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学校管理心理学2013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学校管理心理学》第四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10题)
1、力求成功动机占优势的人,为其提供何种难度的任务最佳 ( )
A较易 B 中等 C 较难 D 难
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是:两者 ( )
A 一致 B 不一致 C 不一定一致 D 不相关
3、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影响人心理的行为,称之为 ( )
A 暗示 B服从 C 强化 D 从众
4、自发形成的群体,称之为 ( )
A 假设群体 B参照群体 C 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5、主体对同一事物同时具有趋近与回避的动机,这种动机冲突是 ( )
A 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6、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 海德 B 费斯定克 C 奥斯古德 D 维纳
7、奥苏泊尔认为成就的动机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 ( )
A 尊重的内驱力 B 社交的内驱力 C 附属的内驱力 D 生成的内驱力
8、第一印象影响到以后的认知,这种认知偏差称之为 (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作用
9、外部竞争或压力一般会使群体凝聚力 ( )
A 降低 B 提高 C 减弱 D 维持不变
10、群体对其成员或成员间的吸引力,称之为 ( )
A 从众 B 群体压力 C 服从 D 群体凝聚力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构成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 ( )
A 认知 B 情感 C 行为 D 意向
2、根据个体归属,可将群体分为 ( )
A 正式群体 B 非正式群体 C 参照群体 D 实属群体
3、教师需要的特点是 ( )
A 物质需要的朴实性 B 发展需要的稳定性
C 自尊需要的迫切性 D 成就需要的强烈性
4、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础是 ( )
A 情趣相投 B 经验相似 C 共同目标 D 时空接近
5、态度的独特性质是 ( )
A 对象性 B 内在性 C 持久性 D 工具性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群体凝集力越高,越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 )
2、态度的改变包括性质和强度的变化 ( )
3、晕轮效应主要是认知受最新信息影响所致 ( )
4、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 )
5、从众具有消极意义 ( )
6、偏见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 ( )
7、动机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 )
8、群体中占优势的意见言论称之为群体舆论 ( )
9、 态度的核心是认知成分 ( )
10、群体凝集力越强,越容易产生从众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群体规范
2、暗示
3、模仿
4、态度
五、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非正式群体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消极意义。
2、人的需要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变化很小。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认知失调理论。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常见的促进学校成员态度改变的策略有那些?
4、什么是非正式群体?有何特征?
七、论述题(任选1小题,14分)
1、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个体是否从众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2、试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