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章 传说
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章 传说--------------------------------------------------------------------------------
题型: 单项选择题
1、“乞巧节”在阴历七月初七,为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范围,朝鲜族白族等族也过此节。该节日的活动内容与( )传说有密切关系。
A、孟姜女传说 B、牛郎织女传说
C、白蛇传 D、梁祝传说
答案: B
分析: 如果熟悉乞巧节的活动内容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基本情节,答案就很明了。传说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一般是女子祭祀、观赏织女星,并在月下穿针引线或做编织类女工,向织女乞求智巧。也有男童祭祀牵牛星并祈求聪明的习俗。这些内容已经表明了该节日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密切关系。故B为正确答案。其它选项所对应的传说在民众观念中都有其它相应的关联节日,与牛郎织女传说无关,故为不正确选项。
题目2
--------------------------------------------------------------------------------
题型: 多项选择题
2、传说与历史记载的区别在于( )。
A、历史观不同 B、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
C、取材的角度不同 D、讲述的人物或事件不同
E、内容的稳定性不同
答案: ABCE
分析: 该题要求对传说与历史的各自的本质特点有较清晰的把握,如此才能就各选项的说法展开分析,得出正确判断。
A选项:传说是民众口传的历史,能够真实地表达民众基于历史事实所作的朴素评价,而历史记载一般要考虑当政者的观点,反映官方的正统历史观。故二者的历史观不同,此选项为正确。
B选项:传说在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反映社会生活时,经过了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本身。而历史记载要求客观实录,不能虚构夸张,故二者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此选项为正确。
C选项:传说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取材,其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往往无关紧要,历史要选取重大事实。故取材的角度不同是一个明显的区别,为正确选项。
D选项:从总体上看,传说讲述的人物、事件与历史记载讲述的人物、事件是有一定差别的,主要是传说讲述的事件和人物往往是有传奇性的,而历史记载涉及范围更宽。但是传说与历史所讲述的人物、事件常有重合的情况,在讲述对象一样时二者就在其它方面体现出差异。故在讲述人物和事件的差别不是本质的区别。故为不正确选项。
E选项: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这就是讲二者内容的稳定性不同。故为正确选项。
题目3
--------------------------------------------------------------------------------
题型: 名词解释
3、地方风物传说
答案: 地方风物传说是关于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传说。这类传说是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艺术性的解释,而不是讲述科学知识。故事收尾处归结到开头提出的事物上。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种:山川名胜传说、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
分析: 答案先对名词作一个基本的界定,该界定先说明地方风物传说是属于特定地方的,是有地方特色的,然后说明传说的对象是某地方有特色的东西,就是旅游者感兴趣的景物、古迹、特产,再加上动植物,传说的内容是对它们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接下来从解释的性质、方式、文化内涵、主要类型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
题目4
--------------------------------------------------------------------------------
题型: 名词解释
4、牛郎织女传说
答案: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该传说的基本情节为:(1)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裳,牛郎织女相恋成婚;(2)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3)王母划出银河,牛织隔河相望,雀桥相会。牛郎、织女本是星名,先秦时期二者只是神话中的形象,没有爱情关系。已有文献表明,该传说在东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其时牛郎、织女已有明确的爱情关系,而且有天河相隔、喜鹊搭桥、七夕相会的情节。后来传说又同“两兄弟型”“毛衣女型”“难婿型”故事结合。
分析: 答案首先对名词做基本界定,然后说明它的基本情节,该说明语言精炼、概括全面,也可根据自己的记忆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种解释某一种传说的题目,对基本情节的说明是不可少的。再说明该传说的来源和形成时期。然后说明后世流传的情节丰富的故事是怎样构成的。
题目5
--------------------------------------------------------------------------------
题型: 名词解释
5、箭垛式人物
答案: 箭垛式人物是民间传说、故事塑造类型化人物的一种常见方式。民众惯于将当地或本民族著名的某一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作为某一类型的人物的代表,将许多同类的故事都附着在他身上,使以他为主人公的传说、故事越来越多,这样该人物好像箭靶子,围绕它形成的传说群、故事群如同箭垛。
分析: 答案首先对名词进行基本界定,说明它是两种民间文学体裁共有的方式,是塑造类型化人物的方式。然后比较具体地说明这种人物的构成方式,并能使人明白为什么称这类人物为“箭垛式”。
题目6
--------------------------------------------------------------------------------
题型: 论述题
6、传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传说有五个基本特征:
(1)讲述方式的“可信性”。传说的故事纯属想象、虚构,其主要内容显然并不是真实可信的。但是讲述人却摆出一种煞有介事的样子,像是在讲述一种有根有据的信史,这种“可信性”有部分内容因素的支持:或者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历史上实有的,其主要事迹和人品也基本属实;或者故事情节所依托的背景是历史上实有的重大事件;或者所解释的事物特征是真实的;或者讲述的景物故事有“遗迹”可循。传说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达到有机的统一,成为该文体的一种显著特色。
(2)结构线索的推原性。传说的结构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以回答问题结束,中间以虚构的故事来作为解释的过程,这在整体上就是一种推本溯源的结构形式,其线索就是提出和回答问题。有些传说并不明确提出问题,也以解释某个问题结束,这种解答问题的方式并不是科学的,而是艺术的。
(3)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传说的传奇性指其故事情节既合乎常情,又悖乎常理,既有现实情景,又有奇情异事。传奇性情节使传说的内容波澜起伏,并有一定的幻想色彩,格外吸引人,并且能够以魔幻的形式满足民众的愿望。
(4)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类型化指传说往往不是全面细致地塑造个性化的人物,而是集中渲染人物性格、能力或行为的某一个方面,使他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类型化的倾向使同样的情节往往可以用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如讲人物的勤学苦练,涮笔把水池染黑的情节曾用在汉代张芝、晋代王羲之、唐代李白的身上。传说人物的类型化造成了许多箭垛式人物。但一些历史悠久、情节很丰满的传说,其人物已较为个性化,如关于李白的传说多突出其狂放不羁的个性。
(5)流变中的生命力。传说是在传播中演变的,这种演变也是传说随时代、地域的变迁而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时代的变迁、传播地域的不同等往往使传说的内容做相应的调整,情节也逐渐丰富,主题也逐渐深化,这些流变使传说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长性。如孟姜女传说由最初的赞美女子懂礼主题演变到反抗暴政的主题。
分析: 该题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第一,传说的“可信性”是加引号的,就是指传说并不是完全可信,但是又摆出一副完全真实的讲述姿态,这是传说的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意思的特征。这里要说明“煞有介事”的讲述姿态与“姑妄听之”的双方配合,传说的局部真实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达到有机的统一,成为该文体的一种显著特色。第二,推原性主要是一种结构故事的方式、线索,也是引起听众注意的方法。第三,主要说明传奇性的基本含义与表达效果。第四,说明传说类型化的基本含义,并说明传说的类型化与个性化是并存的。第五,说明传说发生流变的主要表现或原因,正是这些变化使得传说情节丰富和主题深化,也使它能适应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流传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