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3春《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二答案
福师13春《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1907年苏扎罗在(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C. 哥伦比亚
D. 普林斯顿
满分:2分
2.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 )
A. 师生互动独占型
B. 师生互动主导型
C. 混合型
D. 教师主导型
满分:2分
3.(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A. 文化失调
B. 情绪失调
C. 行为失调
D. 认知失调
满分:2分
4.(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5.衡量人口(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
A. 质量
B. 文化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满分:2分
6.( )论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说明了了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基本定位与规范
A. 《学记》
B. 《论语》
C. 《师说》
D. 《弟子职》
满分:2分
7.学校主要成员(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 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分
8.( )教育规范可分为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
A. 从作用对象上分
B. 从涉及内容上分
C. 从适用范围上分
D. 从方法上分
满分:2分
9.根据( )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A. 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
B. 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
C. 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
D. 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
满分:2分
10.华莱士提出的理论、假设、经验观察、经验概括、被检验过的假设等五种知识构成的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被称为“()”。
A. 自然环
B. 社会环
C. 科学环
D. 应用环
满分:2分
11.(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满分:2分
12.(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经济问题
D. 社会问题
满分:2分
13.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分
14.(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15.(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16.(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17.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实证法
B. 调查法
C. 抽查法
D. 检验法
满分:2分
18.( )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如何思考、用什么工具获得知识等问题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米德
D. 埃里克森
满分:2分
19.( )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A. 结构性教育问题
B. 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C. 伴生性教育问题
D. 失范性教育问题
满分:2分
20.(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教育规范的特点有( )
A. 规范的历史性
B. 规范的民族性
C. 规范的群体性
D. 规范的控制性
满分:2分
2.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包括()
A. 分流教育制度
B. 应试教育
C. 家长期望值过高
D. 文化原因
满分:2分
3.根据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可将教育功能分为( )
A. 整合功能
B. 限制功能
C. 导向功能
D. 传递功能
满分:2分
4.课题的选择主要从( )方面进行考虑, 即根据课题的价值、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自身优势这三条原则来进行
A. 意义
B. 条件
C. 类型
D. 途径
满分:2分
5.在不同的经济结构类型的社会中,( )等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A. 教育对象
B. 教育内容
C. 学校组织
D. 教育功能
满分:2分
6.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7.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包括()
A. 应用范式
B. 功能范式
C. 冲突范式
D. 互动范式
满分:2分
8.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A. “言必称希腊式”的“拿来主义”
B. “全盘抛弃式”的“排斥主义”
C. 中国的教育要与国际接轨
D. 中国的教育传统是现代化的阻力
满分:2分
9.导致课堂角色结构多样性的因素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因素( )
A. 学生的构成
B. 教师个人素质
C. 教学情境
D. 教师课堂管理思想
满分:2分
10.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主要是指教育的社会学研究范式,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划分()
A. 依据经验
B. 依据方法
C. 依据研究角度
D. 依据理论或学派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分组形态空间构成,更有利于教师的系统讲授,有利于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 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最终又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教育制度功能失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对课程进行控制的个体主要是教师们(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在教育社会学中,经常使用的学生的社会背景一般包含三类要素:家庭社会地位、父母亲职业和家庭社会文化水平。其中的关键变量是父母亲职业(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把课程作为一种科学工具的研究范式,主要围绕课程编制和课程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这是课程的主要分析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材料分析法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五种方式: 一是课堂观察技术; 二是课堂语言分析;三是课堂谈话逻辑分析;四是学生期望;五是师生互动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过分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这是对社会化目标的背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教育具有周期短、见效慢等特点,因此,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性,即超于经济的发展,但从现实看,这一发展是有困难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不用语言文字;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不用数字和量度。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更接近自然科学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泰勒确立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步骤: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美国公众对学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缺乏纪律、缺乏适当的财政支持、难以吸收合格的新教师、课程问题、教学质量过低、人满为患等问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分配理论认为,教育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形成了指导社会上各种人员分配过程的规则和认识,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社会革命对于教育制度变迁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福师13春《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满分:2分
