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13春《财务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复习资料
南开13春《财务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复习资料一般考试题型:
一、 判断题
二、 单项选择题
三、多项选择题
四、论述题
五、业务题
各章要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第一节财务会计信息的特征(领会)
第二节 会计信息的作用和主要载体
掌握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要素的内容
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生成
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主要会计计量属性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掌握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含义,能够应用
第二章货币资金
第一节货币资金管理
掌握货币资金的概念、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点
第二节 现金
掌握现金的使用范围、现金内部控制方法、现金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银行存款
掌握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处理,未达账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理解各种转账结算方式、掌握相关会计处理
第四节其他货币资金
掌握相关会计处理
第五节 外币业务(不要求)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一节应收票据 (掌握全部)
第二节应收账款 (掌握全部)
第三节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掌握全部)
第四节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掌握全部)
第四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概述
理解存货的分类、确认条件
第二节 存货的计量
掌握存货成本构成、各种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
第三节计划成本法(不要求)
第四节存货的估价方法
能够应用毛利法和零售价法
第五节特定存货业务(不要求)
第六节 存货的清查
掌握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
第五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
掌握固定资产的特征、确认条件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取得
掌握相关会计处理
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掌握全部)
第四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了解)
第五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掌握处置的会计处理
第六节无形资产
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账务处理
理解无形资产的内容
第六章对外投资
第一节对外投资概述
掌握各种分类方法
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掌握全部)
第三节持有到期的投资 (掌握全部)
第四节可出售金融资产 (掌握全部)
第五节长期股权投资(掌握全部)
第六节 投资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不要求)
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资产减值(不要求)
第八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概述
理解负债的特征和分类
第二节 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
掌握全部会计处理方法
第三节 金额视经验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
掌握全部会计处理方法
第四节 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掌握会计处理方法
第五节 债务重组(不要求)
第六节 或有负债(不要求)
第九章 长期负债
第一节 长期负债概述
理解企业举借长期债务的利弊
第二节 长期借款
理解利息费用的计算;
理解账户设置和使用。
第三节 应付债券(掌握全部)
第四节 长期应付款(不要求)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上)
第一节所有者权益概述
理解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特征
第二节 投入资本
掌握投入资本、注册资本的含义;
掌握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资本公积
理解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产生的原因;
掌握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和用途
第四节留存收益(掌握全部)
第十一章 所有者权益(下)
第一节 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理解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
第二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发行(掌握全部)
第三节库藏股票(理解全部)
第四节股利(理解全部)
第十二章 收入与利得
第一节收入概述(掌握全部)
第二节 收入的确认
掌握收入确认的一般标准;具体要求;
掌握销售时确认收入的会计方法(不包括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
第三节 利得
了解利得与收入的区别、营业外收入的内容
第十三章 费用及损失
第一节 概述
理解费用、损失、成本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费用和损失的分类
第二节 费用及损失的确认
理解费用确认的标准
第三节 各类费用损失的内容及会计处理(掌握全部)
第十四章利润与所得税
第一节 利润
理解利润的特征、资本保全的含义;
了解当前营业观点和损益总计观点;
掌握利润的构成和核算。
第二节所得税(不要求)
第三节利润分配(掌握全部)
第十五章财务报表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掌握财务报表的作用、分类、各个报表的定义)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理解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类、格式、作用及局限性
第三节 利润表
理解利润表的格式、作用
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要求)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
理解现金流量表的格式、作用
第十六章 会计报表附注和分析
第一节 会计报表附注(不要求)
第二节 财务报告分析及方法
理解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含义
掌握如下比率的计算:产权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
第三节 利润表分析
掌握如下比率的计算: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分析(不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 A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建议投资的方向
C.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明示企业风险程度
D.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建议提高报酬的途径
★考核知识点:财务报告的目标 P6
附2.1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准则的上述规定说明,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助于业绩评价和经济决策的会计务信息。根据会计信息进行有关经济决策的组织和个人,就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2.企业债权人最关心的会计信息是( C)
A.管理者的工资水平 B.企业规模
C.偿债能力 D.盈利能力
★考核知识点:信息使用者 P7
附2.2
企业的债权人包括为企业提供信贷资本和其他资金的金融机构、债权购买者、提供商业信用的供应商、参加企业内部集资的企业职工等。债权人关注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是否有充裕的财力,能否及时偿还债务;企业有无支付利息的能力;如果企业的货币资金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企业其他资产的变现能力,也就是转换为货币资金的能力和速度如何?影响企业资产变现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等。根据这些信息,债权人将作出是否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和信用,或是否收回贷款的决策。潜在的债权人则根据这些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或是否购买企业的债券。
3. 以下不属于会计要素的是( C)
A.资产 B.费用
C.损失 D.利润
★考核知识点:会计要素 P10
附2.3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因此也称为会计报表要素。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按性质的分类,它有助于将大量、零乱的经济业务数据,经过分类、汇总、加工成少量、综合、系统、重要而又相互联系的会计信息,再按照规定格式排列后即可形成会计报表。
4.会计信息要有用,就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比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重要性
★考核知识点:可靠性 P16
附2.4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确实传达了它所代表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其他财务信息,从而能够委托人评价企业的业绩、投资人制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评价业绩和优化决策,而且还可能产生误导作用。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分离导致了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后者为了对前者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为了对未来的投资趋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都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虚假和误导的信息都比没有信息更有害,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一个重要质量特征。
5.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所指的计量属性是( D )。
A.历史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现值 D.公允价值
★考核知识点:计量属性 P15
附2.5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同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6.在会计计量中,一般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是(A)。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考核知识点:计量属性 P14、15
附2.6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同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7.下列项目中,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 A )。
A.资产 B.收入 C.费用 D.利润
★考核知识点:可靠性 P16
附2.7
8.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批准后可以计入( A )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支出
C.财务费用 D.主营业务成本
★考核知识点:现金清查P30
附2.8
企业发现现金长款或短缺,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可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后再转入其他科目。
当发生现金短缺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查明原因后,如属于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如无法查明原因,则经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当发现现金长款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查明原因后,如应属于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如无法查明原因,则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9.商业汇票按( )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A.期限 B.承兑人
C.收款人 D.出票人
★考核知识点: 银行结算方式P36
附2.9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10.商业汇票的承兑期由交易双方商定,最长不超过( A ) A.半年 B.一年
C.三个月 D.一个月
★考核知识点: 银行结算方式P36
附2.10
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商业汇票的付款期由交易双方商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
11. 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时,需(B )承兑。
A.收款人 B.付款人 C.承兑申请人 D.银行
★考核知识点: 银行结算方式P36
附2.11
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为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商业承兑汇票可以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也可以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
12. 对于银行已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帐项,企业应当(C)
A.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同时入账
B.根据“银行对账单”记录的余额入账
C.待有关结算凭证到达后入账
D.根据对账单和调节表自制凭证入账
★考核知识点: 未达账项 P44
附2.12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主要作用是核对企业与银行双方的记账有无差错,其中对未达账项的调整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无须作账面调整,待结算凭证到达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13. 以下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主要作用的正确表述是( D )
A. 发现未达账项
B. 根据未达账项调企业账簿记录
C. 对银行行使监督职责
D. 核对企业与银行双方的记账有无差错
★考核知识点:未达账项P43
附2.13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主要作用是核对企业与银行双方的记账有无差错,其中对未达账项的调整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无须作账面调整,待结算凭证到达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14. 企业对银行本票存款进行核算的科目是( C )
A.其他应收款 B.银行存款
C.其他货币资金 D.应收票据
★考核知识点:其他货币资金P44-45
附2.14
“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 核算内容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其他货币资金的增加数额,贷方登记企业其他货币资金的减少数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其他货币资金的结存数额。
15企业销售商品,取得购货方承兑的带息商业汇票,则“应收票据”账户的入账价值为( A )
A.票据面值 B.票据到期价值
C.票据面值加应计利息 D.票据贴现额
★考核知识点:应收票据P59-60
附2.15
对于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应分为带息和不带息两种情况。无论是带息票据还是不带息票据,因为商业汇票付款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收票据都按面值入账。
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等于票面金额加上应计利息。企业收到带息商业汇票,应按面值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相关科目。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企业应计算应计利息,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商业汇票到期,企业收回票款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如果商业承兑汇票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而被退回,则企业应将全部本息转入“应收账款”科目。
16. 企业的应收票据到期时,如果承兑人无力偿还票款,企业应将票款转入(A )科目。
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其他应收款 D.其他应付款
★考核知识点:应收票据P59-60
附2.16 参考:同上
17.企业将带追索权的商业汇票贴现后,由于可能成为被追索人而产生( B )
A.实际负债 B.或有负债 C.流动资产 D.或有资产
★考核知识点:应收票据贴现P61-63
附2.17
在我国,贴现是附追索权的。按照《商业汇票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贴现到期,贴现银行应向承兑人收取票款。如收到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银行应从贴现申请人账户内收取票款”。所以,企业在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后,仍负有将来支付票款的责任,这种责任最终取决于付款人的行为。
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所产生的或有负债,应当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8.在总价法下,销售方给与客户的现金折扣,会计上应当作为(B)处理。
A.冲减商品销售收入 B.财务费用
C.产品销售费用 D.营业外支出
★考核知识点:现金折扣P65
附2.18
采用总价法,在确定应收账款入帐金额时,不考虑现金折扣。如果购买方最终取得了现金折扣,销售方将给予的现金折扣视为尽快回笼资金所支付的理财费用。
19.A公司4月2日销售商品一批,价款为200,000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购货单位与4月10日付款,则A公司实际收到的货款为( C )
A.180,000 B.200,000 C.196,000 D.160,000
★考核知识点:现金折扣P65
附2.19
现金折扣是指销售方为了鼓励购买方在一定期限内早日偿还货款而按发票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购买方的折扣优惠。现金折扣的条件通常表示为“折扣/付款期限,”如:2/10,n/30(10天内付款折扣2%,30天内全价付款)。提供现金折扣是销售方采取的一项重要财务政策,其目的是促使购货方及早支付货款,并减少坏账损失,但提供折扣也会使企业丧失部分现金收入。
20. 企业在连续提取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坏账准备”科目在期末结账前如为贷方余额,其反映的内容是(A)。
A.企业已提取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额
B.本年提取的坏账准备
C.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
D.上年末坏账准备的余额小于本年确认的坏账损失部分
★考核知识点:应收账款坏账P68
附2.15
为了核算企业各会计期间的坏帐费用,正确计算应收账款的净额,需要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应收账款”等账户的抵消调整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及已转销后又收回的坏账金额,借方登记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贷方期末余额为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金。这种按期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应收款项的计量方法被称为“备抵法”。当确认坏账时,将坏账损失冲减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
21. 用备抵法估计坏账的分录是(B )
A. 借:管理费用
贷:资产减值损失 B.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C.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D.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 应收账款
★考核知识点:应收账款坏账P68
附2.21
为了核算企业各会计期间的坏帐费用,正确计算应收账款的净额,需要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应收账款”等账户的抵消调整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及已转销后又收回的坏账金额,借方登记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贷方期末余额为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金。这种按期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应收款项的计量方法被称为“备抵法”。当确认坏账时,将坏账损失冲减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
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2.在备抵法下,当发生坏帐时,应( B )
A.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B.借记坏账准备
C.借记应收账款 D.贷记坏账准备
★考核知识点:应收账款坏账P69
附2.22
应收款项可能因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等原因而最终无法收回。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分保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23. 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付账款”账户,而并入( c )账户核算。
A.应收账款 B.其他应收款 C.应付账款 D.预收账款
★考核知识点:预付账款P72
附2.23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企业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属于预付账款的核算范围。预付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但该债权一般以非现金资产的形式收回。
“预付账款”应按照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预付款项业务不多的企业,也可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24.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资产,它应当在(C)
A.收到货款时确认 B.支付货款时确认
C.取得所有权时确认 D.支付定金时确认
★考核知识点:存货确认P79
附2.24
存货的确认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项确认条件源于资产的特征。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存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因此,企业确认存货的关键是判断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企业在判断存货所含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时,通常将存货的所有权归属作为重要依据。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某项存货如果其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即使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企业对该项存货也不能予以确认。存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必须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依据,并且应具有可验证性。
25.在物价上升时期,采用(A)对存货进行计价,会使净利润偏高。
A.先进先出法 B.个别计价法
C.加权平均法 D.可变现净值
★考核知识点:存货计价P83
附2.25
采用先进先出法,在多数情况下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是相符的,而且在物价变动时期,期末存货成本按最近购货价格确定,从而使存货的期末成本与存货的市价比较接近,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存货的价值。但是如果物价上涨,在确定当期损益时,用早期较低的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会虚增利润,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
26.容易出现收益操纵问题的存货计价方法是(B)
A.先进先出法 B.个别计价法
C.加权平均法 D.毛利法
★考核知识点:存货计价P81
附2.26
个别计价法将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统一起来,能准确地计算发出和库存的存货成本。而且在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都可以使用。但由于使用该法要对库存各批存货备有详细的凭证记录,并在货品上加上标签或编号,以便对具体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认定,辨别其所属的入库批次。因而在实务操作中工作量相当大,不易普遍实行,而仅适用于那些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这种方法还给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单位成本的存货,以增加或减少发出存货的成本来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
27.企业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应借记(B)
A.财务费用 B.未确认融资费用
C.管理费用 D.折旧费用
★考核知识点:固定资产取得P111
附2.27
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28.如果固定资产账户的余额是$126,000,累计折旧账户的余额为$26,000,则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C. )
A.$126000 B.$26000
C.$100000 D.$152000
★考核知识点:固定资产、折旧P113-119
附2.27参考第五章第三节
29.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累计折旧代表了为重置资产积累的资金
B.累计折旧属于企业的负债
C.累计折旧代表了已经损耗了的资产价值
D.累计折旧代表了已分配为费用的资产的成本
★考核知识点:固定资产、折旧P113-119
附2.29参考第五章第三节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目的在于以一种系统而合理的分配方法,将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应计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进行分摊,因此,影响折旧的因素包括应计折旧总额、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
30.以一个逐期递减的折旧率乘以一个固定基数计算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是( D )。
A.工作量法 B.双倍余额递减法
C.平均年限法 D.年数总和法
★考核知识点:固定资产折旧P117
附2.30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方法,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各年年初尚可使用年数的总和。
年折旧率 =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31.最常用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C )
A. 平均年限法 B. 实际利率法
C. 年数总和法 D. 工作量法
★考核知识点:固定资产折旧P115
附2.31
加速折旧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在后期少提折旧的方法。在加速折旧法下,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分配的折旧额较多,折旧速度相对较快。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额呈递减之势,所以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法。
目前我国企业选用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32.以下不属于无形资产特征的是( D)
A.可辨认性 B.使用期长
C.不具有实物形态 D.货币资产
★考核知识点:无形资产 P123
附2.32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下列特征:无实体性;无形资产属于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33.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成本中不包括( C)
A.经纪人佣金 B.交易税
C.应收利息 D.过户费
★考核知识点:交易性金融资产P139
附2.33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34. 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价,由于价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持有损益包括在利润表中的是(c)
A.债权性投资 B.股权性投资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可供销售金融资产
★考核知识点:交易性金融资产P138
附2.34
交易性金融资产指企业为赚取市场价差而持有的债权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其主要特征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期间要承担当期利率变动、市价变动风险对该资产价格的影响。
35. 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价,由于价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持有损益包括在所有者权益中的是( D )
A.债权性投资 B.股权性投资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可供销售金融资产
★考核知识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P139
附2.3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特征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36.企业购入用于交易目的的股票,支付价款中包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将这部分股利计入的账户是(D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投资收益
C.其他应收款 D.应收股利
★考核知识点:交易性金融资产P139
附2.36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37.在采用实际利率法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进行摊销时,各期的摊余成本( B )
A.逐期递增 B.逐期递减 C.保持不变 D.变化不能确定
★考核知识点:持有至到期投资P143
附2.36 参考例6-5
38.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各项不会引起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是(C )
A.被投资单位接受现金捐赠 B.被投资单位接受实物捐赠
C.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股票股利 D.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考核知识点:权益法P154
附2.38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9.以下不属于流动负债的是(A)
A.应付公司债 B.应交税费
C.其他应付款 D.应付职工薪酬
★考核知识点:流动负债P186
附2.39 参考第八章、第九章
40.以下不属于会计意义上的资产项目是( B )
A. 货币资金 B. 预收账款
C. 预付账款 D. 应收股利
★考核知识点:流动负债P185
附2.40
流动负债中还可能包括一些特殊的项目。对这些负债,企业以非现金的形式进行偿付,如提供实物资产或劳务等。这种流动负债通常按交易双方约定的资产或劳务的价格来计价。在没有事先约定价格时,则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时资产或劳务的市场价格入账。
41. 长期借款的交易费用应计入( A)
A.长期借款 B.财务费用
C.管理费用 D.在建工程
★考核知识点:长期借款P217
附2.41
