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3春《环境法学》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13春《环境法学》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
1.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的时间是
A. 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
B. 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
C. 事故发生后64小时内
D. 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
满分:2分
2.最重要的政府间的国际环境组织是
A.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B.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C. 联合国人类居住委员会和人类居住中心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满分:2分
3.在污染控制法中起着支柱作用的制度是
A. 限期治理制度
B.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 排污收费制度
D. 许可证制度
满分:2分
4.环境科学将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 第一环境问题
B. 第二环境问题
C. 资源问题
D. 人口问题
满分:2分
5.保护自然保护区具有许多功能,其中不包括
A. 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B. 经济发展
C. 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D. 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贮存库
满分:2分
6.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根本措施是
A. 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B. 抑制消费
C. 征收高额排污费
D. 增加商品的进口
满分:2分
7.以下各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目前仅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一具体法律
B. 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
C. 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与环境要素保护法之间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
D. 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的内容涉及到对该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
满分:2分
8.关于境外废弃物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境外的废弃物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B. 境外的废弃物经审批后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C. 禁止为了倾倒的目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
D. 经审批,为了倾倒的目的,可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
满分:2分
9.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于
A. 1970年
B. 1971年
C. 1972年
D. 1973年
满分:2分
10.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A. 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
B.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
C. 盗伐林木罪
D.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满分:2分
11.日本环境法的立法模式是
A. 法典化
B. 复合法
C. 整合化
D. 基本法模式
满分:2分
12.为海洋渔业航运军事体育训练等事业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海洋环境区域是
A. 海洋特别保护区
B. 海上自然保护区
C. 海滨风景游览区
D. 自然资源保护区
满分:2分
13."三同时"制度产生于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中国
满分:2分
14.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A. 开发许可证
B. 排污许可证
C. 建设许可证
D. 生产销售许可证
满分:2分
15.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公约是
A. 《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B.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C.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分
16.下列选项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法专门法律的是
A. 《水土保持法》
B. 《海洋环境保护法》
C.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D. 《环境噪声防治法》
满分:2分
17.对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正确的看法是
A. 解决环境问题只能放弃发展
B. 先发展后治理
C. 可持续发展
D. 无所作为
满分:2分
18.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 分部门管理
B. 综合管理
C. 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
D. 以上都不对
满分:2分
19.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不包括
A. 各级人民政府
B.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C. 被授权部门
D. 公民
满分:2分
20.对于环境犯罪的危险犯而言,犯罪结果是指
A. 犯罪造成的违法状态
B. 犯罪行为造成的危险状态
C. 对生态要素造成的损害
D. 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满分:2分
21.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 珍贵的野生动物
B. 濒危的野生动物
C.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D. 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满分:2分
2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B. 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转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 个人不得拥有土地所有权
满分:2分
23.风景名胜区的主管部门是
A.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 各级人民政府
D.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满分:2分
24.我国渔业生产基本方针规定
A.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的方针
B.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捕捞为主的方针
C.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加工为主的方针
D.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保护为主的方针
满分:2分
25.“世界环境日”是每年
A. 6月3日
B. 6月5日
C. 6月10日
D. 6月14日
满分:2分
26.生态环境的中心是
A. 人类
B. 生物界
C. 植物
D. 动物
满分:2分
27.《刑法》第6章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门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不包括
A.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B. 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C.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D. 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罪
满分:2分
28.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遵循的法定基本程序,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法定程序是指
A. 简易程序
B. 一般程序
C. 听证程序
D. 执行程序
满分:2分
29.在环境民事责任构成的因果关系推定中,我国的实践采用的标准是
A. 间接证据说
B. 疫病统计学说
C. 优势证据说
D. 自由心证说
满分:2分
30.省级人民政府为实现区域水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的目标,而将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工业污染源的法律规定是指
A. 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
B.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C. 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等
D. 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环境法学体系应当包括
A. 总论,阐述环境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
B. 环境污染防治法
C. 生态环境保护法
D. 环境保护基本法
满分:2分
2.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
A. 城市用地
B. 农用地
C. 建设用地
D. 未利用地
满分:2分
3.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保护区的有
A. 国务院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
满分:2分
