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7-6 09:03:23

大工13春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辅导资料二

大工13春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辅导资料二
主    题:第二章创新的基本理论(第1-5节)
学习时间:2013年4月8日-4月14日
内    容:
   第二章创新的基本理论
   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二章的第1-5节,这部分重点介绍创新的特征、类型和理论分支、创新的动力理论和创新过程,下面整理出的概念、理论等知识点,供同学们学习。
   
   第一节创新的特征
   一、创新的不确定性
   任何创新都具有不确定性,创新的程度越高,不确定性就越大。创新的实现与扩散过程,也就是创新不确定性逐步消除的过程。
   创新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市场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投资不确定性、制度不确定性。
1、市场不确定
   创新的不确定性首先体现在市场不确定性。
   市场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需求变化的不确定、需求扩散的不确定。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表现为不易把握市场需要的基本特征。
   自由竞争的市场的特征在于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一主体规模又很小,所以,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 市场经营的主体企业无法判断市场的需求趋向,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行为的不确定性。
需求变化的不确定
   需求变化的不确定表现为确定了市场基本需要特征,却不能判断其变化方向。
随堂案例
   日本“太阳工业社”社长能村龙太郎的公司以出售帐篷等休闲活动用品为主。能村龙太郎当时取得了一个专利——太阳浴池,可以安装在家里,可以供小孩在家里游泳玩耍,用塑胶制成,可折叠。
   新产品问世后,销路不畅,采取各种促销方式都无济于事。
   最后不得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宣布太阳浴池产品计划完全失败。
   失败原因:保证产品坚固耐用而导致成本的提高,当时日本经济决定了日本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不能买得起这种奢侈品。
   而数十年后,太阳计划的这项专利却出现在了千家万户。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企业的负责人,能存龙太郎准确把握了日本市场的走向,发现了日本消费者在某个领域消费的潜力,做出了太阳计划的家用游泳池这种产品,但是由于他没能判断其变化的时间,失去了产品的市场,导致计划的失败。
   创新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上,其中即便是确定了市场基本需要特征,却不能判断其变化方向,创新仍然会归于失败。
需求扩散的不确定
   市场的不确定性还体现在一种创新产品推向市场时,是否能向用户提供更大的满足,用户是否接受,如何让用户尽快接受以及如何使其扩散等。
   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那么企业间竞争者就要更加关注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满意程度,在大量推出产品之前无法预测消费者的接受度。
   市场信息是不完全对称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很难获取完备的市场信息,当产品不被市场所接受的信息传达给生产者的同时,生产者在市场上同时也失去了先机。
   2、技术不确定
   创新的不确定性还体现在技术的不确定性上。技术的不确定性体现在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
 一项新技术能否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应达到的功能,这在研制之前和研制过程中是不能确定的,盖茨指定的研发团队在Windows Vista研发项目上的失败就是个典型例子。盖茨的研发团队应该是世界上一流的研发团队,他们有着明确的研发目标,有着广阔的市场定位和世界上最优秀的营销策略,但是因为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遇到了难度。
   一项新技术能否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应达到的功能,这在研制之前和研制过程中是不能确定的。
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
 产品开发出来如果不能进行成功的生产,仍不能完成创新过程。工艺能力、材料供应、零部件配套及设施供应能力等都会影响产品的生产。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能否提供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也将影响产品的销售和生产。
随堂案例
   1997、1998年,美国铱星公司发射了几十颗用于手机全球通讯的人造卫星,由摩托罗拉设计的“铱星”系统,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网倒置在空中,通过卫星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使用手机。在当时看来,这一技术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铱星公司希望向运营商和企业“批发”通信链路资源。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和应用缺陷,这一目标从未实现。2000年3月,铱星公司宣布破产,除了让摩托罗拉等公司的投资和发行的股票血本无归外,还留下了约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通信网络投资巨大,而且必须持续投资,不断升级,新业务的推出又与底层网络密不可分。如果网络的所有者并不参与业务的运营,就很难保证他们会像运营商那样关心技术的进步。据说当年美国一家地方贝尔公司的经理在听说“铱星”无法进行室内通话时,非常惊讶:“请你告诉我,我怎么能向客户出售这种玩意儿?”无疑,在移动电话必须“人找信号”时代,“铱星”是先进的,但是当通信网络已经开始解决室内覆盖难题时,“铱星”却还在天上等待客户,这个网络的先进性也就不复存在。
案例分析
   产品开发出来如果不能进行成功的生产,仍不能完成创新过程。工艺能力、材料供应、零部件配套及设施供应能力等都会影响产品的生产。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能否提供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也将影响产品的销售和生产。这个案例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