对企业的长期借款业务,应设置负债类账户“长期借款”。为了提供长期借款的详细信息,要在“长期借款”账户下按币种、金融机构的名称、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溢折价”、“交易费用”等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长期借款”(交易费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长期借款”(溢折价)。
42.下列各项目中,不影响每份债券发行价格的是(C )
A.债券面值 B.票面利率
C.发行总额 D.发行时市场利率
★考核知识点:公司债券P221
附2.42
企业债券的价格与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有直接的关系。
在理论上,债券的实际发行价格是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论,将债券到期应付的面值和各期应付的利息,根据市场利率折合的复利现值之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债券发行价格=面值的现值+各期利息的现值
43.就发行债券的企业而言,所获债券溢价收入实质是( D )
A.本期利息支出
B.以后期间的利息提前收入
C.为以后少付利息而付出的代价
D.为以后多付利息而收到的补偿
★考核知识点:公司债券P225
附2.43
债券折价是对债权人少得利息的一种补偿,也可以认为是债券发行人对债权人预付的一笔利息。对债券发行企业而言,这部分折价应由以后各付息期负担,增加各付息期的利息费用。因此债券发行企业各付息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除了按票面名义利率实际支付的利息费用以外,还应该包括溢折价在各付息期的摊销额。溢折价与折价相反,是债券发行企业在各期多付利息的一种补偿,也可以认为是债券发行企业向债券投资者预收的一笔款项。对债券发行公司来说,这部分溢价应在以后各付息期摊销,冲减各付息期的利息费用。也就是说,债券发行人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额扣减各期溢价摊销额以后的余额。
44.企业以折价方式发行债券时,每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是( B )
A、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减去应摊销的折价
B、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加上应摊销的折价
C、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减去应摊销的折价
D、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加上应摊销的折价
★考核知识点:公司债券P225
附2.44
债券折价是对债权人少得利息的一种补偿,也可以认为是债券发行人对债权人预付的一笔利息。对债券发行企业而言,这部分折价应由以后各付息期负担,增加各付息期的利息费用。因此债券发行企业各付息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除了按票面名义利率实际支付的利息费用以外,还应该包括溢折价在各付息期的摊销额。溢折价与折价相反,是债券发行企业在各期多付利息的一种补偿,也可以认为是债券发行企业向债券投资者预收的一笔款项。对债券发行公司来说,这部分溢价应在以后各付息期摊销,冲减各付息期的利息费用。也就是说,债券发行人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额扣减各期溢价摊销额以后的余额。
45.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如有新投资者加入,新加入者缴纳的出资额大于其按约定比例计算的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部分,应计入( C )科目。
A、实收资本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
★考核知识点:资本公积P242-245
附2.45
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数额大于注册资本的部分(股份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情况下发行价格超过股票面值的部分),不应作为投入资本处理,而应作为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从特定来源取得,由投资人共同享有的所有者权益。其内容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46.某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某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普通股1000000股,每股面值10元,每股按12元的价格出售,根据协议,证券公司按照发行收入的5%收取手续费。则该公司计入资本公积的数额为(A)万元。
A、140 B、150 C、0 D、200
★考核知识点:资本公积P266-267
附2.46
如果溢价发行股票,应根据取得的净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根据股本金额贷记“股本”账户;用溢价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金额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47.提取盈余公积会导致( B )
A、利润减少 B、未分配利润减少
C、留存收益减少 D、所有者权益减少
★考核知识点:盈余公积P253
附2.47
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年度终了,公司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利润分配”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年末余额,反映公司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48.提取盈余公积的实质是( A )
A.限制留存收益分配的手段 B.发放奖金的资金来源
C.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金 D.偿还债务的专用资金
★考核知识点:盈余公积P251
附2.48
留存收益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是政府和投资人为了维护债权人利益,为了企业持续经营,要求企业留下一定比例的净收益。这部分净收益被称为有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称为“拨定留存收益”。这部分留存收益一般情况下不得再向投资者分配。在我国,这种有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被称为盈余公积;留存收益中的另一部分,即没有指定用途部分,被称作未分配利润。
49.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其填列依据是( B )
A、“本年利润”账户余额 B、“利润分配”账户余额
C、“本年利润”借方余额 D、“盈余公积”账户余额
★考核知识点:未分配利润P253
附2.49
年度终了,公司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利润分配”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年末余额,反映公司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50.盈余公积的来源是( C )。
A、从费用中提取 B、由资本公积转入
C、从税后利润中提取 D、由出资者出资
★考核知识点:盈余公积P253
附2.40
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年度终了,公司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利润分配”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年末余额,反映公司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51.下列关于库藏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它是已发行的股票;
B、它是收回后尚未注销的股票;
C、库藏股是公司的一项资产,再次发行库藏股所产生的收入与取得时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会引起公司损益的变化。
D、库藏股的权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它不具有股利的分派权、表决权、优先认购权、分派剩余财产权等。
★考核知识点:库藏股P267
附2.51
库藏股票是指发行以后由于公司重新购回或其他原因而重新由公司持有、且尚未注销的本公司股票。
库藏股票有如下特点:
(1)库藏股票不是资产,仅仅是股东权益的减项。
(2)库藏股票没有选举权和优先认股权,一般也不参与股利分配和剩余财产的分配。
(3)库藏股票业务不产生损益,因此公司买卖自己的股份不影响净收益。
(4)库藏股可能减少留存收益,但决不会增加留存收益。
(5)当公司持有库藏股票时,分配股利应受到限制。这是由于公司取得库藏股票会减少了公司的资本,为了使核定资本保持完整,应按减资额对其留存收益作出限制,保留与库藏股票取得成本等额的留存收益,以限制股利的发放。待库藏股票再发行时,资本得以恢复,对留存收益的这一限制便随之解除。
52.下列事项中,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是( C )
A、以资本公积转赠资本 B、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C、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D、用盈余公积转赠资本
★考核知识点:所有者权益
附2.52参考第十章、第十一章
53.能同时影响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是(B)。
A、宣告分配负债股利 B、支付现金股利
C、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 D、支付股票股利
★考核知识点:所有者权益
附2.53参考第十章、第十一章
54.下列各项中,符合收入会计要素的定义,可以确认为收入的是(C)
A、出售固定资产收取的价款 B、捐赠收入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罚款收入
★考核知识点:收入P284-301
附2.5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但不包括企业代第三方或者客户收取的款项。
收入来源于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中,而不是从偶尔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例如:由于固定资产是为使用而不是为出售而购入的,出售固定资产并非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因而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不列作收入加以核算。
利得(营业外收入)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等。
55.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会计上应确认为(A)。
A、营业外收入 B、营业收入C、 其他业务收入 D、投资收益
★考核知识点:营业外收入P300
附2.55
利得(营业外收入)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等。
56. 以下不属于产品制造成本项目的是( A)
A.管理费用 B.直接材料
C.直接工资 D.制造费用
★考核知识点:产品制造成本P312
附2.56
产品制造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构成,但不包括期间费用。
57.下列项目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D)
A、存货跌价损失 B、计提坏账准备
C、购货方取得的现金折扣 D、罚款支出
★考核知识点:营业外支出P320
附2.57
营业外支出是在利润表中列示的损失。“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58.下列税金中,不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的是(B)
A、消费税 B、印花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营业税
★考核知识点:营业税金及附加P316
附2.58
企业应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来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这些税费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59.利润总额计算公式中不包括( B)
A.营业利润 B.营业成本
C.营业外收入 D.营业外支出
★考核知识点:利润总额P331
附2.59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的规定,一般工商企业的营业利润可由以下公式得出: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60.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不包括(C )。
A.库存现金 B.活期存款
C.期限为六个月的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投资 D.其他货币资金
★考核知识点:现金流量表P364
附2.60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61.下列项目中,符合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概念的是(D )。
A.股票 B.企业存在银行两年的定期存款
C.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D.从购入日开始计算3个月内到期的国债
★考核知识点:现金流量表P364
附2.61 同上
62.提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是( D )
A.利润表 B.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C.资产负债表 D.现金流量表
★考核知识点:现金流量表P364
附2.62 同上
63.以下会增加速动比率但是会引起流动比率下降的业务是( D)
A.短期借款 B.购买固定资产
C.收回应收账款 D.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存货
★考核知识点: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P401-402
附2.63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试验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资产总额之比,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为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等项目后的金额。
64.如果企业速动比率很小,下列结论成立的是(C )。
A.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 B.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
C.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很大 D.企业资产流动性很强
★考核知识点:速动比率P402
附2.64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试验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资产总额之比,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为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等项目后的金额。
65.企业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称为( D )
A.资产收益率 B.流动比率
C.每股收益 D.净资产收益率
★考核知识点: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益率P411
附2.65
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又称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投资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三、多选题:
1. 以下属于会计要素的有( ABCE)
A.资产 B.负债
C.利润 D.成本
E.费用
★考核知识点:会计要素P10
附3.1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因此也称为会计报表要素。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按性质的分类,它有助于将大量、零乱的经济业务数据,经过分类、汇总、加工成少量、综合、系统、重要而又相互联系的会计信息,再按照规定格式排列后即可形成会计报表。
2. 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包括的环节有(BCDE)
A.授权 B.确认
C.计量 D.记录
E.报告
★考核知识点: 财务会计信息生成P12
附3.2
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可以分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也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3. 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有(CE )
A.客观性 B.谨慎性
C.可定义性 D.重要性
E.可计量性
★考核知识点:会计确认P12
附3.3
会计确认,就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某一会计要素的内容正式地记入账册并在期末正式地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确认的涵义不仅包括对某一项目初始出现时的确认,也包括对其记入账册后发生变动的确认。简言之,会计确认就是要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应当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应该作为什么会计要素的组成部分进入,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
进行会计确认要依据确认标准。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如下:
1.可定义性
被确认的项目应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遵循这项标准,确认时首先要分析某项业务是否属于会计要素的范畴,属于哪个会计要素。例如,企业签发支票是形成了新的资产,还是支付费用;如果确认为形成新的资产,就要求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可计量性
被确认项目的成本或价值应该能够充分可靠地加以计量,即应该能够用货币表示其数量多少。可计量性是进行会计要素确认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项目非常重要,但是囿于核算手段的限制而无法计量,那么也不能作为会计要素的组成部分加以确认。
4.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要素时,应满足的条件有( AC )。
A.符合会计要素定义
B.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流出企业
C.经济利益能够可靠计量
D.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E.遵循谨慎性要求
★考核知识点:会计确认P12
附3.4 参考:同上
5.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ABCDE )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可变现净值 D.现值
E.公允价值
★考核知识点:会计计量属性P14
附3.5
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前提下,对会计要素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并予以确定,使其转化为可用货币表现的信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同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6.会计实务中使用的计量基础有(ABCE)。
A.可变现净值 B.公允价值 C.历史成本 D.账面价值 E.现值
★考核知识点:会计计量属性P14
附3.6参考:同上
7. 货币资金包括(ABC )
A. 现金 B.银行存款
C. 其他货币资金 D.股票
E. 银行承兑汇票
★考核知识点:货币资金P24
附3.7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按其存放地点和用途,货币资金划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中现金是企业存放在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用作零星开支使用的货币资金;银行存款指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除现金与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8. 以下属于其他货币资金核算范围的是(BCD )
A.库存现金 B.信用证存款
C.外埠存款 D.银行本票存款
E. 银行存款
★考核知识点:其他货币资金P24
附3.8
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除现金与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9. 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有(BCE)
A. 库存现金 B.银行汇票存款
C. 银行本票存款 D.支票存款
E. 外埠存款
★考核知识点:其他货币资金P24
附3.9
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除现金与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10. 未达账项包括(ABCD )
A.企业已收款记账,而银行尚未收款记账的款项
B.企业已付款记账,而银行尚未付款记账的款项
C.银行已收款记账,而企业尚未收款记账的款项
D.银行已付款记账,而企业尚未付款记账的款项
E.企业已收款记账,而银行也已收款记账的款项
★考核知识点:未达账项P43
附3.10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对账单核对后可能会有双方记录的存款余额不一致的情况。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记账错误外,也可能是由于未达账项所引起的。
未达账项是指收付款结算凭证在企业与银行之间传递时,由于时间上的不一致导致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它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款记账,而银行尚未收款记账的款项。如企业将收到的转账支票送存银行后,记录银行存款增加,而银行收取支票后尚未增加企业存款金额。
(2)企业已付款记账,而银行尚未付款记账的款项。如企业签发转账支票后登记银行存款减少,而支票的收款人或持票人尚未兑付该支票。
(3)银行已收款记账,而企业尚未收款记账的款项。如企业委托银行收取的款项,银行办妥收款手续后入账,而收款通知尚未到达企业。
(4)银行已付款记账,而企业尚未付款记账的款项。如由银行直接代付的款项,银行已从企业分户账中拨付款项,而有关单证尚未到达企业。
11. 以下各项中会引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变动的有( ABCDE )
A.发生赊销业务 B.收回前期应收账款
C.收回已注销坏账 D.结转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
E.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考核知识点:应收账款P43
附3.11 参考第三章
12. 在备抵法下,估计坏帐时,应(AD )
A.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B.借记坏账准备
C.借记应收账款 D.贷记坏账准备
E.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考核知识点:应收账款坏账P68
附3.12
为了核算企业各会计期间的坏帐费用,正确计算应收账款的净额,需要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应收账款”等账户的抵消调整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及已转销后又收回的坏账金额,借方登记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贷方期末余额为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金。这种按期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应收款项的计量方法被称为“备抵法”。当确认坏账时,将坏账损失冲减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
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13.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不同,分为 (DE)
A.银行本票 B.应收票据
C.应付票据 D.商业承兑汇票
E.银行承兑汇票
★考核知识点:商业汇票P58
附3.13
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签发,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
14. 我国允许的存货的计价方法有(ACDE )
A. 先进先出法 B. 后进先出法
C. 个别计价法 D. 加权平均法
E.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考核知识点:存货计价P81-85
附3.14
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企业应当根据存货的性质、企业管理要求等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15. 存货成本包括( CDE)
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采购成本 D.加工成本
E.其他成本
★考核知识点:存货成本P79-80
附3.15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但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
16. 以下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BC)
A.油田 B.设备
C.房屋 D.专利权
E.土地使用权
★考核知识点:固定资产折旧P107
附3.16 参考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节、第六节
17.确认折旧费用的分录是(ACD )
A. 配比原则的应用 B.一个结账分录
C.一个调整分录 D.会减少企业的资产总额和股东权益总额
E.会影响利润表,但是不会影响资产负债表
★考核知识点:固定资产折旧P119
附3.17 基础知识回顾
18. 企业对外投资按“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可以分为(BCDE )
A.债权性投资 B.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可供销售金融资产
E.长期股权投资
★考核知识点:对外投资分类P138
附3.18
《企业会计准则2006》根据企业投资目的和投资项目承担的风险,将一般工商企业的对外投资分为以下四项:
(1)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一切金融工具的总称,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应付款项、股票、债券、权证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指企业为赚取市场价差而持有的债权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其主要特征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期间要承担当期利率变动、市价变动风险对该资产价格的影响。
(2)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到期日确认、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日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因而在投资期间无须考虑利率变动或市价变动风险对回收金额的影响。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特征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在该投资项目持有期间的企业利润不会受到利率变动和物价变动风险的影响,但是在该资产出售时企业需要承担整个持有期间利率变动和物价变动风险。
(4)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指指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因为持有期间比较长,在确认和计量中应该充分考虑被投资企业取得日的公允价值及以后形成的经营成果和利润分配情况对投资项目价值的影响。
19. 企业对外投资按性质可以分为( ABE)
A.债权性投资 B.股权性投资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可供销售金融资产 E.混合型投资
★考核知识点:对外投资分类P137
附3.19
按投资的性质,可以分为股权性投资、债权性投资和混合性投资。
20.将一项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必须的条件(ABC )
A.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B.有能力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C.有明确的意图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D.企业可以随时变卖投资
E.可用于任何目的的投资
★考核知识点:持有至到期投资P141
附3.20
将一项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 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2. 企业有能力将投资持有至到期;3. 企业有明确的意图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21.企业的流动负债项目有(BDE )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预付账款
D.应付职工薪酬 E.应付股利
★考核知识点:流动负债P185-202
附3.21 参考第八章
22. 以下有关流动负债表述正确的是( ADE)
A.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
B.必须以现金或银行存款偿还
C.所以的流动负债金额和到期日都是确定的
D.一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E.有的流动负债发生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但是可以估计
★考核知识点:流动负债P185
附3.22
会计上依据负债的偿付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凡偿还期短于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为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等。
由于流动负债的偿还期通常都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之内,其到期值同现值之间的差额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为了简化会计处理,实务中都是以未来应付的金额来对流动负债进行计量。
另外,流动负债中还可能包括一些特殊的项目。对这些负债,企业以非现金的形式进行偿付,如提供实物资产或劳务等。这种流动负债通常按交易双方约定的资产或劳务的价格来计价。在没有事先约定价格时,则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时资产或劳务的市场价格入账。
23.根据未来偿付金额的确定程度,流动负债可分为(ABE )
A.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
B.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
C.金额取决于偿还时间的流动负债
D.金额取决于合同完成情况的流动负债
E.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考核知识点:流动负债P186、199、201
附3.23
根据未来偿付金额的确定程度,流动负债可分为三类: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根据合同、契约或法律的规定,具有确切的金额,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还日期,并且到期必须偿还的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应付股利以及应交税金等。
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具体的金额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成果来决定,并且一般是在会计期末时才能确定的流动负债。这主要包括企业的一些应交税金,如应交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城乡维护建设税等。这些税金的交纳金额要根据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利润或营业流转额计算确定。
金额不能确定而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是指由于过去已经完成的经营活动而确定存在,但金额不能确定,需要进行估计的负债。如产品质量保证负债。
24.债券票面标明的要素有(ACD )
A.面值 B.到期价值 C.还本期限
D.名义利率 E.市场利率
★考核知识点:公司债券P220
附3.24
债券的票面一般要标明下列要素:
1.面值。面值即票面价值,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币种,二是按该币种注明的债券价值,它表示企业在还款日应偿还的货币额。
2.债券还本期限。指偿还面值(本金)的时间长度,例如三年、五年等。
3.名义利率。也称票面利率、息票利率,是债券发行人在债券上标明的利息率,它表示债券发行人答应每年根据这个利率支付的利息。
除上述基本要素外,债券的票面上还有还本付息方式、发行日期和序号、发行单位印鉴、是否记名、能否转让等项目。
25.“应付债券”需设置以下明细账户进行核算(ABCD)
A. 面值 B. 溢折价
C. 应计利息 D. 交易费用
E. 税金
★考核知识点:公司债券P223
附3.25
为了核算长期债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情况,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在该科目下设置“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交易费用”四个明细科目;
26.公司债券折价和溢价的摊销方法有( CD)
A.总价法 B.净价法 C.直线摊销法
D.实际利率法 E.备抵法
★考核知识点:公司债券P225
附3.26
企业债券的溢价和折价是应计利息费用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债券期的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应按照合理的方法,将溢价或折价部分进行摊销,以确定计算应计利息费用。溢价折价的摊销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