4.有关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污染防治法直接针对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的行为,即污染行为,而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样有害,危害更为持久、难以消除
B. 污染防治法可以借助于环境科学技术规范以及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防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行为,法律的实施难度较小
C.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防治与传统的所有权制度特别是私有制原则在法律上有冲突,涉及的主体十分广泛,防治的对象既包括企业也包括公民的行为
D. 污染防治法基本上是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只要有污染损害行为和结果,必然有受害人主张权利
满分:2分
5.我国的人文遗迹可以分为
A. 作为文物的人文遗迹
B. 作为名胜古迹的人文遗迹
C. 作为历史名城的人文遗迹
D. 作为民俗文化代表的人文遗迹
满分:2分
6.危害环境犯罪的行为可以分为
A. 行为犯
B. 危险犯
C. 动机犯
D. 结果犯
满分:2分
7.环境行政执法的法律效力,有
A. 拘束力
B. 公定力
C. 执行力
D. 不可争力
满分:2分
8.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是
A. 不可抗力
B. 受害人无过失引起
C. 第三人的过失引起
D. 受害人自身引起
满分:2分
9.《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森林采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
A. 控制森林采伐量的规定
B. 制定年度生产计划
C. 采伐森林和林木的采伐方式
D. 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
满分:2分
10.环境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一般法律的本质和功能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
A. 环境法是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
B. 环境法是社会法
C. 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
D. 环境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满分:2分
11.关于奖励综合利用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又被称为回收利用原则
B. 具有节约自然资源的意义
C. 具有避免造成浪费的意义
D. 具有鼓励技术创新的意义
满分:2分
12.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 资源总量不足,仍属于少林国家。
B. 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下。
C. 类型少并且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匀。
D. 资源增长缓慢、资源破坏严重。
满分:2分
13.关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正确的是
A. 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B.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C. 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入境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D. 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
满分:2分
14.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有
A.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B.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C.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D. 风景名胜区
满分:2分
15.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A. 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条件优越
B. 平地多、山地少,耕地比重小
C.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D. 开发利用早,后备耕地少
满分:2分
16.我国环境标准在内容方面,可分为
A. 环境质量标准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基础标准
D. 方法标准
满分:2分
17.遵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原因有
A. 部分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或影响严重
B. 治理污染成本极为高昂
C. 环境问题的影响具有潜在性,难以准确预测和评估
D. 经验的证明,从各国的情况看,如果“预防为主”,只需要投入国民生产总值1%或略高就能控制住环境问题,否则投入应当达到3%。
满分:2分
18.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 大气
B. 海洋
C. 矿藏
D. 自然保护区
满分:2分
19.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
A. 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 奖励综合利用原则
D.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满分:2分
20.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
A. 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
福师13春《环境法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
1.保护自然保护区具有许多功能,其中不包括
A. 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B. 经济发展
C. 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D. 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贮存库
满分:2分
2.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根本措施是
A. 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B. 抑制消费
C. 征收高额排污费
D. 增加商品的进口
满分:2分
3.我国渔业生产基本方针规定
A.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的方针
B.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捕捞为主的方针
C.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加工为主的方针
D.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保护为主的方针
满分:2分
4.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
A. 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的重要宣言、决议、大纲
B. 重要的国际环境标准、准则、建议
C. 国际公约
D. 国际习惯法
满分:2分
5..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根本措施是
A. 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B. 抑制消费
C. 征收高额排污费
D. 增加商品的进口
满分:2分
6.风景名胜区的主管部门是
A.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 各级人民政府
D.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满分:2分
7.下列选项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法专门法律的是
A. 《水土保持法》
B. 《海洋环境保护法》
C.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D. 《环境噪声防治法》
满分:2分
8.为海洋渔业航运军事体育训练等事业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海洋环境区域是
A. 海洋特别保护区
B. 海上自然保护区
C. 海滨风景游览区
D. 自然资源保护区
满分:2分
9.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 )条款,开了污染防治立法上的首例
A. 奖励条款
B. 处罚条款
C. 淘汰制度条款
D. 污染监测制度条款
满分:2分
10.国际环境保护的第一次浪潮以( )为其顶峰
A. 人类环境会议
B. 环境与发展会议
C. 纪念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会议
D. 回顾环境与发展会议10周年会议
满分:2分
11.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公约是
A. 《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B.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C.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分
12.人类向大气排放的氟氯烃造成
A. 全球变暖
B. 臭氧层变薄
C. 酸雨
D. 三者都有
满分:2分
13.生态环境的中心是
A. 人类
B. 生物界
C. 植物
D. 动物
满分:2分
14.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国对重点海域排污实行
A. 浓度控制制度
B. 总量控制制度
C. 核定制度
D. 报告制度
满分:2分
15.最重要的政府间的国际环境组织是
A.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B.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C. 联合国人类居住委员会和人类居住中心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满分:2分
16.《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没有规定
A. 油污基金赔偿责任的范围
B. 油污基金与保护协会的关系
C. 油污基金的来源
D. 该基金是由年运油量达到或者超过15万吨的石油企业每年按摊款额缴纳而来的
满分:2分
17.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权属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A. 集体所有
