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8-18 08:25:39

大工13春《管理信息系统》辅导资料十五

大工13春《管理信息系统》辅导资料十五
主    题:第十三章电子政务(第1-5节)
第十四章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系统(第1—2节)
学习时间:2013年7月8日-7月14日
内    容:
第十三章电子政务
学习第十三章,这部分重点是电子政务概念;电子政务的功能与管理。
第十四章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系统
   学习第十四章中的第1—2节,这部分重点是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第十三章电子政务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概念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
1.从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来看:
(1)浅层次上,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等政务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开展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
(2)深层次上,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代工业时代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2.电子政务目的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3.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政务系统就是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政府机关之间、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综合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系统。
二、电子政务的含义
基本含义:
1.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同时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的软件技术发展的支撑;
2.电子政务的切入点是政务信息管理,处理的是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公共事务;
3.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作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监管,使其更加有效地运行;
4.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三、电子政务的特点
   1.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运行环境;
3.强调部门之间的通信与协调;
4.以安全支撑体系为保障: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国家权力行使相关的业务,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决定了政府机构的业务、权力能否正常开展和执行,安全是电子政务最为重要的基石。
5.电子政务的建设依赖于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程度: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前提和基础;
6.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行为主体:政府的业务活动主要是政府机关内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活动。
第二节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一、电子政务产生的技术沿革
   电子政务的产生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电子政务的最初雏形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OA)。
2.70年代的中后期,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的政务信息系统被应用于政府工作中,成为办公自动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中国最早的政务信息系统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3.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政府办公。
4.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网络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尤其是当互联网普及之后,电子政务概念被提出来并真正在技术上成为现实。
二、电子政务发展的社会背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也增强了公民和社会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占有量
   政府内在改革的需要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1.在电子政务系统中不同行业的政务信息系统在独立运行的情况下实现有限的数据和信息交换。
特点是政府机构之间以及整个部门与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在一定的安全框架下,实现数据共享、各类信息的自动交换。
2.以重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再造为主要特征的政府电子化阶段。
    特点是实现政府政务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各部门信息和系统应用的高度集成。这阶段的电子政务应用将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网络化扩展。
第三节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与功能
一、G to G 电子政务模式
   1. G to G电子政务即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Government)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G,它是指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
   2.G to 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按其不同的职能部门及应用需求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应用:
 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
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 电子公文系统
 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 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 垂直网络化管理系统
 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   
 城市网络管理系统   
二、G to B 电子政务模式
   1.G to B电子政务指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B。
   2.对政府来说,G to B电子政务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政府电子化采购   
 电子税务系统
 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 电子外经贸管理
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三、G to C电子政务模式
   1.G to 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民(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C,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2.G to C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主要的应用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 电子身份认证系统   
 社会保障服务系统   
 公民信息服务与电子民主管理系统   
 电子医疗服务系统   
 电子就业服务系统   
 教育培训服务

第四节电子政务系统的结构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1.电子政务系统是为电子政务活动提供实现手段和保障支持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平台,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及提供上下衔接的电子政务中间件平台等。
2.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保障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平台。对政府内部,政务网络平台为实现同层次和上下级政府间资源共享、信息应用、信息交换提供统一的安全、保密网络平台;对政府外部,该平台实现将沟通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联系,是政府向社会发布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统一平台。
3.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
    指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的政务综合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应用、信息交换、应用服务等功能,为各级政府、公务员、公民和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4.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之间,需要使用适于电子政务的中间件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共享资源。

   5.网络、系统层即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它提供电子政务系统网络通信和系统服务。
    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基础硬件由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了整个网络骨架,即网络层;
    硬件设施配以相应的系统软件和操作系统、网管软件等构成了网络系统层,此层向信息资源管理层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6.信息资源管理层(数据访问层)
    负责管理存放在政府信息资源中心以及网络系统中的各类数据资源,向应用服务支撑层提供数据整合:访问、转换、提取、过滤和综合服务。通常包括数据库及其数据库管理系统。
   7.应用服务支撑层(信息交换层)
   包括工作流引擎和电子政务中间件平台。中间件支持跨平台的分布式异构数据访问,从而向应用业务层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
   工作流系统通过工作流引擎驱动数据在应用业务层的各应用之间流转,以便根据分工,合理、高效和完整地分配信息。
   8.应用业务层即电子政务应用平台,
    包含G2G、G2B、G2C等模式下的政务应用系统以及协同工作与决策支持系统。
9.电子政务标准和规范体系标准
   分为总体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应用支持标准、应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六类。它们为电子政务实施提供了标准依据。
   10.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
   包括安全法规和标准下的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产品、安全基础设施、安全服务等信息安全保证措施,以保障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可靠地不间断地运行。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结构
   1.电子政务整个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互联网、内联网与外网四个部分。
2.电子政务内网
    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办公网,其上分别运行的是各类相对独立的政府政务管理应用系统,其服务对象是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和党务、政务工作人员;
   主要的内网业务系统有:决策指挥系统、宏观调控系统、行政执行系统、监督检查系统、信息咨询系统等所有机关内部行政管理业务系统;内网以政府各部门的局域网为基础。
3.电子政务外网:
外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和社会公众;运行的是公共管理和服务应用系统,包括基于Web的应用服务门户,以及客户/服务(C/S)结构的各类客户应用模块。
目前各类政府网站、用于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网上服务应用均属于此类。
目前主要的应用系统有:政务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社会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经济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网上税务管理系统,网上信访系统,网上社保系统,网上工商管理系统,网上金融服务系统等。
4.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
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是指在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化信任与授权基础设施以及政务应用支撑层的基础上,承载最终电子政务应用的软硬件综合平台。
它是电子政务的枢纽,它一方面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统一的对外门户,提供公众服务;另一方面作为电子政务的统一的对内门户,提供对内的数据共享、协作办公、决策支持、数据挖掘等服务。
这些功能是通过安全电子政务平台的交换平台、互联网络接入平台和政务专网接入平台来实现的。
统一安全电子政务平台和内部的办公业务网都需要信任和授权服务来支撑其具体的业务系统运行。
第五节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一、建设重点与方法
   1.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包括:
 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建设;
 行业性业务管理系统建设;
 网络基础平台建设;
 政府公众服务网站建设;
 共享信息资源库建设;
 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 电子政务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建设等内容。
   2.建设方法同样要遵循常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等方法。
二、建设原则
1.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适度超前;
2.电子政务建设中网络是基础,要安全贯穿全过程,以应用为目的;
3.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包括信息收集、业务处理、决策支持三个层面的内容;
4.要适应政府机构不断重组、职能不断优化的需求。
三、建设的过程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亦遵循一般信息系统建设原理,建设过程依次为:
1.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2.进行系统调研,系统规划,可行性论证;
3.系统分析,分析方案评审;
4.系统设计,设计方案评审;
5.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推广,系统评价,系统维护。
四、战略规划的内容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的总体目标与原则,总体方案设计,系统的功能分析,数据规划,网络基础支持平台,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解决方案,风险与控制,培训计划,项目进度安排,经费筹措,项目建设队伍组织,项目效益分析方法。
五、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需求
根据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及管理部门的工作特点,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需求可分为四类:
1.政府部门面向社会提供的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
   2.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
   3.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
   4.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数据的应用系统
   