27. 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的是(ABCE)
A.公司是独立的法人
B.股东责任有限
C.股东所有权可自由转让
D.公司寿命取决于股东寿命
E.是纳税主体
★考核知识点:公司P239
附3.27
公司的特征为:
(1)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只负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的负债没有个人偿还的义务。
(2)公司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公司一经政府批准成立,就成为由法律赋予人格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具有同自然人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3)公司是纳税主体。公司如有盈利,要交纳公司所得税。然后,股东再就分得的现金股利交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公司的收益要经过重复课税。
(4)所有权和管理职能分离。
(5)所有权的可转让和持久生命。
(6)严格的法律管制。
28.属于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的科目有(ABCD )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E.留存收益
★考核知识点:股东权益P253
附3.28
在我国,报表中的股东权益构成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企业的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主要通过“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两个账户进行。
29.盈余公积的用途有( ABC)P252
A.弥补亏损 B.转增资本
C.发放股利 D.支付工资
E.偿还债务
★考核知识点:股东权益P252
附3.29
盈余公积是企业专门用于维持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准备,其用途为:
(1)弥补亏损。税法规定,企业某年度发生的亏损,在其后五年内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从其后第六年开始,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如果税后利润不够弥补亏损,则可以用发生亏损以前提取的盈余公积来弥补(因为从发生亏损的年度开始,在亏损完全弥补之前不应提取盈余公积)。企业以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转增资本或股本。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必须经投资人同意或股东大会决议批准。在将一般盈余转增资本时,应按投资人持有的比例进行结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的一般盈余公积的比例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3)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在特殊情况下,当企业累积的盈余公积比较多,而未分配利润比较少时,为了维护企业形象,给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用盈余公积分派现金利润或股利。因为盈余公积从本质上讲,是由收益形成的,属于资本增值部分。
30. 收入包括(ABD )
A. 销售商品收入 B.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C. 代收账款 D. 提供劳务收入
E. 预收账款
★考核知识点:收入P284
附3.3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但不包括企业代第三方或者客户收取的款项。
31. 营业外收入包括(BCDE )
A发行股票溢价收入 B.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收益
C.罚款净收入 D.无法支付的应付款
E.教育费附加返还
★考核知识点:营业外收入P300
附3.31
利得(营业外收入)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由于营业外收入不是通过经营所产生的,企业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也就不可能要求与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等。
32. 以下属于期间费用的是(CDE )
A.销售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E.销售费用
★考核知识点:期间费用P313
附3.32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所耗费的财产物资和劳务支出等,不与某种成本计算对象直接相关,也不与各期的营业收入水平直接相关,从而属于某一时期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期间费用在其发生时应当即予以确认。
33.以下可以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核算的是(BCDE )P200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资源税
E.城乡建设维护税
★考核知识点:营业税金及附加P316
附3.33
公司经营业务实现收入以后,需要按规定交纳各种税费,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除增值税是价外税,向购买者收取外,其他税费需要由公司负担。营业税金及附加是一项对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不是取得营业收入的前提,而是营业收入带来的抵消项。但作为营业收入的减项,与其他的营业成本没有区别。
企业应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来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这些税费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34. 在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中包括(ABCE)
A. 管理费用 B. 资产减值损失
C.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D. 营业外收入
E. 投资收益
★考核知识点:营业利润P330
附3.3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的规定,一般工商企业的营业利润可由以下公式得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35.以下对利润描述正确的有( ABE )
A.利润是利润表项目
B.利润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C.利润的金额取决于收入与费用,不涉及利得和损失
D.利润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E.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P326-331
★考核知识点:利润P326、331
附3.35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的规定,一般工商企业的营业利润可由以下公式得出: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36. 以下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BCE )
A.财务报表可以提供企业的全部信息
B.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的提供要符合会计准则
C.财务报表分析具有滞后性
D.财务报表中的信息都是精确的,没有主观估计
E.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要经过审计
★考核知识点:财务报表P350
附3.36 参考第15章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组成。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会计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旅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该项规定说明了会计信息的作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部分,是传递会计信息的重要媒介。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是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为了便于使用者的比较和判断,要求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必须经过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才可以对外公布。
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帮助报表分析者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可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不论是债权人、股东、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应该对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信息作充分分析,将其作为有关决策的重要参考。但是,财务报表分析由于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故而并非决策的唯一依据。关于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历史成本问题。财务报表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一般都以历史性的数据为资料与过去的数据,同行业数据相比较,并由此来分析和预测未来。这样财务报表分析就具有了滞后性,无论是趋势分析,还是比率分析,所利用的数据都是过去的,若用于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判断,显然有一定的误差。而且各种比率的计算依据都是财务报表上的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各种比率与决策是否相关,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
(二)收益确定中的估算问题。在企业日常的收益确定中存在着大量的估计项目,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坏账损失的估计等,所确定的净收益只是一个近似值,而不是准确的,因而与净利润相关的比率也会受到影响。
(三)可比性问题。由于各个企业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以及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等方面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会使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之间不完全可比。另外,许多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合并编制的,不同类型的附属公司编制的合并报表,与其他企业的报表信息无法比较,有关的行业统计数据也无可比性。因此信息使用者在将企业的报表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信息的可比性。
(四)物价变动问题。由于财务报表通常都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表中所列数据并未考虑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影响,这样会使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报表信息缺乏可比性,使趋势分析难以进行。
(五)报表信息的片面性。财务报表没有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决定了财务信息是量化的信息,而且仅限于能够货币量化的信息。许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因素,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科学技术、自创商誉、经理人员的能力、产品质量、员工士气、社会一般经济情况、本行业的经济前景以及公司在本行业中的地位等非财务方面的情况,财务报表都无法以货币来进行衡量和表达。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必须通过利用同业公布的信息、阅读有关资料、与研究机构保持联系等途径,尽可能获得财务报表中没有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六)管理当局的粉饰行为。有些企业的管理当局为了展示其良好的业绩,吸引投资者,可能会故意粉饰报表。例如,为了提高流动比率或者降低债务比率,在会计期末突击还债,下期初再重新借入;在编表之前应该购进存货故意推迟,即可提高存货周转率,又可保留大量的现金,显示出良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因此报表使用者应注意财务报表只是企业期末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正反映,不一定反映了企业典型的和真实的情况。
(七)环境因素的作用。企业的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公司的章程、各项制度、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的重视程度、各项作业系统的完整性、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企业会计处理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的法令法规、经济体制、会计发展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企业会计处理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环境因素影响了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可靠性。
37. 以下属于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比率有(ABCE)
A.资产收益率 B.每股收益额 C.所有者权益收益率
D.速动比率 E.销售利润率
★考核知识点:获利能力比率P409-413
附3.37
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每股收益等。
四、简答题:
1、会计要素有哪些?简要说明各要素的含义。
参考答案: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因此也称为会计报表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考核知识点:会计要素P10
附4.1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因此也称为会计报表要素。根据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资产使用权形成的收入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第四、第五、第六个会计要素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的构成。企业发生任何一笔涉及经营业务的经济业务,都必然导致这三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的金额发生相应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收入- 费用= 利润。损益表就是根据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编制的。
在企业产权关系明确之后,企业获得的利润除交纳所得税以外,余额归投资者所有。因此,上述六项会计要素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资产=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收入-本期费用)
或者:资产=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实现利润
2.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包括哪几个环节 ?各环节的含义是是什么?
参考答案:
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可以分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
(1)会计确认,就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某一会计要素的内容正式地记入账册并在期末正式地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2)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前提下,对会计要素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并予以确定,使其转化为可用货币表现的信息。
(3)会计记录就是将经确认、计量的项目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记入有关账簿的过程。
(4)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考核知识点:会计信息生成P12-16
附4.2
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可以分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也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会计确认,就是将某一项目作为某一会计要素的内容正式地记入账册并在期末正式地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确认的涵义不仅包括对某一项目初始出现时的确认,也包括对其记入账册后发生变动的确认。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有: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
(2)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的前提下,对会计要素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并予以确定,使其转化为可用货币表现的信息。简言之,会计计量就是对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密切相关。会计确认解决定性问题,即解决“是不是”和“是什么”的问题,会计计量则解决定量问题,即解决“是多少”的问题。会计确认是计量的基础,确认的原则不同,会计计量的结果就不一样。
从会计计量的技术方面看,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合理的计量单位,二是决定所采用的计量属性。
计量单位是指计量中使用量度单位。会计计量的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但对某一特定的货币尺度,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名义货币单位(即面值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单位(对名义货币按一定时日的物价指数调整换算后的计量单位)。
计量属性是指可用于计量会计要素的计量尺度的特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
(3)会计记录就是将经确认、计量的项目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记入有关账簿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账户设置、账务处理程序、账户对应关系、账户与报表项目的协调与配合等。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是紧密结合、同步进行的。确认和计量是会计记录的前提,而记录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
(4)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也就是说,财务报告是由会计报表、补充资料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体系。
3、简述各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
参考答案:
(1)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2)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考核知识点:会计计量属性P14
附4.3
(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同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4、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明晰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稳健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考核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P16-19
附4.4
(1)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确实传达了它所代表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其他财务信息,从而能够委托人评价企业的业绩、投资人制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2)相关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重要的质量特征。
(3)明晰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信息的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首先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应做到简明、易懂,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必须在明晰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4)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使用会计准则推荐或许可的格式和指标。
强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并不是要求企业的各个经营时期以及所有的企业都采用绝对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可比性是指同一项业务,应当采取相同或类似的的处理方法,强调的是不同期间和不同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具有共同或类似的特征,可作为比较的基础。其实质在于,通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比较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报告,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6)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根据重要性原则,凡是对资产、负债、损益等项目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7)稳健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可能面临一些不确定事项导致的风险,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在记录经济业务和报告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时,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费用和可能承担的负债。
(8)及时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及时性要求对交易、事项或情况的处理及时,会计信息的提供及时,在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5. 简述货币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和内部控制要点。
参考答案:
货币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
(1) 防止因货币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 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
(3) 保持合理的货币资金规模。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点:
(1)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
(2)遵守现金管理制度
(3)遵守银行存款的管理要求
(4)坚持和完善货币资金的清查盘点制度
★考核知识点: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P25
附4.5
(一)货币资金管理目的
货币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
1.防止因货币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从事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有货币资金的支持。只有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储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正常运行。
2.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制定一套完整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货币资金的收、付、存情况,合理使用货币资金,以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3.保持合理的货币资金规模。货币资金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高收益,过多的货币资金储备,是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资金的表现,过量持有货币资金,会对企业造成损失,这种损失表现为机会成本。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要点
货币资金流动性最强,最易为经管人员挪用或侵占。为了尽量避免差错,也为了降低发生营私舞弊的机率,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要点包括:
1.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将一项业务活动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负责而形成的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遵守现金管理制度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关于现金使用范围、库存现金限额和备用金制度、不得坐支等方面的规定。
3.遵守银行存款的管理要求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办理银行存款的存入、付出和转账结算业务。在国家规定的现金开支范围以外的款项收付,应按照银行有关结算办法的规定,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支票等的签发与使用应完全分开。企业收入的一切款项,除国家另有规定者以外,必须于当日解缴银行。
4.坚持和完善货币资金的清查盘点制度
为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企业还必须坚持和完善货币资金的清查盘点制度。
6.什么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
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
(1) 防止因货币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 保证货币资金安全;
(3) 保持合理的货币资金规模。
★考核知识点: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P25
附4.6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按其存放地点和用途,货币资金划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
1.防止因货币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从事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有货币资金的支持。只有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储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正常运行。
2.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制定一套完整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货币资金的收、付、存情况,合理使用货币资金,以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3.保持合理的货币资金规模。货币资金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高收益,过多的货币资金储备,是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资金的表现,过量持有货币资金,会对企业造成损失,这种损失表现为机会成本。
7、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或销售对象的不同,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现金折扣是指销售方为了鼓励购买方在一定期限内早日偿还货款而按发票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购买方的折扣优惠。现金折扣的条件通常表示为“折扣/付款期限,”如:2/10,n/30(10天内付款折扣2%,30天内全价付款)。
(2)企业提供商业折扣主要是为了促销,也可以通过调整商业折扣来灵活调整售价。提供现金折扣是的目的是促使购货方及早支付货款,并减少坏账损失。
★考核知识点: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P64-65
附4.7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或销售对象的不同,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购买方可以按照标价扣减商业折扣后的价格购买商品。企业提供商业折扣主要是为了促销,如当购买超过相应数量时给予相应折扣以鼓励购买;当商品换季时,给予折扣以加快销售速度。商业折扣还有其他用途,如企业可以利用商业折扣向竞争对手隐瞒真实的发票价格,或者为避免经常更改价目表,通过调整商业折扣来灵活调整售价。商业折扣通常以标价的一定百分比来表示。
现金折扣是指销售方为了鼓励购买方在一定期限内早日偿还货款而按发票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购买方的折扣优惠。现金折扣的条件通常表示为“折扣/付款期限,”如:2/10,n/30(10天内付款折扣2%,30天内全价付款)。提供现金折扣是销售方采取的一项重要财务政策,其目的是促使购货方及早支付货款,并减少坏账损失,但提供折扣也会使企业丧失部分现金收入。所以,企业在制订现金折扣政策时应当在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确保收益大于成本。在销售附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确定有两种方法:总价法和净价法。
采用总价法,在确定应收账款入帐金额时,不考虑现金折扣。如果购买方最终取得了现金折扣,销售方将给予的现金折扣视为尽快回笼资金所支付的理财费用。
采用净价法,在确定应收账款的金额时扣除现金折扣。如果购货方未享受现金折扣,销售方将给予对方的现金折扣视为提供信贷所获得的理财收入。
8、利用备抵法处理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2)不会高估期末应收账款;
(3)符合谨慎性原则。
★考核知识点:应收账款坏账P64-65
附4.8
为了可靠地报告企业的资产情况,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即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尽管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非常精确地计算确定坏帐金额,但是根据以前年度或与之相同或类似信用风险的应收款项发生坏帐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相对可靠地估算本期期末的应收款项中可能存在的坏帐数量。这些坏帐是本期经营中发生的损失,依据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应该计入当期费用,由当期收入来弥补。
为了核算企业各会计期间的坏帐费用,正确计算应收账款的净额,需要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应收账款”等账户的抵消调整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及已转销后又收回的坏账金额,借方登记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贷方期末余额为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金。这种按期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应收款项的计量方法被称为“备抵法”。当确认坏账时,将坏账损失冲减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
9、简述存货确认的条件。
参考答案:
存货的确认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考核知识点: 存货确认 P79
附4.9
存货的确认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项确认条件源于资产的特征。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存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因此,企业确认存货的关键是判断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企业在判断存货所含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时,通常将存货的所有权归属作为重要依据。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某项存货如果其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即使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企业对该项存货也不能予以确认。存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必须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依据,并且应具有可验证性。
10、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有哪些?各有何利弊 ?