B. 国家所有
C. 国家与集体共同所有
D. 野生无主谁猎谁有
满分:2分
18.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B.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以调节的
C. 人类活动实行“零排放”是不可能的
D.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是暂时性的
满分:2分
19.《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A.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
B. 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C. 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
D.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
满分:2分
20.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A. 应当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 不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C. 可以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D. 选择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法规
满分:2分
2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国家是
A. 法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满分:2分
22.根据国家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商业、工业混合区的标准值是
A. 昼间55分贝(A)、夜间45分贝(A)
B. 昼间60分贝(A)、夜间50分贝(A)
C. 昼间65分贝(A)、夜间55分贝(A)
D. 昼间70分贝(A)、夜间65分贝(A)
满分:2分
23.《水污染防治法》不使用于( )的污染治理
A. 江河
B. 海洋
C. 湖泊
D. 水库
满分:2分
24.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 分部门管理
B. 综合管理
C. 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
D. 以上都不对
满分:2分
25.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 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B. 珍贵的野生动物
C. 濒危的野生动物
D.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满分:2分
26.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
A. 珍贵的野生动物
B. 濒危的野生动物
C. 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D. 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满分:2分
27.劣质农药不包括
A. 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B. 失去使用效能的
C. 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D. 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满分:2分
2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B. 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转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 个人不得拥有土地所有权
满分:2分
29.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A. 5dB
B. 10dB
C. 15dB
D. 20dB
满分:2分
3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A. 10dB
B. 15dB
C. 20dB
D. 25dB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有
A.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B.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C.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D. 风景名胜区
满分:2分
2.影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硫
B. 烟尘
C. 一氧化碳
D. 氟化物
满分:2分
3.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 资源总量不足,仍属于少林国家。
B. 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下。
C. 类型少并且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匀。
D. 资源增长缓慢、资源破坏严重。
满分:2分
4.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
A. 城市用地
B. 农用地
C. 建设用地
D. 未利用地
满分:2分
5.关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正确的是
A. 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B.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C. 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入境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D. 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
满分:2分
6.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可持续发展原则
B. 国家环境主权及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
C. 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D. 损害预防及风险预防原则
满分:2分
7.我国法律法规确立的防治污染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包括:
A.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B. 现场检查制度与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C. 严重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与防止污染转嫁制度;
D. 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制度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制度。
满分:2分
8.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
A.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B. 污水
C. 放射性物质
D. 电磁波辐射
满分:2分
9.《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森林采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
A. 控制森林采伐量的规定
B. 制定年度生产计划
C. 采伐森林和林木的采伐方式
D. 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
满分:2分
10.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包括
A. 生活污染源
B. 工业污染源
C. 交通污染源
D. 农业污染源
满分:2分
11.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的衔接主要表现为
A. 国内环境法是实施国际环境法的重要保证
B. 国际环境法不能干预国家按照主权原则所制定的国内环境法
C. 国内环境法可以改变国际环境法中所规定的原则
D. 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地位不同
满分:2分
12.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性质,可将环境污染分为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固体废物污染
满分:2分
13.《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使用范围包括
A. 内水、领海
B. 毗连区
C. 大陆架
D. 专属经济区
满分:2分
14.按污染源的种类可将环境噪声污染划分为
A. 工业噪声
B. 交通噪声
C. 施工噪声
D. 社会生活噪声
满分:2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
B. 鼓励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C.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D. 禁止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满分:2分
16.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
A. 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
B. 全面规划的原则
C. 综合利用的原则
D. 节约用水原则
满分:2分
17.生态规律的特征
A. 最小限制性
B. 等值性
C. 整体性
D. 关联性
满分:2分
18.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A. 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条件优越
B. 平地多、山地少,耕地比重小
C.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D. 开发利用早,后备耕地少
满分:2分
19.我国的人文遗迹可以分为
A. 作为文物的人文遗迹
B. 作为名胜古迹的人文遗迹
C. 作为历史名城的人文遗迹
D. 作为民俗文化代表的人文遗迹
满分:2分
20.保护水资源的综合措施包括
A. 保护自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B. 加强水污染防治
C. 计划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D. 政府奖励。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