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3春《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辅导资料一
大工13春《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辅导资料一主 题:第一章导论(第1—2节)
学习时间:2013年3月30日-4月7日
内 容:
第一章导论
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一章中的第1—2节,这部分着重讲解为什么要创新和什么是创新,下面整理出的理念框架供同学们学习。
第一节 为什么要创新
一、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
只有努力创新的商店或制造公司,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失败。 ——[日]松下幸之助
不创新,就死亡。 ——[美]彼得·德鲁克
二.创新实例
(一)重大创新实例
1.核聚变让太阳闪耀了几十亿年。现在,科学家们希望在地球上也能创造出个“小太阳”,最终能够有效利用核聚变无与伦比的能源效率。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上的巨型激光器可以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计划使用192支巨型激光枪点燃一个聚变反应。该装置把能量聚焦在一个很小的氢燃料球上,其释放出的能量远远大于激光需要的能量。
2.科学家认为,旅行者最终可能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跨越半个地球。在美国和英国,能够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和降落的空天飞机已经进入了严密的研发阶段,未来的几年内就可能在天空飞行。
3.为了遏制全球变暖,地球工程计划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气象学会和白宫科学顾问的热门话题。包括为了给地球降温而向大气喷洒反射粒子以反射阳光,或者向大海中投放铁来让吞噬二氧化碳的藻类疯长,诸如此类的点子层出不穷。
4.中国高铁创最高时速。2010年12月3日11:06,由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研制的“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山东枣庄出发,进行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综合试验,列车时速达到486公里,这已经接近喷气飞机的巡航速度!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二)重要创新实例
1.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研制出的机器人可以让两位外科医生同时为病人实施远程手术的设备。一位医生可以坐在位于洛杉矶的控制台,通过电脑屏幕观察自己用操作杆控制机器人的手臂灵巧地切入躺在北达科他州手术台上的病人体内;与此同时,另一位医生则在纽约的控制台操作第二套机器手。软件能够让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预计上岗时间:2013年。
2.三维打印技术在制造工业产品的方式中,鼠标点击取代了锤子、钉子和建筑工人。这种技术用创意取代了劳动力成本,因此成为许多商品制造商的关注重点。三维打印机使用的不是纸张而是树脂或金属板。三维打印只是生产商和设计师的辅助工具,他们使用该技术建造商品的模型。近年来,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从一般消费品延伸到房屋模型等领域。
3. 2010年9月14日,英国商务大臣为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在唐宁街亲自试驾本田新型氢燃料汽车。
4.加拿大温哥华的人们在观看两辆零排放环保汽车。这两辆环保汽车正在参加80天零排放环球之旅比赛。
(三)生活中创新实例
1.2009年10月9日,在法国东南部圣蒂勒一家水处理公司,负责人马克在展示该公司研发的风能制水机。这种机器本身为风力发电机,它通过凝结空气中水汽的方法制水,水质可达到饮用的标准,发电取水一举两得。
2.2009年6月3日日本珍道具学会创始人、发明家川上贤司在日本东京演示能帮助使用者滴眼药水的漏斗眼镜。
3. 2009年9月24日的拼版照片显示,日本本田公司董事长伊东孝绅在东京向媒体展示本田公司开发的个人交通工具U3-X样机。U3-X高65厘米,重量不到10千克,使用电力驱动。为其充电1.5小时即可行驶1小时,最高时速每小时6公里。
4.英国设计师设计出一款水下摩托车。这款专门为非潜水员设计的水下摩托车可以让不会游泳的人体验到水下冒险的乐趣。
三、理论上的论证
(一)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二)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源泉。
(三)创新是企业谋求生存的灵魂。
(四)创新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二节什么是创新
一、创新的起源
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愿意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者改变。熊彼特最先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到创新这个词。
1.创新包括广义的创新和狭义的创新
广义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它创新等。狭义的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动,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或者在生产工艺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就可以说创新完成了。
2.关于创新的通俗概念
什么是创新?通俗地说就是,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你发现了;别人没做成的你做成了。这就是创新。创新,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如何理解创新概念
创新(Innovation)一词源于1911年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所写的一本书《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标志着创新经济学的建立。
4.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对创新的归纳
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
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企业家精神”的概括除利润动机外,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首创性;成功欲;冒险和以苦为乐;精明与敏锐;强烈的事业心。
德鲁克认为创新的含意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未出现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新材料、新组织)。