参考答案:
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
(1)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或具体辨认法。其特征是强调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之间的关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库存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结转发出存货成本和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个别计价法将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统一起来,能准确地计算发出和库存的存货成本。但在实务操作中工作量相当大。这种方法还给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单位成本的存货,以增加或减少发出存货的成本来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在多数情况下与存货的实物流动基本相同,尤其是那些经营的商品受消费者偏好变化的影响或商品容易变质的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的价值比较接近于现行成本;但是,在物价上涨时期,会使早期较低的存货成本流入销货成本,导致销货成本偏低,账面利润偏高,难以使费用与当期收入恰当配比。
(3)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与月初存货成本的总和,计算出加权平均成本,以确定期末存货和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日常工作量较少,但平时无法控制企业的存货量。该方法主要用于存货品种多、数量大、价值较低、存货周转速度较快的企业。
★考核知识点: 存货 P81-83
附4.10
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企业应当根据存货的性质、企业管理要求等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
(1)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或具体辨认法。其特征是强调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之间的关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库存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结转发出存货成本和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个别计价法将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统一起来,能准确地计算发出和库存的存货成本。而且在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都可以使用。但由于使用该法要对库存各批存货备有详细的凭证记录,并在货品上加上标签或编号,以便对具体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认定,辨别其所属的入库批次。因而在实务操作中工作量相当大,不易普遍实行,而仅适用于那些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这种方法还给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单位成本的存货,以增加或减少发出存货的成本来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来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进行计量。在定期盘存制下,期末存货按最后购入的货品的单位成本计价。在永续盘存制下,要逐笔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
先进先出法在多数情况下与存货的实物流动基本相同,尤其是那些经营的商品受消费者偏好变化的影响或商品容易变质的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按最近的单位成本计价,因而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值比较接近于现行成本;但是,在物价上涨时期,由于销货成本按早期的单位成本计算的,会使早期较低的存货成本流入销货成本,导致销货成本偏低,账面利润偏高,难以使费用与当期收入恰当配比。
(3)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与月初存货成本的总和,计算出加权平均成本,以确定期末存货和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 =
本月发出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存货成本=月末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在定期盘存制下,采用加权平均法是平时不对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只有到月末才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存货和销货成本。该方法简便易行,日常工作量较少,但平时无法控制企业的存货量。该方法主要用于存货品种多、数量大、价值较低、存货周转速度较快的企业。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永续盘存制下每次购货后,都要确定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此对发出商品和存货进行计价。
11.简述固定资产的特征和确认条件。
参考答案:
固定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固定资产可供企业长期使用。
(2)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有限(土地除外)。
(3)固定资产供企业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劳务、出租或企业行政管理等目的。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考核知识点: 固定资产特征、确认 P107
附4.11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固定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一)固定资产可供企业长期使用。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超过一年,能多次参加生产经营过程,并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
(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有限(土地除外)。
(三)固定资产供企业用于生产、提供商品或劳务、出租或企业行政管理等目的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2. 简述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的理由。
参考答案:
(1)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2)可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在其整个预计使用期限内大体保持平衡。均衡各期收益。
(3)有利于设备更新。
(4)可以延期纳税。
★考核知识点:加速折旧法 P115
附4.12
加速折旧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在后期少提折旧的方法。在加速折旧法下,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分配的折旧额较多,折旧速度相对较快。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额呈递减之势,所以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法。目前我国企业选用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中对企业提供的效用不同,在使用前期工作效率相对较高,修理费用和无形损耗相对较少;后期则相反。按照收益与补偿相对应的关系,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应该多提折旧,以后逐年递减才比较合理。这就为采用加速折旧法提供了理论上的合理性解释。
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的理由主要有:
首先,固定资产在使用早期的使用效率较高,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也较多,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下降,它所能提供的收益也随之降低。为了更好地体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应在固定资产提供经济效用较多的早期多提折旧,而在提供效用较少的后期少提折旧。
其次,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包括维护修理费用和折旧费用。在维修费用少的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在维修费用多的资产使用后期少提折旧,可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在其整个预计使用期限内大体保持平衡。
另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固定资产的经济年限越来越短,实行加速折旧法可以减少旧设备淘汰时发生的损失。
在加速折旧法下,前几年折旧费用较高减低了企业前几年的所得税负担,企业可将延期交纳的税金用于自身的发展。这相当于政府给予企业以若干年的免息贷款,有利于刺激企业经济的发展。
13.简述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惯例。
参考答案:
在实际业务中,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企业一般根据月初在用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和月折旧率,按月计算折旧。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算折旧;当月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用照计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提折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后计提折旧。
★考核知识点:折旧范围与惯例 P117
附4.13
一般情况下,企业根据核定的月折旧率和本月在用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在月末计算提取当月负担的折旧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很少是在两个会计期间交接时购进,大部分是某一会计期间当中购进的,因此应该计算购进以后那段时间的应负担折旧额。但是在折旧的计算中,包含了一些诸如使用年限、预计残值等估计因素,计算结果并不精确。因此在实际业务中,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企业一般根据月初在用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和月折旧率,按月计算折旧。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算折旧;当月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用照计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四章第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提折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后计提折旧。
14.简述无形资产的特征。
参考答案:
(1)不存在物质形态。
(2)能使企业在长期内受益。
(3)它们能够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4)具有可辨认性。
★考核知识点:无形资产特征 P123
附4.14
1.无实体性。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一种法律或合同赋予的某种特定或特许的权利,它没有物质形态,但其作用可以感觉得到。不具有实物形态,是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资产的特征之一。某些无形资产的存在依赖于实物载体。
2.无形资产属于长期资产。无形资产能在多个生产经营期内使用,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企业为取得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
3.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必须与企业的其他资产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这里,“其他资产”包括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此外,无形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还较多地受带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相关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利用无形资产所生产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等。
4.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可辨认的含义是无形资产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或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15. 简述长期投资的目的。
参考答案:
主要包括:
(1)实现纵向联合;
(2)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3)积累整笔资金,以供特定用途之需。
★考核知识点:长期投资 P138
附4.15
对于长期投资来说,直接取得投资收益不是其主要目的,更不是唯一目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1)实现纵向联合,通过对企业的原料供应企业或产品经销商的长期投资,控制这些相关企业的业务、参与其经营决策、或与之建立密切联系,配合本企业的经营策略;(2)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通过投资向与本企业现在经营业务无关的行业投资,可以分散经营风险;(3)积累整笔资金,以供特定用途之需。例如企业建立偿债基金,交由信托人代为投资于证券或其它企业。
17.简述长期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参考答案:
(1)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2)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考核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 P150
附4.17
(1)《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三章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三章第十条规定:“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第十一条规定:“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的情况除外。”,综上,权益法是在“长期股权投资”帐户中,按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产权中占有的权益份额反映投资价值的计价方法,这种方法也因此而得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投资损益和长期股权的其他变动。
18.简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
参考答案: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下列内容: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考核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 P145
附4.18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控制,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
(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业与他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时,被投资单位为其合营企业。
(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
(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19.简述负债的特征。
参考答案:
(1)导致一项负债的,必须是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交易或事项。
(2)负债将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3)负债是通过企业资产的流出或劳务的提供来清偿的。
(4)负债金额是能够用货币单位计量或估计的。
★考核知识点:负债的特征 P184
附4.1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的义务。”
负债主要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1.导致一项负债的,必须是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交易或事项。只有当企业实际已经承担了相应的义务时,才能在会计处理中确认这项负债。企业未来计划中的交易或事项,如将要发行的债券,不形成负债。
2.负债将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负债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责任,这种强制性源于相关的法律、合同等的规定。强制性规定包括负债的金额、偿还时间、利率,以及不能按期偿还时的惩罚措施等。某项可有可无的、不具有强制性的责任,不能确认为负债。如企业有责任以支付现金股利的形式向股东分配其利润,但法律并未规定企业必须每年都向普通股股东支付现金股利。那么这种不具强制性的支付责任就不能被看作一种负债。只有当企业已经宣布当年将支付现金股利之后,这种责任才形成负债。
3.负债是通过企业资产的流出或劳务的提供来清偿的。也就是说,负债的清偿意味着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4.负债金额是能够用货币单位计量或估计的。能够用货币单位计量是会计要素的基本条件,即使有时不能准确地计量,也应能够合理地加以估计。
20. 简述企业举借长期债务的利弊。
参考答案:
与发行股票相比,举借长期债务的优点:
有利于保证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有利于企业和股东增加税后所得;
公司所支付的债务利息额可在税前扣除。
缺点:若企业经营不善,长期负债的利息会成为企业长期的财务负担,若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
★考核知识点:长期负债P215
附4.20
举借长期债务,对于股权投资人来说,可以保持其投资比例。例如股份制企业,若采用增发股票形式筹集长期资本,可能会影响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从而影响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能力或权限。而采用举借长期债务的方式筹集长期资本,就不会影响原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不会影响其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债权人除具有按期收回本金和取得利息的权利外,不享有任何其他的权利。债务人除了需按期偿还举借的本金和固定的利息之外,也不承担任何其他义务。当企业的资产利润率高于长期债务利率的情况下,所有者可以享受其剩余的盈余。另外,由于举借债务发生的利息可以在交纳所得税之前予以扣除,而因为发行股票筹资导致的股利支付则需要税后进行。相比之下,债务利息支出可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量。
但是,长期负债也有其不利的方面,一是利息作为一种长期的固定性支出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不佳的情况下,更会增加企业的困难。二是长期负债到期前,企业须提前准备足额的清偿资金,为此,举借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
21.简述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主要区别有:
第一,性质不同。负债是企业债权人对其贷出款项的最终权力;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投入的资本及其经过一段经营后发生的资本盈亏处置的权利。
第二,享受的权利不同。债权人有优先获取企业用于清偿债务的资产的要求权,但没有经营决策的参与权和收益分配权;所有者享有参与收益分配、参与经营管理等多项权利,对剩余资产的要求权。
第三,偿还期不同。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偿还;所有者权益不存在约定的偿还日期
第四,风险不同。债权人风险较小;所有者风险较大。
★考核知识点:所有者权益P237
附4.21
企业的资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统称为权益,其含义是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但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区别有:
第一,性质不同。负债是企业债权人对其贷出款项的最终权力;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投入的资本及其经过一段经营后发生的资本盈亏处置的权利。
第二,享受的权利不同。债权人有优先获取企业用于清偿债务的资产的要求权,但没有经营决策的参与权和收益分配权;所有者享有参与收益分配、参与经营管理等多项权利,但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顺序上置于债权人之后,即对剩余资产的要求权。另外,有必要指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资产的要求权虽有先后顺序之分,但并不针对特定的资产项目。
第三,偿还期不同。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偿还;所有者权益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一般不存在抽回的问题,即不存在约定的偿还日期,因而是企业的一项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只有在企业清算时才予以偿还。
第四,风险不同。债权人获取的利息一般是按一定的利率计算、预先可以确定的固定数额,无论盈亏,企业都要按期付息,风险较小;所有者能够获得多少收益,则需视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经营政策而定,风险较大。
22.试述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特征。
参考答案:
独资企业的特征为:
(1)独资企业不是独立的法人。
(2)独资企业不是纳税主体。
(3)业主对企业的债务单独负无限清偿责任。
(4)设立容易,手续简便。
合伙企业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合伙人互相代理。
(2)合伙人对企业负无限连带责任。
(3)合伙人共同拥有企业的财产。
(4)有限存续期。
公司的特征为:
(1)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只负有限责任。
(2)公司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3)公司是纳税主体。
(4)所有权和管理职能分离。
(5)所有权的可转让和持久生命。
(6)严格的法律管制。
★考核知识点:企业组织形式P238-240
附4.22
1.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一个业主以盈利为目的而设立的企业。独资企业的特征为:
(1)独资企业不是独立的法人。许多国家的法都规定,独资企业在法律上不具有独立人格。因而不能单独拥有行为能力。企业行为被认为实质上是业主的个人行为。企业的财产、企业的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是业主个人的财产和债务。
(2)独资企业不是纳税主体。由于独资企业的行为被视为业主个人行为,因而企业的收益被视为业主个人的收益,只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交纳个人所得税,而不交纳企业所得税。
(3)业主对企业的债务单独负无限清偿责任。独资企业在清算时,如果企业的财产不足清偿债务,则业主应以个人的财产予以清偿。这种责任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4)设立容易,手续简便。由于独资企业只一个投资人,且投资人负无限责任,因此开办程序简单,开办费较少,能够较快完成注册登记。
2.合伙企业
合伙是指二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合伙企业与独资企业相似,既不是法人也不是纳税主体,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合伙经营与独资经营的区别在于:为了明确合伙人的责任和权利,必须订立合伙契约。这种契约关系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合伙人互相代理。在企业的业务范围内,任何一个合伙人所执行的业务,均视为所有合伙人共同执行的业务。
(2)合伙人对企业负无限连带责任。每个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个人责任。当合伙企业不能以企业资产清偿其债务时,合伙人必须用个人财产还清债务。而如果某个合伙人的个人资产不足以清偿其债务份额时,其他的合伙人必须代为清偿。由于全部合伙人对企业的任何债务都负有个人责任,所以谨慎选择合伙人尤为重要。
(3)合伙人共同拥有企业的财产。合伙人投入合伙企业的任何财产,如现金、存货、设备等,都成为企业全部合伙人的共同财产。同时,每个合伙人对其在企业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都有要求权。
(4)有限存续期。合伙企业的存续期以全部合伙人持续拥有企业的时间长度为限。如果原有的合伙人变动,无论是新合伙人的加入,还是原合伙人退出,都使原来的合伙契约终止,随着新的契约的签订,尽管可能仍然延用原来的名称,但企业已经成为新的合伙企业。
3.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指由所有者──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公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中最有生命力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特征为:
(1)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只负有限责任。股东对公司的负债没有个人偿还的义务。一个股东对一家公司投资的最大损失是投资成本支出,而不必担心由于企业经营失败失去自己的全部财产。公司的具体形式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这一特点使其可以比独资和合伙企业拥有范围更广的投资者,并从这些投资者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
(2)公司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公司一经政府批准成立,就成为由法律赋予人格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具有同自然人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公司可以用自己的名义取得资产、承担债务、签订合同、提出诉讼和被诉。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组织形式中,只有公司是法人,具有法人地位。
(3)公司是纳税主体。公司如有盈利,要交纳公司所得税。然后,股东再就分得的现金股利交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公司的收益要经过重复课税。
(4)所有权和管理职能分离。大部分公司制企业的投资人不亲自管理公司,而是由股东选举董事会,由董事会聘任的总经理等高级职员负责经营。
(5)所有权的可转让和持久生命。公司的所有者可以出售或转让股份,特别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股东可以随意转让自己持有的股票。公司的持续经营不因股东的变更而受到影响,因而公司具有较为长久的存续期。
(6)严格的法律管制。由于所有者仅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为了保护债权人,各国政府对公司都实行比较严格的法律管理。
23.什么是盈余公积?其用途有哪些?
参考答案:
盈余公积是企业专门用于维持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准备,其用途为:
(1)弥补亏损。
(2)转增资本或股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的一般盈余公积的比例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3)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考核知识点:盈余公积P252
附4.23
盈余公积是企业专门用于维持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准备,其用途为:
(1)弥补亏损。税法规定,企业某年度发生的亏损,在其后五年内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从其后第六年开始,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如果税后利润不够弥补亏损,则可以用发生亏损以前提取的盈余公积来弥补(因为从发生亏损的年度开始,在亏损完全弥补之前不应提取盈余公积)。企业以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转增资本或股本。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必须经投资人同意或股东大会决议批准。在将一般盈余转增资本时,应按投资人持有的比例进行结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的一般盈余公积的比例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3)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在特殊情况下,当企业累积的盈余公积比较多,而未分配利润比较少时,为了维护企业形象,给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用盈余公积分派现金利润或股利。因为盈余公积从本质上讲,是由收益形成的,属于资本增值部分。
24.普通股股东的权利有哪些?
参考答案:
普通股股东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
1.投票表决权。
2.收益分配权。
3.优先认股权。
4.剩余财产分配权。
★考核知识点:普通股P262
附4.24
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股份,也是风险最大的股份。普通股是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在公司只发行一种股票的情况下,所有股票都为普通股。普通股股东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
1.投票表决权。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事项,一般应由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决定。普通股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有投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持有一股普通股,拥有一票表决权。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普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合并、分立或解散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普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股东通过这一手段,可参与公司的管理。所以,持有普通股可以达到控制公司经营管理权的目的。
2.收益分配权。股东可以按照董事会的决议,在发放股利时领取股利。但普通股股东能够获取多少股利,应以公司董事会的宣告为准。在董事会宣告分派股利之前,任何股东对公司的净利润没有直接的要求权。股利的数额通常随公司盈利的多少而增减。
3.优先认股权。在公司增发新的普通股股票时,普通股股东有按其持股比例优先认购新股的权利,以保持其在公司股份中的比例。
4.剩余财产分配权。当公司清算时,全部资产变卖以后所得收入,在偿还债务和优先股股东的投资以后,如果还有剩余,将按普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予以分配。
25.简述累积优先股与非累积优先股的区别。
参考答案:
累积优先股是一种累积吸收股利的权利,这种权力体现在,公司当年未分配优先股股利或分配不足,将累积到以后年度予以补付。公司在以后年度分派股利时,只要有累积优先股股利尚未付清,就不得发放普通股股利;非累积优先股则是指公司当年未分配优先股股利或分配不足,以后年度将不再补付。
★考核知识点:优先股P263
附4.25
按优先分配权不同,可将优先股分为:累积优先股与非累积优先股。累积优先股是一种累积吸收股利的权利,这种权力体现在,公司当年未分配优先股股利或分配不足,将累积到以后年度予以补付。公司在以后年度分派股利时,只要有累积优先股股利尚未付清,就不得发放普通股股利;非累积优先股则是指公司当年未分配优先股股利或分配不足,以后年度将不再补付。
26.简述库藏股的特点和取得原因。
参考答案:
库藏股票有如下特点:
(1)库藏股票不是资产,仅仅是股东权益的减项。
(2)库藏股票没有选举权和优先认股权,一般也不参与股利分配和剩余财产的分配。
(3)库藏股票业务不产生损益,因此公司买卖自己的股份不影响净收益。
(4)库藏股可能减少留存收益,但决不会增加留存收益。
(5)当公司持有库藏股票时,分配股利应受到限制。
公司重新取得本公司已发行股票的原因主要有:
(1)提高本公司股票的每股盈余。
(2)收缩经营规模。
(3)为实施员工购股权计划的需要,或为满足可转换债券或可转换优先股的转换需要。
(4)预防被其他公司接管。
(5)取消某一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考核知识点:库藏股P267
附4.26
库藏股票有如下特点:
(1)库藏股票不是资产,仅仅是股东权益的减项。
(2)库藏股票没有选举权和优先认股权,一般也不参与股利分配和剩余财产的分配。
(3)库藏股票业务不产生损益,因此公司买卖自己的股份不影响净收益。
(4)库藏股可能减少留存收益,但决不会增加留存收益。
(5)当公司持有库藏股票时,分配股利应受到限制。
公司重新取得本公司已发行股票的原因主要有:
(1)提高本公司股票的每股盈余。企业通过增加库藏股票以减少发行在外的股份,从而达到提高每股净收益和股利率的目的。
(2)收缩经营规模。由于公司经营方针或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业务萎缩,经营不振,而减少股本,使经营规模与资本相符,同时也就减少了分派股利的压力。
(3)为实施员工购股权计划的需要,或为满足可转换债券或可转换优先股的转换需要。
(4)预防被其他公司接管。在80年代后期,美国许多公司成为被接管的目标。为预防接管,公司或者从借贷市场上借款,或者动用可支配的现金在市场上购入本公司的普通股股票,这些行动减少了股东权益,而增加了资本结构中的债务成分,加大公司风险,从而使公司对接管者的吸引力下降。
(5)取消某一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如某一股东要退股,因而需买下退出企业股东的全部股份。
27.简述股利的形式和限制条件。
参考答案:
1.股利按其分派的形式,可以分为现金股利、财产股利和股票股利等。
现金股利是指公司以货币资金支付给股东的股利,这是最常见的股利形式。财产股利是指公司以非现金资产支付给股东的股利。股票股利是以公司的股票向股东分派的股利,即按比例向股东派发公司的股票。
2. 限制条件有(1)对留存收益的限制;(2)董事会的股利政策;(3)公司的财务状况。
★考核知识点:股利P270
附4.27
股利是按照股份的比例分派给股东的留存收益。
拥有足够的可供自由支配的留存收益,仅为分派股利提供了一定条件,实务中是否分派股利、分派多少股利以及以何种形式分派股利等,往往还存在一些限制条件,包括:
1.对留存收益的限制
对留存收益的限制主要有:(1)法定要求。许多国家法律对留存收益分配有所限制,限制的主旨是不能侵蚀法定资本。如我国规定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除以盈余公积分配的情况)。另外有些国家法律规定,若有库藏股票,则相当于库藏股票成本金额的留存收益不得用于分配股利等。(2)合约的限制。某些合同、协议会限制公司分配股利的能力,如长期贷款协议中有限制发放股利的条款,以保证公司的还债能力;在与优先股股东签订合约中若有公司发行可收回优先股,要限制普通股股利的发放条款,以保留资金,保证收回优先股的能力。(3)董事会的决议。 如:一是为积累资金、扩展经营业务,或其他目的,限制发放股利;二是为潜在的损失或支出作准备,限制股利发放。
2. 董事会的股利政策
公司董事会一般对于发放股利的时间、数额及方式等有既定政策,以保证公司业务的顺利进行和股票市价的稳定等。如每期发放的每股股利大体相同,为此在利润多的年份可能保留一部分不予发放,以丰补歉,使得利润少的年份也可与利润多的年份一样分发股利。
3. 公司的财务状况
收益与现金虽然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有时,公司有高额的留存收益,却只有很少的现金。因而现金股利发放与否,还会受到公司财务状况的限制。
股利按其分派的形式,可以分为现金股利、财产股利和股票股利等。
现金股利是指公司以货币资金支付给股东的股利,这是最常见的股利形式。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应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由董事会正式宣告。公司如果发生亏损,在用留存收益弥补以后,还可以用任意盈余公积或法定盈余公积分派股利。其中,用法定盈余公积分派股利以后,法定盈余公积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财产股利是指公司以非现金资产支付给股东的股利。财产股利可以是公司所持有的其他公司的有价证券、公司的不动产、商品或其他经董事会决定用于分配的资产等,其中以其他公司的证券支付最为常见,因为这些财产的公允市价容易确定,而且易于按持股比例向股东进行分配。
股票股利是以公司的股票向股东分派的股利,即按比例向股东派发公司的股票。
28.发放股票股利的利弊。
参考答案:
股票股利是以公司的股票向股东分派的股利,即按比例向股东派发公司的股票。发放股票股利有以下优点:
(1)保留资金,用于扩充经营或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2)降低股票每股市价,利于流通。
(3)减少股东个人所得税。股票股利被认为不是股东所得,因此可免缴个人所得税。
但对于股东而言,股票股利有下列不足:
(1)无法获得公司的资产。
(2)股权比例不增加。
(3)从理论上讲,投资的市场价值不会增加,增加的股份数量会被每股市价下跌所抵销。
(4)因股票股利减少留存利润而使得将来的现金股利受到限制。
★考核知识点:股票股利P273
附4.28
股票股利是以公司的股票向股东分派的股利,即按比例向股东派发公司的股票。我国上市公司通常称为送股。
对公司而言,发放股票股利有以下优点:
(1)保留资金,用于扩充经营或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2)降低股票每股市价,利于流通。发放股票股利,增加了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股价会随之下降。
(3)减少股东个人所得税。股票股利被认为不是股东所得,因此可免缴个人所得税。
但对于股东而言,股票股利有下列不足:
(1)无法获得公司的资产。
(2)股权比例不增加。
(3)从理论上讲,投资的市场价值不会增加,增加的股份数量会被每股市价下跌所抵销。
(4)因股票股利减少留存利润而使得将来的现金股利受到限制。
尽管如此,股票股利仍受股东欢迎。因为股东们普遍认为:股票股利是公司成长的标志;是健康财务政策的标志;通过股票交易使得市场价格不至于按比例下降;如果公司有支付固定现金股利的历史,股票股利会使每个股东未来获得更高的现金股利;市价下降使得公司股票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由于发放股票股利既利于公司,又利于股东,因此也是比较流行的股利分配方法。
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与其他股利大体相同,即减少留存利润,增加股本。其中,重要的问题是股票价值的确定。流行的观点认为应采用公允市价,并假定公司以现行市价出售股票取得现金,并将现金作为股利发放,因此,股利按照市价确定。在确定市价时,应当考虑作为股利发放的股票对市价的影响。股票股利发放较少时,对市价影响不大,股票股利发放较大时,市价就会发生较大幅度的下跌。
29.简述收入的特征
参考答案:
收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收入来源于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中,而不是从偶尔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
(3)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者代收的款项。
★考核知识点:收入P285
附4.2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但不包括企业代第三方或者客户收取的款项。
根据以前所述收入的定义,收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收入来源于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中,而不是从偶尔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例如:由于固定资产是为使用而不是为出售而购入的,出售固定资产并非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因而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不列作收入加以核算。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例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抵偿债务,部分收取现金。
(3)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是因为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的形式是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抵消。根据会计等式“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无论是资产的增加还是负债的减少,均可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企业取得收入一定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但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也可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这里仅指收入本身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不是指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毛利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者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以及各种代收代缴款项。
30.什么是收入确认?其一般标准有哪些?
