县小吏
D. 主要任务是办理外交
满分:2分
8.隋唐宋元时期地主封建制发达的标志主要有()
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迅速
B. 契约保证封建租佃关系
C. 地主和农民有了权力和义务的明确规定
D. 封建城市经济发展
满分:2分
9.下面属于清朝内阁下属组织的是()
A. 满本房
B. 汉本房
C. 蒙古本房
D. 汉签票处
满分:2分
10.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实行()三级行政体制
A. 省
B. 府
C. 郡
D. 县
满分:2分
11.下面属于清代国家组织的是()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军机处
C. 内阁
D. 六部
满分:2分
12.对两汉时期国家机构认识正确的是()
A. 基本上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B. 也分封了一些王和侯
C. 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存在
D. 各侯国官员和中央政府系统的官员一样尊贵
满分:2分
13.下面对战国时期,国家机构的设立描述正确的是()
A. 各诸侯开始自封为王
B. 郡县制完全确立
C. 县的长官称为“令”或长
D. 郡设郡守或太守
满分:2分
14.在中国古代的贵族君主制的两个显著特征是()
A. 君主不能世袭
B. 君主可以世袭
C. 君权受到宗法贵族的限制
D. 君权不受制约
满分:2分
15.在春秋时期,县的设立的原因是()
A. 利于诸侯的统治
B. 为了加强防御而设
C. 没收犯罪的贵族而设的
D. 郡的设立要比县早一些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2道试题,共44分。)
1.与夏朝不同,由于有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我们对商朝社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形式多种多样的。有民主制、贵族共和制、君主制等不同的政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国体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及其设置,官员的管理、行政监察以及外交制度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败,出现了大量的“军功”地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东汉时期,孝廉称为察举的主要科目,并一度出现考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在奴隶主占统治低纬度额国家,政权是奴隶主政权,国体就是君主制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在唐代,参加科举考试考生的来源,主要有生徒和乡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复合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合关系,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有大量的监察组织,但是未能承担起惩治贪污和腐败的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单一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额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行使国家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在宋朝,御史台辖三院,分别是台院、殿院和察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九品官人法中三等九品的划分是从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中演化而来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已经把考试权独立出来,并制定了《考试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包含政体和国体在内的政治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相同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相同的政体也可以有不同的国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商代奴隶的来源,与夏代大致一样,主要是战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随着皇权的集中,宋代地方监察页日益完善,但并未实现将巡察和常驻监察结合起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中国政治制度史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在周朝,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封建领主与农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1.在西周,“私田”是领主所有;“公田”是农奴的份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2.在晚清时期,曾出现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地主阶级当权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