 一项技术产品即使能成功地开发、生产,在事先也难以确定其效果。例如,有的技术有副作用,有的会造成环境污染等。
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 由于新技术产品变化迅速、周期短,因此极易被更新的技术产品代替,而且替代时间难以确定。
   3、投资不确定
   高投入是技术创新中所必需的,一项技术研究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科技专业人员、大量的资金以及整套的设备,同时对这些投入还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精心的组织以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
   在产品化阶段和市场化阶段,还需要专门的生产人员、专门的营销推广人员以及广阔的营销网络系统,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对于技术创新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没有了资金,或者资金来源的难以为继决定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中断,继而影响到产品的更新换代,市场需求会减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企业的倒闭。
   4、制度环境不确定
   虽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第一主体,但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参与要素,而市场和政府的相关制度安排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环境,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以及技术创新的最终结果产生巨大影响。
   由于制度环境主要由政府行为和公众偏好所组成,而政府行为和公众偏好也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也面临着制度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
创新不确定性总结——创新处处时时存在不确定性
 信息不对称、投资强度、人才技能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状况的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突发性公共社会事件的发生等不确定性也增强了创新的风险性。风险投资家认为他所投资的创新项目只要有20%—30%的成功率,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创新不确定性总结——创新不确定性关系它的成败
 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决定着技术创新活动的成败,尤其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的失败不仅仅是技术的失败,而是一个建立在跨国家、跨组织、跨技术学科和跨产业的多个管理层面的、巨型的、复杂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失败;是创新过程中诸多不利的不确定性因素集合产生的结果。
 这启示我们在技术创新中要重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整个技术创新的一系列环节中,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要做好预测、评估、应对工作,用系统的、动态的、创新的观念指导技术创新。
   二、创新的保护性与破坏性
   不同创新对企业的影响范围、程度和性质有所不同。两个极端的情况是破坏性和保护性的。具有保护性的创新,会提高企业的现有能力、技能的价值和应用性。在破坏性的一段,创新的效果完全相反。这类创新不是提高和加强企业现在的能力,而是使得企业现在的技能和资产遭到损坏和破坏。
   1、保护性
   产品技术的创新可能解决了设计中的难题或者消除了设计上的缺陷,从而使现在的分销渠道更具有吸引力和更加有效。工艺技术的创新可能要求新的信息处理方式,但它能更有效地使用现有的劳动力技能。
   这些创新对企业的保护表现为提高市场进入壁垒,降低产品被替代的威胁,使得其他竞争性技术和竞争企业的吸引力减弱。
   2、破坏性
   熊彼特在他的论著中认为所谓“创造性破坏”就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器,它对竞争的影响是通过重铸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实现的。有的“创造性破坏”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或者破坏一个现有的产业。
   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就是一个新旧替代的过程,新产业的产生加速了旧产业的灭亡。
   三、创新的受抵制性
 创新活动常常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排斥、压力和抵制。习惯于原有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人们往往不欢迎任何改动和变革。
   创新受抵制的原因有:
维护受到创新威胁的有价值事物的愿望。
避免付出高昂的代价。
使通常的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保持不变的愿望。
一个团体强迫它的所有成员保持一致的内在趋势。
   四、创新的偶然性或机遇性
随堂案例
   杜邦公司一位名叫普兰克特的化学家,在努力对一种制冷剂进行改进时,发现他的汽缸中出现了一种蜡状的固体,这种固体不溶于普通的溶剂,而且在极高的温度下也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这种物质作为制冷剂是毫无价值的,但是冠之以“泰福隆”的商标后,它给杜邦公司带来的收益却是成百上千万的美元。
   伊利诺斯大学化学系一位名叫斯文达的研究生,他一直在试验各种化合物的退烧能力。在一次实验过程中,他抹去了嘴唇上残留的一些烟末,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当把他的手指接触他的嘴唇和舌头时,有一种特别强烈的甜味产生,这种化学物质就是环烷钠。直到由于它与动物的癌变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而被暂时禁止使用之前,它作为甜味强化剂而用于数十亿瓶(听)的碳酸饮料及其他产品。
案例分析
   这种事例似乎不胜枚举,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机遇。
   大多数创新是在实验室、研究开发中产生的。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偶然产生的,或者就是一种机遇。以上两个案例展现的就是创新的机遇性的力量。
   
