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5-2 06:03:57

吉大13春《测量学》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线 拓展资源

吉大13春《测量学》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线 拓展资源
军事上一些测量距离的方法
测量距离,在战场上的用处最大,在简易测绘中最为重要,方法也最多。在这里,我们只能拣些最简单实用的讲一讲。  
  1.步测  
  每人都有一副灵便的尺子,随时带在身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这副尺子就是我们的双脚。
  用双脚测量距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步子有多大?走的快慢有个谱。不然,也是测不准确的。  
  《队列条令》上对步子的大小有个规定,齐步走时,一单步长七十五厘米,走两单步为一复步,一复步长一米五;行进速度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  
  为啥规定步长一米五,步速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呢?这是根据经验得来的。无数次测验的结果说明:一个成年人的步长,大约等于他眼睛距离地面高度的一半,例如某人从脚根到眼睛的高度是150厘米,他的步长就是75厘米。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自己量量看。  
  还有一个经验:我们每小时能走的公里数,恰与每三秒钟内所迈的步数相同。例如,你平均三秒钟能走五单步,那每小时你就可以走五公里。不信,也可以试一试。  
  这两个经验,只是个大概数,对每个人来说,不会一点不差,这里有个步长是否均匀,快慢能否保持一致的问题。要想准确地测定距离,就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步长和步速。  
  怎么练习呢?连队不是天天出操、练步法吗?这就是练习步长和步速的极好机会。  
  还有个练习的办法,在公路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你可以经常用步子走一走,算算步数,看看时间,反复体会自己的步长和速度。  
  掌握了自己的步长和步速,步测就算学会了。步测时,只要记清复步数或时间,就能算出距离。例如,知道自己的复步长1.5米,数得某段距离是540复步,这段距离就是:540×1.5米=810米。若知道自己的步速是每分钟走54复步,走了10分钟,也可以算出这段距离是:54×10=540复步,540×1.5米=810米。根据复步与米数的关系,我们把这个计算方法简化为一句话:"复步数加复步数之半,等于距离。"就能很快地算出距离来。  
  2.目测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测量"仪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远,远到宇宙太空的天体。用眼睛测量距离,虽然不能测出非常准确的数值,但是,只要经过勤学苦练,还是可以测得比较准确的。在我军炮兵部队中,有许多同志练出了一手过硬的目测本领,他们能在几秒钟内,准确地目测出几千米以内的距离,活象是一部测距机。
  怎样用眼睛测量物体的距离呢?  
  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不同,视觉也不断地起变化,物体的距离近,视觉清楚,物体的距离远,视觉就模糊。  
  而物体的形状都有一定规律的,各种不同物体的远近不同,它们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练习目测,就是要注意观察、体会各种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程度。观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目测出它的距离来。例如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离你2000米时,你看他只是一个黑点;离你1000米时,你看他身体上下一般粗;500米时,能分辨出头、肩和四肢;离200米时,能分辩出他们的面孔、衣服颜色和装具。  
  这种目测距离的本领,主要得*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学到手。别人的经验,对你并不是完全适用的,下面这个表里列的数据,是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眼力观察的经验,只能供同志们参考。  
  不同距离上不同目标的清晰程度  
  距离(米)分辨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轻机枪、步枪的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停、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你觉得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判断距离没有把握时,还可以利用与现地的已知距离,相互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判定。比如,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五十米,如果观测目标附近有电线杆,就可以将观测的物体与电引杆间隔比较,然后再判定。现地没有距离比较时,就用平时自己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经过反复回忆比较后再判定。如果要测的距离较长,可以分段比较,尔后推算全长。  
  由于天候、阳光、物体颜色和观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会受到影响,目测的距离就会产生误差。  
  晴天:面向阳光观测,眼睛受到光线的刺激,视力会减弱,容易把物体测远了;如背向阳光观测,眼睛不受光线刺激,物体被阳光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体测近了。  
  阴天或早晚天色较暗时:能见度减弱,物体显得模糊,容易把目标测远了。  
  雨后:空气清新,物体颜色鲜明,又容易把目标测近了。  
  在开阔地形上目测,或隔着水面、沟谷观察,或从高处往低处观察,都容易把目标测近了。  
  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经过艰苦练习,反复体会,摸出自己的经验。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体会深,经验丰富了,就能比较准确地目测出物体的距离来。  
  3.用步枪测  
  我们手中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都是消灭敌人的武器;可是在简易测绘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测距"仪器",使用起来迅速方便。在你对敌人射击,进行瞄准的同时,就能测出距离来,这对于选定标尺分划和瞄准点来说,是非常及时适用的。  
  武器怎么还能测量距离呢?  
  这是根据准星的宽度能遮盖目标的情况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准星覆盖法。工厂里制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枪为74厘米)。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咱武器的距离分别是:半自动步枪200米,冲锋枪160米,轻机枪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记住准星遮盖目标的情况,就能立即估出距离来。  
  4.用指北针测  
  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告诉你到目标的距离。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5.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  
  【特种野外生存】距离测量  
  测量距离,不仅在平时训练和战场上用处很大,在简易测图中也较为重要。
  1、目测距离  
  目测,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和判断法。  
  (1)、比较法  
  就是把要测的距离和已知距离相比较。也可将要测量的距离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  
  就是根据目标清晰程度来判定距离,如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加上目标受大小、颜色、天气、光线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掌握。  
  距离(米)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网的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2、步测距离  
  步测,就是利用步幅量测距离。通常以复步(每复步长约一点五米)为单位进行实地量测。其计算公式为:距离(米)=1。5(米)×复步数  
  步测时,应注意照直行进,步幅均匀,在起伏地面还应适当调整步幅。  
  3、用臂长尺测量距离  
  臂长尺,就是以臂长的百分数为单位而刻制的尺。通常将手臂前伸,以自己的眼睛至拇指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在直长物体(如铅笔)上,并依次注以数字,即为臂长尺。  
  (1)已知目标间隔(高度)求距离  
  手持臂长尺,将臂向前平伸,使尺的“0”分划对正目标的一端,拇指压在目标另一端所对正的分划上,读出分划数,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距离=间隔(高度)×100÷分划线  
  (2)不知目标间隔(高度)求距离  
  要领基本同前,不同的是在前后两点上,分别测定目标的分划数及前后两点间(前进或后退)的距离,然后按下公式计算:
    距离=前进(后退)距离×小分划÷(大分划-小分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大13春《测量学》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线 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