第十四章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系统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一、供应链
   1.所谓供应链是指由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上游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2. 供应链结构模型(简单)      
   3.供应链结构模型(网络)
                     
   4.供应链主要特征
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整个供应链的形成和重组都是由市场的需求驱动的。
二、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
   2.供应链管理目的
 在供应链上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销售过程中,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时间进行产品制造和分销
 提高系统效率
 促进系统成本最小化
 提高服务水平
3.供应链管理是把企业资源的管理范围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扩展,形成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的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
 总成本下降10%
 交货率提高15%以上
 订货-生产周期缩短25-35%
 企业生产率提高10%以上
   4.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 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
 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世纪末)
 成熟阶段(21世纪开始)
二、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1.快速反应(QR):及时交换信息,连续补充商品,多批次,小批量。
   2.有效客户响应(ECR):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
   3.准时制生产(JIT):目标零库存。
四、供应链上信息的集成管理
   1.信息集成管理办法
 基于EDI
 基于Internet:信息共享程度高、界面友好
   2.信息共享模式
 直接传递
 第三方传递
第二节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一、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和控制的特点
与传统的相比,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的多源化和共享
2.分布式的群决策
3.具有更高的柔性和敏捷性,客户需求驱动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和生产协调控制
1.“供应链的订单驱动原理”:供应链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订单而运作的。
   2.供应链的协调控制策略
 生产进度控制:对供应链上的企业的生产信息进行严格的跟踪和快速调正
 生产提前期控制:不再强调固定提前期,而更注重交货期,强调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和准时配送
 库存控制:通过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或联合库存等管理模式来控制库存
   3.供应链的分布式协调控制模式
 通过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发布和协调信息
 动态修订生产计划
 实现供应链各企业生产的同步
 管理上采用纵横一体化的企业集成思想
 在横向采用订单驱动的方式
三、CPFR方法
   1.供应链的CPFR方法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合作计划、预测和补给方法(CPFR)是近年来用于供应链环境下的一种生产计划与协调控制的新模式。具体来说:
 协同
 建立共同的目标,双方长期承诺信息分享
 确立并采取协同性的经营战略
 规划
 共同规划出合作的产品门类、关键品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如销量、价格、库存和利润水平等)和产品导入和中止计划等
预测
 由供应链各方共同制定预测模型,协同地进行订单预测
补给
 主要是跟据订单预测确定并产生订单
本周要求掌握的内容如下:
电子政务概念;电子政务的功能与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练习:1、电子政务的定义和特点?
2、电子政务的功能模式及作用是什么?
3、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和原则是什么?
4、供应链企业在管理上采用纵横一体化的企业集成思想,指的是什么?
1. G to 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以下属于G to C电子政务有(B)。
(A) 电子外经贸管理
(B) 社会保障服务系统
(C) 电子税务系统
(D) 电子人事管理系统
2. 电子政务内网运行的系统有(D)。
(A) 经济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B) 情息咨询与发布系统
(C) 社会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D) 村政执行系统
3. 电子政务建设方法通常采用信息系统建设的(D)。
(A) 生命周期法
(B) 原型法
(C) 面向对象
(D) 以上三种方法的结合
4. 基于政府互联网网站的信息发布及查询,面向全社会的各类项目计划的申报、申请,相关文件、法规的发布与查询,各类公用服务业务信息发布和实施,如工商、税务、保险的管理等,涉及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为(B)。
(A) G to G和 G to E                        
(B) G to B和 G to C
(C) G to E和 G to C                     
(D) G to C和 G to G
5.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初属于供应链管理的(A)。
    (A)初级阶段      
(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      
(D)发展阶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工13春《管理信息系统》辅导资料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