2.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 )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 中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澳大利亚
满分:2分
3.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分
4.( )教育规范可分为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
A. 从作用对象上分
B. 从涉及内容上分
C. 从适用范围上分
D. 从方法上分
满分:2分
5.在班级形成之初,( )往往是形成群体的主因
A. 任务
B. 座位
C. 熟悉程度
D. 性别
满分:2分
6.(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分
7.(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分
8.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B. 提高物质性成本
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满分:2分
9.(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10.(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11.(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12.现代教育体系越制度化,教育的()功能和社会化功能之间的因果联系就越强,也是现代社会的根本制度体系。这使得知识的学习便具有了合法化的意义,也加强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的合法性。
A. 分配
B. 规范
C. 制度
D. 文化
满分:2分
13.(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A. 反抗行为
B. 嫉妒行为
C. 从众行为
D. 竞争行为
满分:2分
14.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 ),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
A. 《人类环境宣言》
B.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分
15.(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分
16.( )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 美国
B. 英国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满分:2分
17.( )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
A. 教师的自我概念
B. 学生的自我概念
C.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D.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满分:2分
18.(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19.(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20.(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经济问题
D. 社会问题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课题的选择主要从( )方面进行考虑, 即根据课题的价值、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自身优势这三条原则来进行
A. 意义
B. 条件
C. 类型
D. 途径
满分:2分
2.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A. “言必称希腊式”的“拿来主义”
B. “全盘抛弃式”的“排斥主义”
C. 中国的教育要与国际接轨
D. 中国的教育传统是现代化的阻力
满分:2分
3.根据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可将教育功能分为( )
A. 整合功能
B. 限制功能
C. 导向功能
D. 传递功能
满分:2分
4.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的受教育源多种多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
A. 大众传媒
B. 同伴
C. 家庭生活
D. 教师
满分:2分
5.课题的选择主要从( )方面进行考虑, 即根据课题的价值、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自身优势这三条原则来进行
A. 意义
B. 条件
C. 类型
D. 途径
满分:2分
6.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包括( )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现实性
D. 实证性
满分:2分
7.中国要实现赶超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
B. 区域教育的发展应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
C. 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D. 教育系统需要应对三种压力
满分:2分
8.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具有以下特点( )
A. 教师行为的道德性
B. 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C. 教师行为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D. 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满分:2分
9.以时间为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 )
A. 代际流动
B. 代内流动
C. 竞争性流动
D. 赞助性流动
满分:2分
10.学校文化的结构通常涉及三个层面()
A. 文化
B. 观念
C. 制度
D. 文化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分配理论认为,教育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形成了指导社会上各种人员分配过程的规则和认识,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不用语言文字;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不用数字和量度。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更接近自然科学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对于教育制度的控制必然存在着全面集中与刻板划一的基本特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社会革命对于教育制度变迁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班级的正式结构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共同相处的个人观念、 个人需求、个体行为等方面(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国家对课程的控制主要通过建立的教材编审制度而实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美国公众对学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缺乏纪律、缺乏适当的财政支持、难以吸收合格的新教师、课程问题、教学质量过低、人满为患等问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刻板印象的认识,即主要依据学生过去的成绩、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操行和品德评定、学生的性别、外表等所形成的初步认识,这种印象往往较难改变。二是经验性的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具有人数少、 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点(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社会革命对于教育制度变迁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分配理论是对社会化理论的反动,强调教育的作用与其说是社会化, 不如说是选择、分类和分配,强调的是,教育是一种个体社会地位的竞争机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一般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与教师互动最多的是坐在正对面的学生,坐在最前面的学生互动最少(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师生互动独占型,即全部时间都用于师生互动;二是师生互动主导型,即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三是混合型,即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及无互动时间均占一定比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教育定义研究范式强调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并以经验观察和调查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分
20.非教学人员对教学、行政、科研方面的干预,随着其年限的延长、数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