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发表于 2013-10-21 14:31:56

福师13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答案

福师13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分
2.(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3.泰勒的( )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教育过程》
C. 《人是教育的对象》
D. 《民本主义与教育》
满分:2分
4.(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分
5.(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6.衡量人口(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
A. 质量
B. 文化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满分:2分
7.( )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A. 结构性教育问题
B. 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C. 伴生性教育问题
D. 失范性教育问题
满分:2分
8.( )论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说明了了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基本定位与规范
A. 《学记》
B. 《论语》
C. 《师说》
D. 《弟子职》
满分:2分
9.学校主要成员(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 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分
10.(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分
11.(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合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
A. 个性化
B. 社会化
C. 集体化
D. 群体化
满分:2分
12.(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13.(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满分:2分
14.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B. 提高物质性成本
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满分:2分
15.(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A. 反抗行为
B. 嫉妒行为
C. 从众行为
D. 竞争行为
满分:2分
16.(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17.( )是教师关于怎样教书、育人的一种综合认识,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观点、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所传授知识的认识、对学生本性以及他们如何学习的识别等内容
A. 教师的自我概念
B. 学生的自我概念
C.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D.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满分:2分
18.(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19.1907年苏扎罗在(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C. 哥伦比亚
D. 普林斯顿
满分:2分
20.(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
A. 文化失调
B. 情绪失调
C. 行为失调
D. 认知失调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要建立起合理的教育发展理论,需要( )意识
A. 独立的发展
B. 开放
C.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D. 有差别的发展
满分:2分
2.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具有以下特点( )
A. 教师行为的道德性
B. 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C. 教师行为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D. 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满分:2分
3.中国要实现赶超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
B. 区域教育的发展应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
C. 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D. 教育系统需要应对三种压力
满分:2分
4.以时间为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 )
A. 代际流动
B. 代内流动
C. 竞争性流动
D. 赞助性流动
满分:2分
5.教育规范的特点有( )
A. 规范的历史性
B. 规范的民族性
C. 规范的群体性
D. 规范的控制性
满分:2分
6.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均需注意到教师角色行为受制于两方面的限制:( )
A. 学校因素
B. 方法因素
C. 课堂教学环境
D. 学生
满分:2分
7.受教育程度与人口出生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这是由于( )
A. 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
B.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C. 教育年限延长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生育年龄
D. 人们向往没有负担的生活
满分:2分
8.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的受教育源多种多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
A. 大众传媒
B. 同伴
C. 家庭生活
D. 教师
满分:2分
9.教育功能研究的三种途径是( )
A. 价值分析途径
B. 逻辑分析途径
C. 事实分析途径
D. 系统分析途径
满分:2分
10.班级具有以下特点( )
A. 班级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
B. 班级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化群体
C. 班级是由成年人指导的未成年人的组织
D. 班级内部存在各种群体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不用语言文字;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不用数字和量度。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更接近自然科学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学校作为生产组织是通过培养人力产品和学校成员所创造的知识产品,直接体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不是永恒的,而是一个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教育制度的生命周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教育对个体经济收入、经济机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美国公众对学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缺乏纪律、缺乏适当的财政支持、难以吸收合格的新教师、课程问题、教学质量过低、人满为患等问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学生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道德失范、文化市场失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学校教育的失误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现代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职务系列:校长——分管处长(或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广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狭义的课堂空间结构是指课堂教学参与者人际组合的形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过分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这是对社会化目标的背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一般由3~5人组成(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 )
福师13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2.( )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A. 结构性教育问题
B. 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C. 伴生性教育问题
D. 失范性教育问题
满分:2分
3.德国社会学家( )首创了社会分层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的三重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声望——文化标准
A. 恩格斯
B. 涂尔干
C. 韦伯
D. 马克思
满分:2分
4.(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分
5.(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分
6.衡量人口(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
A. 质量
B. 文化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满分:2分
7.(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8.( )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如何思考、用什么工具获得知识等问题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米德
D. 埃里克森
满分:2分
9.(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满分:2分
10.(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满分:2分
11.( )论述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说明了了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基本定位与规范
A. 《学记》
B. 《论语》
C. 《师说》
D. 《弟子职》
满分:2分
12.泰勒的( )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
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教育过程》
C. 《人是教育的对象》
D. 《民本主义与教育》
满分:2分
13.( )教育规范可分为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
A. 从作用对象上分
B. 从涉及内容上分
C. 从适用范围上分
D. 从方法上分
满分:2分
14.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 )
A. 师生互动独占型
B. 师生互动主导型
C. 混合型
D. 教师主导型
满分:2分
15.(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满分:2分
16.(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17.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分
18.(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分
19.(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分
20.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B. 提高物质性成本
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学校文化的功能包括( )
A. 导向作用
B. 凝聚作用
C. 控制功能
D. 激励作用
满分:2分
2.在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结构一般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
A. 班干部
B. 小组
C. 班级的一般成员
D. 教师
满分:2分
3.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根据组织的功能目标将组织分为三类( )
A. 生产组织
B. 整合组织
C. 政治组织
D. 公益组织
满分:2分
4.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均需注意到教师角色行为受制于两方面的限制:( )
A. 学校因素
B. 方法因素
C. 课堂教学环境
D. 学生
满分:2分
5.受教育程度与人口出生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这是由于( )
A. 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
B.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C. 教育年限延长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生育年龄
D. 人们向往没有负担的生活
满分:2分
6.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研究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A. 教育病理学
B. 社会解组论
C. 文化失调说
D. 价值冲突说
满分:2分
7.教育功能研究的三种途径是( )
A. 价值分析途径
B. 逻辑分析途径
C. 事实分析途径
D. 系统分析途径
满分:2分
8.在不同的经济结构类型的社会中,( )等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A. 教育对象
B. 教育内容
C. 学校组织
D. 教育功能
满分:2分
9.以时间为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 )
A. 代际流动
B. 代内流动
C. 竞争性流动
D. 赞助性流动
满分:2分
10.教育规范的特点有( )
A. 规范的历史性
B. 规范的民族性
C. 规范的群体性
D. 规范的控制性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在教育社会学中,经常使用的学生的社会背景一般包含三类要素:家庭社会地位、父母亲职业和家庭社会文化水平。其中的关键变量是父母亲职业(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3.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不用语言文字;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不用数字和量度。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更接近自然科学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4.泰勒确立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步骤: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5.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6.分组形态空间构成,更有利于教师的系统讲授,有利于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7.教师失范行为主要指越轨、违法、未成年人犯罪三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8.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9.教育事实研究范式认为社会现象存在客观性,不能还原为个体事实,强调应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因而,推崇对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育功能以及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研究,注重宏观的实证研究(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0.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不是永恒的,而是一个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教育制度的生命周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1.过分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这是对社会化目标的背离(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2.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3.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具有人数少、 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点(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4.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5.现代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职务系列:校长——分管处长(或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6.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7.学生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道德失范、文化市场失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学校教育的失误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8.教育规范的作用是自律与协调(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19.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对于教育制度的控制必然存在着全面集中与刻板划一的基本特征(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20.社会局部渐变主要导致教育制度中部分内容的细微调整,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变革(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13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答案