   第二节创新的类型
   人类创新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观念创新、理论创新、科学创新、体制创新等等。这些不同的创新行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别纳入三种普遍的创新范畴: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这三种创新囊括了创新的主要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
    技术创新=纯粹的技术行为   ( × )
   这一观点理论上的危害是将技术创新的一个环节——技术开发,当作技术创新。这一观点指导下的实践会出现诸多的严重后果。一方面,由于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并不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并不能保证产品的市场成功,这对企业的发展是绝对不利的。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开发本身能否成功,只取决于对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至于技术开发的成果在市场中会有什么作用并不在考虑之列,这将阻碍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的进一步深化。
    技术创新=纯粹的经济行为   ( × )
   从理论角度而言,只强调经济行为,将使技术本身发展的规律、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被忽略。这将导致企业有可能做出从技术上无法实现的技术选择,企业因此承担了本不必承担的更多更大的风险。
   从全社会来讲,只强调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导向,将使技术的开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技术的利用也就失去源泉,成为无本之木。在纯粹的市场导向下,对技术进行利用的结果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背离。
    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技术利用( √ )
   技术创新和技术利用是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技术发展的规律,考虑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还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市场引导着技术创新的方向,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决定这种引导实现的状况和程度。循着这一认识路径,我们看到,技术创新、创新成果的转移、技术创新成果的利用,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二、知识创新
   从历史上看,知识创新是人类辉煌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眼前看,知识创新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知识创新是人类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的唯一办法。
   知识创新社会目前表现出的两个特征是:知识创新是竞争力,知识创新是财富。
小资料
   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名为“知识:企业竞争力”的文章中指出,在知识创新社会里,“竞争力的关键是知识,而不是实物资产或资源”。知识创新使人类对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基本要素的依赖度降低,有专家据此认为,“知识”应该和黄金白银一样列为资产。人们需要“像对待任何其他资产一样,驾驭、管理和使用它(知识)。”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扁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以知识共享为特征的全球化科技创新将贯穿整个21世纪。近年来的事实证明,只有知识共享,人类才能有效对抗贫困、防控重大疫并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自主创新是强国之道,而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保证,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所以,制度创新应该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也是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应当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文化和制度环境。
   
