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9-27 11:38:37

浙大13秋《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复习指导

浙大13秋《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复习指导
第一章
1、正确认识生产运营,生产运营是指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化为有形产品或无形劳务,由此创造和增加物品效用的活动。
2、现代生产运营的基本特征: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运营模式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生产运营系统的柔性化,追求“绿色”生产。
3、生产运营系统的职能:它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其职能就是将一系列投入转换为社会和用户所需要的产出。
4、生产运营过程的组成:基本生产运营过程、生产运营技术准备过程、辅助生产运营过程、生产运营服务过程。
5、以生产运营组织方式为划分标志生产运营类型可分为:备货型(MTS)、订货型(MTO)生产运营。两者的生产组织有很大不同
6、订货型生产,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用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包括产品性能、数量等,经过协商确定出价格和交货期等要素,然后组织设计和生产。
7、备货型生产,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通过成品库存随时满足用户的需求。
8、生产运营管理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9、现代生产运营管理面临的新环境: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用户需求趋向多样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0、竞争因素的变化:价格、质量、品种、交货期、信誉和环保是影响顾客产品需求的6大因素,这6个因素也是决定竞争力的因素,然而这6大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它们是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
11、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真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战略化、综合化管理;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营模式的生产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生产运营和管理一体化格局进一步强化;重视在生产运营管理中建立、发展市场和社会营销观念的指导准则;面向国际化竞争的生产运营管理的不断发展;更加重视对服务系统的生产运营管理研究。
第二章
1、生产运营战略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应选择什么样的生产运营目标才能和企业战略相适应?应该生产运营和提供标准化产品还是顾客定做的特殊产品?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多大?厂址靠近目标市场还是原材料产地?应选择多大的生产运营规模及其何种扩大模式?
2、制定生产运营战略应考虑的关键要素:企业战略、市场需求、生产运营类型、技术因素、产品生命周期。
3、生产率战略:生产率战略以提高生产运营系统的生产率为关键目标,将高生产率作为生产运营系统的优势竞争能力。
4、生产率战略的实质:系统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布置,以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形式组织生产运营,从而提高了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保证了生产运营效率。
5、响应性战略:它是以提高生产运营系统的响应能力为关键目标,将快速响应作为生产运营系统的优势竞争能力。
6、响应性战略实质:在于追求特色和差异,一般对应于单件小批生产运营系统。该系统采用通用设备和工艺装备,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设备布置,从而能适应用户不同要求的产品生产与运营。
第三章
1、新产品开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用户是新产品开发工作的起点和归宿、以功能为中心制定产品开发计划、努力降低产品总成本、形成新产品开发的良性循环、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
2、新产品开发程序:创意、筛选、产品概念形成和检验、经营分析、产品发展、试销和商业性投产等七个阶段。
3、工艺过程设计要求:优先采用先进的工艺、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控制孔乙路线倒流、突出经济性、注意人-机协调。
第四章
1、盈亏平衡分析:生产运营能力规模的选择,盈亏平衡点对生产运营能力规模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2、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盈利与亏损的分界点,即通常所说的保本点。一般的,当产品的产量小于盈亏平衡点产量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大于时处于赢利状态。而且企业的盈利随着实际产量高出盈亏平衡点产量的增大而增大,显然企业选择的生产运营能力规模必须高出盈亏平衡点产量的一定程度,这样才能为企业实际的产销量高出盈亏平衡点产量提供必要的空间,为企业盈利创造条件。
第五章
1、设备布置的类型:按工艺布置、按产品布置、综合布置。
2、工艺布置也称工艺专业化原则,按工艺布置就是按照生产过程的各个不同的工艺阶段来进行布置,把同类的设备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3、产品布置也称为对象专业化原则,按产品布置就是按照不同的产品来划分生产单位,每个车间完成其所担负的对象的全部工艺过程。因此在车间中集中了不同的类型的机器设备,不同工种的工人,对同类的加工对象进行不同的工艺加工。
第六章
1、线性规划模型:它是一种最优化的计划模型。线性规划最常用于多品种生产企业的计划工作,用以合理的分配与使用稀有或有限资源,判定如何使用这些资源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并获取做到的利润(或最低的成本)。目标函数:Max(Min)Z=CX,约束条件:AX≥=≤B