熊比特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① 引入一种新产品; ②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④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 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
二、创新的发展
1.诺斯(制度创新理论),把创新与制度结合起来,研究制度因素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强调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曼斯菲尔德、施瓦茨(技术创新理论),从技术的创新与模仿、推广、转移的关系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
2.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五代创新过程模型
第一代: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模型。
第一代创新模型是科技先导型的,即创新是从基础科学研究作先导或以科技为起点,以市场为终点的直线式创新。
第二代: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
市场拉动理论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是技术进步,而是市场需求决定着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从而决定了创新的速度、规模和方向。
第三代:创新过程的交互作用模型。
到70年代末,基本上达成了共识科学、技术和市场的关联是复杂的、互动的、多方向的;主要的创新驱动力因时间不同、产业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了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成本。
第四代: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
在80年代对日本企业创新的研究提出了第四代创新模型。它的出现标志着观念的转变,从序列式创新过程到并行过程。
第五代: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
创新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从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和其它相关组织构成的系统与网络的观点来理解创新过程。
五代创新过程模型总结,两个维度上的整合,时间上的反馈与并行整合。空间上的系统优化与整体协调。
三、结论:关于创新的概念
创新(Innovation)概念:“第一次应用的事物或方法把发明和创造实用化与商业化,或把新的方法运用于经济活动”的过程。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收集与解释创新数据的指南——奥斯陆手册》中将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有重大技术改进产品和工艺定义为技术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如果一项创新被引入市场(产品创新)或在生产流程中得到应用(工艺创新),那么就实现了创新。创新包括一系列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活动。
创新具有多个侧面。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巩固企业竞争地位、对经济或其他有根本性影响。创新不一定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出现或以新的方式结合也是创新。(国富论提出的自由竞争是一种经济理论的创新,而中国特色经济也是一种创新)
创新业不一定是一件物品。它也可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比如思想创新,思维创新。
四、发现、发明与创新
发现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到或借助于仪器感知到世人尚未感知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并从中找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发现是立足于弄清客观存在的事物,查明物质世界的特性、现象和规律,从而创造出新理论、新知识。发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发明是借助一定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去构思、造就或更新出世界上还没有的崭新的物品和未曾有过的新技术、新方法。
发明是着眼于创造出新事物和新方法。发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发现与发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重大的科学发现将会导致一系列的新的发明。反之有价值的重大发明也可能引起科学上的重大发现。
创新和发明。麦尔兹和马贵斯在1969年提出:创新并非单一的行动,而是相关 次流程的总体流程。创新并不只是新的创意,新设备的发明,或者新市场的开发。创新流程是所有事件以整合的方式加以进行的。
创新=理论概念+技术发明+商业利用。
有一些创新是基于技术的(如尼龙、复印机)。
而另一些是基于新的思想(如零售和金融服务中的许多新产品)。
将智慧化思维转化为有形的新产品叫做发明,科学和科技通常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发现、发明与创新的关系是:发现、发明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发现、发明就谈不上创新;创新是发现、发明的充分条件,有了创新就会有所发现、发明。
发明与技术创新
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通常存在“滞后期”
技术与产品 发明年份 创新年份 滞后期
日光灯1859193879
采棉机1889194253
拉链1891191827
电视1919194122
喷气发动机 1929194314
雷达1922193513
复印机1937195013
蒸汽机1764177511
尼龙1928193911
无线电报 1889 1897 8
三极真空管 190719147
圆珠笔193819446
本周要求掌握的内容如下:
基本概念:创新、发现、发明。
基本理论:制度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五代创新过程模型。
本周所学知识在期末考试中无大题,知识点只以客观题出现。
练习:
1、第一本标志着创新经济学建立的书籍是什么?
2、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对创新的归纳是什么?
3、创新的概念怎么理解?
选择题:
1、熊比特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包括()。(多选)
A、引入一种新产品;
B、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C、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D、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
E、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