   第三节 创新的理论分支
   创新理论因为众多学者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而得以发展壮大,形成了气势恢宏的理论体系。
   一、技术创新理论
   纵观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可以将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分成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等学派。
   1、新古典学派
   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以索洛等人为代表,运用了新古典生产函数原理,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创新。
   新古典学派还开展了技术创新中政府干预作用的研究,提出当市场对技术创新的供给、需求等方面出现失效时,或技术创新资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时,政府应当采取金融、税收、法律以及政府采购等间接调控手段,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干预,以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促进和带动作用。
   2、新熊彼特学派
   新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爱德温·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南希·施瓦茨等,他们秉承经济分析的熊彼特传统,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主要是将技术创新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3、制度创新学派
   卡曼、施瓦茨等人从垄断与竞争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把市场竞争强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强度三个因素综合于市场结构之中来考察,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模型。
   二、制度创新理论
   70年代以来,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就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制度创新理论。
   诺思指出,创新过程中存在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巨大差距,这使得个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倘若产权未能得到界定和保护,则创新的积极性只能依赖于一点零星的自发性。
   诺思也高度强调了产权制度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正如他所指出的,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激励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以提高私人收益才会出现。
   三、组织创新理论
   组织理论研究组织的生存、适应和发展,它综合了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
   从20世纪初开始,大致经历了传统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传统组织理论
   传统组织理论盛行于20世纪10~30年代。它着重分析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管理的一般原则,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组织的目标、分工、协调、权力关系、责任、组织效率、授权、管理幅度和层次、集权和分权等。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30年代后产生了以人际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组织理论,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该理论一反传统组织理论的静态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人和组织活动过程,如群体和个体行为,人和组织的关系、沟通、参与、激励、领导艺术等。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综合早期传统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成果,并以系统观点来分析组织的一种理论。其特点在于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的互相作用和系统同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考察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目的是通过研究寻求组织在这种互相作用中取得平衡的方法。
   四、管理创新理论
   管理创新理论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地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已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管理创新理论的阶段发展:
   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系统理论→权变理论→以人为本
   五、营销创新理论
   营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直到50年代,营销研究才开始超越流通领域。
   4P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4P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1953年,尼尔•博登(Neil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企业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
   六、市场创新理论
   20世纪90年代国内有学者做了相关论述,比如常修泽认为市场创新是指伴随着新产品的开发而形成的对市场的开拓和占领,它扩展了企业的生存,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恒学将市场创新定义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创新者,通过引入并实现各种新市场要素的商品化与市场化,开辟新的市场,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市场研究、开发、组织与管理活动。
   七、文化创新理论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八、产品创新理论
   产品创新可分为全新产品创新和改进产品创新。全新产品创新是指产品用途及其原理有显著的变化。改进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全新产品创新的动力机制既有技术推进型,也有需求拉引型。改进产品创新的动力机制一般是需求拉引型。
   需求拉引型:市场需求→构思→研究开发→生产→投入市场
   根据创新产品进入市场时间的先后,产品创新的模式有率先创新、模仿创新。
   率先创新是指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核心概念或核心技术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开拓,向市场推出全心产品。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和购买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
   罗伯特•库伯在《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中列出了六种不同类型或是不同级别的新产品。
   ※新产品线。
   这些产品对市场来说并不新鲜,但对于有些厂家来说是新的,约有20%的新产品归于此类。
   ※己有产品品种的补充。
   这些新产品属于工厂己有的产品系列的一部分。对市场来说,他们也许是新产品。此类产品是新产品类型中较多的一类,约占所推出的新产品的26% 。
   ※老产品的改进型。
   这些不怎么新的产品从本质上说是工厂老产品品种的替代。他们比老产品在性能上有所改进,提供更多的内在价值,该类新改进的产品占推出的新产品的26% 。
   ※重新定位的产品。
   适于老产品在新领域的应用,包括重新定位于一个新市场,或应用于一个不同的领域,此类产品占新产品的7% 。
   ※降低成本的产品。
   将这些产品称作新产品有点勉强。他们被设计出来替代老产品,在性能和效用上没有改变,只是成本降低了,此类产品占新产品的11%。
   
