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群体的一般问题
浙大《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群体的一般问题 拓展资源“小”即是美
在谈到群体规模和效能的关系上,美国企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小”即是美。我们来看看戈尔联合公司的案例。
在这里,“我们是通过自愿的契约组织起来的”,当你来到戈尔联合公司时,别人一开始不会分给你任何工作的,你要自己去找一项工作。你可以在你认为可能合适的任何工作岗位上去试一试,你还要积极寻找一位“导师”,因为一个没有导师的人是不能在公司站住脚的。公司总裁比尔称之为“指导制度”。你的导师必须对你的发展成长负责,并且要和其他导师一道,负责你的坚定考核以及决定你的工资待遇。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导师呢?假如你是位天生有领导才干的人,而且深孚众望,那么30天,或许60天、90天,你就可以成为导师。成功者最后会成为许多人的导师,同时也被许多人指导过。有过许多这样的例子,美国另一家公司的经理在谈到戈尔联合公司时说:“我的女儿被招进了戈尔公司,他想出了一个新注意,她因此在头30天内得到3000美元的拨款去实验自己的想法。她的注意可能很难奏效,她自己也清楚。可她同时知道只要努力工作,就不必害怕失败。我必须加一句,她在经营方面一点经验都没有,可她现在已成为组里一些人的导师了,这一切都是在4个月内发生的”。
公司经理比尔•戈尔是位精明能干的科学家,20多年前,当他离开杜邦公司创建自己的公司时,他是杜邦公司的高级研究员,他一度曾相信规模越大效能就越高,因而在起初阶段,让自己的工厂象野火一样自行发展扩大,后来通过试行“指导制度”,完全放弃了过去的观点,他说:“当人数(一家工厂的工人数)接近200时,整个集体不可避免地变成一群乌合之众,人们在其中渐渐丧失个性,并且变得缺乏合作精神”。
我们常发现,小厂的效率常常超过大厂,米利肯公司主张最“合适”的人数为100人。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说200到300是极限。惠普公司和数字设备公司则认为不能超过300到400人。总之,小为佳,“小”即是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