2、生产提前期:它是指产品在各生产环节出产或投入的时间与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有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两种。
3、生产间隔期相等的情况下:投入提前期=本车间出产提前期+本车间生产周期
                           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期
4、前后工序车间生产间隔期不等的情况下: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其+保险期+(本车间生产间隔期-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在制品定额法:原理是通过在制品定额和实际结存量的差异来决定投入和产出的数量,以消除这种差异,从而得出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具体方法是在制品定额法是按照反工艺顺序,从产品的最后一个车间开始,逐渐向浅推算。某车间的出产量=后车间投入量+该车间外销量+(库存半成品定额-期初库存半成品界存量),某车间的投入量=该车间产出量+该车间预计废品量+(车间在制品定额-期初在制品预计结存量)。
6、累计编号法:它是根据最终产品的平均日产量将生产提前期转化为提前量,并由此规定各生产单位计划期应该达到的投入和出产累计数的一种方法。只适用于需求稳定而均匀,周期性轮番生产的产品。多品种成批生产条件下,产品轮番上下场,不可能有稳定的在制品数量,在制品变动不易掌握。但可以从产品完工期推算出个工艺阶段需要投入和出产的日期,然后通过以期转化为量的方法,从期的衔接达到量的衔接。
例如:某产品月计划任务250台,月工作日数25天,平均日产10台。要求在三月份的第五个工作日出产第一批50台,试确定三月末的各车间出产(投入)累计号数,数据如下表:
期量标准 装配车间 机加工车间 毛坯车间
批量 50 100 200
生产周期 5 5 10
生产间隔期 5 10 20
出产提前期 0 5+10-5=10 15+20-10=25
投入提前期 0+5=550 10+5=15 25+10=35
三月末出产累计号数 250 350 500
三月末投入累计号数 300 400 600
7、什么是5S:整理 structurise:、整顿 systematise 、清扫 sanitise、清洁 standardise、素养 self-discipline。
整理: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
整顿:把要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
清扫: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
清洁: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是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
修养:通过上述的四项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的地步。
8、项目作业计划工作的程序:明确项目的各种活动的构成及其顺序、绘制项目的网络图、确定各项活动的作业时间、确定关键路线、确定项目计划完成的概率。
第七章
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集成管理,使整个供应链趋于协调,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供应链内各组织、各环节间的延误和浪费,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最大限度的影响库存水平、生产运营过程、生产运营周期和顾客满意水平,最终达到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和尽可能少的成本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2、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把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网链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最终消费的用户手中。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社会库存、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连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3、经济订货批量(EOQ):经济批量模型的基本形式,所谓经济批量就是一定条件下使总库存成本最小的经济订货批量。经济批量模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物料订货批量的决策方法。
4、ERP:20世纪90年代MRP-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ERP。企业的所有资源简要的说包括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ERP也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继承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第八章(无)
第九章
1、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组成:四个核心标准:ISO9000、ISO9001、ISO9004、ISO19011。标准的分类:核心标准-标准-技术报告-小册子
2、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该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3、质量管理工具:因果图—追原因、排列图—抓重点、直方图—集数据、检查表—作解析、分层法—显分布、散布图—看相关、控制图—找异常
4、PDCA管理循环
A
形成标准、巩固成绩
遗留问题、转入下期 P
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
找出主要原因
拟定措施制定计划
C
6、检查工作、调查结果 D
5、执行措施计划
5、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体系的策划和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的审核和评审、质量体系的改进与完善。
第十章(无)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20分10*2),二简答题(20分4*5),三计算题(30分3*10)四论述题(12分1*12),五案例分析(18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大13秋《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