   第四节创新动力理论
创新为企业提供了在竞争中领先的条件,创新给企业带来三种无价的财富:
实质性的未来增长
竞争优势
超越主要竞争对手的能力,甚至超越占支配地位的竞争对手的能力
   创新不是无风险的。如果创新取得了成功,回报就相当可观。
   一、创新动力理论
   过去十年来,研究创新动力来源的文献分为两派不同的思想:分别是以市场为主的观点和以资源为主的观点。
以市场为主的观点
   — —以市场为主的观点认为市场状况会促进或限制公司创新活动的程度,公司在市场上掌握机会的能力扮演重要角色。
以资源为主的观点
    — —以资源为主的创新观点强调公司及其资源、能力和技术,主张若公司拥具有价值、稀少且不易复制抄袭的资源时,便能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通常是产品创新。
   二、创新动力模型
   创新动力模型中的基本动力一个是科技推动,另一个是市场拉动,两个动力同时也是检验创新成败的标准。
科技推动
   研究发展→制造→营销→使用者
市场拉动
   营销→研究发展→制造→使用者
   常见的创新动力模型包括科学和创新线性模型、产品创新模型、同步联合模型、互动模型等。
   1、科学和创新线性模型
   
   
   
   
   
   
   
   
   2、产品创新模型
   
   
   
   
   3、同步联合模型
   
   
   第五节创新过程
   一、创新的源泉
   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创新被看作是有组织,有思路的企业行为,并被划分为七个主要来源:
意外事件
   包括意料之外的成功、意料之外的失败、意料之外的外部事件等。
不一致性
   指各种经济现实情况之间的不一致性,实际情况与人们对它的假设之间不一致性,企业的努力与顾客的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一致性,某个过程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不一致性等。
过程的需要
   过程的需要。成功的创新包括五个基本要求:一个独立完整的过程,一个清楚的关于目标的定义,“薄弱”环节剖析,明确解决问题办法的具体要求,具有高度的可接受性。
工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过程中,让企业的营销手段不断创新。
   