参考答案:
所谓收入确认,就是根据一定的收入实现标准将企业发生的经济资源流入作为收入会计要素的内容正式记入账册并在期末正式地列入会计报表。
营业收入的确认必须符合收入实现原则,它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收益过程的基本完成。
★考核知识点:收入P287
附4.30
所谓收入确认,就是根据一定的收入实现标准将企业发生的经济资源流入作为收入会计要素的内容正式记入账册并在期末正式地列入会计报表。此中的“实现”,是指将非现金资产与权利转化成现金或对现金的要求权的过程。
营业收入的确认必须符合收入实现原则,它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收益过程的基本完成。下面分别阐述:
(一)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
传统会计观念认为营业收入取得的依据必须是企业参与销售或提供劳务等一项经济业务,并取得新增资产。由于强调这一点,因而认为历史成本自然而然成为资产计价基准。用术语解释“一项经济业务发生,营业收入已取得”这一条件,就是“贷方所记录的营业收入,一定要借方有相应的资产或相应的被抵消了的债务为证明。”①
(二)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
代表营业收入而流入企业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客观计量的,否则不应视为已经发生了营业收入。关于资产的计量,主要是资产的可变现性和可回收性。
1.资产的可变现性
资产的计量首先必须是可变现的。对于企业收到货币性资产,由于有确定的金额,符合确认的规则,也是可以计量的。假若企业收到的是非货币性资产,如前文所述,也是可以计入收入的,但这些非货币性资产必须有市场牌价作为依据,同时必须可以依据市场牌价随时转化为货币性资产,才能计列为营业收入。
2.资产的可回收性
资产的可回收性是关于资产可否可计量的另一个问题,例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究竟能有多少可以收回,并没有多大的客观依据,通常只是依据以往的经验加上主观判断,认为收款期越长,能够收回的可能性认为越不肯定,从而主观估计一个坏账比例。
(三)收益过程的完成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是营业收入的产生过程。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经营周期或收益过程完成后,营业收入才全部产生,才应确认收入。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均采用以收入实现为基础的确认方法。企业一般应当在已经向客户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并且收到货款或已取得收取货款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凭据时确认收入。具体来说,在不同的销货方式下,具体确认营业收入上又有许多不同。
31.简述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的条件。
参考答案: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销售的商品实施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只能同时满足上述5个条件,才能确认销售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考核知识点:收入P288
附4.31
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的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风险主要指商品由于贬值、损坏、报废等造成的损失。报酬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升值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二者的转移往往意味着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企业承担且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企业所有。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销售的商品实施控制。企业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后,如仍然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能否可靠计量,是确认收入地基本前提。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经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的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则新的售价未确定前不应确认收入。
(4)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有把握的收回是确认收入的一个重要条件。即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销售款收回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即使其它收入确认的条件已满足也不能确认收入。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因此,成本不能可靠计量,相关的成本也不能确认,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如已收到价款,收到的价款应确认为一项负债。
企业只能同时满足上述5个条件,才能确认销售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32.利得(营业外收入)与收入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收入与利得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为正常业务所产生的。利得主要是非正常偶然的经济业务所产生。
(2)收入与费用在财务报表各自单独列示,两者相抵后得出利润。而利得则以“净额”来报告。这些营业外收入偶发性很强,前后不发生联系,而且每项营业外收入往往彼此独立,各自没有相应的成本费用。
(3)收入的确认标准大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利得的确认标准大多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
作为营业外收入,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意外发生,企业无力加以控制;二是偶然发生不重复出现。不同时具有这两个性质的项目应当作为正常经营利润的组成部分。
★考核知识点:利得与收入P299
附4.32
收入与利得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为正常业务所产生的。利得主要是非正常偶然的经济业务所产生。这些经济业务许多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
(2)收入与费用在财务报表各自单独列示,两者相抵后得出利润。而利得则以“净额”来报告,因为利得往往只能代表公司资产的单方向增加。这些营业外收入偶发性很强,前后不发生联系,而且每项营业外收入往往彼此独立,各自没有相应的成本费用。
(3)收入的确认标准大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利得的确认标准大多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
作为营业外收入,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意外发生,企业无力加以控制;二是偶然发生不重复出现。不同时具有这两个性质的项目应当作为正常经营利润的组成部分。
尽管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是它们对企业的利润都有影响,都是企业取得最终财务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的区分虽有以上的几点不同,但在区分时也要依据企业自身的性质而定。有时一项经济利益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收入,但同时是另一个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利得有以下几个来源:
(1)资产交换业务。
(2)持有资产的价值变化,或非常增长。
(3)企业和非所有者之间转移资产。
33.简述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参考答案:
费用是一定期间发生的全部收益性支出;而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支出。
费用和成本的突出区别在于:
(1)费用是针对一定期间而言的,成本则是针对一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某产品、某类产品、某批产品、某生产步骤等)而言的。
(2)某一期间的费用将构成本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但是本期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不都是由本期发生的费用所形成,可能还包括部分期初结转的未完工产品的成本;同样,本期的全部费用也不都形成本期的完工产品成本,它包括一些应结转至下期的本期未完工产品的支出,还包括一些不应计入具体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
(3)费用与成本也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计入当期的费用之中。
★考核知识点:成本与费用P299
附4.33
成本是与费用密切相关的重要会计概念,在我国,成本和费用是两个并行的概念。费用是一定期间发生的全部收益性支出;而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支出,包括收益性支出,也包括资本性支出,前者形成产品的成本,后者形成资产的成本。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一般所说的成本是狭义概念上的成本,就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企业会计制度》将成本定义为:“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费用和成本的突出区别在于,费用是针对一定期间而言的,成本则是针对一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某产品、某类产品、某批产品、某生产步骤等)而言的。某一期间的费用将构成本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但是本期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不都是由本期发生的费用所形成,可能还包括部分期初结转的未完工产品的成本;同样,本期的全部费用也不都形成本期的完工产品成本,它包括一些应结转至下期的本期未完工产品的支出,还包括一些不应计入具体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费用与成本也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计入当期的费用之中。
34.什么是费用和损失?它们有何不同特征?
参考答案:
1.费用代表企业为获取一定的收入,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具体表现为资产的减损或负债的增加。其特征有:
(1)费用代表企业资源的不利变化,这种不利变化可以导致企业实际的现金或非现金流出;也可以导致企业预期的现金或非现金的流出。
(2)费用应同盈利活动相联系。
2.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的特征有:
根据损失的定义,它是由于企业非正常项目导致的资源流出。非正常项目的主要特征是:
(1)非正常,指与企业惯常的、典型业务有显著不同。
(2)不经常发生,对于其再次发生无法预期。例如火灾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考核知识点:费用和损失P308-309
附4.34
1.费用代表企业为获取一定的收入,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具体表现为资产的减损或负债的增加。其特征有:
(1)费用代表企业资源的不利变化,这种不利变化可以导致企业实际的现金或非现金流出,如支付水电费、消耗原材料等;也可以导致企业预期的现金或非现金的流出,如承担未来期间应履行的一项负债。不论是实际流出或是预期流出,最终必然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偿债支出虽然是一种资源的流出,但资产的减少对应着负债的减少,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所有者权益不造成影响,因此偿债支出的不利变化不能归为费用。
(2)费用应同盈利活动相联系,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耗费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尽管费用代表着资源的不利变化,但并不是所有资源的不利变化都是费用,向所有者分配的收益(利润或股利),非常项目产生的损失,都会引起企业资源的不利变化,但这几项却不属于费用范畴。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损失定义为: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的特征有:
根据损失的定义,它是由于企业非正常项目导致的资源流出。非正常项目的主要特征是:
(1)非正常。正常的交易是指企业正常的经营业务。例如,对于出售家具的公司,平常的收入主要都来自于家具的出售,属于正常业务;而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出售家具就不是正常的业务,属于非正常业务。
(2)不经常发生。交易的经常发生是指收入或支出发生的很频繁,如果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预期支出和收入的发生,就被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否则就是不经常发生。例如火灾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35.什么是利润?会计利润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利润具有如下特征:
(1)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现销售收入所支出的费用得出的。
(2)会计利润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的。
(3)会计利润是依据收入确认原则的。
(4)会计利润主要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列费用的。
(5)会计利润是依据配比原则计量的。
★考核知识点:利润P327
附4.35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定义,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现销售收入所支出的费用得出的。
(2)会计利润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划分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额。
(3)会计利润是依据收入确认原则的。会计利润通常是在商品销售时,即企业的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主,企业收入已经实现时,才予以确认。
(4)会计利润主要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列费用的。由于企业资产主要是按历史成本(即原始购置成本)计价,因而费用是已耗用资产的历史成本。
(5)会计利润是依据配比原则计量的。它是以本期实现的收入和与其相关费用相配比,与本期收入不相关的成本,作为资产结转为以后会计期间的费用。
36.简述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
参考答案:
(1)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的法定公积金。
(2)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3)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4)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考核知识点:利润P340
附4.36
根据《公司法》第八章第一百六十七条的有关规定,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分配:
1.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2.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3.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4.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37.简述财务报表的作用
参考答案:
(1)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满足其了解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需要。
(2)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满足其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
(3)为税收机关提供有关企业课税、免税、递延纳税的信息。
★考核知识点:财务报表P351
附4.37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会计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旅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该项规定说明了会计信息的作用。会计报表财务报告的核心部分,是传递会计信息的重要媒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满足其了解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呈多元化趋势。企业在获得所有者投资之外,还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投资人和债权人投入资金或取得债权后,总是希望获得高额或稳定的投资报酬。因此在投资前后,他们通常希望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偿债能力如何、盈利能力如何,以便在若干个投资方案中进行决策,从而要求企业对外公布财务信息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些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管理层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以确定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能力和业绩;其次,利用会计信息预测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有关企业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已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
(二)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满足其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
财政部门、中央银行、计划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国民经济管理,必须以企业经济信息为依据制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发展政策,而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可以了解社会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利润的情况,销售产品所取得的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情况,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中有多少用于国家积累,应收帐款的回收速度和存货的周转速度,企业总负债对总资产的比重,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情况等。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国家可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效益情况,作为制订政策和调整资源配置的依据。
(三)为税收机关提供有关企业课税、免税、递延纳税的信息
企业的税收金额是根据相关会计信息计算得出的。企业根据其采购商品和劳务的会计记录确定其应该交纳的增值税,根据其销售收入的会计记录确定其应该交纳的营业税,根据利润记录调整计算应交的所得税。如果企业符合国家税务总局或地方税务局的减免税规定,其减免金额的计算也需要以相应的会计记录为依据。
38.简述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及局限性
参考答案:
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包括
(1)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状况。
(2)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只要体现在:
(1)资产负债表一般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的。当资产的现行市价与历史成本差异较大时,资产负债表无法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现时的财务状况。
(2)资产负债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按权责发生制要求的许多分配调整事项都包括一定的主观因素,因而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而且,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报表无法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降低了偿债能力指标的使用价值。
(三)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它所反映的只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存量状况。无法提供有关资本运作、资金运转过程的信息。
★考核知识点:资产负债表P359
附4.38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编制的,通过对企业全部经济业务的净影响的综合的反映,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包括1.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状况。资产负债表列示了企业拥有的全部资产。资产负债表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它了解企业资产的大致分布情况,从而对其经营状况做出初步的判断。2.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通过对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额和构成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例如,资产负债比例过高的企业,其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值得怀疑,而流动资产过低的企业可能会出现支付危机。
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只要体现在:
(一)资产负债表一般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的。当资产的现行市价与历史成本差异较大时,资产负债表无法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现时的财务状况。而且不同时期取得的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和物价变动等原因,缺乏可比性,加总得到的数字不能准确反映企业拥有资源及其来源的真实价值,甚至会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资产负债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按权责发生制要求的许多分配调整事项都包括一定的主观因素,因而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而且,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报表无法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降低了偿债能力指标的使用价值。
(三)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它所反映的只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存量状况。无法提供有关资本运作、资金运转过程的信息。
39.什么是利润表?其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的作用主要有:
1.揭示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
2.为企业经营成果分配提供重要依据。
3.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4.提供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有关信息。
★考核知识点:利润表P359
附4.39
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使用者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收入和成本耗费情况,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比较利润表提供的不同年度的数据,还可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预测,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此外,利润表提供的信息还是评估投资能力、信用等级和领导人员能力的重要依据。
利润表既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是一张基本的会计报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这是利润表编制的基本目的和作用。其他几个方面的作用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2.为企业经营成果分配提供重要依据。由于利润能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它可以直接影响到许多相关集团的利益。如国家的税收、股东的股利,管理人员的奖金等。
3.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利润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管理效率的直接表现。因此能够基本上反映出企业当局的经营业绩和效率。
4.提供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有关信息。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发展前景是投资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利润表,特别是连续几年的利润表数据可以获得有关企业成长能力的信息。
40.简述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参考答案: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补充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
(2)便于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3)便于报表使用者评估企业的筹资及投资活动。
★考核知识点:现金流量表P364
附4.40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补充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通过利润表,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的获利能力。但是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损益确认的时间与现金收付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
(2)便于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企业的债务除少部分以商品和劳务偿还外,绝大多数是以现金来偿付的。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他们不但关心企业有多少净资产来对债务进行保障,同时也需要了解企业在债务到期时,是否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本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而言,他们不仅关心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能否得到维持并产生利润,同时他们还关心企业获得利润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而这决定于企业相应期间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当期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
(3)便于报表使用者评估企业的筹资及投资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现金流量表提供的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信息,便于报表使用者判断投资和筹资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41.简述现金流量表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区别
参考答案:
(1)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重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计算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以本期利润(亏损)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与费用和营业外收支以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化。得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各项现金流入的来源和现金流出的用途,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能够揭示企业从经营活动中产生足够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再投资的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
间接法有助于分析影响现金流量的原因,并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考核知识点:现金流量表P370
附4.41
对于特定的会计期间来说,企业的利润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并不一致。要确认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就必须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利润转换为收付实现制。这种转换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重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计算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以本期利润(亏损)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与费用和营业外收支以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化。得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显示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各项流入流出内容,相对于间接法而言,它更能体现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各项现金流入的来源和现金流出的用途,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能够揭示企业 从经营活动中产生足够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再投资的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而间接法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和应收应付等项目,据以确定并列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间接法有助于分析影响现金流量的原因,并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即企业应该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并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这样可以兼顾两种方法的优点。
