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3春《影视文学》第一阶段导学材料
北语13春《影视文学》第一阶段导学材料(第一章-第三章)本课程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教程的前三章,即《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和《影视文学的构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厘清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作为基础性知识,首先会介绍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发展和特性、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和主要构成要素。在影视文学和影视艺术、传统文学关系的问题上,一定要运用比较思维,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加以理解。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需要着重理清两个关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影视艺术与传统文学的关系。这一章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影视艺术”,很多问题是围绕它展开的。影视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影视文学,同时影视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影视文学的出现是以影视艺术的成熟为前提的,没有影视艺术就没有影视文学。影视艺术与传统文学分属于不同的文艺样式,各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但影视艺术仍离不开文学。不仅因为剧本是“一剧之本”,还因为影视艺术在题材、主题、风格和表现技巧等方面仍不能脱离文学的影响。同时,在影视艺术的影响日渐扩大的今天,文学也开始借助影视力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当然,如果要对上面所说的关系有清晰的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是很必要的,不妨仔细阅读第一章的前两节内容。影视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表明,作为一种工业时代的产物,影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商业社会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于文学以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影视艺术借助蒙太奇进行叙事,运用镜头语言来讲述故事。了解影视发展史,不妨按照时间顺序,从每个发展阶段中找出一两个关键词,以此捋出一条清晰的线索。虽然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在大多数讨论环境中都被集合称为“影视艺术”,但是,它们两个仍有很明确的不同之处。制作技术、传播手段、观众的接受心理各不相同,起源、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艺术的兼容性、时效性、纪实性、参与性都明显优于电影艺术,它正以积极的姿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章重点讨论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影视文学不同于以往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在于它与影视艺术密不可分,是影视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文体特征。影视艺术是运用蒙太奇思维和镜头语言进行表意叙事的,因此,影视文学与蒙太奇思维、与镜头表达都有了天然联系。据此,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叙事结构的跳跃性、情节进展的动作性和语言描述的可视性。具体来讲,因为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思维具有鲜明的跳跃性特征,在叙事方面往往变单一线索为多条线索,从各个方位加以展示,这就使得影视文学在叙事结构上必须服从于摄制需要而呈现出同样的跳跃性。作为视听综合艺术,影视创作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要围绕动作进行,动作性是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事实也表明,缺乏鲜明动作性的作品,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拖沓、乏味的感觉。同时影视艺术要求可视性,它是一门视觉艺术,无论是人物心理活动,还是矛盾冲突的进展,都需要银屏化。因此,影视文学既要富有动作性,又要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可视性。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往往会带给读者强烈鲜明的画面感。教材中举了很多具体案例,同学们可以参考,培养自己的镜头表达意识。
第三章主要介绍影视文学的几个构成要素,包括人物形象、故事结构、情节冲突、语言等等。这些要素同样也是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与小说更为贴近。归根到底,影视文学是文学的一个样式,甚至可以将其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剧本并称为“第五种文学样式”。但是,影视文学同样是影视性的,它是以影视艺术为重要前提的,因此,所有这些构成要素在某种意义上要与影视艺术相合,甚至要服务于影视艺术。比如,影视剧本揭示人物性格的方法是造型性的,不是文字描写的,即使是影视剧本的描写部分,也应该遵循影视结构而非文学结构的规律,应该建立在动作的视觉造型和影视镜头手段运用的基础上,使抽象的叙述可以被视觉元素加以呈现。为了使影视艺术吸引观众,故事结构、情节冲突必须新颖独特,能一下子把观者带入故事情境。影视文学的语言风格同样会对作品的成败产生重要影响,比如,电视剧《大明宫词》的语言是莎士比亚似的,创作者用西方的思想观念来诠释和演绎中国的盛唐文化,人物个性、语言与服装、布景融为一体,既充满诗意和哲理,也传达出贵族气质,从而形成了该剧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拿它与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相对比,后者虽然语言平实,不华丽,但非常适合用来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主人公张大民“贫嘴”的性格被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本章还提到了影视文学与影视剧作的不同之处,同学们可以参考学习,避免犯概念混淆的错误。
建议:大家可以找一两部电影剧本,拿它与相应的影视作品对比看,从直观角度出发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