人口结构变化
   如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就业、受教育及收入等方面的变化等。
观念的变化
   如感受、情绪和理解上的变化。
新知识
   包括科技知识、社会知识等一切新知识。
   二、创新的过程
   创新过程有4个重要阶段分别为寻找机会、提出构想、快速行动和坚持不懈:
寻找机会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现象为创新提供了契机。
提出构想
   能够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以后,采用头脑风暴、特尔菲、畅谈会等方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快速行动
   创新的秘诀主要在于迅速行动。提出的构想可能还不完善,但这种并非十全十美的构想必须立即付诸行动才有意义。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能中间完善,只有在迅速地行动中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
坚持不懈
   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创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成功。
   三、创新过程模型
   企业的创新过程包括产生设计创新构思、研究开发、技术管理与组织、工程设计与制造、用户参与以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创新过程中,这些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连接,有时又形成循环交叉或并行的操作。
   1、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特点:技术推动模型是简单的线性序列过程,强调R&D,市场是R&D成果的被动接受者。
   2、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
   特点:需求拉动模型也是简单的线性序列过程,强调营销,市场是指导R&D行动的构思来源,R&D作被动反应。
   3、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特点: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模型,同样为序列式过程,但有反馈环路,推动与拉动相结合,R&D与营销管理更为平衡,强调R&D与营销接口。
   4、一体化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特点:一体化模型为并行开发过程,强调逆向与供货商联系、顺向与领先用户密切联系,强调R&D和制造之间的联结,横向合作创新。
   5、系统集成网络模型(SIN)
   特点: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是完全一体化的并行开发,R&D使用专家系统和仿真模型技术,与领先用户密切联系,多方合作开发新产品,强调组织的柔性和创新开发速度,更为强调质量和别的非价格因素。
   四、创新过程的风险
   1、创新风险类型
   创新过程风险,是指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从创新主体企业的角度看,创新过程风险至少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
技术风险
技术开发难度大,关键技术预料不足;
技术知识无法获得;
关键技术难于突破;
存在技术障碍和技术壁垒;
实验基地、设备和工具缺乏。
市场风险
新产品由于性能、稳定性或消费者惯性等因素一时难于被市场接受;
市场需要开拓且难度较大;
因价格等原因市场需求不旺或增长不快;
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策略、营销组合失误;
新产品寿命短或开拓的市场被更新的产品代替。
财务风险
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融资渠道不畅。
政策风险
不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环保政策、能源政策、科技政策和外贸政策;
无法获得产品、原辅材料、设备、技术的进口许可证。
生产风险
难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工艺不合理或现有工艺不适应;
生产周期过长或生产成本过高;
原材料供应无法解决;
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难于保证、可靠性差。
管理风险
组织协调不力、其他部门配合不好;
高层领导关注不够;
调研不充分、市场信息失真;
创新主体的领导人做出错误的决策。
   2、创新过程风险的基本特征
创新过程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
   风险理论把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其后果只有两种可能,即有损失或无损失。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可能:盈利、损失、不盈不亏,如股票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投机风险因有利可图而具有程度不同的吸引力,使人们为求得利益而甘冒风险。创新过程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通过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
创新过程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
   在创新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理性行为主导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或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随机过程。
   在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存在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或者说不同特征的风险,如技术、市场、管理、决策等风险,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其发生变化的规律存在显著的差别。
   可以通过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如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对创新设想进行评估,切实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开发新产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使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目标。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减
   从新产品的设想到产业化成功,平均每40项新产品设想约有14项能通过筛选进入经营效益分析;符合有利可图的条件,得以进入实体开发设计的只有12项;经试制试验成功的只有2项;最后能通过试销和上市而进入市场的只有1项。
   事实上,在衰减过程中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被逐步排除,或者说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随着过程的进展而逐步减少。衰减比率会因产品不同、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别。而越保守的公司,其衰减率越高。但衰减曲线的形状具有典型性。
   3、防范创新过程风险的途径
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加强市场研究
   必须进行细致的市场研究,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理解,使R&D瞄准和满足这些需求。这在产品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企业不作细致的市场调研,仅作肤浅的分析,就盲目上马,往往一事无成。
重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有些企业希望高新技术成果能够立刻实现规模生产、创收见效,未待技术完善,未进行小试和中试,就筹措巨资,投资上马。正是由于这种边完善技术、边建立生产线的侥幸心理,导致创新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甚至项目失败的结局。因此识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防范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信息沟通
   创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改进新产品。
加强市场营销
   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许多新产品失败的直接原因。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完善服务,听取用户的建议,完善新产品,是一些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五、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
   处于创业时期的企业从事创新活动承担着更大的风险。通常,他们的创新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三个方面。但不少企业却能够逆水行舟、越战越勇,甚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对若干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奥秘”正在于他们把握了高技术创业企业创新成功的若干关键因素。
   其中主要是:
   一、企业要有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领航带路
   创新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商海中,惟有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敢于和善于逆水行舟。熊比特讲,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就是这个道理。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能够把握机会,审时度势,屡败屡战。即便企业规模已经很大了,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了,他们也不会忘记自己企业还处在创业阶段。
   二、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
   企业是否掌握创新需要的“核心技术”,是否拥有技术的所有权,决定着创新的成本与效率,进而决定着在市场中能否取得成功。国外软件能在中国很快汉化,关键就在于不少企业掌握了软件汉化的核心技术。
   三、要拥有掌握核心技术及根部技术的人
   高技术创业企业创新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技术最终是由人掌握的。因此,是否拥有掌握核心技术及根部技术的人,就显得十分重要。联想个人电脑、方正排版系统能风靡中国市场,与他们拥有掌握本产品领域核心技术及根部技术的人有着重要的关系。相反,一些企业上得快,垮得也快,缺乏掌握核心技术及根部技术的人,往往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企业内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某个企业能否持续创新,首先取决于该企业能否构造一套诱发员工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同员工的个人需求、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作用等是有差异的,因此需要对各级各类员工采取分类激励办法。创新首先要靠企业家的推动和组织,创业企业的创新风险首先是由企业家承担的。对企业家采取“产权激励”是最为有效的,采取“广义报酬”激励制度或办法的效果次之。所谓广义报酬,就是将物质报酬与精神报酬两者有机结合。对企业家的激励如不到位,片面强调“约束”是没用的。对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充分授权,建立“垂直流动”升迁制度,适当提拔重用,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结合。他们如能在企业内部岗位上实现个人的事业心,就会乐于配合企业家的创新努力。否则,他们就可能与企业家“离心离德”。
   五、项目选择是关键之关键
   要恰当地选择创新项目,需要在广泛调查基础上进行产品分析和工艺分析。最后,还要评价项目的预期财务效益,其中主要是测算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规模经济性,以及风险收益。
   其中的产品分析应主要评价创新产品的先进程度,与同类产品或相近产品的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创新产品的先进程度,往往表现为产品功能的先进程度及预期成本水平高低。判断创新产品与同类产品或相近产品的比较优势,则需要将创新产品的功能、成本与同类产品或相近产品比较,以判断创新产品是否可能形成比较优势。判断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需要分析创新产品是否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市场进入壁垒;预期市场竞争态势及本产品可能的竞争能力,可能创造或占领的市场容量,其它产品替代该产品的可能性,以及该产品的市场成长速度,特别是全新产品的市场从孕育到成熟需要经历的时间长短。还需要判断创新产品的长期成长趋势,即有无可能形成创新产品链、创新产品群。
   六、尽可能地得到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
   创新产品的发展可分之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资金支持:研究开发期需要的是种子资金,以开发产品;成长期需要的是风险投资资金,以使产品进入市场;成熟期需要的是投资银行的资金,以扩大产销规模;维持期需要的是商业银行的资金,以维持市场占有。不难看到,高技术创业企业的创新需要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
   七、较快地进入市场
   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要创造市场,要么极难,要么极易。但进入市场晚了势必失去市场机会。美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是,如果几家企业同时起步开发某种新产品,若某个企业的产品晚三个月进入市场,将至少比其它早进入企业的利润率低30%,市场占有率低40%;若晚半年进入市场,则将至少比其它早进入企业的利润率低50%,市场占有率低60%。
   八、加强技术服务
   高技术产品的销售需要很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技术服务。特别是,用户往往并不掌握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需要企业提供优异的售前、售中、售后技术服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国内不少企业在生产血疗仪,但不少企业产品销售并不顺畅。然而,上海某家企业的产品却产销两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企业十分重视售前、售中、售后技术服务,医院使用该企业的产品,随时可以得到该企业周到的技术服务,买和用自然十分放心。
   