五、业务题(其中含有课后部分重要习题的参考答案)
1. 风寻商贸有限公司2009年3月发生的部分现金收付业务如下:
(1)15日,销售商品款项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收取现金70 200元;
(2)28日,支付管理部门办公室房屋租金6 000元;
(3)31日,进行现金盘点发现短款1 000元,经查明应属于保险公司赔偿。
要求: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0200
2.借:管理费用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3.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考核知识点: 现金、现金清查 P28-30
附5.1
现金业务的核算要通过设置“库存现金”总账来进行,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增加的库存现金,贷方登记减少的库存现金,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现金实有数额。
现金的清查盘点,指对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并将实存数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企业发现现金长款或短缺,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可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后再转入其他科目。当发生现金短缺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查明原因后,如属于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如无法查明原因,则经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当发现现金长款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查明原因后,如应属于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如无法查明原因,则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 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财会部门对总务部门的备用金实行定额管理制度,每月报销费用一次。2010年3月的有关资料如下:
(1)1日,开出现金支票12 000元,为总务部门设立备用金;
(2)31日,总务部门的备用金管理员送交如下单据,报销日常耗费,财会部门补足备用金:差旅费报销单金额为5 600元;市内交通费报销单金额为2 900元;日常办公支出为2 240元;
(3)开出现金支票10 740元以补足备用金定额,因业务扩大的需要,又对总务部门增拨4 000元备用金,并开出现金支票。
要求:根据以上有关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 借:备用金 12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 借:管理费用 10740
贷:库存现金 10740
3、借:库存现金 10740
贷:银行存款 10740
借:备用金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考核知识点: 备用金 P29
附5.2
备用金是指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销售找零、采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
企业拨付的备用金可通过“备用金”科目核算。
企业对备用金的管理有两种制度可供选择,非定额备用金制度和定额备用金制度。在非定额备用金制度下,职能部门和个人所需的备用金采用随支随借的方式,即需要现金时凭审批文件先到财务部门借款并办理借款手续,办完业务后再持发票等付款凭证到财务部门销账并结算差额。如果企业的各种零星开支较多,使用非定额备用金制度不免过于繁琐。为了减少工作量又不放松对各种零星开支的管理,企业可以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事先由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拨付一笔固定金额的备用金,交由专人保管,以供零星开支之用。经管人员按规定的间隔日期或在备用金不够周转时,凭有关凭证向财务部门报销,同时补足备用金定额。
备用金可以通过专设的“备用金”科目进行核算,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当拨付备用金时,借记“备用金”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补足备用金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只要企业不取消定额备用金制度,“备用金”账户的余额不会减少,始终反映企业拨付的备用金金额。
3. 诚信公司2010年9月发生的部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如下:
(1)3日,销售产品,收入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共计58 500元,收到支票存入银行;
(2)8日,收到上月赊销的账款108 000元,存入银行;
(3)16日,购进原材料,价款36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6 120元,共计42 12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4)25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广告费40 000元;
(5)26日,从银行提取现金250 000备发工资。
要求:根据以上有关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借:银行存款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500
2. 借:银行存款 108000
贷:应收账款 108000
3.借:原材料 3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6120
贷:银行存款 42120
4. 借:销售费用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5. 借:库存现金 250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0
★考核知识点: 银行存款 P31-32
附5.3
企业对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需要设置“银行存款”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企业银行存款增加借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本科目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4. 诚达公司2010年4月30日从其开户行取得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为84 400元,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80 400元。经过逐项核对,发现以下未达账项:
(1)企业将月末收到的转账支票9 000元存入银行,并已入账,但银行尚未入账;
(2)企业购入材料开出转账支票3 200元,银行尚未入账;
(3)银行代收款9 600元,银行已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
(4)银行存款利息800元,银行及办理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
(5)银行扣除服务费用600,企业尚未入账。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参考答案: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10年4月30日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80400 银行对账单余额 84400
加:银行已收,企业未入账:
托收款
存款利息
减:银行已付,企业入账:
银行服务费用
9600
800
600 加:企业已收,银行尚未入账的款项:在途存款
减:企业已付,银行尚未出账的款项:未兑现支票
9000
3200
调整后的存款余额 90200 调整后的存款余额 90200
★考核知识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P43
附5.4
为了防止银行存款账目发生差错,准确掌握银行存款的实际数额,企业必须定期核对银行存款的有关账目。这一核对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的收、付款凭证互相核对,做到账证相符;(2)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互相核对,做到账账相符;(3)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开出的银行存款对账单互相核对,以便准确掌握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前两项核对工作一般可在企业内部进行,但第三项工作则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进行的。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对账单核对后可能会有双方记录的存款余额不一致的情况。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记账错误外,也可能是由于未达账项所引起的。
未达账项是指收付款结算凭证在企业与银行之间传递时,由于时间上的不一致导致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它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款记账,而银行尚未收款记账的款项。如企业将收到的转账支票送存银行后,记录银行存款增加,而银行收取支票后尚未增加企业存款金额。
(2)企业已付款记账,而银行尚未付款记账的款项。如企业签发转账支票后登记银行存款减少,而支票的收款人或持票人尚未兑付该支票。
(3)银行已收款记账,而企业尚未收款记账的款项。如企业委托银行收取的款项,银行办妥收款手续后入账,而收款通知尚未到达企业。
(4)银行已付款记账,而企业尚未付款记账的款项。如由银行直接代付的款项,银行已从企业分户账中拨付款项,而有关单证尚未到达企业。
上述四种情况下的未达账项,企业要根据银行送来的对账单逐笔核对后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经过调节,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应当一致。如果仍然不一致,说明银行或企业记账有误。需进一步查找原因。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主要作用是核对企业与银行双方的记账有无差错,其中对未达账项的调整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无须作账面调整,待结算凭证到达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5. 豪城公司2011年5月发生的部分其他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如下:
1.1日,在外埠开立临时采购账户,委托银行将240 000元汇往采购地;
2.3日,以外埠存款购进材料,料款200 000元,支付增值税34 000元,共计234 000元,材料验收入库;
3.5日,将外埠存款清户,收到银行收账通知,外埠存款余额6 000元收妥入账;
4.10日,公司申请办理银行汇票,将银行存款72 000元转为银行汇票存款;
5.14日,以银行汇票结算采购材料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共计70 200元,材料验收入库;
6.16日,银行将多余款项1 800元退回,收妥入账;
7.17日,公司申请办理信用证,将银行存款100 000元存入银行作为信用证保证金;
8.21日,以信用证结算方式向国外采购的材料款90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9.24日,银行将剩余款项10 000元退回,收妥入账。
要求:根据以上有关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240 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
2. 借:在途物资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234000
3. 借:银行存款 6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6000
4.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72 000
贷:银行存款 72000
5. 借:在途物资 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70200
6. 借:银行存款 18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800
7. 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保证金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8. 借:原材料 196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 196 000
9.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 10 000
★考核知识点: 其他货币资金 P44
附5.5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就其性质来看,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一样属于货币资金。但是,由于存放地点和用途不同于现金和银行存款,因此在会计上是分别进行核算的。其他货币资金一般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
“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 核算内容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其他货币资金的增加数额,贷方登记企业其他货币资金的减少数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其他货币资金的结存数额。
6.为大明公司2011年的下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2月5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广告费20000元;
(2)5月1日,赊销商品100000元给A公司,条件:n/30。适用增值税率为17%。销售成本为80000元。
(3)6月1日,公司与A公司达成协议,将其所欠货款100000元及增值税17000元展期,并收到A公司签发的一张面值为117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0天的银行承兑汇票。
(4)7月31日,上述票据到期收回款项存入银行。
要求:根据以上有关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 借:销售费用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2)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
(3)借:应收票据 117000
贷:应收账款 117000
(4)借:银行存款 118170
贷:应收票据 117000
财务费用(117000*6%*60/360) 1170
★考核知识点: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P59-67
附5.6 参考第三章 第一节和第二节
7. 为三星公司2009年的下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2009年5月1日,赊销商品100000元给A公司,条件:n/30。适用增值税率为17%。销售成本为80000元。
(2)6月1日,三星公司与A公司达成协议,将其所欠货款100000元及增值税17000元展期,并收到A公司签发的一张面值为117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0天的银行承兑汇票。
(3)7月1日,三星公司将上述票据转让给B公司用于购买原材料。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增值税发票上注明材料价值150000元,增值税率17%,所欠款项一个月后支付。
参考答案:
(1)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
(2)借:应收票据 117000
贷:应收账款 117000
(3)借:原材料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5500
贷:应收票据 117000
财务费用(117000*6%*30/360) 585
应付账款 57915
★考核知识点: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P59-67
附5.7 参考第三章 第一节和第二节
8. 2011年11月2日,庆龙公司应收某商场的一笔货款160000元到期,该商场暂时无力支付。经协商,该商场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一张,面值为160000元,承兑期限为60天,票面利率为6%。12月1日,庆龙公司持这张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贴现率为12%。票据到期,商场未能付款,银行从庆龙公司存款账户中扣回。
要求: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 2011年11月2日 借:应收票据 160000
贷:应收账款 160000
票据到期日:(11月)28天+(12月)31天+(1月)1天=60天
1月1日到期
2.12月1日
从12月1日——1月1日,贴现期1个月
票据到期值=160000+160000×6%×60/360=160000+1600=161600(元)
贴现息=161600×12%×1/12=1616(元)
实得贴现净额=161600-1616=159984(元)
借:银行存款 159984
财务费用 16
贷:应收票据 160000
3. 2012年1月1日
借:应收账款 160 000
贷:银行存款 160 000
★考核知识点:应收票据贴现会计处理 P61-63
附5.8 参考第三章 第一节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商业汇票到期日前,为取得资金而将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息后,,将差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信用活动。应收票据贴现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企业将未来获取资金的权力“转让”给银行,以提前获取所需资金。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日数/360
贴现日数=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实际日数-1
贴现净额=票据到期值-贴息
企业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应当在办妥贴现手续后,按实际收到的贴现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的面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两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贴现方收到银行退回的应收票据、支款通知等,应按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本息,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贴现方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时,贴现方应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9. 庆华公司于2011年9月销售某商品,标价1600元/件(不含税),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一次购买20件以上给予10%的商业折扣,一次购买100件以上给予20%的折扣优惠。允许的付款时间为20天。
要求:请在如下情况下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2011年9月5日,客户A一次购买40件;
(2)2011年9月18日,客户B一次购买100件;
(3)2011年9月25日,客户A付清全部款项。
参考答案:
1.价款: 1600×(1-10%)×40=57600(元)
增值税: 57600×17%=9792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67392
贷:主营业务收入 57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792
2. 价款: 1600×(1-20%)×100=128000(元)
增值税: 128000×17%=21760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14976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1760
3.借:银行存款 67392
贷:应收账款 67392
★考核知识点: 商业折扣 P64
附5.9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或销售对象的不同,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购买方可以按照标价扣减商业折扣后的价格购买商品。企业提供商业折扣主要是为了促销,如当购买超过相应数量时给予相应折扣以鼓励购买;当商品换季时,给予折扣以加快销售速度。商业折扣还有其他用途,如企业可以利用商业折扣向竞争对手隐瞒真实的发票价格,或者为避免经常更改价目表,通过调整商业折扣来灵活调整售价。商业折扣通常以标价的一定百分比来表示。例如:标价100元,商业折扣20%,则实际售价为80元。存在商业折扣时,扣减折扣后的售价是实际的成交价格,而且商业折扣在交易发生时可以立即确定,所以应收账款应当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销售价格确认。
10. 德兴公司的信用政策为2/10,1/20,n/30,其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2011年12月发生下列业务。
(1)12月1日,销售给庆华公司价值40000元(不含税)的商品;
(2)12月5日,销售给人民商场价值20000元(不含税)的商品;
(3)12月11日,庆华公司送来支票一张,结清半数欠款;
(4)12月25日,人民商场送来支票一张,结清全部欠款。
要求:利用总价法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 借:应收账款 46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
2. 借:应收账款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3. 借:银行存款 46000
财务费用 800
贷:应收账款 46800
折扣40000*2%=800
4. 借:银行存款 23200
财务费用 200
贷:应收账款 23400
折扣20000*1%=200
★考核知识点: 现金折扣 P65
附5.10
现金折扣是指销售方为了鼓励购买方在一定期限内早日偿还货款而按发票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购买方的折扣优惠。现金折扣的条件通常表示为“折扣/付款期限,”如:2/10,n/30(10天内付款折扣2%,30天内全价付款)。提供现金折扣是销售方采取的一项重要财务政策,其目的是促使购货方及早支付货款,并减少坏账损失,但提供折扣也会使企业丧失部分现金收入。所以,企业在制订现金折扣政策时应当在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确保收益大于成本。在销售附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确定有两种方法:总价法和净价法。
采用总价法,在确定应收账款入帐金额时,不考虑现金折扣。如果购买方最终取得了现金折扣,销售方将给予的现金折扣视为尽快回笼资金所支付的理财费用。
采用净价法,在确定应收账款的金额时扣除现金折扣。如果购货方未享受现金折扣,销售方将给予对方的现金折扣视为提供信贷所获得的理财收入。
11.胜龙公司销售某商品,标价1600元/件(不含税),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2011年12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12月1日,销售给客户C200件,公司仓库交货,发货时用支票代客户垫付运费1000元;
(2)12月5日,销售给客户D10件,客户D仓库交货,发货时公司支付运费200元;
(3)12月6日,客户C退回商品4件。
(4)12月10日,客户C又退回商品4件,经协商,每件给予117元(含税)的折让,客户C不再退货。
(5)12月20日,客户C汇来全部欠款。
(6)12月25日,客户D汇来全部欠款。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 借:应收账款 375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4400
银行存款 1000
2. 借:应收账款 187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20
借:销售运费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3. 借:主营业务收入 6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88
贷:应收账款 7488
4. 借:主营业务收入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
贷:应收账款 468
不含税每件折让:117/(1+17%)=100
5. 借:银行存款 367444
贷:应收账款 367444
375400-7488-468=367444
6. 借:银行存款 18720
贷:应收账款 18720
★考核知识点: 应收账款会计处理 P63-67
附5.11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因此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有密切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收账款金额按买卖双方成交时的交换价格计算,也就是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
企业已经销售的商品,可能因质量不合格或者品种、规格不适合而被退回。根据销售方的承诺或者协议,已售商品也可能会被无理由退回。已经退回的商品,是收入的减少,应当同时冲减应收账款(如果购货方已经付款,则应退回现金或银行存款)及相关的科目。有时候购销双方经过协商,购货方同意保留已购商品,前提是销售方减让部分货款,减让的这部分货款称为销货折让。销货折让也是收入的减少,为了集中反映这部分收入减损,发生销货折让时,应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冲减应收账款,同时将按规定允许冲减的当期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12. 2011年12月31日,XQ公司对其应收账款分析如下:
账龄 应收账款余额 预计坏帐损失率(%)
未过信用期限 200,000 1
过期1---60天 80,000 10
过期61---120天 40,000 20
过期121---180天 20,000 30
过期181天以上 10,000 50
合计 350,000
年末该公司计提坏账准备之前,“坏帐准备”账户有贷方余额400元。
要求:(1)按账龄分析法估计期末“坏帐准备”账户的余额;
(2)作出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的调整分录;
(3)列出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帐款部分;
(4)作出次年1月10日注销兴业公司所欠账款8,000元的分录
(5)8月1日收回已注销兴业公司所欠部分账款2,000元。
参考答案:
(1) 坏账准备余额=200000×1%+80000×10%+40000×20%+20000×30%+10000×50%=$29000
(2) 借:资产减值损失 28600
贷:坏账准备 (29000-400) 28600
坏账准备
余额400
X=28600
余额 29000
(3) 应收账款 $350000
减:坏账准备 29000
$321000
(4) 借:坏账准备 8000
贷:应收账款 8000
(5) 借:应收账款 2000
贷:坏账准备 2000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应收账款 2000
★考核知识点: 应收账款坏账 P68-70
附5.12 参考第三章 第三节
为了核算企业各会计期间的坏帐费用,正确计算应收账款的净额,需要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应收账款”等账户的抵消调整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及已转销后又收回的坏账金额,借方登记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贷方期末余额为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金。这种按期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应收款项的计量方法被称为“备抵法”。当确认坏账时,将坏账损失冲减已提取的坏账准备金。
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应收款项可能因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等原因而最终无法收回。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分保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分保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分保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13. A公司采用“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坏账准备的提取比率为10%。2011年12月1日应收款项期初余额为100万元,坏账准备贷方余额10万元。2011年12月份其他相关业务如下:
(1)12月5日,向B公司销售产品210件,单价1万元,增值税率17%,单位销售成本0.6万元,未收款。(假定销售成本于确认销售收入时结转。)
(2)12月25日,因产品质量原因,B公司要求退回本月5日购买的10件商品,A公司同意B公司退货,并办理退货手续和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A公司收到B公司退回的商品。
(3)12月26日,发生坏账损失40万元;
(4)12月28日,收回前期已确认的坏账20万元,存入银行;
(5) 12月28日,计提坏账准备。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借:应收账款 245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57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60000
贷:库存商品 1260000
(2)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0
贷:应收账款 117000
借:库存商品6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60000
(3)借:坏账准备 400000
贷:应收账款 400000
(4) 借:应收账款 20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0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0
(5)借:资产减值损失 39400
贷:坏账准备 39400
应收账款
余额100万元
(1)245.7
(4)20 (2)11.7
(3)40
(4)20
余额294万元
坏账准备
(3)40 余额10万
(4)20
(5)X=39.4
余额 29.4
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940000*10%=294000
★考核知识点: 应收账款坏账处理 P68-70
附5.13 参考第三章 第三节
14. 胜龙公司购买原材料一披,2007年12月2日向材料供应商预先支付40000元订金。12月18日,收到所购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60000元,增值税为27200元,合计187200元。
要求:1.编制会计分录。
2.若该企业“预付账款”账户原账面余额为零,“预付账款”应如何在年末资产负债表上反映?
