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8-22 07:45:44

民间文学概论第五章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概论第五章民间故事
题目1
--------------------------------------------------------------------------------

题型: 单项选择题
1、《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的作者是( )。
   A、阿尔奈              B、丁乃通
   C、艾伯华              D、汤普森
   
答案:    B
   
分析: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民间故事研究者经常引用的一本工具书,其作者是美籍华人丁乃通。故正确答案是B。这里举出了四个人名,都是故事类型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而且其代表作名称相近,不能混淆。阿尔奈的著作是《故事类型索引》,汤普森的著作是《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艾伯华的著作是《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艾伯华的著作相比,丁乃通的著作更全面和严格地用AT分类法来分析中国的民间故事,相应地在书名里有“索引”字样。
   
题目2
--------------------------------------------------------------------------------

题型: 多项选择题
2、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它们是( )。
   A、散文化              B、贴近生活
   C、类型化              D、泛指性
   E、叙事性
   
答案:    BCD
   
分析:    A选项:散文化是神话、传说、故事、评书、相声等许多体裁的文体性质,不是某一种体裁的显著特征,故为不正确。
   B选项: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变形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话,其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所以贴近生活是故事的一个显著特征。为正确选项。
   C选项: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故为正确选项。
   D选项:泛指性是故事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表述时间时,常说“从前”“老时候”“过去”“很久很久以前”等;表述地点,常说“有个地方”“有座山上”“山那边”“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个村里”等;提到主人公,常说“有个木匠”“有一户人家”“张三”“老大”“大姐”“小伙子”等。这些都是泛指性的体现。故为正确选项。
   E选项:叙事性也是许多体裁的共同属性,不能作为故事的区别性特征,故为不正确选项。
   
题目3
--------------------------------------------------------------------------------

题型: 名词解释
3、类型
   
答案:    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1910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type”)。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分析:    答案首先对该名词做基本的界定,指出它和平常所说的“类型”不是一回事,只是指故事框架;故事类型没有实际存在的标本,它是从多种小有差异的故事也就是异文中归纳出来的。然后说明术语的来源和用途,就是指出它的提出者,它是如何用于故事分析的。
   
题目4
--------------------------------------------------------------------------------

题型: 名词解释
4、AT分类法
   
答案:    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Aarne,Anitti A.)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Smith)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
   
分析:    答案首先说明该名词的性质和应用范围:这种分类法是用于分析故事情节类型的方法,是在国际上通用的。接着说明它的来历,介绍出两个人物:阿尔奈和汤普森,这里要写出二者的英文名Aarne和Thompson(姓可以不写),因为术语中的AT是二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在介绍来历时也说明了该分类法的主要内容和做法,最后指出它的编号数量、几大组成部分。
   
题目5
--------------------------------------------------------------------------------

题型: 名词解释
5、母题
   
答案:    母题又叫情节单元,指故事、神话、叙事诗等叙事性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最小叙事单位,是贯穿在同类型作品中的共同的稳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英文Motif的译名,1932年由美国的汤普森提出的概念。它经常指情节的构成部分,也可以是某种思想观念、形象或意象。简单的故事可以只有一个母题,复杂的故事可由多个母题组成。若干母题的有机组合构成情节,母题的变换和新的组合构成新的情节,从而形成新的作品。
   
分析:    答案首先对该名词的核心意义做一个准确的概括,它的应用范围不限于故事,也用于分析神话、叙事诗等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也同类型一样是从多种作品中归纳出来的,是使多种作品具有相似性的一个因素,但它是最小的叙事单位,小于类型。“情节单元”的名称也对指示它的意义有作用。然后说明它的来历。再说明它的用法。通常人们用来指情节的基本单位,有时也用于指观念、形象或意象。最后进一步说明母题在故事结构中的作用。
   
题目6
--------------------------------------------------------------------------------

题型: 简答题
6、童话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    童话除了一般故事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浓郁的幻想色彩。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这体现在故事里的主人公、事物、情节往往是超自然的。主人公方面,有神灵、仙女、妖怪,有法力非凡的人物,还有人兽一体的人物如蛇郎、怪孩子等。事物也往往有神奇的、超自然的属性,如各种神奇的宝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的动物等。情节上也有很多变形、神异的内容,画中的美女可以走下来,田螺里可以变出姑娘,像枣核大的孩子有惊人的本领,青蛙变的英俊青年成为赛马的冠军,等等。
   (2)奇异的古代习俗。童话里保留着古老的观念、信仰、习俗与制度。像人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变形、人兽婚等,反映了原始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使用具有魔力的宝物,以及使用时念诵咒语,是早期盛行的巫术观念与习俗的反映。拿到主人公的衣服,如羽毛衣、青蛙皮、田螺壳等,就能控制它,这种细节源于一种“接触巫术”的观念,即对某人身体的一部分或与身体有关的东西施加影响,就能对该人本身产生实际作用。一些故事里的国王、皇帝、天帝等角色与封建社会里的皇帝不同,也要参加劳动,与百姓的生活差距不是很悬殊,反映了原始社会氏族首领、部落酋长的生活状态。故事也反映出古代的婚俗、祭祀习俗、宗族习俗等。
   
分析:    童话是故事的一种,这里问童话的特征,并不是问一般故事的特征,所以开头先说明回答的童话特征是在一般故事的特征之外的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幻想色彩,实际上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在超自然观念基础上产生的幻想,说明它在人物、事物、情节上的体现。第二个特点,奇异的古代习俗,也就是指出这些幻想出的有超自然色彩的人物、事物、情节所反映出的观念,远古时期的制度、习俗等。童话的产生时间比一般故事要早,有些内容是古代传下来的,所以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一些东西。这也成为童话区别于一般故事的地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文学概论第五章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