   
   
   习题:
1、以下哪些特性是描述创新的(   )
   A、保护性与破坏性
   B、受抵制性
   C、稳定性
   D、不确定性
2、创新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A、市场不确定性
  B、技术不确定性
  C、投资不确定性
  D、制度不确定性
3、伊利诺斯大学化学系的研究生在试验中,意味发现了实验残留的一些烟末,当用嘴唇和舌头接触时,会产生一种特别强烈的甜味,后来这种物质被用作甜味强化剂。这个案例说明了创新具有哪种特性(   )
  A、创新的不确定性
  B、创新的保护性与破坏性
  C、创新的偶然性或机遇性
  D、创新的受抵制性
4、创新的类型主要包括(    )
  A、知识创新
  B、理论创新
  C、技术创新
  D、制度创新
5、“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和购买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是指(    )
  A、模仿创新
  B、率先创新
  C、自主创新
  D、原始创新
6、制度创新理论的代表人有(   )
  A、索洛
  B、诺思
  C、熊彼特
  D、卡曼
7、创新的基本动力是(   )
   A、科技推动
   B、政策推动
   C、供给推动
   D、市场拉动
8、“研究发展→制造→营销→使用者”属于(    )的创新模式。
   A、科技推动
   B、政策推动
   C、供给推动
   D、市场拉动
9、“营销→研究发展→制造→使用者”属于(    )的创新模式。
   A、科技推动
   B、政策推动
   C、供给推动
   D、市场拉动
10、创新的过程包括(   )
  A、寻找机会
  B、提出构想
  C、快速行动
  D、坚持不懈
11、创新过程风险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创新过程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
  B、创新过程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
  C、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减
  D、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工13春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辅导资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