参考答案:
1.借:预付账款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2007年12月18日
借:原材料 187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7200
贷:预付账款 160000
2.“预付账款”贷方余额120000元,列入流动负债。
★考核知识点: 预付账款 P71
附5.14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企业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属于预付账款的核算范围。预付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但该债权一般以非现金资产的形式收回。
当企业为所购商品预付款项时,应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购物资时,根据发票账单上列明应计入商品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金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补付的款项,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作相反分录。
15. 假设某企业8月份某存货资料如下:
日期 入库 发出
数量(个) 结存
数量(个)
数量(个) 单位成本(元)
1日 500 20500
5日 400 22900
10日 600 300
15日 700 251000
20日 900 100
28日 100 26200
要求:分别在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8月份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参考答案:
(1) 先进先出法
定期盘存制:
期末存货=100×26+100×25=5100
销售成本=38900-5100=33800
永续盘存制:
销售成本=500×20+100×22+300×22+600×25=33800
期末存货=38900-33800=5100
(2)加权平均法(定期)
﹦22.88(元)
期末存货成本=200×22.88=4576(元)
销售成本=38900-4576=34324
(3)移动加权平均法(永续)
8月5日平均成本=(500×20+400×22)/(500+400)=20.89(元)
8月10日销售成本=600×20.89=12534(元)
8月15日平均成本=(300×20.89+700×25)/(300+700)=23.77(元)
8月20日销售成本=900×23.77=21393(元)
8月28日平均单位成本=(100×23.77+100×26)/(100+100)=24.89
期末存货=24.89×200=4978
本月销售成本合计=38900-4978=33922
★考核知识点: 存货 P81-83
附5.15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来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进行计量。在定期盘存制下,期末存货按最后购入的货品的单位成本计价。在永续盘存制下,要逐笔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
先进先出法在多数情况下与存货的实物流动基本相同,尤其是那些经营的商品受消费者偏好变化的影响或商品容易变质的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按最近的单位成本计价,因而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值比较接近于现行成本;但是,在物价上涨时期,由于销货成本按早期的单位成本计算的,会使早期较低的存货成本流入销货成本,导致销货成本偏低,账面利润偏高,难以使费用与当期收入恰当配比。
(2)加权平均法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与月初存货成本的总和,计算出加权平均成本,以确定期末存货和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 =
本月发出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存货成本=月末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在定期盘存制下,采用加权平均法是平时不对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只有到月末才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存货和销货成本。该方法简便易行,日常工作量较少,但平时无法控制企业的存货量。该方法主要用于存货品种多、数量大、价值较低、存货周转速度较快的企业。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永续盘存制下每次购货后,都要确定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此对发出商品和存货进行计价。
16.万华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发票价格40000元,增值税率17%,用银行存款支付。设备购入后安装调试中消耗材料1560元,发生工人工资800元。现在已经完工投入使用。
要求: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 设备的入帐金额=40000×(1+17%)+1560+800=49160元
会计分录如下:
1.借:在建工程 46800
贷:银行存款 46800【40000×(1+17%)】
如果2009年1月1日后购入固定资产则:
借:在建工程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贷:银行存款 46800
2.借:在建工程 2360
贷:原材料 1560
应付职工薪酬 800
3.借:固定资产 49160(46800+2360)
贷:在建工程 49160
★考核知识点: 固定资产取得 P109
附5.16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是指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既包括直接发生的支出,如购买价款、运输费、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支出,如应予以资本化的与固定资产购建有关的借款利息、汇兑损益等。
购入的固定资产需要经过安装后方可使用,会计处理上将购入的固定资产及发生的安装费用等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安装完毕,再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17. 瑞星公司一台车间用设备原价300000元,预计净残值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要求:分别使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前两年的年折旧额,并作出直线法下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300000-8000)÷5=58400元
各年计提折旧的分录:
借:制造费用 58400
贷:累计折旧 58400
(2)年数总和法:应计折旧总额=300000-8000=292000元
第一年折旧=292000×5/15=97333元
第二年折旧=292000×4/15=77867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前三年的双倍直线折旧率=2/5=40%
第一年折旧=300000×40%=120000元
第二年折旧=(300000-120000)×40%=72000元
★考核知识点: 固定资产折旧 P114-117
附5.17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应计折旧总额均衡分摊至各期的折旧方法。直线法下有关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 =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随折旧的计提逐期减少 ,以双倍的直线折旧率乘以递减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折旧额必然逐期递减。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未考虑净残值因素 所以,只要该项固定资产仍在使用,则其账面价值就不可能被冲销完毕,因此,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如果发现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采用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时,就可以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实务上为操作方便,对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两年内改用直线法,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扣除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方法,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各年年初尚可使用年数的总和。
年折旧率 =
18.天星公司一台车间用设备原价300000元,预计净残值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分别使用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并作出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300000-8000)÷5=58400元
各年计提折旧的分录:
借:制造费用 58400
贷:累计折旧 58400
2.年数总和法:应计折旧总额=300000-8000=292000元
第一年折旧=292000×5/15=97333元
第二年折旧=292000×4/15=77867元
第三年折旧=292000×3/15=58400元
第四年折旧=292000×2/15=38933元
第五年折旧=292000×1/15=19467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前三年的双倍直线折旧率=2/5=40%
第一年折旧=300000×40%=120000元
第二年折旧=(300000-120000)×40%=72000元
第三年折旧=(300000-120000-72000)×40%=43200元
第四年、第五年改为直线法:
第四年折旧=(300000-120000-72000-43200-8000)÷2=28400元
第五年折旧=28400元
★考核知识点: 固定资产折旧 P114-117
附5.18 参考:同上
19.大明公司2010年发生的部分投资业务如下(该公司将该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
(1)4月15日,购入中新药业股票100000股,购入价格每股10.2元,其中包括已宣告但是尚未支付的股利为每股0.2元,另支付佣金等费用3000元;
(2)5月5日,收到上述股利;
(3)12月31日,企业持有的中新药业股票的市价为每股8元。
要求:为大明公司上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000000
应收股利 20000
投资收益 3000
贷:银行存款 1023000
(3)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股利 20000
(4)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200000
8*100000-1000000=--200000元
★考核知识点: 交易性金融资产 P139-141
附5.19
企业取得投资时,按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是,在持有期间的各资产负债表日,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调整该项资产的帐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调整前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入当期的利润。
因此,企业投资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投资期间应该确认两种损益。
首先,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其次,在投资期间内的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原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分录。
20.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复兴公司2005年发生有关投资业务如下:
(1)1月1日,购入云能公司可上市交易股票1000股,每股面值100元,购入价格每股105元,其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5元,另外支付佣金等相关费用1000元。1月15日,开云公司收到上述股利。1月30日复兴公司将其中500股出售,售价每股110元。
(2)2月5日,以6100元购入安意公司债券60张,每张面值100元。
(3)3月1日以10800元购入比翌公司股票1000股,内含已宣告尚未支取股利800元,每张面值10元。
(4)3月20日收到比翌公司股利800元。
(5)9月1日以7000元将前购入安意公司股票全部出售。
(6)10月1日,出售比翌公司股票500股,每股售价30元。
⑺ 年末云能公司的股票每股降为95元。比翌公司股票每股市价32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00
投资收益 1000
应收股利 5000
贷:银行存款 106000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应收股利 5000
借:银行存款66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60000
投资收益 6000
2、借:交易性金融资产6100
贷:银行存款 6100
3、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0
应收股利 800
贷:银行存款 10800
4、借:银行存款800
贷:应收股利800
5、借:银行存款 7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6100
投资收益 900
6、借:银行存款 15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5000
投资收益 10000
假定12月31日,云能公司股票市价每股95元;比翌公司股票每股市价32元。
云能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市价95-成本100)*400股= —2000元
比翌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市价32-成本10)*500股= 11000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云能公司股票 2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比翌公司股票 11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1000
★考核知识点: 交易性金融资产 P139-141
附5.20 参考:同上。
21. 2011年2月1日,华兴公司购入宏利公司同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面值为240000元,购入价格为246000元,实际支付价款为248000元,其中含有债券应计利息2000元。该债券的偿还期为5年,年利率为10%,每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
要求:为华兴公司编制购入债券、每年末收到利息和摊销溢价、债券到期收回本金的有关会计分录。(使用直线摊销法)
参考答案:
(1)购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4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000
应收利息 2000
贷:银行存款 248000
应计利息=240000*10%*1/12=2000
(2)每年末收到利息和摊销溢价
年利息:240000*10%=24000
每年摊销溢价:6000/5=1200元;每月摊销100元。
购入之年年末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24000-2000) 22000
应收利息 2000
贷:投资收益 24000
摊销溢价11个月:
借:投资收益 1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100
或:上述分录合并为
借:银行存款(24000-2000) 22000
应收利息 2000
贷:投资收益 22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100
其他年末:
借:银行存款 24000
贷:投资收益 228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200
(3)到期收回本金
借:银行存款 24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40000
★考核知识点: 持有至到期投资 P142
附5.21
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款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取得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时,按投资面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款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借方和贷方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2007年2月2日,甲企业购入乙企业同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面值为300000元,购入价格为315500元,实际支付价款为317500元,其中含有债券利息2500元,债券的偿还期为5年,年利率为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要求:分别编制甲企业购入债券、每年末计提利息和摊销溢价、债券到期时的有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 购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3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5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2500
贷:银行存款 317500
2. 每年末计提利息和摊销溢价
年利息:300000*10%=30000
每年摊销溢价:15000/5=3000元;每月摊销250元。
购入之年年末: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30000-2500) 27500
贷:投资收益 247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750
11个月摊销:3000-250=2750元
其他年末: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30000
贷:投资收益 27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000
3. 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借:银行存款 39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4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50000
★考核知识点: 持有至到期投资 P142
附5.22 同上
23.2007年4月1日,瑞兴公司购入一批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管理,实际支付价款1820000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66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2007年12月31日,瑞兴公司持有的上述股票公允价值为1978000元。
要求:为上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826600
贷: 银行存款 1826600
2.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14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1400
★考核知识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P144
附5.23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帐户,按支付的全部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帐户。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采用公允价值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增减动,应该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帐面金额,但不许可在当期确认为损益,而应该调整“资本公积”帐户;待以后真正出售该项资产时,再一并注销前期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其结转为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
24.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1.A公司于2005年1月1日以1200万元取得B公司股份60万股,并打算长期持有。相关交易费用60000元。取得时,B公司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等,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相同。
2. 2006年3月1日,B公司宣布分配2005年的股利,每股1元。2005年实现利润4860万元。
3. 2006年末B公司发生亏损280000元。
要求:编制2005年、2006年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所有相关分录。
1. 假定A取得了B公司10%的股权;
2. 假定A取得了B公司40%的股权.
参考答案:
1. 假定A取得了B公司10%的股权,使用成本法。
2005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2600000
贷:银行存款 1260000
2006年3月1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600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600000
2. 假定A取得了B公司40%的股权,使用权益法。
2005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2600000
贷:银行存款 1260000
2005年实现利润4860万元。A公司的40%为:4860万*40%=1944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9440 000
贷:投资收益 19440000
2006年3月1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6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0000
2006年末B公司发生亏损280000元。A公司承担40%为:280000*40%=112000元
借:投资收益 112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12000
★考核知识点: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 P145-156
附5.24
(1)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2)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5.宏华公司2008年发生如下一些业务:
⑴5月3日,从A公司购入一批商品,总价款7,500元。增值税率17%。付款条件“2/15,N/30”。
⑵5月10日,从B公司购入一批商品,总价款10,000元,增值税率17%。付款条件“3/10,N/30”。
⑶5月17日,支付A公司全部货款。
⑷6月10日,支付B公司全部货款。
请分别按总价法和净价法为以上经济业务做出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
总价法 净价法
(1)借:在途物资 7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275
贷:应付账款 8775
(2)借:在途物资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
贷:应付账款 11700
(3)借:应付账款 8775
贷: 银行存款 8625
财务费用 150
(4)借:应付账款 11700
贷: 银行存款 11700
(1)借:在途物资 7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275
贷:应付账款 8625
折扣7500*2%=150
(2)借:在途物资 9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0
贷:应付账款 11400
折扣10000*3%=300
(3)借:应付账款8625
贷: 银行存款8625
(4)借:应付账款11400
财务费用 300
贷: 银行存款 11700
★考核知识点: 存货P80、现金折扣P65、应付账款P188、应付增值税P200
附5.25
应付账款是企业在采用赊购方式购买商品、原材料或其他资产时形成的应付而未付的款项。应付账款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应以商品的所有权转换为标志。也就是说,在企业取得所购商品的所有权时确认应付账款。然而,由于收到购货发票的时间同收到货物的时间往往很接近,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等货物验收入库后才根据发票价格登记应付账款,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在验收时发现货物数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而调整已入账的应付账款。但是,如果已到期末,虽收到了发票或其他证明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换的文件,但尚未收到货物,那么,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应根据发票价格或协议价格登记应付账款,同时,记录一项在途物资。即借记“在途物资”,贷记“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一般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如果是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在我国按总价法处理。在这种方法下,应按发票上记载的全部应付金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获得的现金折扣,冲减财务费用。
26.宏华公司于2008年11月1日从银行借入三个月期短期借款45,000元,年利率12% 。该公司采取按月计提利息费用的方法。
请做出取得借款、计提利息费用,以及偿还借款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① 2008年11月1日,取得借款:
借:银行存款 45 000
贷:短期借款 45 000
② 借款期内,按月计提利息。
每月应计利息费用=45000×12%×1/12 = 450(元)
借:财务费用 450
贷:应付利息 450
③ 2009年2月1日,归还借款本息。
借:短期借款 45 000
应付利息 1 350
贷:银行存款 46 350
★考核知识点: 短期借款P186
附5.26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还款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为了核算短期借款业务,应设置“短期借款”账户。该账户用来记录偿还期在一年内的各种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金额,借方登记已归还的短期借款的金额,期末的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归还的借款金额。
短期借款发生的利息,属于企业的融资费用,在会计上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季度或按年支付,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数额较大时,应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按月预提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关系。会计处理上,将当期应计的借款利息金额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应付利息”账户;实际支付时,将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应付利息”账户,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预提数的差额(即尚末提取的部分),借记“财务费用”账户,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如果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月支付的,或者利息数额不大的,可不采用上述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以简化核算。
27. L公司于2008年11月1日开出一张面值15,000元的90天期不带息应付票据,向银行贴现。银行贴现率为12% 。
请为L公司做出取得贷款、分摊利息费用,以及到期偿还贷款的会计分录。并说明在200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中,相关的流动负债项目是如何列示的。
参考答案:
① 2008年11月1日取得贷款时:
银行收取的贴现息=15000×12%×90/360 = 450(元)
公司实得款=15000-450=14550(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单位:元)
借:银行存款 14 550
应付票据贴现 450
贷:应付票据 15 000
②每月末记录已发生的利息费用:
每月摊销额=450÷3 =150(元)
借:财务费用 150
贷:应付票据贴现 150
2008年11月末、12月末和2009年1月末各作一次贴现息摊销分录。
2008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贴现”的余额为150(450-300)元,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如下:
资产负债表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
应付票据 15 000
减:应付票据贴现 150
应付票据净值 14 850
③2009年2月1日,应付票据贴现已摊销完毕,公司按票据面值偿还贷款:
借:应付票据 15 000
贷:银行存款 15 000
★考核知识点: 应付票据P187-189
附5.27
应付短期贷款票据是企业在向银行举借短期贷款时签发的票据。这种短期贷款的利息有两种支付方式:一是到期时支付,另一种是在贷款时由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利息之后,支付给企业,后一种方法也称为应付票据贴现。
利息到期支付的应付短期贷款票据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借入现金时,按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付票据”。票据到期支付时,借记“应付票据”、“财务费用”(或“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应付票据贴现是企业开出应付票据向银行贷款,到期时只需按应付票据的票面金额偿还。银行在向企业支付贷款时,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贷款期间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将剩余的部分支付给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应付票据按其面值反映,由银行扣除的贴现利息计入“应付票据贴现”账户,作为应付票据账户的减项。在贷款期内,应付票据贴现作为财务费用摊销计入各期,摊销方法通常采用直线法。
28.S公司2008年销售甲产品500件,每件售价1000元,公司为该产品提供一年的产品质量担保。以往年度该产品的返修率为3%,平均每件的维修费用为80元。2009年实际发生返修费用为1,400元。
要求: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
①2008年12月31日估计产品质量担保负债时:
产品质量担保负债=500件×3%×80=1200
借:营业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120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1200
②2009年实际发生返修费1400元: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1200
营业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200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1400
★考核知识点: 短期借款P186
附5.28
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通常附带产品质量保证书,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对所售产品的质量负责。对那些由于质量原因发生的故障和损坏,企业为顾客免费提供修理、更换零部件等服务。因此,企业在销售发生时,就已经承担了一项在将来履行的质量保证义务,应该确认为负债,通常称其为产品质量保证负债。由于在销售发生时不能确知此项支出的时间、金额和客户,承担该项业务而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目前就无法精确计量,企业需要对其进行估计。估计的依据可以是关于产品返修的支出情况的历史资料等。
29.富明公司于2005年4月1日发行一批面值$600,000公司债券,利率为12%,期限为10年,每年4月1日和10月1日各付息一次,假设有下面三种情况:
A方案:公司债券按100%发行;
B方案:公司债券按97%发行;
C方案:公司债券按106%发行。
使用直线摊销法
要求:
①编制债券发行时的会计分录;
②2005年10月1日支付利息和摊销溢折价的分录;
③2005年12月31日记录应计利息和应摊销的溢折价的调整分录;
④债券到期收回的分录;
⑤假定在溢价发行情况下,债券于2007年7月1日按105%提前赎回,作出赎回时的分录。
参考答案:
1. A方案:按100%发行
(1) 发行:
借:银行存款 600000
贷: 应付债券——面值 600000
(2) 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36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3) 期末调整:10/1----12/313个月$600000×12%×3/12=$18000
借:财务费用 18000
贷:应付利息 18000
(4) 借:应付债券 6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2. B方案:按97%发行
(1) 发行:
借:银行存款 582000
应付债券——溢折价 18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600000
(2) 支付利息和摊销折价:
借:财务费用 369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应付债券——溢折价 900
半年摊销折价:18000/(10×2)=$900
(3) 期末调整:10/1----12/313个月
$600000×12%×3/12=$18000 $900×3/6=$450
借:财务费用 18450
贷:应付利息 18000
应付债券——溢折价 450
(4) 借:应付债券——面值 6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3. C方案:按106%发行
(1) 发行:
借:银行存款 636000
贷: 应付债券——面值 600000
——溢折价 36000
(2) 支付利息和摊销溢价:$36000/(10×2)=$1800
借:财务费用 34200
应付债券——溢折价 18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3) 期末调整:10/1----12/313个月
$600000×12%×3/12=$18000 $1800×3/6=$900
借:财务费用 17100
应付债券——溢折价 900
贷:应付利息 18000
(4) 借:应付债券——面值 6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5) 提前收兑:
①摊销4/1---7/1的溢价 1/2×$1800=$900
借:应付债券——溢折价 900
贷:财务费用 900
②至2008年7月1日已摊销溢价:1800×4+900+8100
未摊销溢价=36000-8100=27900
债券账面价值:$600000+$27900+$627900
收兑价格:$600000×105%=$630000
③借:应付债券——面值 600000
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18000+赎回损失2100) 20100
应付债券——溢折价 27900
贷:银行存款 648000
★考核知识点: 应付债券P223-226
附5.29
债券发行时,由于市场实际利率与票面名义利率之间的差异,因而债券价格与其面值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若债券价格与其面值相同,为平价发行;若债券价格大于其面值,为溢价发行;若债券价格小于其面值,为折价发行。
为了核算长期债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情况,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在该科目下设置“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交易费用”四个明细科目。
债券折价是对债权人少得利息的一种补偿,也可以认为是债券发行人对债权人预付的一笔利息。对债券发行企业而言,这部分折价应由以后各付息期负担,增加各付息期的利息费用。因此债券发行企业各付息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除了按票面名义利率实际支付的利息费用以外,还应该包括溢折价在各付息期的摊销额。溢折价与折价相反,是债券发行企业在各期多付利息的一种补偿,也可以认为是债券发行企业向债券投资者预收的一笔款项。对债券发行公司来说,这部分溢价应在以后各付息期摊销,冲减各付息期的利息费用。也就是说,债券发行人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额扣减各期溢价摊销额以后的余额。
总之,企业债券的溢价和折价是应计利息费用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债券期的每个会计期末,企业应按照合理的方法,将溢价或折价部分进行摊销,以确定计算应计利息费用。溢价折价的摊销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
直线法即指溢折价或溢价平均分摊于债券各付息期的一种摊销方法。在直线法下,债券各付息期所负担的折价或溢价金额相等,分别转作利息费用或冲减利息费用。
在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溢折价或溢价时,各期利息费用等于实际利率与本期期初债券账面价值的乘积。此处的实际利率即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即使摊销期内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仍以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作为计算利息费用的利率,以各期利息费用与名义利息(票面利息)的差额,作为该期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额。
30.大明商贸2011年1月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接银行通知,甲单位核定投资额80万元已存入银行。
2.接受乙单位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该项无形资产所确认的价值为40万元。
3.接受丙单位以某设备投资,账面原值250000元,确认价值300000元。
4.接受丁单位以某使用过的设备投资,账面原价23000元,确认价值15000元。
5.从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74000元
6.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将资本公积70000元和盈余公积30000元转增资本。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有关分录。
参考答案:
1.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实收资本—甲单位 800 000
2. 借:无形资产 400 000
贷:实收资本—乙单位 400 000
3. 借:固定资产——设备 300 000
贷:实收资本——丙单位 300 000
4. 借:固定资产——设备 15 000
贷:实收资本——丁单位 15 000
5.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74 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74 000
6. 借:资本公积 70000
盈余公积 30000
贷:实收资本 100 000
★考核知识点: 所有者权益P242-245、253-254
附5.30
当企业接受投资人以货币资金进行的投资时,企业应以银行的收款单作为原始凭证,以银行收款单日期作为入账日期,以实际收到的货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当企业接受投资人以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实物进行的投资时,应以实际收到实物的日期作为实收资本的入账日期;以评估确认的价值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价值。其中又分以下为不同的情况:
接受原材料投资。企业接受的原材料投资,其投资额包括不含税的原材料评估价值(如投资协议规定运杂费由受资企业负担,则运杂费应计入原材料价值,但不计入投资额)和增值税两部分。企业应根据不含税原材料评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根据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根据不含税的原材料评估价值与增值税之和,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接受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原始价值,记入“固定资产”科目和“实收资本”科目。
当企业接受投资人以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时,应以实际收到、验收确认的日期作为实收资本的入账日期;以评估确认的价值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价值。
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应按投资人持有的比例转增资本。一般企业经批准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应按照实际转增的盈余公积金额,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1.华宇公司属于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A、B两位股东于2007年12月31日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1800万元。出资协议规定,A、B两位股东的出资比例分别为40%、60%。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摘要如下:
华宇公司所有者权益(单位:万元)
2007年12月31日
实收资本 18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1800
(2) 2007年华宇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0%,决定分配现金股利200万元,计划在2008年2月10日支付。
(3) 2007年12月31日,吸收C股东加入本公司,将华宇公司注册资本由原1800万元增到2000万元。C股东以银行存款190万元、固定资产30万元出资,占增资后注册资本10%的股份。2007年12月31日,有关的法律手续已经办妥。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07年决定提取盈余公积和分配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应付股利”帐户要求写出明细帐户)。
(2)计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吸收C股东出资时产生的资本公积。
(3)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收到C股东出资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增资扩股后各股东的持股比例。
(5)编制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摘要。
参考答案:
(1)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500000
贷:盈余公积 1500000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000000
贷:应付股利--A 800000
--B 1200000
(2)2007年12月31日C股东出资时产生的资本公积
=(190+30)-2000×10%=20(万元)
(3)借:银行存款 1900000
固定资产 300000
贷:实收资本--C 20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00000
(4)2007年12月31日后各股东的持股比例
A=(1800×40%)/2000=36%
B=(1800×60%)/2000=54%
C=200/2000=10%
(5)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如下:
华宇公司所有者权益(单位:万元)
2007年12月31日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2000
资本公积 20
盈余公积 150
未分配利润 150
所有者权益合计 2320
★考核知识点: 所有者权益P242-245、253-254
附5.31 参考 同上
32. 某公司委托证券机构发行普通股股票10000股,每股面值100元,发行价为110元,并约定按发行收入2%收取手续费,从发行收入中扣除。
要求:作出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
发行净收入:110元*10000股*(1-2%)=1078000元
借:银行存款 1078000
贷:股本 1000000
资本公积 78000
★考核知识点: 股票发行P266
附5.32
如果溢价发行股票,应根据取得的净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根据股本金额贷记“股本”账户;用溢价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金额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33.莉达公司2009年底发行在外的股票普通股8,000股,每股面值50元;优先股3,000股,每股面值50元,设定股利8%,该公司在年末拟发放68,000现金股利。
要求:试就下列各种情况分别计算优先股和普通股应分得的股利总数。
①优先股为非累积、非参加。
②优先股为累积、非参加(2008年优先股股利积欠未发)。
③优先股为非累积,部分参加至9%。
④优先股为非累积,全部参加。
参考答案:
(1) 优先股股利=3000股×50×8%=12000
普通股股利=68000-12000=56000
(2) 优先股股利:2008年 12000
2009年 12000
合计 24000
普通股股利=68000-24000=44000
(3)优先股股利:当年股利 3000股×50×8% 12000
1%部分 3000股×50×1% 1500
合计 13500
普通股股利=68000-13500=54500
(4)优先股第一次分配(8%):12000
普通股第一次分配(8%):8000股×50×8%=32000
余额:68000-12000-32000=24000
剩余股利分派率=24000/(3000股×50+8000股$50)=4.36%
优先股第二次分配(4.36%):3000股×50×4.36%=6540
普通股第二次分配:24000-6540=17460
优先股股利合计:12000+$6540=18540
普通股股利合计:32000+17460=49460
或采用如下计算方法:
股利分派率=68000/(3000股×50+8000股×50)=12.36%
优先股股利=3000股×50×12.36%=18540
普通股股利=68000-18540=49460
★考核知识点: 股利P263-265
附5.33
1.累积优先股与非累积优先股。累积优先股是一种累积吸收股利的权利,这种权力体现在,公司当年未分配优先股股利或分配不足,将累积到以后年度予以补付。公司在以后年度分派股利时,只要有累积优先股股利尚未付清,就不得发放普通股股利;非累积优先股则是指公司当年未分配优先股股利或分配不足,以后年度将不再补付。
2.参与优先股与非参与优先股。参与优先股是指在按规定的股利率优先分得当期股利以后,还将同普通股一起再次参与剩余股利的分配。在参与优先股中,依参与的程度,又可进一步分为全部参与优先股和部分参与优先股两种。(1)全部参与优先股。是指除按规定优先分得一定股利外,剩余超额股利亦与普通股按相同比例共享。(2)部分参与优先股。是指除按规定优先分得一定股利外,再按一定比例同普通股一起参与剩余股利的分配;非参与优先股是指在按规定的股利率优先分得当期股利以后,不再参与剩余股利的分配。
34.S公司在2008年3月1日,按每股104元发行面值为100元的普通股100,000股。在2009年6月2日又按每股110元的价格重新收回50000股予以注销。回购时S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万元:其中股本3000万元,资本公积400万元,盈余公积1000万元,未分配利润600万元。
要求:作出2008年3月1日和2009年6月2日的有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 借:银行存款 10400000
贷:股本 10000000
资本公积 400000
2. 借:库存股 5500000
贷:银行存款 5500000
3. 借:股本 5000 000
资本公积 500 000
贷:库存股 5500000
★考核知识点: 库存股P267-265
附5.34
如果溢价发行股票,应根据取得的净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根据股本金额贷记“股本”账户;用溢价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金额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的,应该将收购中实际支付的金额(包括买价、手续费等)借记“库存股”,贷记“银行存款”。库存股帐户的借方金额反映了库存股的取得成本。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注销库存股、实现减资目的,应该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帐户;按注销库存股的帐面余额贷记“库存股”帐户,二者之间的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帐户。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依次借记“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帐户
35. 红星公司2008年2月10日,宣告对其发行的1000 000股,每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分派每股 0.20元的现金股利;并宣告按照发行在外股票的10%分派股票股利。目前股票市价为10.2元。规定的现金股利发放日为 2008年 4月 10日至15日,股东过户截止日期为2008年2月10日至20日。
要求: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2008年2月10日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00000
贷:应付股利 200000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1000 000×10%×10.2) 1020000
贷:股本 1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20000
(2) 2008年2月10日-20日登记日,仅确定支付股利的对象,无需做任何分录。
(3)2008年4月10日至15日
借:应付股利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 000
★考核知识点: 股利P272-274
附5.35
现金股利是指公司以货币资金支付给股东的股利,这是最常见的股利形式。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应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由董事会正式宣告。在会计处理上,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公司便形成对股东的偿付责任,应作为流动负债在账面上予以反映。现金股利发放完毕以后,该项流动负债即告清偿。
股票股利是以公司的股票向股东分派的股利,即按比例向股东派发公司的股票。
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与其他股利大体相同,即减少留存利润,增加股本。其中,重要的问题是股票价值的确定。流行的观点认为应采用公允市价,并假定公司以现行市价出售股票取得现金,并将现金作为股利发放,因此,股利按照市价确定。在确定市价时,应当考虑作为股利发放的股票对市价的影响。股票股利发放较少时,对市价影响不大,股票股利发放较大时,市价就会发生较大幅度的下跌。为此,应当确定股票股利引起市价下跌的幅度,通常以股票股利的数量来划分。
(1)小量股票股利。股票股利小于发行在外股份20%-25%被确定为小量股票股利,并假定小量股票股利对股票的市场价格不产生影响。因此,当公司发放小量股票股利时,应当按照股票的公允市价减少留存利润,按照股票面值增加股本,差额作为股票溢价记入“资本公积”。
(2)大量股票股利。如果发放的股票股利大于或等于发行在外股份的20%-25%,则被确定为大量股票股利,并假定这将会引起市价的急剧下跌。因此,当公司发放大量股票股利时,应当按照股票面值从留存收益转至股本。
36. 为Z公司2007年12月份的下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用总价法):
(1) 12月4日,赊销商品18000元给H公司,条件:2/10,n/30。代垫运费200元。适用增值税率为17%。销售成本为15000元。
(2) 7日,因商品质量问题,折让H公司4日所购商品款1,000元。
(3) 14日,收到H公司货款。
参考答案:
(1)借:应收账款 2126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060
银行存款 2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0
贷:库存商品 15000
(2)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
贷:应收账款 1000
(3)借:银行存款 19920
财务费用 340
贷:应收账款 20260
折扣:17000*2%=340元
★考核知识点: 营业收入、销售折让、现金折扣P290-291
附5.36
营业收入在销售成立时实现,这是最普遍的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在确认收入时,应按确定的收入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现金折扣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其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的交易中。这里需要注意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的区别。所谓商业折扣指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商业折扣不影响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因为商业折扣是销货方给购货方提供的一种优惠,不构成最终成交价格的一部分。所以,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有两点不同:第一,目的不同;第二,发生的时间不同。
企业在确定商品销售收入金额时,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不予考虑可以预计发生的现金折扣,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发生的财务费用,也就是将现金折扣视为企业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而发生的理财费用,因而要求企业采用总额法对现金折扣进行会计处理。
销售折让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企业将商品售给买方后,如买方发现商品在质量、规格上不符合要求,可能要求销售企业在价格上给予减让。销售折让可能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前,也可能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后。在企业确认收入前发生折让的处理类似于商业折扣的处理,而发生在收入确认后的销售折让应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发生当期的收入。
37. 为瑞星公司2007年的下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2007年5月1日,赊销商品100000元给A公司,条件:n/30。适用增值税率为17%。销售成本为80000元。
(2)6月1日,瑞星公司与A公司达成协议,将其所欠货款100000元及增值税17000元展期,并收到A公司签发的一张面值为117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0天的银行承兑汇票。
(3)7月1日,瑞星公司将上述票据转让给B公司用于购买原材料。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增值税发票上注明材料价值140000元,增值税率17%,所欠款项一个月后支付。
参考答案:
(1)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
(2)借:应收票据 117000
贷:应收账款 117000
(3)借:原材料 1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3800
贷:应收票据 117000
财务费用(117000*6%*30/360) 585
应付账款 46215
★考核知识点: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P60、 营业收入、现金折扣P290-291
附5.37
38. 某企业2008年12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向C公司购入材料500公斤,货款20000元,尚未支付,增值税率17%。材料已验收入库,另外支付运费400元。
(2)当月生产产品投入原材料26000元,车间一般耗用原材料7000元。
(3)以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7000元,其中生产直接耗用4000元,车间一般耗用2000元,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000元。
(4)以银行存款支付下年度上半年的报刊订阅费300元。
(5)结算本月职工工资48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25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5000元。
(6)按14%的比例计提职工福利费。
(7)本月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2500元,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1000元。
(8)计提12月份的利息费用120元,并支付2008年全年的利息费用1440元。
(9)以银行存款支付电视广告费5000元。
(10)当月无形资产摊销120元。
(11)结转当月的制造费用。
(12)结转当月完工产品。本月投入生成产品500件全部完工。
(13)当月取得销售收入70000元,销货成本50000元。增值税率17%。
(14)应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595元,教育费附加149元。
(15)本月因自然灾害损失固定资产一台,原值70000元,折旧35000元,报经批准,予以转销。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借:原材料 20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银行存款 400
应付账款 23400
2.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26,000
制造费用 7,000
贷:原材料 33000
3.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4000
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7000
4.借:管理费用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5.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25000
制造费用 10000
管理费用 8000
销售费用 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8000
6.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3500
制造费用 1400
管理费用 1120
销售费用 7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6720
7. 借:制造费用 2500
管理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3500
8.借:财务费用 120
贷:应付利息 120
借:应付利息 1440
贷:银行存款 1440
9.借:销售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10.借:管理费用 120
贷:无形资产 120
11.制造费用合计:7000+2000+10000+1400+2500=229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22900
贷:制造费用 22900
12.借:产成品 814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81400
成本合计:26000+4000+25000+3500+22900=81400
13. 借:应收账款 81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19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00
贷:产成品 50000
14.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744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595
-应交教育费附加 149
15. 发现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35000
累计折旧 35000
贷:固定资产 70000
报经批准后予以转销:
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损失 3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5000
★考核知识点: 成本与费用P314-321
附5.38
为了核算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应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公司经营主营业务而发生的实际成本。月份终了,应根据本月销售的各种产品、提供的各种劳务的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从“产成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与当期的“主营业务收入”相配比。当期的销货退回,可以直接从当月的销售数量中冲减,也可以单独计算本月销售退回的产品成本,借记“产成品”,贷记“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应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来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这些税费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销售费用是指公司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具体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在“销售费用”科目中核算,借记“销售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登记明细账。“销售费用”科目的借方反映本期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期末将其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没有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属于管理费用。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支出,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相关科目。管理费用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这个科目的借方反映本期实际发生的管理费用,期末应将当期发生额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公司发生财务费用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银行存款”、“预提费用”、“应收账款”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是在利润表中列示的损失。“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
39. 大华公司2006年12月末,有关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 900000元,
营业外收入 100000元,
主营业务成本400000 元,
营业费用 200000元,
管理费用 50000元,
财务费用 40000元,
营业外支出 10000元
要求:
(1)将各有关收入、收益、成本、费用、支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科目。
(2)所得税率25%,计算并结转本期所得税。
(3)结转本年利润。
(4)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并按照法定盈余公积50%的比例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
(5)根据企业已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结转应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60000元。
(6)计算本年度的未利润分配,并进行相关科目的结转。
参考答案:
1.借:主营业务收入 90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0
贷:本年利润 1000000
借:本年利润 7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0000
营业费用 200000
管理费用 50000
财务费用 40000
营业外支出 10000
2. 借:所得税费用7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0
(1000000-700000)*25%=75000
借:本年利润 75000
贷:所得税费用 75000
3. 借:本年利润 22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5000
税后利润:(1000000-700000)*(1-25%)=225000元
4.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2250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11250
贷: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 22500
——任意盈余公积 11250
5.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60000
贷: 应付利润 60000
6.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75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2250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11250
——应付利润 60000
期末“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余额为:225000-93750=131250元
★考核知识点:利润与利润分配P330-342
附5.39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要求,使用“本年利润”账户作为汇总账户进行收入和费用结转。各项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贷方,各项成本费用转入“本年利润”借方。结转完毕,“本年利润”账户若为贷方余额,则为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总额,若为借方余额,则为企业当期所发生的亏损总额。上述的本年利润在会计上称为税前利润,再扣除所得税后,“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称为税后净利润。年末“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应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企业需要设置“利润分配”帐户来记录和反映利润分配的去向和结构。“利润分配”帐户下设“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应付利润(股份有限公司为”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等”明细帐户。
为了正确划分各个年度的利润和利润分配的界限,在每年的年末,必须对“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帐户的各个明细帐户的期末余额进行结转,将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从“本年利润”帐户的借方(或贷方)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的贷方(或借方)。同时,将利润分配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股利”等明细帐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帐户的借方。通过结转,使得“利润分配”帐户的所有明细帐户中,只有“未分配利润”明细帐户有年末余额,这个余额就是年末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当年未分配利润的数字来源。“利润分配”其他各明细帐户年末均无余额。
40.科鑫公司2009年初建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该年12月份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收到甲单位投资100万元存入银行,该投资占本公司注册资本的10%。
(2)接受乙单位以某设备投资,账面原值5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评估确认价值30万元。按出资协议。该投资本公司占注册资本的2%。
(3)接受丙单位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评估确认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为40万元。该投资占注册资本的4%。
(4)从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5万元。
(5)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将资本公积10万元和盈余公积2万元转增资本。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有关分录。
参考答案:
1.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实收资本—甲单位 1000000
2.借:固定资产——设备 300000
贷:实收资本——乙单位 200000
资本公积 100000
3. 借:无形资产 400000
贷:实收资本——丙单位 400000
4.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0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50000
5. 借:资本公积 100000
盈余公积 20000
贷:实收资本 120 000
★考核知识点:所有者权益P242-245、利润分配P341
附5.40
当企业接受投资人以货币资金进行的投资时,企业应以银行的收款单作为原始凭证,以银行收款单日期作为入账日期,以实际收到的货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当企业接受投资人以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实物进行的投资时,应以实际收到实物的日期作为实收资本的入账日期;以评估确认的价值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价值。其中又分以下为不同的情况:
接受原材料投资。企业接受的原材料投资,其投资额包括不含税的原材料评估价值(如投资协议规定运杂费由受资企业负担,则运杂费应计入原材料价值,但不计入投资额)和增值税两部分。企业应根据不含税原材料评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根据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根据不含税的原材料评估价值与增值税之和,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接受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原始价值,记入“固定资产”科目和“实收资本”科目。
当企业接受投资人以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时,应以实际收到、验收确认的日期作为实收资本的入账日期;以评估确认的价值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价值。
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应按投资人持有的比例转增资本。一般企业经批准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应按照实际转增的盈余公积金额,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41. 华瑞公司2008年初建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2010年12月份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12月1日,收到A单位投资100万元存入银行,该投资占本公司注册资本的10%。
(2)12月5日,接受B单位以某设备投资,账面原值5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评估确认价值30万元。按出资协议。该投资本公司占注册资本的2%。
(3)12月8日,从C公司购入材料500公斤,货款20000元,尚未支付,增值税率17%。材料已验收入库,另外支付运费400元。
(4)12月8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电视广告费5000元。
(5)12月16日,赊销商品70000元,销货成本45000元。增值税率17%.
(6)31日,当月生产产品投入原材料28000元,车间一般耗用原材料5000元。
(7)31日,以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6000元,其中生产直接耗用4000元,车间一般耗用1500元,厂部管理部门耗用500元。
(8)31日,结算本月职工工资48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25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5000元。
(9)31日,本月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2500元,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1000元。
(10)31日,结转当月的制造费用.
(11)31日,结转当月完工产品。本月投入生成产品500件全部完工。
(12) 12月31日,公司发行10年期、利率6%、面值100000元的债券,发行价格为98000元,每年末付息一次。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实收资本—A单位 1000000
2.借:固定资产——设备 300000
贷:实收资本——B单位 200000
资本公积 100000
3.借:原材料 20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银行存款 400
应付账款 23400
4.借:销售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5. 借:应收账款 81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19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5000
贷:产成品 45000
6.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28,000
制造费用 5,000
贷:原材料 33000
7.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4000
制造费用 1500
管理费用 500
贷:银行存款 6000
8.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25000
制造费用 10000
管理费用 8000
销售费用 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8000
9. 借:制造费用 2500
管理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3500
10.制造费用合计:5000+1500+10000=165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16500
贷:制造费用 16500
11.借:产成品 735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73500
成本合计:28000+4000+25000+16500=73500
12. 借:银行存款 98000
应付债券——溢折价 2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
★考核知识点:所有者权益P242、费用P314、债券P223-224
附5.41综合练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